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復興漢室,從救下魏延開始> 第253章 等等,再等等……

第253章 等等,再等等……

2024-08-29 13:26:20 作者: 子未曰
  「這……這……」

  魏延的雙手不停顫抖,捧著戰報看了又看,不禁老淚縱橫。

  「關將軍身處逆境還能以寡擊眾,並且全殲三萬魏騎,必是先帝、丞相與雲長將軍英靈庇佑……嗚……大漢復興有望,復興有望啊……」

  短短几句話,魏延數度哽咽。

  顧不上擦拭眼淚,往著成都方向叩首遙拜。

  如此情真意切,眾將見之無不動容。

  更多的,還是對關索的羨慕與嫉妒。

  甚至有人認為,關索此戰之功勳,幾乎等同於「滅國」大功。

  更關鍵的是,此時已經開春,北方將會越來越暖和,正是大舉北伐的最佳時機。

  北伐!北伐!最好是現在!馬上!

  眾將無不磨拳擦掌,姜維卻輕舉酒碗,目光微閉。

  或許沒人知道,此時的他外表平靜,心頭卻在感概萬千。

  七年,七年!

  時間過得好快,穿越至此,已是整整七年。

  這七年裡,每日都在策劃著名復興漢室,希望藉此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還能蔭妻蔽子,流芳百世。

  此番東征,漢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剿滅東吳,如今又全殲魏國騎兵,全軍氣勢如虹。

  如今,漢國騎兵控制著千里平原,漢軍戰船馬上就能開進淮水,運兵運糧暢行無阻,再不北伐還等何時?

  北伐,北伐!

  姜維也想舉兵北上,無時無刻不在想!

  然而……

  「軍師!末將請領戰船二百艘,沿淮水與潁水而上,兩月之內必破轘轅(huán yuán)關!」

  張翼話音剛落,廖化又大步上前,「軍師!末將只需五千兵馬,兩月內必破旋門關!若是超時未破,甘領軍法!」

  「是麼?」

  姜維輕聲淺笑,未置可否。

  然而,魏延馬上就出言阻止:「諸位可別忘了,合肥還在魏軍手中!在咱們的對岸,下蔡與平阿也在魏軍手中!」

  「切!」

  張翼扭頭一笑,表情不是輕視,而是鄙視。

  當然,他鄙視的對象並非魏延,「文長啊,你太高看魏軍了!

  「這段時間,文欽與趙統窩在合肥城外,估計全身都要長蘑菇了,王昶與毌丘儉可曾出城一步?

  「下蔡城的胡遵,還與平阿城的諸葛誕,應該收到騎兵覆沒的消息了吧?

  「他們用腳丫子也該想到,關將軍很快就會回師。

  「這種情況下,他們除了死守待援,還能有何作為?

  「再說了,我軍此番北上,是以水師運兵運糧;那曹魏連條像樣的木船都沒有,誰還能斷我後路不成?」

  張翼這麼一說,帳中的請戰者也就更多了。

  稍稍琢磨,魏延也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趕緊向姜維投去詢問的目光。

  「我覺得,現在打洛陽也可以,但不能太過急躁。」

  「軍師!」

  「軍師……」

  姜維的話模稜兩可,引得眾將越發著急。

  但姜維並不著急,不緊不慢地放下酒碗,「剛才魏將軍說得沒錯,合肥、下蔡與平阿城,魏國仍然駐有重兵。

  「剛才張將軍說得也沒錯,但至少現在,我還不能大規模地全軍北上。

  「否則,我若久攻轘轅關或者旋門關不克,豈不失了銳氣?」

  「……」

  姜維這話,眾將很難認可,都認為他在故意拖延時間。

  但仔細一想,好像又有點道理:魏國東部的千里平原易得,想打洛陽卻沒那麼容易!

  前陣子,漢軍千里直取建業成功,既得益於騎兵的快速突防,又得益於戰船順江而下。

  而洛陽,既無水道直通,四周又有雄關林立,很難效仿攻打建業時的「千里奔襲」。

  沒錯!洛陽的四周雄關林立!

  那是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大將軍何進為了抵禦黃巾軍,在洛陽四周築造了(新)函谷關,伊闕關、廣成關、大谷關、轘轅關、旋門關、孟津關與小平津關。


  這八座關城合稱「洛陽八關」,地勢險固,易守難攻,漢軍若無充分準備,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其攻破。

  剛才,張翼口中的轘轅關,還有廖化口中的旋門關,兩者一南一北,牢牢扼著洛陽的東大門。

  就算漢軍已經攻取合肥、下蔡與平阿,就算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也沒人敢保證迅速破關。

  可是,如果現在不攻,等到魏國緩過勁來,豈不更難攻取?

