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一七二章 官員監察制度化

第一七二章 官員監察制度化

2024-08-28 03:06:15 作者: 老燕難飛
  丁寬回到了青州,雖然帶回了數萬人馬,卻並不急著去四處出擊,攻城掠地。【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豫州驅逐袁術,丁寬甚至都沒有親自出面,從遼東帶回來的騎兵更是根本沒有動用,只是調動了水軍和步卒。

  大漢走到現在這種地步,已經是病入膏肓了,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這些問題不解決,即使快速結束了諸侯的混戰,也不過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帝國,進入新的歷史循環而已。這並不是丁寬的志向所在。

  丁寬是從兩千年後而來,自然知道這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雖然曾經領先全球,但也不止有五族亂華這樣的黑暗時刻,還曾有被西方文明入侵的百年恥辱。因此丁寬想要的,就遠遠超出這個時代的人所能想像。

  後世很多國家,在內部矛盾無法調和之時,就會發動對外戰爭,以轉移內部矛盾。這是後世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更是經常被鍵盤俠們經常在網上討論。

  但反過來,當受到外部戰爭威脅時,往往也是進行內部改變的良好時機。外部的強大壓力之下,團體內部的各個利益集團之內,往往更容易達成相互的妥協,會使內部改革時的摩擦成本大幅降低。

  丁寬就是要藉助現在諸侯爭霸的混亂時機,進行一些方面的推動,為將來打好基礎。現在丁寬控制的地方,是大漢最安全、最和平的地方,丁寬在自己的領地之內擁有一言九鼎的權威。只要不是毫無道理的倒行逆施,丁寬進行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和創新,反而是最適當的時機。

  丁寬回到青州之後,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再次對青州下屬的吏治進行清查。

  丁寬當年曾經對韓融說出,「刑不上士大夫」的口號,這個當然不是欺騙。但在這句口號之前,丁寬還有一句話,卻是極為容易被忽略。丁寬說「刑不上士大夫」的前提,是沒有真實的違法證據,如果證據確鑿,自然要進行依法處理。

  丁寬雖然混入了士人的隊伍,但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士人,更沒有什麼家學可以傳家,因此所謂的與「士人共天下」,其實更多的只是一種誘人的口號。

  要治理一個國家,是離不開受到系統教育的士人的,因此無論是否喜歡士人,結果一定是與士人共天下。差異不過是,大家把規則定好,按照規則行事,還是大家表面一套冠冕堂皇,私底下士人執行潛規則罷了。

  不管願不願意,總要讓士人參與治理這個天下,但是卻絕對不能讓這些士人壟斷對天下的治理之權,實行所謂的「文官政治」,這裡的差異不在口號怎麼喊,而是在於這個口號如何化為真正的規則。

  而要避免士人壟斷國家治理之權,首先要打破的就是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和理論。而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夠長期對抗儒家思想的,只有一個,就是法家。

  丁寬為什麼一直在拉攏潁川士人?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潁川士人是所謂的士人領袖。潁川的士人其實在漢末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並不僅僅以經學見長。

  在潁川士人的內部,還有半個顯學,就是律法之學。潁川鍾家、郭家都是以律法之學為傳家的家學。而人才輩出的荀氏,更是法家、儒家集大成者,荀子的直系後人,家學傳承從未斷絕。

  相比於儒家所提倡的士人風骨,以德為先,潁川士人其實更加的世俗化,身段柔軟,極懂變通之道。漢末潁川出身的謀士數量最多,但謀士這種職業,哪裡是有道德潔癖的人,能夠勝任的?

  沒有一副漆黑的心腸,沒有那種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作用,怎麼給自己的君主提出各種絕戶之計?都說賈詡是毒士,但一個合格的謀士,怎麼可能是不毒之人?

