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二二四章 自焚易京樓

第二二四章 自焚易京樓

2024-08-28 03:06:28 作者: 老燕難飛
  公孫瓚在漳水之畔,被丁寬打敗一場,麾下五萬兵馬折損殆盡,自己帶著六七千殘兵退回幽州,雖然沿途又收攏了一些潰兵,回到幽州之後,兵馬也已不過萬人。【,無錯章節閱讀】

  而丁寬十萬人馬而來,即使有些戰損,但數量也不會太多,公孫瓚退回幽州之後,就知道大勢已去,今生再不會有翻身之機。

  公孫瓚帶著殘兵回到幽州之後,就駐紮在了易京。易京本名易縣,處於幽州涿郡與冀州的交界之地。東漢後期,易縣其實已經劃給了冀州,只是公孫瓚此前進攻冀州之時,占據了此處,又重新劃歸了幽州統治。

  公孫瓚此前一直有南下攻擊冀州的意願,害死幽州牧劉虞之後,公孫瓚獨霸了幽州,更是把易縣作為南下的前進基地來建設。

  易縣是公孫瓚之前極為看重的軍事基地,他在易縣周邊修築營壘,又建樓數十重,儲備了大量的糧草輜重,並改稱易縣為易京。

  雖然被丁寬擊敗,但以公孫瓚的驕傲剛愎,卻根本沒想過要向丁寬乞降。公孫瓚退到易京之後,先把所有的家卷都接了過來,更是吩咐手下兵馬抓緊加強各類防禦設施,準備憑藉這個堅固的軍事堡壘,與丁寬死戰到底。

  公孫瓚準備死守易京,說穿了,就是明知必敗,卻死不認輸罷了。但公孫瓚在幽州的統治,其實並不穩固,之前只是因為他武力強悍,無人敢於跳出來反對他而已。

  公孫瓚這次兵敗回到幽州之後,龜縮在了易京,雖然名義上還是幽州之主,卻卻實際上已經失去對幽州的控制之能。尤其是之前劉虞留下的舊部,更是紛紛暗中投靠了丁寬。

  幾年前,幽州牧劉虞雖然被公孫瓚害死,但劉虞統治幽州多年,還是留下了一批心懷劉虞的下屬和心腹。這些人在劉虞死後,其實一直在偷偷謀劃著名,想為劉虞報仇。

  劉虞遺留的屬下之中,有一對鮮于兄弟,鮮于輔和鮮于銀,一直是劉虞的心腹。別看這兄弟二人姓氏生僻,卻是地地道道的漢人,鮮于輔在劉虞屬下為幽州從事,鮮于銀官拜騎都尉。

  劉虞死後,這兩兄弟一直都在想替故主劉虞報仇,只是二人手下兵馬不夠,所以就首先想到了去聯結一些胡人,共同攻伐公孫瓚。

  二人先是與幽州一位豪強閻柔締結了同盟,這個閻柔年少時曾經被掠劫到塞外,在烏桓、鮮卑中做過俘虜,後來逃回了中原,因為在塞外生活過的緣故,頗得胡人的信服。

  鮮于兄弟雖然通過閻柔,與一些塞外雜胡和烏桓人取得了聯繫,但沒想到儘管許諾了諸多的錢糧好處,這些胡人卻根本不敢出兵。

  繼承了丘力居之位的烏桓首領蹋頓,更是明言告訴二人,之前丁寬回歸中原之前,就曾經對烏桓和其他雜胡發出過警告,禁止這些胡人參與漢人之間的紛爭。

  自從丁寬擊敗了塞外鮮卑之後,鮮卑人舉族西遷,遠離了幽州和平州,雖然烏桓和很多雜胡藉機占領很多水草豐盛之地,實力有所增長,但卻根本不敢違背丁寬的意志。

  儘管鮮于兄弟許諾諸多好處,但沒有丁寬點頭,這些胡人根本不敢輕舉妄動。鮮于兄弟無奈之下,先後派人去聯絡平州的馬騰和冀州的袁紹。

  此時丁寬的核心戰略布局已經轉回中原,又剛剛占領了兗州,根本就沒有在幽州搞事情的打算,馬騰對這兩兄弟安撫了幾句,卻沒有同意支持二人起兵攻打公孫瓚。

  袁紹原本倒是一直在與公孫瓚敵對,一直有北上滅了公孫瓚的意願,但此時丁寬已經驅逐了呂布和曹操,占領了兗州,對袁紹壓力極大,袁紹也不敢在幽州再鬧出事端,同樣只是安撫了兩人一番,讓二人暫且忍耐,等待機會。

