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一七五章 興辦技術學校

第一七五章 興辦技術學校

2024-08-28 03:06:16 作者: 老燕難飛
  知識想要被社會普遍接受,就需要進行傳播,而知識傳播最迅速有效的途徑,就是辦學。【記住本站域名】

  此前丁寬在自己的體系內,已經建立了小學堂,主要是識字和基礎數學教育。丁寬另外又支持鄭玄辦私學,這個屬於經學體系。

  現在丁寬覺得時機成熟了,有要開始辦學了,這次要辦的就是真正的技術類學校了。而且要辦的還不會只有一所。

  丁寬第一個要辦的學校是農學院,這個基礎最好,丁寬的農書已經刊行天下十年之久,自己有很多農莊,又大規模屯田,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師資力量,都是比較完善的,興辦相對比較便利。

  丁寬第二個要辦的是醫學院,這個主要是要依靠華佗。丁寬的軍隊之中,早就有醫療官的設置,這麼多年來,這項制度下,成千上萬的兵士得到了醫療救治,極大的降低了麾下兵士的折損率,獲得了全體麾下將士的擁戴。

  這些年,在丁寬的支持下,華佗不但收了很多徒弟,也已經系統的編寫了醫書,丁寬專門找華佗商量過要開設醫學院,把醫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問來傳播。

  這時的醫生還不是受人尊敬的職業,而是屬於低等的匠人階層,醫生更沒有大夫、郎中等尊稱,而是被稱為醫工,是與樂工、歌姬一樣的賤籍。

  丁寬告訴華佗,他不但要辦醫學院,還要大幅提高醫生這個職業的社會地位,未來適當的時機,就會進行醫生從工匠籍改為良籍。

  丁寬的一番話,說的華佗一頓嚎啕大哭。兩人相交已經二十年了,這些年丁寬一直在支持和鼓勵華佗。華佗如今總算可以看到明確的未來了,自然是要全力辦好這個醫學院。

  丁寬要辦的第三個學校,就是軍事學院,這個學院丁寬早就想辦了,也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嘗試,但以前時機不成熟,一直沒有辦法規範化的進行。

  此前丁寬官職不夠,而且一直在四處征伐,居無定所,只能把馬超、芮良、趙雲、龐德、張遼等年輕人帶在身邊進行教導,而在教導這些小將的過程中,丁寬也系統性的總結了軍事知識的各個方面的,形成了系統的教材。

  丁寬要辦的軍事學院,可不止是研究如何行軍作戰,幾乎所有與軍事相關的內容,暫時都會放到這個軍事學院之內,就包括丁寬現在準備推廣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

  早在當年丁寬回揚州守孝之時,丁寬就秘密設置了一個工程營,這個工程營其實早就投入巨資在搞各種技術的研發,包括丁寬推出的龍骨海船、指南針、騎兵三件套,都是出自這個工程營。

  這個工程營一直是丁寬麾下最核心的單位,規格極高,權限極大,保密性也最強。工程營的統領,就是丁寬的族人丁鵬。

  在丁寬沒有真正崛起之前,丁鵬就是最早追隨丁寬的人,極受丁寬信任。當年潛伏在冀州,暗中盯緊太平道的,就是這個丁鵬。黃巾覆滅之後,丁寬就把丁鵬調回了揚州,負責工程營這個核心部門。

  別看丁鵬在外界名聲不顯,甚至很多投入丁寬麾下略晚的將領,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但在丁寬早期的隊伍之中,沒有人敢輕視丁鵬,從馬騰、朱治以下,見到丁鵬,都要和丁寬一樣,老老實實叫一聲鵬叔。

  丁寬現在已經是車騎將軍了,又有了自己控制的根基之地,工程營的存在也可以開始公開化了。雖然工程營內的很多技術,仍然會嚴格保密,但這次丁寬就準備把工程營徹底併入到軍事學院之內。

  這樣,就可以把要推廣的自然科學體系,與強勢的軍事部門緊密聯結起來,可以給予這個初生的知識體系,足夠的保護,調動足夠多的資源進行孵化,未來隨著諸多技術民用化,這個體系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

  而當這個知識體系真正的成熟起來,就會與越來越多的利益集團息息相關,逐漸有了自己發展壯大的持續生命力,成為與士人相抗衡的一股巨大力量。到那時,即使士人集團反應過來,再想打壓自然科學體系,難度也會越來越大了。

  秦朝焚書坑儒也沒能徹底斷絕了儒家道家的傳承,等到自然科學體系真正成長起來,士人集團就更沒有能力,再對自然科學的發展進行全面壓制了。

  說起來,士人集團也好,儒家思想也罷,並不是什麼洪水勐獸,其存在本身是有積極意義的。

  按丁寬的理解,儒家思想,就是一套以道德輿論為標準的,自律性管理體系。而法家思想,是一套以律法為標準,以官府強權為工具的,他律管理體系。

  儒家的這種自律性管理體系,相對於法家的他律管理體系,最大的好處就是,社會的管理成本要低的多。治理天下,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很多的時候決定一個政策取向的,不僅僅是對錯,還有成本考量。


