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一七三章 丁寬與士人不斷進行博弈

第一七三章 丁寬與士人不斷進行博弈

2024-08-28 03:06:15 作者: 老燕難飛
  丁寬一紙令下,監察司就徹底成為了車騎將軍府下屬的一個正式官方機構,而且在青州的每個郡國,都會設有監察司分支機構,各郡的監察司官員被命名為按察使。【,無錯章節閱讀】

  監察司作為將軍府的常設部門,第一次公開亮相,就開始對青州各級官員,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查。兩年的不斷籌備,明查暗訪,其實監察司已經掌握了數量不少的官吏違法證據。

  青州六個郡國,六十五個縣,居然有三十多個六百石以上的官員落馬,各級吏員被查出違法的更是達到兩三百人。青州官員幾乎兩成官吏,在這一次吏治整頓中,被撤職查辦。

  這還是丁寬特別注意了抓大放小的結果,這還是丁寬在兩年前已經清查過一次吏治之後的數據,真的是觸目驚心。由此也可以看到,大漢吏治的腐化程度,已經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地步。

  可以說,漢末大量流民的產生,是吏治系統性敗壞的直接後果。本該是維持大漢統治穩定的各地官吏,卻實際上成為了造成大漢底層百姓民不聊生的直接黑手,這大漢怎麼可能不亡。

  這一次大規模的吏治清查,對青州的官僚體系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有些貪腐嚴重的縣域,官吏十剩一二,行政運行幾乎接近癱瘓。

  丁寬之所以敢於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清查,就是因為丁寬掌握了青州的幾萬兵馬。經過兩年多的屯田之後,供養這些兵馬的錢糧,已經都是在用屯田的產出來支撐,並不依賴於這些郡縣體制的賦算收入。

  有了屯田制的錢糧支撐,有了幾萬兵馬的刀兵鎮壓,丁寬才敢於,在青州對這些陳腐的官吏動手。沒有這些前期的準備,丁寬如果敢於貿然去大規模清查吏治,這些官吏就敢讓青州地方癱瘓,政府財政破產。

  即使如此,如此大規模的清查吏治,查出了這麼觸目驚心的結果,青州上下的文官也無法再安坐了。自青州刺史陳紀以下,包括孔融在內的六個郡守,集體要辭去官職。

  這些人辭官的想法各有不同,有的是自身就不乾淨,趕緊想用主動辭官換得寬恕,有的是認為地方之權被將軍府侵奪嚴重,憤而辭官,也有的是看到治下吏治如此敗壞,感覺無顏以對天下,引咎請辭。

  對此,丁寬其實是有思想準備的。丁寬直接將陳紀、孔融和其他幾個郡守請到將軍府來,進行安撫。酒席之間,丁寬再次提出了「刑不上士大夫」、「與士人共天下」的政治口號。

  但同時,丁寬也反問這些士人領袖,「刑不上士大夫」是不是就要讓這些貪官污吏無所顧忌?「與士人共天下」是不是就是要與這些貪官污吏共天下?

  剛剛經歷了漢末的帝王昏聵、宦官專權,「刑不上士大夫」、與「與士人共天下」這樣的口號,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這些士人在和皇權爭的是什麼?不就是治理天下的「相權」嗎?

  對於有政治理想和抱負的士人群體來說,丁寬描繪的藍圖,是絕對難以抗拒的誘惑。這些士人在丁寬的許諾忽悠之下,終於不再提辭官之事,反而如被打了雞血一般,重新振奮了起來。

  丁寬麾下的兵馬,這兩年都是在用屯田在支撐,屯田的大規模興辦,不僅是解決了流民的問題,同時也降低了地方官府的財政壓力。

  但即使丁寬在明確的減少向地方官府的錢糧索取,要求各級官府降低算賦收繳,但黔首百姓的壓力卻依然沉重,那些貪官還在偷偷的不停搜刮民脂民膏。

  當丁寬把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丟到台面之上的時候,這些士人就再也無法阻攔丁寬插手地方治權。只能同意丁寬麾下的監察司作為常設機構,掌握對地方官吏的監察權力。

