第357章 揮軍北上

2024-12-06 00:24:50 作者: 神武之戰
  城牆已經失守,官兵完全喪失了抵抗的勇氣,紛紛丟棄兵器,跪地投降。

  李毅並未讓大軍全部入城,而是讓劉宗敏帶人維持秩序,看守倉庫,並讓李過派人管理城中事務。

  接下來照例是將三成錢糧拿出來分給百姓,然後鼓勵百姓檢舉揭發殘害百姓,為富不仁的官紳大戶,舉行公審大會。

  城中百姓見義軍不騷擾百姓,不搶劫勒索,也大著膽子出門。

  讓他們驚訝的是,義軍巡視街道秋毫無犯,待人和善。

  有小販湊在一起議論紛紛,都對這種場面十分稀奇。

  這時候有三個義兵要吃麵食,麵攤攤主神情擔憂,但又討好的邀請他們坐下,給他們下了三大碗素麵。

  三個義兵吃了面,呼喊道:「兄弟,來結帳。」

  攤主弓著腰跑過來,配笑著道:「三位軍爺,你們賞臉來小攤吃麵,不用給錢。」

  三個義兵互相看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

  攤主唯恐得罪這些殺人不眨眼的賊寇,嚇得雙腿打顫。

  一個魁梧義兵這才道:「兄弟別怕,我等發笑不為其他,全因有軍法處的弟兄提到過這種事情。」

  攤主顫顫巍巍道:「不知是何事情?」

  「當然是百姓畏懼,吃飯買東西不敢問我們要錢,並且嚴令五申,讓我等必須全額付錢,不然輕則打軍棍,重則驅逐出義軍。」

  攤主驚訝道:「還能有這等事。」

  另一個義兵撇撇嘴道:「可不光這些。軍法處的那幫人眼睛可賊了,要是看到勒索財物,騷擾百姓,我等回去可沒有好果子吃。」

  那魁梧義兵等了同伴一眼,呵斥道:「胡說什麼。我等是義兵,為百姓做主,怎可做那等欺男霸女,殘害百姓的事情。」

  說完從懷裡掏出十幾個銅板道:「我知道你心生畏懼,下的面多了。一碗麵我多付兩個銅板,你且收好。」

  攤主慌忙推遲。

  可是魁梧漢子直接將銅錢塞到他手裡,叫起來兩個同伴,拿著兵器走了。

  攤主握著手裡的同伴,望著這三個義兵,久久出神。

  兩個攤主也聽到剛剛的對話,走過來道:「這真他娘的太陽打西邊出來,只聽過流賊如狼,官兵如虎,怎的冒出來這等好心腸的賊兵?」

  攤主收起銅板,強調道:「沒聽人家說嗎,這是義兵,為百姓做主的。」

  幾人說著話,突然有孩子跑著大喊道:「義兵公審了,義兵要審作威作福的老爺們了。」

  一個攤主連忙拉住一個孩子道:「娃娃,怎的搞起來公審來了?」

  一個半大孩子大聲道:「劉叔,你昨日沒聽告示嗎?義兵要為咱們做主,第一件事是給咱們錢糧過日子,第二件事就是在青天白日下審判那些作惡多端的老爺們,為咱們做主。第三件事嘛……」

