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江突然開口道:「蕭兄,莫要想那麼多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你我不過兩個書生罷了。【Google搜索】」
「縱然有些見解,當權者也未必採納,還是先飲了這杯再說吧。」
上次從景陽回來後。
謝江突然看開了許多。
表面上非常灑脫,可蕭筆書生知道,他心裡肯定和自己一樣,也憋著一口氣。
在謀略上勝過趙小樂一籌。
如何在沙場上戰勝趙小樂。
是他們每天都在思索的事兒。
可他始終想不通,即便是為了防備王值,也不至於將十幾萬錦衣衛,一直留在東海吧?
難道說,趙小樂還有別的幫手?
會是誰呢?
又或者,他對於自己守住滁州,非常有信心?僅僅是憑藉五萬人也沒有問題?
想到這裡,蕭筆書生再次拿起酒瓶,發現依然溫熱,可他沒有飲下,而是皺眉道:
「乾國那邊的進展如何了?」
這個問題,謝江倒是可以回答,說道:「乾國皇子本是在景陽的人質,雖然有些手段,可如今剛登基不久。」
「底子還是太薄弱了。」
「即便是敞開晉國的大門,他也不敢出兵攻打,草原人那裡在入秋後吃了敗仗,到了冬季更不會有大動靜。」
蕭筆書生抱著手臂說道:「如此說來,滁州這邊可以繼續增兵了?」
謝江點頭道:「當然,兩國傾盡舉國之力,能增兵至六十萬,加上平西王的十萬狼頭軍,總計七十萬大軍!」
「此戰,滁州必破!」
說完,謝江又飲了一口酒。
蕭筆書生看了看手上的酒瓶,正想也撥開也喝一口,手都放上去了。
卻突然止住,「據聞晉陽商會和一個西洋人的國家,買賣了一種叫做福壽膏的東西,此物能使人成癮,如今已在景陽的皇族之中荼毒開來。」
「是誰定了此計?奇文叟?」
謝江聞言哈哈大笑,「這事兒說起來,還應該感謝趙小樂,若不是他將萬億合逼到五峰島,和西洋人交接的生意,如何會落到晉陽商會手上?」
不多久,謝江的笑意又緩緩止住,「那些西洋人,可不是省油的燈……」
說到這裡,他突然不再往下說了。
又轉頭看向蕭筆書生,「西洋人已經進入景陽皇宮,他們必定會挑起景陽的內亂。」
「屆時內憂外患同時爆發,縱然趙小樂有回天之力,也無法挽回局勢。」
蕭筆書生卻搖了搖頭,「現在的世道,已經和之前大不同了,我有些看不懂。」
謝江聞言,也緩緩嘆了口氣,「是啊,自從趙小樂出現後,世道變化越來越快了。」
手上的酒已經有些涼了。
蕭筆書生沉默後,拔開瓶塞後,喝了起來。
夜風依舊寒涼。
放下酒瓶後,蕭筆書生突然注意到,身邊竟然有雪粒緩緩飄落下來。
…………
乾國。
書房裡。
兩個丫鬟幫劉伯恩揉著腳,他愜意地烤著火爐。
乾國的氣候異常乾燥。
冬天的風,冷得刺骨寒涼。
不過,這些和劉伯恩都沒什麼關係,他的院子裡,專門挖了一處噴泉,以供府邸里長期處於濕潤的狀態。
而屋裡的火爐,更是讓他熱得不時有汗液流下。
突然,書房後面傳來一道鈴鐺的響聲,閉著眸子的劉伯恩,睜開了眼睛。
他揮了揮手,示意兩個丫鬟離開屋子。
兩個丫鬟什麼也不敢問。
相繼低著頭,走了出去,並將房門關好。
這時,書房後面走出一道黑衣身影,到劉伯恩身後時,將手上的信封呈上,
「大人,有信件送達。」
劉伯恩皺眉道:「誰的?」
黑衣身影答道:「趙小樂。」
聞言,劉伯恩的眉頭更加深了,「趙小樂?他怎麼會給我寄書信?」
「難不成想讓乾國出兵,解滁州之圍?」
「哼,他高估了我,也高估了自己,新皇繼位之後,已經疏遠於我。」
「況且,就算能新皇同意此事,又拿什麼和晉國打呢?」
劉伯恩自嘲了一番。
因為他的身份過於特殊,即便是乾國皇子即位後,也沒有給他什麼名義。
好在他早有所料,因此,一直暗中經營著自己的勢力,加上新皇登基後,給予的一些優待。
日子還過得不錯。
可若是參政,那新皇就會猶豫了。
畢竟,對於劉伯恩這種老銀幣,誰也不會真正信任,並委以重任。
劉伯恩拿來信件,打開看後。
表情非常精彩。
最開始不屑,隨後變得疑惑,再然後是冷笑,看完時卻直接憤怒了。
近來,他脾氣也漸長不少。
他本打算撕了此信,卻是給強忍了下來。
身後黑衣人一直沒吭聲。
劉伯恩自己靠著長椅,呼哧呼哧,直喘粗氣。
趙小樂竟然拿他的家人威脅他。
雖然沒有明說,可暗示卻已經很明顯了,只是,讓他想不到的是,趙小樂居然不是威脅讓乾國出兵。
劉伯恩再次拿起信件,讀了讀,上面清楚地寫著,不允許乾國出兵,而且還要乾國向晉國贈送軍械。
這筆錢,自然也由江南商會來出。
不過,他不允許劉伯恩走漏任何風聲,否則就殺他全家,劉伯恩如何不憤怒?
當初也不過來不及帶走家人。
才將他們留下當人質。
可他自問,後來也沒有對不起趙小樂吧?
最終,他沒有任何辦法。
按住長椅剛準備起身,「我要進宮去面聖,不對,還是準備筆墨紙硯吧!」
「這件事兒,不能走漏任何風聲。」
目前的乾國,本來就不准和晉國干架。
這封信遞入宮中,自然不會有太大反對聲,問題是,那批軍器該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出去。
同時,還不能引起乾皇的疑心。
想了想,劉伯恩決定找個理由,說這些軍器是自己為新皇準備的。
可惜沒有用上。
只不過,如今的乾國也不富裕,新皇並不一定捨得送出這批軍備。
在這些事兒上,劉伯恩就只能自己多費心了。
只能在大義的角度上,用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慢慢點化新皇。
書信在當天晚上就遞了上去。
劉伯恩沒想到的是,乾皇竟然當天就准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