  注意到姜維的冷靜與沉著,魏延料定他已有主意:「伯約,你要急死個人啊!你到底有何打算?乾脆點好不好?」

  「大哥,你都一把年紀了,還是那麼急躁!」

  姜維仍是不急不躁,饒有興致地把玩手中酒碗:「如果再過兩年,魏國能有多少兵馬可以調動?而我大漢,又將有多少兵馬可以調動?」

  「呃……」

  魏延頓時有點懵圈,但短暫的懵圈之後,馬上就豁然開朗:

  漢魏兩國的差距,再也不是「一州」與「九州」的差別;

  特別是魏國騎兵覆沒之後,其步卒絕不敢輕易東出轘轅關與旋門關;

  與就是說,魏國很快就要失去對豫州、兗州與徐州的控制;

  其東、北部的青州、冀州、并州與幽州,也將在漢軍的鐵蹄下瑟瑟發抖;

  司馬懿自毀誓言誅殺曹爽全族,以及他裹挾太后、架空曹芳之卑劣行徑,必會讓世家大族心生芥蒂甚至逐漸遠離;

  如果再有曹節幫忙勸說,青州、冀州、并州與幽州的曹氏宗親逐步倒向漢國,並非沒有可能;

  如果真能這樣,司馬懿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幾乎被壓縮在了狹小的河內郡;

  想到這些,魏延仿佛已經站在洛陽城頭,雙眼再次變得濕潤。

  北伐!北伐!

  十幾年持續北伐,無數英靈血染疆場,看似徒勞無功,卻在一點一點改變兩國形勢。

  終於,今日,克復中原復興漢室,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指日可待!

  可是,姜維為何不著急?他到底還在等什麼?

  不行!絕對不行!

  「伯約,我必須趁勝追擊!絕不能給司馬老狗喘息之機!」

  「不急,我自有打算,還是再等等吧!」

  等等?

  想起姜維剛才的問話,魏延想死的心都有了:「靠!你的意思是,讓咱們再等兩年?」

  「不會吧?咱如今兵強馬壯,還要等什麼?」

  「軍師!我軍馬上就能對洛陽形成圍攻之勢,千萬不能等啊!」

  「軍師!此次出征,我還沒上過陣呢!一家老小還等著賞錢購買大宅,你不能這樣啊!」

  「軍師……」

  「諸位,諸位……」姜維連連揮手,帳里總算安靜下來,「其實,我是在等一封信,估計很快就有回音。所以,諸位還是趕緊回去休息吧!」

  靠!

  說起那封信,眾將無不怨聲載道。

  他們都知道,那是一封勸降信。

  呵呵,勸降信!

  若是送給鎮東將軍諸葛誕,或者送給征東將軍胡遵,眾將或許還能理解,但不是!

  那封信,是送給城中鄧艾!

  特麼的,鄧艾!

  一個小小典農中郎將,既無家世又沒背景,幾乎從沒聽過此人!

  更何況,他既無兵權又無軍職,姜維為何對他如此上心?

  這種怪事,眾將實在不能理解,認定姜維在拖延時間。

  只可惜,不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

  這種事情不用問,問了他也不會解釋。

  唉!急死個人!

  急!

  眾將在著急,姜維也在著急。

  因為,他無法用合理的理由,去解釋自己按兵不動的原因。

  鄧艾,姜維並不陌生。

  這幾年,一直在打探他的消息。

  此人字士載,義陽郡棘陽縣人,出身寒微。


  一年前,也就是他41歲時,奉了魏國朝廷的命令,前往陳縣、項縣至壽春一線屯田。

  他考察後發現,這一地區土壤肥沃卻缺水,主張開挖河道修渠引水,於是寫了一篇《濟河論》作為奏書,藉以闡述自己的主張。

  奏書中稱,可在淮河以北屯兵兩萬,在淮河以南屯兵三萬,按照十分之二的比例輪休。

  如此常年保持四萬兵馬屯田戍邊,只需六七年時間,就能積聚十萬軍隊的五年之糧。

  只要有了這批糧食,魏國的對吳作戰將無往而不勝。

  正是這封奏書,讓司馬懿注意到了此人,於是封其為典農中郎將,命其全權處理屯田事宜。

  然而,司馬懿與鄧艾做夢都沒想到,淮水屯田不到一年,建業城就被漢軍攻破。

  他們更沒想到,漢軍的北上如此迅速。

  據姜維的可靠情報,就在漢軍大舉北上、王昶與毌丘儉被圍合肥之時,諸葛誕與胡遵決定北退「誘敵深入」,等到畢軌與陳泰全殲漢軍騎之後,再回淮水「伺機而動」。

  本來嘛,當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漢國騎兵,諸葛誕與胡遵率領的步卒,只能選擇「避其鋒芒」。