  說到這裡,半大孩子打了磕巴,撓頭苦想。

  另一個娃娃得意道:「大牛,第三件事就是幫助咱們這些窮苦人團結起來,讓那些老爺們再也不敢欺負咱們,大傢伙都能過上好日子。」

  「俺沒忘,天下為公,天下大同嘛。」

  大牛憋紅了臉大喊道:「這天下就是天下人的天下,咱們人人平等,憑什麼那幫老爺們高人一等?咱們辛苦幹活,憑什麼他們大魚大肉?早就該均分田畝,這樣大家都能吃飽飯了。」


  這時候,後面冒出來一個老夫子一巴掌打在大牛的屁股上,怒吼道:「混帳,哪個教你說的?你個娃娃懂個什麼?」

  大牛回頭看到是學堂夫子,捂著屁股道:「這是義軍們說的,他們給俺們發糧食銅錢的時候,有人一直在說這些。」

  老夫子氣的吹鬍子瞪眼,大叫道:「一幫無父無君,離經叛道的賊寇,這是蠱惑人心,早晚被官兵剿滅。」

  大牛不服氣道:「可大傢伙都覺得他們說得對。」

  老夫子聞言更加生氣,舉起手就要再打。

  大牛嚇得連忙逃跑。

  望著一老一少離開,攤主們都面面相覷。

  有人道:「這些都是殺頭的言論,咱們不要理會,那什麼公審也別去湊熱鬧。都散了吧。」

  一幫人紛紛點頭贊同,然後離開。

  可是公審搞得火熱,喧譁聲不斷,還有人當眾說些什麼,引得一片叫好。

  麵攤攤主忍不住,叫來渾家守會麵攤,自己跑去聽聽。

  剛到地方,就發現人山人海,四周被圍得水泄不通。

  他熟悉地形,翻到一個牆頭上觀看,卻發現剛剛不願湊熱鬧的攤主正好在身邊。

  兩人尷尬一笑,剛想解釋,就聽到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

  只見二十多個人被義兵押了上來。

  裡面有貪污害民的官吏,也有欺壓百姓的富戶,更有勒索兇狠的地痞無賴。

  李過站在台上,讓手下少年將收集的罪行一件件宣讀出來,然後亮明畫押。

  這些平日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老爺們,此刻像是一條條死狗般癱在地上。

  聽到可以自陳罪行恕罪,紛紛像是抓到救命稻草,細數自己種種罪行,然後向百姓們跪地哀求。

  望著以前不可一世的老爺們,竟然這般樣子,許多百姓的觀念受到很大的衝擊。

  再望著同時窮苦出身的義兵們,眼中有驚訝,有感激,有嚮往。

  公審結束,一部分罪犯被編入苦役,剩下的當眾處斬。

  看到十幾顆腦袋齊齊落地,嚇人的場面讓百姓閉上眼睛,不敢再看。

  李過讓人用圍布遮擋,然後當眾宣講義軍的主張。

  他們之所以興義兵,是因為朝廷無道,官府貪腐,大戶貪婪,讓許多百姓活不下去。

  他們要做的,就是對抗官府的暴政,拯救無衣無食的窮苦百姓,團結一心,一起去救助天下的窮苦百姓,打倒殘害百姓,剝削百姓的官紳大戶,讓人人都是土地,人人都能平等,過上好日子。

  這些言論,都是百姓們從未聽說過的。

  極大的衝擊著他們的觀念,也引得他們思考。

  最後,李過宣布會成立執法隊,百姓有任何冤屈,可以找執法隊做主。

  義軍的清澗縣待了五天,讓清澗縣的百姓受到很大的觸動和衝擊。

  就在他們都已經快要習慣了義軍的管理時,義軍卻要拔營離開。

  根據高小甲的情報,官兵正在調兵遣將,打算重新圍剿義軍。

  高小甲的情報主要來自於延安城。


  自從洪承疇和楊鶴鬧翻,被安排在延安城處理善後事宜後,就一直在關注李毅的動向。

  當艾萬年和賀人龍近一個月都沒發現李毅蹤跡,他就覺得大事不好。

  於是他立刻向楊鶴請示,要求統率延綏兵,追繳李毅。

  但是楊鶴根本不予理會。

  果然,沒多久就傳來艾萬年和賀人龍中了李毅的埋伏,全軍覆沒的消息。

  這下子楊鶴更加憤怒。

  認為洪承疇不聽自己的指示,一意孤行派兵追繳李毅,這才導致這場大敗。

  洪承疇對於偏執天真的楊鶴,也是惱怒萬分。

  兩人分別向朝廷上書,抨擊對方。

  就在文書發出去沒多久,就傳來清澗縣被李毅攻占的消息。

  這下子楊鶴坐不住了。

  他想要招撫李毅,是覺得李毅謀逆只是因為被設計陷害,心中委屈激憤之下,為求自保的無奈之舉。

  可是並不代表,他能坐視李毅攻占城池。

  而李毅攻占清澗,洪承疇這個延綏巡撫更是責任重大,也急需收回清澗縣,追剿李毅。

  楊鶴和洪承疇被逼無奈,重新走到一條路上。

  剛剛趕回固原的官兵,屁股還沒捂熱,又被一封調令調往了延安城。

  這些官兵沒能撈到好處,本就是怨聲載道,剛剛從延安城回到駐地,又要趕回去,這不是玩呢嗎?