  漢承秦制,秦朝之時,法家是顯學,走的是嚴刑峻法的極端。漢朝繼承了秦時的律法,但執行時,在儒家的思想鼓吹下,弄出了一個「德在法先」。於是,大漢的士人,就用各種所謂「符合德行」的操作,獲得了免於法律監管的特殊地位。

  丁寬並不是學習政治學的,但畢竟來自於兩千年之後,有更多的見識,有更加成熟治國理念能夠借鑑。丁寬一直比較喜歡後世一個法律專家的觀點:律法應該是約束行為的底線,而道德應該是自律的標準。

  所以丁寬要身體力行,堅守住這條底線,尤其是對治下的各級官吏,更是要持續的進行監督監管。

  丁寬此前已經建立了監察司,監察司內任用了大量的精通律法的士人。現在丁寬就是要將監察司的作用常態化,陽光話,讓各級官吏都知道有這個監察司在不停的監察著他們,使得他們做事一定要有所顧忌。

  官員監察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曆朝歷代都有各種官員監察的體系存在。大漢同樣有官員監察的制度,從中樞的廷尉、司隸校尉、侍御史,到州刺史的設置,都是為了監察不法官吏,被劉皇叔鞭打的督郵,也是負責監察的官職。


  但這麼多的監察人員,依然無法防止大漢的整個官僚系統的大幅淪喪,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察權已經成了鬥爭的工具。

  當年陽球等人要誅宦,需要謀求的最關鍵職位是什麼?就是掌有百官監察之權的司隸校尉。而涼州三明之一的段熲為何與士人成為仇敵?就是他被宦官安排了司隸校尉的官職,然後大肆抓捕當人。

  因此丁寬要想改善這種狀況,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這個監察體系從原有的官僚體系中獨立出來,儘量使得這種監察公正、公開。

  從某種意義上,這種監察官員是否能成為「孤臣」,是監察體系是否能夠有效運行的關鍵。你可以想像,如果一個監察官,被其他的百官稱頌「德高望重」,那只能說明這個監察官已經成為了這些稱頌者的保護傘。

  所以在人選上,丁寬麾下的監察司就交給了程昱。

  程昱絕對是個狠人,前世歷史上關於這位用人肉脯做乾糧的記載可信度還是很高的。而且程昱性格剛強乖戾,並不是與人為善之輩,更不會害怕得罪人。

  而且程昱出身地方豪門,對豪門與官吏相互勾結的伎倆,同樣極為諳熟。最為重要的事情,程昱年過四旬,一直沒有機會入仕,對漢末士人和士人壟斷官員的體制具有強烈的不滿。

  這樣的人用來做官員監察,簡直再合適不過了。丁寬要做的就是,給予程昱足夠的權力和支持。反過來,丁寬還需要關注程昱的手法,防止程昱太過酷烈,走向酷吏這另一個極端。

  所謂「刑不上士大夫」的口號,更多的是對程昱領銜的監察機構,行為方式進行規範而已。真的證據確鑿,口號就會變成「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既要、又要」這往往是很難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著兩個目標之間,本身就有衝突之處,這當中就會有太多的人為操作空間,甚至促進各種潛在規則的出現。

  既要監察機構能夠強力震懾那些官員,又要防止監察機構本身化成無法無天的特權機構,那就只能儘量的讓監察機構的運行專業化、系統化、規範化,這時律法之學的重要性就突出出來了。

  想要改變「獨尊儒術」的思想,不能依靠與這些士人進行辯論,因為大部分的解釋權都是在士人的掌握之中,這是在敵人的主場進行作戰。

  丁寬在這方面有清醒的認識,只做不說,打著整頓吏治的正確旗號,大量的徵辟精通律法之人進入監察系統。

  丁寬前往遼東的兩年時間內,程昱被留在青州,就是在為監察司的系統運作做前期準備。此前,程昱的監察司還是處於半公開化階段,其實已經獲取了大量的證據和線索。

  現在丁寬回到了青州,也是這個監察司,徹底陽光化、公開化運作的合適時機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