  但鄧艾,不知用什麼辦法說服了兩人,使其沒有往北撤退,而是駐軍下蔡與平阿,與壽春的主力漢軍隔水相望。

  沒錯,魏軍這樣的部署,確實是鄧艾的主意——姜維的細作,有足夠證據可以證實。

  就在半個時辰之前,也就是收到關索的捷報之前,姜維還在為這兩路魏軍頭疼:

  如果關索戰敗,如果諸葛誕與胡遵繼續聽從鄧艾的建議,淮南的漢軍主力很難全身而退——沒辦法,此次的北上只為救援關索,實在有些倉促。

  然而,或許是上天庇佑,關索竟然全殲了魏國騎兵。

  如果他收到命令全速回師,最多兩三天就能趕回淮水。

  在這期間,諸葛誕與胡遵的七萬多魏軍,還有鄧艾的四萬多屯田軍,肯定不敢輕易出城。

  否則,如果撞上回師的關索,必被全殲於野外。

  然而,等到關索回師之後,魏軍就更不敢出城了。

  也就是說,不論淮南的漢軍主力是進是退,魏軍都只能龜縮城中,直到糧草耗盡。

  這個問題,姜維看得明明白白。

  他不肯在此時大舉北上,除了需要時間籌備糧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鄧艾的安危。

  沒錯!鄧艾很可能有性命之憂!

  諸葛誕一怒之下,很可能將這個罪魁禍首剁成肉泥!

  鄧艾!

  眾將並不了解鄧艾之才,包括司馬懿,但姜維不一樣。

  在他看來,鄧艾絕不能死,必須為漢國所用。

  誠然,此時的漢國兵強馬壯,就算沒有鄧艾,攻破洛陽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姜維想要的,並不僅僅是「還於舊都」,而是真正的復興漢室。

  要達成這個宏偉目標,不僅需要無數的能人志士,還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所以,此時此刻,不要過多地刺激諸葛誕。

  北伐之事,還是暫且緩一緩吧!

  「既然伯約不建議馬上出兵,那就暫且等一等,諸位回帳歇息吧!」

  魏延知道姜維有他的打算,也知道他有不方便細說的理由,更相信他復興漢室的決心。

  勸退眾將的同時,卻也忍不住出言揶揄,「伯約,你是不是整天沉迷於溫柔廂,喪失了鬥志?」

  「靠!我是那種人嗎?我只是……這個……唉呀,散了,大夥趕緊散了……」

  呵呵!

  說起近日的「溫柔廂」,姜維竟然有些著急!

  不,他不是因眾將的嬉笑而著急,而是擔心回成都之後,不好跟諸葛果解釋。

  唉!亂煩的!

  本來,王菁帶著巨款前來談生意,又有諸葛菱親自引薦,至少要設宴款待吧?

  席間,王菁主動幫忙斟酒,沒理由拒絕吧?

  將近一年時間沒碰女人,見了母豬都覺得眉清目秀,多看王菁那尤物幾眼,很正常吧?


  生意談成,多喝幾碗慶祝一番,沒什麼問題吧?

  嗯,喝酒!

  平時千杯不醉的姜維,竟然只喝幾碗就有了醉意。

  很快,什麼都不知道了。

  然後,做了一場美夢,睜開眼已是天亮。

  自己一身精光,身旁的王菁更是衣衫凌亂,面頰緋紅,天見猶憐。

  床單上,星星點點的紅漬還沒幹透。

  想起酒宴時諸葛菱的壞笑,就感覺酒里被加了東西。

  可是,諸葛果和王菁矢口否認。

  那諸葛菱還說,男人納個妾沒什麼大不了的,她會寫信跟諸葛果解釋清楚。

  唉!只希望,諸葛果知道後不會太生氣。

  不過話又說回來,王菁那妮子挺會伺候人,嘿嘿!