  沒有外部助力,鮮于兄弟實力不夠,也只能壓下起兵的心思,耐心的等待機會。這一拖延,就是兩三年過去了。

  公孫瓚雖然在幽州不得民心,但獨霸幽州之後,兵馬實力卻是越來越強大。

  二人正感覺報仇無望之時,沒想到公孫瓚卻跳出來,主動去進攻了平州的寧遠城,與丁寬交惡起來。

  兩人再次看到了機會,趕緊派人與平州的馬騰取得聯絡,這次馬騰的態度就完全不同了,不但同意支持二人起兵,而且告訴二人,丁寬會出兵幽州,二人在合適的時候可以自行發動兵馬,與丁寬相互配合。

  有了馬騰的承諾,鮮于兄弟聯絡閻柔,早就偷偷做好了起兵的準備。公孫瓚漳水大敗之後,鮮于銀就和閻柔一道,偷偷去拜見了丁寬。

  這三人在前世的歷史上,都歸降了曹操,一直幫著曹魏鎮守幽州邊防,也算是歷史留名的人物,三人要替故主劉虞報仇之舉,更是符合漢時的道德標準。


  丁寬以後要長期統治幽州,正需要本地勢力的支持,看到三人主動前來聯絡,自然是欣然接受,乾脆就把這三人都招納到了麾下。

  丁寬擊敗公孫瓚之後,明面上是在渤海郡休整,調整對冀州的防線,其實暗中卻在透過鮮于兄弟和閻柔三人布局幽州,更是調動了寧遠城的兵馬南下接應。

  按照事先的約定,丁寬帶領五萬人馬兵進幽州之時,鮮于兄弟和閻柔則是偷偷打開了邊塞的城防,放潛行而來的孫觀兵馬入塞。

  丁寬進入幽州之後,幾萬兵馬迅速兵圍易京,將公孫瓚的兵馬看住,而鮮于兄弟則在代郡、上谷等地全面發動,與入塞的孫觀兵馬聯合,迅速占領了幽州的其餘郡縣。

  僅僅不到十天,幽州就已經徹底易手,除了易京一座孤城之內,還有公孫瓚率領萬餘殘兵頑抗之外,整個幽州的其他郡縣,都已經換上了丁寬的旗幟。

  之前公孫瓚任命的那些地方官員,死的死降的降,都沒用丁寬的兵馬分散出擊,只是孫觀帶領的萬把人,就在鮮于兄弟和閻柔的配合之下,輕易拿下了幽州全境。

  丁寬的五萬大軍,將易京徹底包圍之後,丁寬才施施然帶著麾下的將領,登上一處高坡,開始瞭望起易京的防禦體系。

  跟在丁寬身邊的將領和謀士,一共有十幾個人,在丁寬的率領之下,眾人登上坡頂,每個人都拿出一個長筒,透過這個長筒仔細觀察著對面的防線。

  不用說,這些長筒就是望遠鏡了,這是去年丁寬麾下工技司剛剛研發出的新裝備。

  丁寬這麼多年來,一直想要把望遠鏡弄出來,但一直受限於材料和工藝,研發極不順利。

  沒有玻璃的情況下,丁寬只能用天然水晶來做鏡片。只不過純淨透明的天然水晶,原本就數量稀少,價格昂貴,材料獲取困難,而即使找到了一些天然水晶,但工藝不成熟,這種水晶依然難以打磨成型。

  直到去年,工技司的大匠才成功完善了打磨工藝,製造出瞭望遠鏡。這種以天然水晶為原料,純手工打磨的望遠鏡工藝太過複雜,到現在也總共只有不到二十副成品,大部分都在今天這些將領手中。

  之前的漳水之戰,是望遠鏡這種戰爭神器,第一次正式在戰場上投入應用。在幾十里寬的戰線之上,這些望遠鏡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提現。

  隔著河岸,丁寬麾下的將領,就可以把對岸兵力虛實、地形地貌看個清清楚楚,這才能指揮麾下的兵馬專門去衝擊對方的防守薄弱之處。

  公孫瓚一直覺得漳水一戰,是輸在兵力不足之上,卻不知道,丁寬的兵馬還擁有眾多,遠超其他諸侯的技術手段。望遠鏡也不過是這些技術手段中比較突出的一種而已。

  丁寬的麾下將領,見到這種望遠鏡之後,自然是驚嘆莫名,奉為神器。對於丁寬一直投入巨資,支持工技司搞各種技術研發,更是欽佩贊同不以。

  有瞭望遠鏡這種神器,對面公孫瓚的防線被丁寬和麾下的將領,看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觀察了一陣之後,諸多將領就紛紛上前來請戰。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有望遠鏡在,對面的兵馬配置、防禦設置,都被這些將領看在眼中,自然就可以針對這些布置,進行從容調配。這些將領都是軍中宿將,該從何處進攻,該如何調撥人馬,已經是瞭然於胸,如此輕易的立功機會,諸人怎麼肯放過。

