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逍遙郡馬爺> 第35章 大儒們

第35章 大儒們

2024-08-29 22:43:43 作者: 落墨客
  此言一出,顧北川便不再說話。【記住本站域名】

  秦修文同樣沒有說話,因為他著實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良久的沉默過後,他才長嘆一聲,道:

  「顧賢弟小小年紀,竟已淡泊名利至此!」

  是的,太淡泊名利了。

  顧北川這個年紀的讀書人,應當躊躇滿志,懷著一腔熱血,渴望求取功名才是。

  亦或者說,天下九成九的人,都是為了功名而讀書。

  可他呢?

  明明不到及冠之齡,卻有這般見地,看透功名,不為利祿所累。

  這等境界,何其罕見?

  如果秦修文之前說的汗顏是在開玩笑,那現在就是真的感覺有些汗顏了。

  自己悟出這一層道理,乞骸骨離開京都,告老還鄉,開創白鹿書院,一邊潛心研究學問,一邊教書育人,也是在知天命的年紀。

  可顧賢弟呢?

  不到雙十年華!怎能不叫人汗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北川方才有感而發,贈予秦兄如何?」

  秦修文一生飄零,經歷過的大風大雨不計其數。

  可聽見這話,依舊忍不住大笑起來。

  「能結識賢弟,乃愚兄之幸也!」

  話說到這個地步,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剩下的,便都在酒里了。

  兩人觥籌交錯,一時間,可謂賓主盡歡。

  良久之後,顧北川離去。

  已經有些醉意上頭的秦修文手中捧著一副字,正是以狂草寫就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他將這幅字,珍而重之地掛在房間最顯眼的牆壁上。

  與之相鄰的,還有當代大儒,國子監祭酒胡儼的《山水令》以及有畫聖柳道元的真跡《千里江山圖》。

  這兩幅書畫,若是讓旁人看了去,怕是連眼珠子都要瞪出來。

  大儒胡儼以書法見長,《山水令》又是其名篇,稱之為一字千金也不為過。

  《千里江山圖》就更為可貴了。

  相傳這可是二十年前,畫聖柳道元走遍大乾的名山大川,看盡五湖四海,歷經滄桑,才作出的最後一幅畫!

  而現在,畫聖柳道元已經去世了。

  也就是說,《千里江山圖》乃是其遺作!

  其價值,早已不可估量,怕是無法用金錢衡量。

  秦修文能得到這幅畫,那也是因緣際會,機緣巧合所致。

  可現在,他卻把顧北川隨手所寫的字,和《山水令》、《千里江山圖》並列!

  可見這十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

  「若是老夫能早點明悟這十四字所闡述的道理,不為名利所累,不為奸人所害。想必,如今已是另一番光景罷。」

  年輕時的秦修文,十年苦讀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刻苦讀書之後,考取狀元,更是於金鑾殿奏對,貴為天子門生!


  那時候的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可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激揚文字,指點江山,不外如是!

  現在風頭正盛的國子監祭酒胡儼,在當時,和他比起來也要遜色不少。

  但,朝堂之上,波詭雲譎。

  袞袞諸公,各有算計。

  鋒芒畢露,未必是好事。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不過數年,他某個無關緊要的小錯誤就被政敵發現,隨後便聯合黨派,無限放大,使他失去了天子恩寵。

  接踵而來的便是各種打壓,直將這位曾經的狀元郎壓得透不過氣來。

  最終,秦修文已到知天命的年紀。

  卻蹉跎半生,一事無成。最終無可奈何,只得乞骸骨返鄉養老。

  相反,當初看起來普通的胡儼,反而大放異彩,深受陛下重用,一躍成為國子監祭酒。

  可想而知,胡儼之聰慧,在於藏拙。

  「一時的名聲算得了什麼?人啊,還是得往長遠看。」秦修文看著天邊雲捲雲舒,長嘆道。

  ......

  幾天後,即將舉辦第二次淮南詩會的消息便傳了出來。

  當是時,淮南才子們無疑是詫異的。

  於詩會上交談學問,好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雖是好事,但這也太頻繁了。

  上一次詩會才結束沒多久呢,這又來一次,怎麼做得出來詩文?

  可當聽說這次詩會乃是大儒秦修文帶頭舉辦,更邀請了鄰近郡縣的大家們前來觀禮時,淮南才子們這才打起精神,意識到這次詩會的不簡單。

  似乎,有些過於隆重了。

  淮南以往詩會,都是局限在淮南文壇這麼個小圈子裡的。

  可現在,秦大家的意思似乎是想走出去。

  這可是一步險棋,走得好,自然皆大歡喜,一展我淮南文壇風采。

  可若是走得不好,做不出好詩,那便是丟了臉面。

  來年春闈,淮南才子們赴京會試時,面對其他郡縣的才子,怕是天然要矮上幾分。

  讀書人什麼最重要?自然是臉面!

  衣衫可亂,頭冠可無,但這臉面,卻是萬萬不能丟的。

  所以為了扞衛淮南文壇的臉面,才子們這幾日紛紛閉門苦讀,誓要做出一首佳作,以應對此次詩會。

  但作詩這種事,靠得乃是靈感,又豈是埋頭苦作便能作出來的?

  所以當詩會召開時,大部分才子臉色都稍顯難看,顯然有些底氣不足。

  尤其是當看到大儒秦修文身側站著的那些身影時。

  「快看,那是以詞道聞名的鄭希孟鄭大家?」

  「不錯!聽聞鄭大家與秦大家關係極好,又在江南郡,與淮南郡相距不遠。若是秦大家相邀,想必是會來的。」

  「還有,那蓄著三尺長髯的,可是醉翁先生?」

  「不錯!聽說醉翁先生本是富家子弟,卻不善經營。索性便散盡家財,終日流連於山水之間。其詩文可謂寫盡了春花秋月,湖光山色。」

  「哈哈,聽說醉翁先生尤好美酒。不知我淮南的四大名酒,可否搏先生一笑。」

  「自然是可以的,顧東家釀酒的手藝,無可挑剔。」

  「還有劉文州劉大家,王鐵玄王大家。」

  「這些可都是周圍郡縣,鼎鼎有名的文壇大儒啊!」

  「竟齊聚我淮南詩會,說出去,當真是一樁美談也。」

  盛會!

  今天足以稱得上是淮南文壇數年難得一見的盛會也!

  而面對如此場景,哪怕是淮南四大才子,也不禁額頭見汗,嘴唇發白,分外緊張。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