  尤其是在兩千年前的大漢,各種技術仍然十分落後,對天下的技術性管理能力相當低下,技術性管理的成本極高,這種條件下,儒家思想自然就更容易被當權者接受,並奉為圭皋。

  儒家思想本身,作為一種哲學體系,是有很多先進之處的。問題出在後人的解釋和運用上,所謂我注六經、六經注我,後世的儒家思想,其實已經被閹割改造的不成樣子了。

  而那些當權者,為了降低社會管理的難度,一直在用閹割過的儒家思想,拼命把社會結構進行簡單化,對社會的多樣性進行全面壓制,才是造成中國的兩千年封建王朝時代,一直在原地踏步,發展緩慢的原因。

  丁寬想要建立的是一個開放性的,能夠自我不斷改良的社會體系,而不是一個封閉的,內縮的,註定日益腐朽的家族王朝,所以丁寬一直以來對士人是又拉攏又打壓。

  為了減緩自然科學體系與士人的衝突,丁寬不僅同時開辦三個學校,還把自然科學相關的內容暫時藏在軍校之內。而且回到青州之後,甚至把自己的治所從齊國的臨淄,遷到了靠近大河入海口的樂安國寥城。丁寬新建的幾所學校也建在這裡。

  丁寬的幾所學校,投入的資源不小,但卻並沒有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這幾個學院教授的都是比較務實的內容,甚至是很多士人所不屑的知識,因此並不需要在士人中爭搶生源。

  丁寬幾所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社會的平民階層,連所謂的寒門出身,數量都不多。丁寬在自己體系的內部,已經推行小學教育多年,這些已經能夠識字、有一些數學基礎的平民,就是丁寬幾所學校的主要生源所在。

  而很多從軍中退役的兵士,之前已在軍中讀過小學堂,也有機會進入這些學校學習新的知識,然後再進入丁寬的體系,成為骨幹的力量,這就是丁寬要建立的人才培養機制。

  士人要用,但不能依賴。而且士人的培養也不需要丁寬去操心,這麼多年下來,丁寬的治下已經不缺乏士人,甚至士人已經有點比例太高了,需要丁寬培養其他團體來進行平衡。

  兩年之前,丁寬去拜訪了鄭玄之後,鄭玄的私學已經開在了臨淄。有丁寬從東觀弄出的藏書為誘餌,有鄭玄的名聲威望做招牌,有陳紀這個潁川名士的全力支持,丁寬遠征遼東的這兩年,鄭玄的私學發展的極快,學生規模已經達到數千人。

  不時還有其他州的大儒前來與鄭玄交流盤桓,也經常在這個私學之內,進行不定期的講學,甚至很多飽學之士在鄭玄的邀請之下,徹底留了下來,做了學院的授課博士。

  丁寬治理之下的青州,整體比較和平安寧,百姓雖然距離安居樂業仍然有差距,但至少能夠解決溫飽,在漢末的亂世之中,已經是難得的安居之地。

  在這種輕鬆平和的氛圍之下,臨淄已經成了真正的人文薈萃之地,很多其他地方的學子,慕名之下,紛紛不遠萬里,千辛萬苦來到臨淄就學。

  一時之間,青州顯現出一種與其他州郡完全不同的欣欣向榮跡象,頗有些中興之勢。而丁寬也就借著這股興旺的勢頭,大肆招納人才,充實他的車騎將軍府體系。

  甚至很多人才,被他從青州,輸送到了平州,去充實這個新拓之地的管理機構。別看平州偏遠,但卻是丁寬極為重視的核心地界,在聰明人眼裡,到平州為官,可不是被流放發配,反而是更容易出成績的終南捷徑。

  士人聚集,看起來欣欣向榮,但負面的問題同樣不會少。人類一思考,就愛打嘴炮。臨淄這個地方,聚集的士人太多了,自然也就不會缺少人高談闊論,針砭時弊,賣弄才華。當中固然有些真知灼見,但更多的卻是浮躁的誇誇其談。

  丁寬要辦的是實事,臨淄這麼多士人形成的輿論,可以偶爾利用一下,但卻沒必要太過當真,更沒必要被這些士人的輿論牽著鼻子走。

  丁寬作為穿越人士,對這種輿論的作用認知還是比較深刻的。所以才把治所徹底搬出了臨淄,把這個城市乾脆留給那些士人去玩吧。

  為了不讓青州過於畸形,丁寬也同時在給揚州和豫州去信,鼓勵潁川士人和揚州士人同樣積極的推動私學,與青州的私學展開競爭。

  這種競爭,只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也是對政權的穩定有所助益的,任何時候,一家獨大,壟斷資源和利益,都不會是好事情。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