  「姜將軍,你不想現在就北伐,是打算回成都嫁女兒,做國丈吧?」

  「嗯?」

  面對姜維凌厲的目光,張翼與廖化哈哈大笑,快步溜出大帳。

  特麼的,國丈?

  你幾個傢伙,口無遮攔的,想暗算老子是吧?

  這話要是傳到劉禪耳中,老子怕要被誅九族了!

  昨日,諸葛果的家書中說,劉璿與姜蔓姝,將在大軍凱旋之後擇吉日完婚。

  她還在信中隱隱透露,劉禪可能會在近期,將帝位傳給劉璿。

  沒錯,劉禪想要禪位!

  不光是諸葛果,魏延、張嶷、張翼、廖化與鄧芝等人的家書,全都提到此事。

  由此看來,此事應該不假。

  問題是,劉禪還沒有正式禪位,你幾個傢伙就稱老子為「國丈」,膽子也太大了吧?

  特麼的,國丈!

  一日為太傅,終身為太傅,你們沒聽過?

  老子的太傅身份,比「國丈」牛逼多了吧?

  你們以為,老子會在意那個「國丈」?

  無所謂了,北伐之事必須等一等,激我是沒用的,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

  …………

  等……

  等……等……

  等……等……等……

  為了建功立業,為了復興漢室,眾將整日都在催促,也在一天又一天地等待。

  這一等,等來了鄧艾與鄧忠父子深夜來降。

  這一等,等來了「討蜀護軍」夏侯霸主動歸降。

  這一等,等來了王昶、毌丘儉、諸葛誕與胡遵開城投降。

  這一等,等來了濟南王曹楷、濟北王曹志、東海王曹霖、經王曹尋、陳留王曹峻、平陽公曹琮、燕王曹宇、趙王曹干、楚王曹彪、東平靈王曹徽,等等,幾十位曹氏宗親的歸附降書。

  正如姜維所料,當年曹丕篡位時,曹節恨得咬牙切齒卻無能為力。

  畢竟,當時的劉協都沒人買帳,何況她一個「空殼」皇后。

  幾年前,也就是姜維派密使給她「送藥」的時候,劉禪在詔書中尊她為「獻穆皇后」。

  這身份,肯定比「山陽公夫人」高貴許多,但在當時只是一紙空文。

  然而,漢軍平定吳境之後,國力基本與曹魏不相上下,並且連連得勝,氣勢如虹。

  而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又讓曹氏宗親提心弔膽。

  他們審時度勢,再加上曹節的勸說,紛紛倒向漢國就在情理之中了。

  等……

  等……等……

  等……等……等……

  這一等,竟是整整一年。

  等來了劉惠與劉舞嬋!

  這兩位漢國的長公主,是在王菁的幫助下,跟隨商旅混出洛陽,再經襄陽返回漢國。

  這兩位長公主,已經年過五旬,並且跟曹演已有子嗣。

  考慮到曹演也有歸降漢國之意,劉璿徵求兩人的意見後,將曹演冊封為臨沅公,一家人安度晚年。

  這一年,全國都在整兵備戰,但姜維除外。


  自從回成都封了「鎮國公」,他就把姜家生意交給四位妻妾打理,從此閉門不出。

  就連他以前最熱衷的北伐大事,也表現得漠不關心。

  這日,劉璿終於按耐不住,一大早就領著文武百官前來。

  如此陣仗,姜維只能開門相迎:「微臣身體抱恙,沒能遠迎,還請陛下恕罪!」

  姜維抱拳行禮的同時,劉璿也在行禮,仍像以前那樣謙卑,「太傅身體不適,弟子本不該打擾。

  「可是,北伐之事近在眼前,若無太傅統領大軍,終究不是個辦法啊!」

  「不,不,不,陛下多慮了!陛下,請!」姜維將劉璿請入府中,並示意眾臣一同入府。

  一邊走,一邊呵呵笑:「微臣好像聽說,內閣會議已經商定好領兵主帥?」

  「太傅應該知道,那只是權宜之計。」

  「不,不,微臣仔細看過作戰計劃,覺得沒什麼問題,所以投了贊成票。

  「既然主帥之事已經通過,陛下按照「大漢基本憲法」下詔就行,微臣真沒必要摻和啊!」

  「可是……此戰若無太傅坐鎮,大軍就沒了主心骨。而且,魏將軍和陸將軍多次表示,他們並沒有必勝把握啊!」

  「不,不,不,陛下確實多慮了。」姜維仍是那種禮儀性的笑容,並且還是漠不關心,「微臣多次在奏書中表示,大漢之復興勢不可擋。

  「不論任何事情,只要不違反「大漢基本憲法」,只要是內閣會議投票通過的,陛下皆可放心去做。」

  「可是……唉……」

  劉璿實在無語,只能低聲嘆氣。

  內閣,內閣!

