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各地都設有驛站,一般來說就是十里一個驛站。
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他稱帝的第二十二天就下令整頓和恢復全國的驛站。
第二年,他又頒詔,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稱為驛,還有全國二百三十多處不雅的驛名改得更為雅致。與此同時,朱元璋還大力從事邊疆地區的郵驛設施的建設。除西南雲貴地區外,朱元璋在東北、北部和西北邊疆地區,都開闢了驛道,設置了驛站,使中央和邊疆地區的聯繫大大加強。
朱元璋鑑於元朝驛站混亂的教訓,一開始就用嚴法對某些特權者進行了限制。他明白規定:「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意即不是國家與軍事大事,一律不許濫用驛馬或動用驛站的郵遞設施。
在朱元璋做皇帝的第26年,又頒布了《應合給驛條例》,規定加上附加條件共十二條,限定了符合用驛馬驛船條件的人員,其他人一律不得「擅自乘驛傳船馬」,違者重罰。
本朝的法律大典《明會典》記載說:「自京師達於四方設有驛傳,在京曰會同館,在外曰水馬驛並遞運所。
會同館,是當時設在首都杗城的全國驛站的總樞紐,全國各地地方官的奏摺和上書,首先就是通過驛站抵達了會同館,再由會同館分類以後,轉住通政司進行分類,發向各部。
陳應元寫下了奏摺以後,他當然想用八百里加急,馬上就把他的奏摺上傳到京城去,但是他也知道這樣子就會給人一種巴不得置對手於死地的感覺,所以他就走普道的傳遞。
這一封奏摺離開了巡撫衙門以後,就被周輝他們盯上了,對方的奏摺一路西進,東三府的官道也只有一條,驛道也只有一條,都通過萊州,對方也都沒有專門繞過萊州的意思,那是因為傳遞的人也都也不知道這一封信,就是對付劉遠橋和鄭芝豹他們的。
周輝他也不會那麼傻,就在萊州府的地界動手,一旦事發讓對方查到了,這就麻煩了。
等這封奏摺穿過了萊州,到達了青州以後,他們就開始動手了。
驛丁一般都是騎著快馬,有了奏摺以後馬上就使用快馬傳到下一個驛站去,由下一個驛站進行傳遞。
他們只傳遞有緊急公文式樣的包袱,並不知道包袱裡面的奏摺具體內容,所以他們都是拿了包袱進行了簽收,馬上就開始傳遞。
他們就是在青州一個驛站之外設了埋伏,這位驛丁,他騎著快馬一路在官道上向前,誰知道馬失前蹄,掉在了地上,摔斷了馬腿,連自己的腿也都壓傷了,他沒有辦法,只好坐在地上求救。
因為這裡是官道,也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還是有人經過的,很快就有一輛馬車經過,對方是一個去青州探親的王員外和馬伕家僕,對方也知道他的事情以後,非常的關心,邀請他坐上馬車一起同往下一驛。
這位驛丁他也不虞有詐,就坐上了對方的馬車,至於他的馬,只能到了下一個驛站以後,再派人來把這個馬抬回去,看可不可以治。
驛丁他的腳受傷了,只能坐對方的馬車,對於這位員外老爺的熱情招待,他非常的高興,路上還打聽對方的身份,知道對方只是去青州探親的。
結果就是在車上他的包袱被換了,這位王老爺帶著他們到了下一個驛站以後,把他在驛站放下,也都直接朝青州官道走了。
到了這裡,這一個包袱也就被換掉了,但是這一站的驛丁,他絲毫沒覺得有什麼不妥,拿著包袱就往下一站傳,結果很快這一個包袱,就傳到了京城這裡去。
會同館總部馬上就把奏摺進行了分類,然後知道他是一方巡撫的緊急奏摺,然後就把它交往了通政司轉內閣處理。
地方巡撫的奏摺也只有內閣可以處理,這封奏摺傳到了內閣,首先分到了王應熊手上,他看到了覺得十分的奇怪,也都不出意外地傳到了溫體仁這裡去。
現在內閣共有五位閣臣,分別是溫體仁、吳宗達、王應熊、何吾騶、錢士升。
溫體仁,崇禎三年入閣,當今內閣首輔,資格最老。
吳宗達,二月晉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王應熊,二月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何吾騶,二月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錢士升,二月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這份奏摺本來是分到王應熊手上的,但是王應熊他知道,溫體仁對陳應元非常的感興趣,所以就把這份奏摺轉給了溫體仁,溫體仁他一看就覺得奇怪了。
溫體仁是內閣之中輩分最高的人物,他在內閣雖然說稱不上一言堂,但是敢反對他的,敢不聽他話的,基本上都被他整走整垮,要知道前任的首輔周延儒都是讓他擠走的,其他的有誰敢跟對著來干?也都不出意外的被他擠走。
