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騷擾拖延

2024-08-28 03:05:50 作者: 老燕難飛
  軍情很快報到丁寬這裡,當兩位軍事謀主荀攸和戲志才聞訊趕到中軍大帳之時,丁寬正在查看幽、冀兩州的輿圖。【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丁寬見二人到來,沒有說話,只是把軍情奏報遞給二人,然後繼續查看輿圖。

  二人拿起奏報一看,卻是吸了一口涼氣。

  這次南下渤海郡的叛軍數量高達五萬步騎,其中烏桓騎兵數量高達三萬,幾乎是叛軍騎兵的半數,是幾個烏桓部族合力拼湊出來的,丘力居沒有親自南下,統兵的首領是蘇仆延和烏延二人,另外兩萬步兵則是張純的麾下。

  渤海郡是冀州治下的富庶之地,人口高達百萬,但防禦能力極差,僅有八個縣城,五萬叛軍南下渤海,肯定不是渤海郡自身能抵抗的。

  而且嚴冬之季,北方河流均已結上厚厚的冰,叛軍過河可以直接在冰層之上行軍,此時叛軍已經輕鬆越過了漳水,兵鋒抵近章武縣。

  反觀丁寬,手中兵力只有五千,其餘的冀州郡兵和義從軍仍然在徵發集結,尚未成軍,更別說基本的操練,正是兵力最虛弱的時候。

  荀攸走到丁寬身邊,輕聲勸慰「子厚,渤海此時已是糜爛之局,我們兵力尚未徵發完畢,切不可倉促出兵啊。」

  丁寬沒有答話,只是轉頭看向戲志才。「公達之言有理,叛軍兵力十倍於我,而且渤海地形平坦寬闊,利於騎軍作戰,我軍當前兵力空虛,只有五千人馬,如若貿然南下追擊,反易為敵所乘,為今之計,只有儘快通知渤海各縣,憑城自守,等待我軍集結大軍,再去救援。」

  丁寬陰沉半晌,「二位先生所言均為正理,此時我們兵力不足,確實不能貿然出兵。只是這些胡人既然敢深入漢境,劫掠漢民,我們又怎能置之不理啊?」

  「子厚有何良策?」

  丁寬苦笑一下「現在局面,哪裡可能有良策,只能盡力挽救,不使局勢徹底糜爛罷了。」

  荀攸明白丁寬身負冀州、幽州兩州之責,確實沒有漠然不理這股叛軍的道理。

  「子厚,回軍冀州也並非不可,但卻不能急於求戰,渤海郡此時已經救援不及,即如此,我們不妨沿漳水以西布防,先保證河間不被叛賊侵擾。」

  戲志才也點頭支持「此策可行,雖然漳水河面已經冰凍,但河面低矮,我軍沿河布防卻有居高臨下之優勢,只要拖得月余,我軍大軍集結,就可進行反攻。」

  丁寬搖搖頭,「冀州的兵馬確實是新兵,倉促出戰,固然不可取,但我軍如果連漳水都不敢渡過,叛軍只會更加囂張,而且渤海百萬百姓受難,若是無兵前往救援,豈不是要失盡民心?

  所以我要精選三千騎兵隨我一起殺入渤海,不求擊敗這股叛軍,至少要讓他們不敢太過放肆的劫掠侵擾我渤海百姓。」

  荀攸趕緊勸諫「子厚,此策過於兇險,即使你不想與賊決戰,如果被敵人圍住,這三千兵馬恐怕就凶多極少了。」

  「這也正是我為何只帶三千兵馬,而不是盡起兵馬的原因。我從揚州帶來的兩千騎兵,皆是久經戰陣的精銳,另外一千騎兵,就在現有的三千義從軍中精選一千人。

  賊兵騎軍雖然十倍於我,想圍住我也沒那麼容易,我此去渤海不是為與敵戰決,只求讓他們有所顧忌,不會與他們正面交鋒的,二位先生儘管放心幫我整頓兵馬,我軍越早完成集結,就可以越早將這股叛軍趕回幽州。

  二人雖然智計過人,此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兵力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好同意丁寬之策。

  丁寬一面派快馬通報渤海郡諸縣、讓各縣盡力收攏城外民眾進城避難,一面行文給冀州各郡,加緊調集郡兵向東部的清河、河間兩郡集結。

  丁寬精選的三千人馬,剛剛到達幽州不久,就再次調頭南下,回防冀州渤海,追擊十倍於己的叛軍。

  丁寬趕到渤海之時,叛軍並沒有任何越過漳水,向西進入河間的勢頭,反而是一路向南,不斷深入渤海郡。丁寬跟上這股叛軍之時,叛軍已經向南越過了章武,直逼浮陽。

  此時已經過了正旦,冀州的各郡郡兵,開始陸續向河間、清河開進。荀攸、戲志才分別趕到兩郡,調度各郡郡兵沿著渤海郡的邊境布防,卻並未急於進入渤海。此時渤海郡的漢軍只有數量不多的渤海郡兵,和丁寬三千騎兵。

  一路南下的叛軍,剛剛南下之時,對冀州情況不明,又打著把丁寬釣出來消滅掉的想法,還有些謹慎小心。

  等到發現渤海各縣漢軍只敢守城,根本不敢出城與他們作戰之時,叛軍雖眾,攻城能力卻不足,乾脆放過縣城不理,在城外的鄉村劫掠起來。

  丁寬率領的三千騎軍,在章武城南追上了這股叛軍,叛軍此時正在分散劫掠。丁寬趁著叛軍毫無防備,突擊消滅了一股千來人烏桓人,就趕緊後撤。

  等到烏桓騎兵集結追來,就向章武城撤退,到了城下並不進城,而是繼續向北撤退。騎兵入城,就失去了機動能力,無法與叛軍持續糾纏。

  烏桓騎兵與丁寬糾纏兩日,幾次小規模交鋒。發現丁寬根本不想大戰,只是騷擾,也明白了丁寬的想法,就是在拖延時間。

  這種戰術,烏桓人其實極為熟悉,他們之前劫掠漢軍邊境之時,也經常用這種辦法拖住漢軍的防守部隊,再尋機劫掠。

  只是沒想到丁寬現在也用了這種方法。烏桓人其實對造反沒什麼興趣,他們也不關心漢人中誰當皇帝,對於他們而言,南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劫掠。

  丁寬的三千騎兵,只能起到騷擾作用,根本不可能正面拖住烏桓人。想完全阻止烏桓人劫掠是不可能的,只能讓烏桓人不敢太過肆無忌憚,降低劫掠的效率。

  蘇仆延和烏延一商量,乾脆不再與丁寬過多糾纏,而是率軍繼續南下,只是劫掠的時候,不再把兵力過於分散,而且往往會保留五千以上的騎兵,防備丁寬的騎兵突擊襲擾。

  丁寬提前通知渤海各縣躲避胡人,以及對叛軍的糾纏騷擾還是有作用的,很多城外鄉亭的人,都帶著家中價值最高的東西,逃到了縣城,或乾脆逃過了漳水西岸。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逃掉,仍然有很多人口被叛軍裹挾,財物糧食被叛軍劫掠。

  丁寬與叛軍不斷糾纏,一路跟著叛軍南下,沿途時常能夠看到被劫掠燒毀的村莊。每天丁寬都是冷著臉,軍中將校也是把這股叛軍恨之入骨。

  然而,現在這已經是丁寬能夠做到的極限了,此時不是逞血氣之勇的時候,貿然與叛軍廝殺,並不能阻止他們的暴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