  於是軍中爆發鬧餉,固原兵譁變,開始索要積欠的餉銀。

  可是官府根本沒有銀子給他們發餉。

  楊鶴派了三批人前去交涉,都沒能平息事端。

  最後只能東拼西湊拿出來五千兩銀子,並且許諾這才讓固原兵重新上路,趕往延安城。

  但是此事讓楊鶴威信一落千丈,傳到京城,更是留下許多口實。

  這些消息,都通過高小甲的情報網,傳到了李毅的耳朵里。

  所以在官兵聚集,要圍剿自己的時候,李毅並沒有絲毫留戀,直接丟棄清澗縣,揮師北上。

  延綏兵被李毅在落石山擊潰,全軍覆沒之下,延綏只剩下鎮西將軍杜文煥這支軍隊。

  杜文煥,萬曆朝名將杜桐之子、杜松之侄,十六歲即跟隨名將官秉忠征戰西北,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這位將軍先後擔任過榆林總兵、寧夏總兵等要職,算是西北將門的領袖,也是大明少有的精通文墨的武將。

  只是後來天啟年間告病回鄉,今年被楊鶴請出來擔任鎮西將軍,主領延綏兵,兼領固原兵,以來追繳賊寇。

  杜文煥是西北將門的領袖,而延綏更是他的老家,在這裡實力很強。

  如今被楊鶴派遣追繳最大的賊首王嘉胤。

  李毅率領軍隊北上,一是暫避官兵圍剿,二是北上與王嘉胤等起義軍匯合。

  如今官兵勢大,單打獨鬥是不行的,李毅急需外援。

  軍隊北上,一路上各個莊園、縣城都是緊閉大門,召集民壯守備城池。

  而義軍攻占清澗縣,通過公審官紳大戶,從他們身上抄出不少錢糧兵械,也不用尋找補給。


  所以一路上秋毫無犯,就算是進入村莊,也是取水歇腳,用銅錢換取一部分鹹菜肉食,用來補充飲食。

  義軍很快繞過綏德城,北上接近米脂縣。

  回到自己的家鄉,李毅也難免有些近鄉情怯。

  之前離開米脂,本以為是追剿張獻忠,很快就會回來。

  沒想到再次回來,自己已經從大明武官,變成了逆賊。

  李毅率領前鋒營接近米脂縣,也並不準備攻城。

  米脂縣作為自己的發家之地,也作為農會的大本營,還是有幾分香火情,李毅不願意動刀兵,壞了鄉情。

  他讓前鋒營在米脂縣外駐守,防備城中官兵反撲,另一方面讓輔兵營,和民兵營去往碎金鎮駐守。

  就當李毅要回鄉里召集農會的時候,讓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

  米脂縣竟然城門大開,大批的百姓壓著縣衙官吏出城。

  原來是米脂縣新任知縣到任之後,橫徵暴斂,以大官斛收糧,並且火耗收受太多,百姓不堪其擾。

  再加上天災兵禍,好些人家已經斷糧,糧價飛漲,根本活不下去。

  這種情況下,農會的擴張更是速度。

  城中的農會成員得知總理李毅要返回米脂縣,就接應農會團練入城,控制住了縣衙官吏,組織百姓迎接義軍。

  不用動刀兵而得到米脂縣,李毅自然十分高興。

  義兵入城,自然又是分錢糧,公審大會,以及宣傳主張。

  這個措施搞了兩天,李毅找時間返回甘泉里。

  隨著他起事,甘泉里也受到了牽連。

  雖然包括雲娘等人已經躲進柴山,但官府依然放火燒了李毅的祖宅,並且大肆抓捕和李毅有關的人。

  好在靠著農會在鄉里的影響力,官兵根本無法找到雲娘他們的藏身之處。

  李毅去往柴山,見到了高老丈、老族長,並且視察了柴山的軍械作坊,安撫人心。

  讓他驚喜萬分的是,馬壯等匠人不僅打造了一批精良的鳥銃,還仿造了五尊虎蹲炮。

  這讓缺少大炮的李毅十分高興,當即重重賞賜匠人。

  不過接下來,義軍不可能在米脂縣常駐。

  李毅讓馬壯留下幾個徒弟經營工坊,大部分匠人要跟隨義軍轉戰各地。

  至於老族長年事已高,又是農會的定海神針,還是要留在柴山主持大局。

  高老丈則要跟著義軍離開,負責農會的事務。

  在離開柴山的時候,老族長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相送。

  看著這個慈愛的長輩,李毅心中也不由酸楚。

  這次將米脂縣的人馬帶走,再次回來,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有時候一次分別,就是天人永別。

  「毅哥兒,從小你就是個木訥的孩子,誰成想今日竟然做了這等大事。爺爺知道你才識過人,註定不凡,只是接下來的路註定艱難,你年紀還小,背負起來怕是不堪其重。但只要你一直心懷仁義,真的是為百姓著想,大家都會記住你的恩情,也會一直擁戴你。所以你要做到不失本心,記住你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