溫體仁進士出身,為人圓滑、城府深、老謀深算,尤其善於窺測政治風向,所以,光宗、熹宗兩朝為官。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運亨通,魏忠賢當權時他不吃虧,魏忠賢垮台後他沒倒霉,真可謂混世有術,八面玲瓏。
早在溫體仁彈劾錢謙益科場案之後,就招來巨大惡評(惡評主要來自東林黨),崇禎二年時,他和一同質疑錢謙益的周延儒、吏部尚書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一起被稱為「四凶」,等到這幾年,溫體仁又和楊嗣昌、薛國觀、謝陞四人並稱四凶,十幾年間四凶換了三個,溫體仁依然在列,金子招牌,鐵打的奸臣。
他有一句名言,成為了官場中的笑話,卻非常的受崇禎皇帝的喜歡。
我等為官,唯磕頭而已,不出錯即大功,凡事唯唯,正所謂「太上有言: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但是如果你這樣就認為溫體仁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那就大錯特錯了,溫體仁「為人外曲謹而中猛鷙,機深刺骨」,是一個城府極深的厲害官僚。
溫體仁藉助周延儒的力量進入內閣輔佐朝政,但是當進入內閣之後,他和周延儒在對待東林黨和閹黨的態度上截然相反,東林黨可是讓溫體仁搞得雞飛狗跳,欲生欲死,正是在溫某人的主導下,東林黨在朝中失勢。
崇禎帝鑑於萬曆,天啟朝的黨爭,對大臣結黨最為反感,於是反而體諒起溫體仁的「孤立」,「無黨」,批評各位大臣是不憂慮國事,挾帶私情互相攻擊。三年六月,任命溫體仁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只是在民間,這溫大人名聲極差,崇禎年間的民謠:「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蔑片,總是遭瘟」。說的是崇禎皇帝信任重用溫體仁是遭了瘟。
溫啟仁他自己一身白毛,但是看誰都像妖,在他眼裡面當官的就沒有好人,他可是很清楚的知道陳應元跟劉遠橋他們那是尿不到一個壺裡,現在居然專門的上奏摺讚美對方,這就令他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他知道陳應元與劉遠橋他們之間就差不多要互拆衙門這麼厲害了,現在他居然大力的吹捧對方,這令他感到非常的奇怪,難道他陳應元的道行突然高了不成,現在是搞和光同塵?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自己都不知道發生東三府那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只好問王應熊:「王閣老你怎麼看?」
王應熊他說道:「陳應元他境界有所提高,大家都是同僚,和光同塵就是最好不過了,這一種相互吹捧的奏摺嘛,留中就行了。」
溫體仁他是一個遇事極有主見的人,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見,但是在這件事上,他就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不明白對方的路數,所以王應熊建議留中,他也就決定留中算了。
結果陳應元他這一份緊急的彈劾奏摺,去到了內閣這裡就留中了起來,還他在登州還眼巴巴的等著這份奏摺上了朝廷以後,一石激起千尺浪,重新興起文官對武官的討伐。
他每天都觀察著塘報,每天都觀察著各部之間下發給東三府的行文,但是看了幾天也都什麼回應都沒有,他就覺得奇怪了,他這麼言辭激烈的一份奏摺上去了,朝廷肯定是一石激起千石浪的,搞不好都傳到了皇帝那裡去,怎麼會一點聲息都沒有?
這一份奏摺就是傳到了內閣去,但是內閣也有五位閣臣啊,不是他溫體仁一個人說了算,他也達不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為了這樣事,陳應元他連飯都吃不下去,一直在苦思這件事情,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劉遠橋則是通過周輝他的秘密通報,知道這件事已經有了改變,便撤銷了他的部署,但是他還是說一句:「過於冒險犯忌諱,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如果東窗事發傳了出去,那可就是天大的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