  自從成立了「內閣」,姜維就整日窩在府中,再也不問朝政。

  所謂「內閣」,是由十名久經沙場的武官,以及十名精曉政務的文官共同組成。

  而姜維口中的「大漢基本憲法」,既肯定了「天子」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又將「天子」的諸多權力交由「內閣」商定。

  就如此次的北伐,劉璿、姜維與其他九名武官全部投了贊成票,另有七名文官也投贊成票,共計十八票,遠超「大漢基本憲法」要求的「十一票」以上。

  又如大軍主帥的人選,由於姜維始終「身體抱恙」,內閣會議只能多次商議。

  終於在三個月後,以十一票勉強通過了「陸遜、魏延與關索各領一軍,從關中、南陽與兗州三路進兵」的決議。

  內閣會議雖然通過,眾文武卻沒有必勝把握,這才前來相請。

  哪知道,姜維開口「內閣」,閉口「大漢基本法」,就是不肯領兵出征。

  呵呵了,大漢基本憲法!

  剛開始,姜維還以為,這種「架空皇帝」的律法會被劉璿一口否決,哪知他大筆一揮直接通過。

  其實吧,這也不怪劉璿懦弱或者莽撞,而是源於他對父親的耳濡目染——放下權力,反而更加逍遙。

  當然,更離不開姜維長久以來的洗腦,讓劉璿對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更有興趣。

  不論如何,姜維心目中的「君主立憲制」已經初具雛形。

  在他看來,此時的洛陽三面被圍,漢軍「克復中原」乃大勢所趨,任何一位老將領兵都能達成。

  從長遠來看,漢國最需要並非能臣勇將,而是一條正確的、最適合的道路。

  一年前,漢軍氣勢如虹之時果斷撤軍,正是為了促「」君主立憲制」,那是最佳的時機。

  君主立憲制!

  在姜維看來,十名武官與十名文官組成「內閣」,重大事情由內閣投票決定,既能避免全國的「窮兵黷武」,又能避免宋朝那樣的「重文輕武」;

  內閣成員的選舉制、輪換制與投票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權臣專權」的可能,更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昏君誤國」的可能;

  只有姜維知道,能讓「大漢基本憲法」被劉璿和眾臣接受,著實不容易!

  現在好了,基本可以放心了——就算沒有自己這位「鎮國公」,或者沒了劉璿與任何一位能臣,漢國仍不會走入歧途。

  至少,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還有,大漢,到底如何才算「復興」?


  想到這個問題,姜維有意無意地瞥著角落。

  「咦?這是什麼?」

  「我去!這玩意兒好大!哈!竟然還能轉動?」

  「伯約,你窩在府里好幾個月,就是在搗鼓這個球?」

  只是一瞬間,劉璿和眾文武,全都被「大球」吸引住,一窩蜂地湊上來。

  「太傅,這……就是書里講的「地球」?」

  劉璿試探著問起,姜維滿意地點點頭。

  一邊轉動,一邊指著地球儀上的不同地方,「陛下,諸位請看,這裡就是咱們大漢。

  「而這裡,正是倭奴國,孫權所逃之處。

  「還有這裡,這是另一塊物產豐饒的大陸,我在書里說的袋鼠與玄鳳鳥,正是生活在此處。

  「還有這裡,這塊大陸有清香可口的辣椒,有香噴噴的玉米棒,還有巨大的土豆與紅薯,只種一畝地就能讓好幾人吃飽肚子。

  「還有這片大陸,美女多不勝數,金銀珠寶更是取之不盡。

  「所以說,只有完全占領這些廣袤的土地,大漢才算真正的復興!」

  姜維滔滔不絕的講解,眾人很難完全聽懂,但他們的眼中沒有懷疑,而是嚮往與期待。

  累了,這幾年,姜維真的累了。

  值得慶幸的是,天下大勢已定,並且為大漢的將來指明了道路。

  這條路到底能走多遠,只能拭目以待了。

  (全書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