  不過丁寬也同樣再次作出妥協。丁寬承諾:監察司的權力將被限制在監察之內,對於這些貪官污吏的處置之權,仍然留給刺史、郡守。

  這其實也是丁寬自己的本意,監察官員需要極大的權力,但監察體系本身的權力同樣要受到限制。在丁寬的規劃之中,未來丁寬體系之內,官員監察與官員處置,必然是要由兩個部門來獨立進行,以實現相互的牽制與平衡。

  只是丁寬當前只是車騎將軍,還不可能全面建設新的官制,而且朝廷中樞的很多權力,丁寬暫時還無法插手太多,只能先用這種妥協來進行過渡。

  一直以來,丁寬走的都是武將路線,直到獲得了車騎將軍的職位,才獲得了開府之權。

  在大漢的二元君主體系之下,丁寬所實際掌握的幾個州之內,將軍府直轄的各級武將、各種文吏都將丁寬視為自己的君主,但地方上的官員卻只是丁寬的合作者。

  丁寬從來沒有謀求州牧這樣的地方之權。因為州牧的權力雖大,但同樣也是一種限制。做了州牧,可以掌握一州的全部權力,但是做了州牧,要再去介入其他州的事務,就明顯的師出無名了。

  這也是丁寬前世的歷史上,曹操要挾天子才能令諸侯的原因之一。丁寬放棄了州牧對地方的絕對掌控權,卻可以通過車騎將軍的權力,去控制和影響更多的州郡,這是兩種不同的爭霸策略。

  丁寬走這種路線,在掌控地方更多的同時,也必須與這些掌握地方權力的士人之間,進行不斷的博弈和妥協,不可能完全的獨斷專行,否則很容易就被視為亂臣賊子。

  除了平州那種新拓之地,丁寬對於官員的任用有極大的話語權之外,其他大漢原有的州郡,丁寬一直沒有過多的去插手地方官員的權力,這也是丁寬能夠獲得當地勢力普遍支持的重要因素。

  在丁寬前世的歷史上,曹操做了兗州牧之後,為何會有陳宮聯合當地士人背叛曹操?趁曹操大兵遠征徐州之時,迎了呂布進入兗州,一招背刺,差一點就徹底擊碎曹操的根基,連曹操的好兄弟張邈都參與了這次叛亂,真的只是因為曹操殺了一個名士邊讓?

  答桉肯定沒有那麼簡單,曹操對治下的治理過於強硬,與地方勢力的衝突必然極大,而不斷的對外擴張,內部就需要持續的壓榨地方的財力,這種衝突幾乎不可避免。

  曹操走的是絕對的霸道路線,這種路線在諸侯混戰的時代更容易集中資源,從諸侯中勝出,但這種霸道路線一旦向外擴張到盡頭,就要面對內部矛盾的不斷積累。

  曹操在的時候還好,以他的強悍能力,能夠鎮壓住這種內部的重重矛盾,但曹操死後,他的子孫就沒有這個能力了,這就是司馬氏能夠篡魏的深層背景。

  而司馬氏與諸多世家大族瓜分天下,從某種意義上,是對曹魏霸道策略的反彈,只是司馬氏的後人腐化墮落的更快,小部分世家集團對社會財富和權力的壟斷,並沒有比一家一姓的霸道強權更好。

  丁寬沒有曹操那麼狠絕,走不了那種極端的霸道之路,更不願意去走這條路,因此他就需要與這些實際上掌握了大漢諸多資源的士人階層不停的進行博弈,試圖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這條平衡之路並不那麼好走,就如同雜技演員走鋼絲一樣,隨時可能失手從鋼絲上摔落,跌個鼻青臉腫。但丁寬既然想要有所作為,就只能在這條鋼絲上不斷的前行,已經沒有了回頭的餘地。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