  眾將雖然戰意洶湧,紛紛請戰,丁寬卻是搖頭不許,在仔細看清楚對面的防線,與身邊的幾個謀士商量了幾句之後,丁寬命令這些將領只准繼續圍困,不許進攻。

  接下來丁寬的命令,既讓這些將領失望,也勾起了這些將領的好奇之心。丁寬此時居然命令工技司,調來大量的技術人員,組建各種攻城器械,這就是擺明了要用公孫瓚的易京城,作為實驗這些攻城器械的實驗場了。

  所謂孤城不守,現在整個幽州都已經被丁寬占領,只剩下對面這一個孤城,公孫瓚即使要頑抗到底,也已經是瓮中之鱉了。

  丁寬正好用這個孤城,來實戰檢驗工技司這些年的研發成果,尤其是配重式投石機等攻城利器,早就已經研發成功,只是之前沒有機會拿出來使用罷了。

  丁寬此時已經在中原爭霸之中,奠定了極為巨大的優勢,公孫瓚一敗,天下諸侯,除了袁紹還有一點點表面的抵抗之力,其他諸侯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的機會。

  丁寬此時根本不在乎多耗用一點時間,他這次準備讓麾下的這些將領,好好見識一下工技司一直隱藏的各種利器,如此才能讓這些武將徹底信服,願意堅定支持自然科學的體系的發展。


  圍城一個多月之後,各種攻城器械紛紛組裝完畢,丁寬才下令開始發動進攻。這次進攻,是以配重式投石機、大型床弩等各種遠程武器為主,直到把對方的防禦體系徹底打爛,才會派出兵馬上前清掃殘敵。

  這種進攻方式,打的公孫瓚的兵馬毫無脾氣,連想要拼死反擊都做不到,只能眼看著丁寬一點點的破除外圍的層層營壘,戰線緩緩推近。

  冷兵器時代,圍攻堅城,一向是最困難的軍事行動,當初平定黃巾之時,名將盧植、董卓就是因為進攻被包圍的廣宗不下,才被連續撤換。

  冷兵器時代,如果守城一方兵力充足,糧草不缺,又拼死抵抗的話,強攻堅城不但耗時長久,而且進攻方更需要不斷的用人命去填,才能一點點蠶食掉這些防禦工事,即使最後成功攻下堅城,進攻方也會損失大量的人馬。

  但丁寬現在拿出了遠超這個時代的攻城技術,尤其是在配重式投石機面前,對面的各種防禦工事,除了多耗費一些石頭,幾乎無法給丁寬的進攻造成任何有效的阻礙。

  丁寬麾下的將領這次算是徹底開了眼界,以前從來沒想過攻城還可以用這種方式,有了這些攻城器械,以後就再不需要麾下的兵馬去強攻對方的防禦體系,完全可以把對方的這些防禦體系破壞殆盡之後,再進行貼身肉搏。

  如此的攻勢之下,公孫瓚的兵馬幾乎已經是士氣全無,一旦這些防禦營壘,被丁寬的器械攻破,殘餘的兵馬幾乎就會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如果不是已經被四面包圍,這些兵馬恐怕早就一鬨而散了。

  按理說公孫瓚既然不願投降,就應該親臨前線,激勵士氣拼死抵抗了吧?但事實上公孫瓚此時已經完全不管前線的戰事了,帶著家人躲在核心的高樓之內,麾下將領想見都難。

  公孫瓚出生在大族,但因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並不高,後來憑藉岳父的賞識,才得以步入仕途,靠著與胡人亡命搏殺,才能一步步爬上現在的諸侯之位。

  這樣的成長經歷之下,公孫瓚的性格其實是有著巨大缺陷的,最怕的就是別人看不起自己,對外卻總是一副傲慢剛愎的態度,其實是非常典型的自卑多疑性格。

  幽州各個郡縣已經全部丟失,被丁寬包圍在孤城之內,幽州軍內自然是人心浮動,軍中將士心中不安,就難免私下偷偷抱怨,甚至傳播一些小道消息。

  公孫瓚此時已經完全沒有了昔日的意氣風發,發現麾下兵馬經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看到他走過就閉口不言,心中反而更加猜忌起來,總感覺這些麾下將士隨時可能背叛自己,把自己獻給丁寬。

  如此猜忌之下,公孫瓚已經根本不敢親臨前線了,反而就躲入了高樓之內,不再出來。甚至疑神疑鬼到,根本不敢讓這些兵士護衛自己所居的高樓。

  到了最後幾天,公孫瓚所居的高樓,甚至已經不允許麾下的將領、兵士的靠近了,他專門派了幾個嗓門大的健婦,與外界傳遞消息。

  公孫瓚如此不堪,麾下兵馬哪裡還有抵抗之心?丁寬很快就毀壞了外圍的防禦工事,抵近了公孫瓚的防守核心。

  當丁寬的投石開始落在這座高樓附近之時,知道已經徹底無路可走,公孫瓚卻是發了最後的狠心,親手殺掉自己的家人子女,然後縱火自焚而死。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