  李毅聽到這裡,抬頭看著滿臉皺紋的族長爺爺。

  族長爺爺輕輕頷首,微笑著擺手道:「去吧,我這把老骨頭會為你守住這裡,等著你回來。」

  李毅眼中升起水霧,有些鼻酸的點點頭。

  只是走了兩步,突然轉身跪地,向著族長爺爺磕了一個頭。

  族長爺爺微微一愣,轉而笑著點點頭。

  離開柴山,李毅去往高家莊。

  碎金鎮被放棄之後,學堂也被遷到了柴山附近的高家莊。

  如今雲娘就在高家莊,處理學堂的一切事務。

  等到李毅快馬到了高家莊內的祠堂,就見到雲娘正在帶著一群少年讀書。

  如今學堂已經擺脫往日認字朗讀的古板教學,開始創作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謠,加上小故事用來識字,讀音。

  聽到充滿童真的唱歌聲,李毅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容,在外面靜靜聽著。

  直到課程結束,這才緩緩走進大門。

  雲娘看到李毅進來,整個人待在原地。

  當初她離開延安府,只以為李毅很快就能安然無事。

  沒想到最後發生了那麼多事,讓她十分擔憂,可又幫不上忙,只能在甘泉里擔心受怕。

  如今終於見到李毅,種種情緒在心中爆發,不由快步奔來,直接撲進了李毅的懷裡。

  李毅張開雙臂,牢牢摟住雲娘柔軟的身體,感受著彼此的心跳和呼吸,有種難得的安寧。

  官兵的圍剿兵力不知道什麼時候到。

  李毅這次來就是要帶走雲娘。

  同樣要一起跟著走的,還有花費大量心血培養出來的少年。

  這些少年已經能識文斷字,並且接受了一定的自然科學常識的教育,對李毅來說十分重要。

  等到李毅返回米脂縣城,義軍的人數已經到了八千。

  再加上五百甘泉里的青壯,還有源源不斷來投奔的人,李毅相信,自己真正離開的那一天,手下兵力怕不是要破萬。

  這可是個不小的數目。

  只是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未經戰場,未受過訓練的青壯,要想讓他們形成戰鬥力,至少要通過幾個月的訓練,還有幾場戰鬥的洗禮。

  很顯然,李毅現在沒有時間訓練他們。

  沒辦法,李毅只能將這些人先安排在輔兵營中,等待後續再安排。

  洪承疇率領的追兵已經收復了清澗縣,正在往米脂縣追來。

  李毅只能夠下令義軍,開始向東北上進軍。

  他要和王嘉胤等起義軍首領匯合,看看現在起義軍到底是什麼形勢。

  另一方面,李毅派出人聯繫在榆林一帶躲藏的王五、飛山虎等人,讓他們和自己匯合。

  軍隊人數增多,相應的事務也更加多,行動也頗為不便。

  李毅只能率領前鋒營先出發,李過率領輔兵和民兵在後面跟著。

  王嘉胤、高迎祥、老回回一直在延綏一帶流竄。

  如今他們想要攻占府谷一帶,所以兵力基本都在延綏北部。


  杜文煥率領五千邊軍,正在和他們交戰。

  雖然起義軍加在一起人數足有三四萬,加上隨軍青壯和老弱,足有十萬人。

  可就是這麼多人,依然被杜文煥打得抱頭鼠竄。

  要不是延綏許多官兵被抽調去京師勤王,怕是王嘉胤、高迎祥等賊寇,連和杜文煥對峙的底氣都沒有,早就開始逃了。

  高小甲不斷通過商隊的通信方式,了解府谷一帶的情況。

  等到李毅路過榆林的時候,王五帶著一群人前來匯合。

  因為榆林主要是王五和王徽一同賑濟饑民,所以這裡農會發展的很迅速。

  後來農會被取締後,轉成暗中發展,榆林許多農會成員都潛伏起來。

  王五和王徵做農會的事情太多,被直接認定為謀逆,被官府通緝,所以發展的武裝力量人數並不多。

  可就算不多,也有兩千人,這讓李毅手下兵力終究還是超過一萬人。

  當李毅見到王徵的時候,真的有些心虛。

  想想這個西學大家,發明家,丁憂守孝辭官的大明臣子,就因為一時心軟,和自己攪在一起發展農會,救濟饑民,最後被朝廷認為謀逆。

  如今一切功名都被革除,家人也被牽連。

  好在王徵並沒有過多責怪李毅。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