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有喜,有悲,有孤單,也有期待。
張賢勇小兩口搬了新家,沒有通知其他人,小兩口喜滋滋搬進新家,甚至連多餘的家具都沒買,只去市場上,買了一套四件套的雙囍紅色被套。
實際上這也算不得是新家,因為這四層房子,是一棟快百年的老房子了,老粵省典型風格建築,樓房很窄,也不寬,四層加起來,還沒張浩初那房子一半面積。
不過張賢勇和張招娣兩人都挺滿意這個房子的,能在羊城有一個家,已經讓小兩口挺滿意了。
大年三十那天,張賢勇特意做了一頓豐盛地晚餐,沒有請任何人,也沒通知任何人,兩人花了一天時間,把房子裡里外外都打掃乾淨,貼了對聯和福到了。
張賢勇怕孕婦不能喝酒,特意買了一瓶果汁,晚餐上,張賢勇深情地看著張招娣,用這輩子都不曾說過的情話,向她承諾,自己這輩子都不會辜負她,會和她走過人生下半輩子,同時感謝招娣為他生兒育女。
這天晚上,張招娣換上新的被套,紅色的囍字,仿佛在舉辦一場無聲地婚禮,窗外的煙花徹底點燃了這個春節的序幕,這也仿佛為這對小夫妻增加一絲喜慶,他們內心都明白,從此以後,他們正式成為夫妻了。
這個春節,張浩初的感受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虛,當然,除了這個字,還有快樂,得知李莉回來,他提前半個月就已經算好日期了,重新把李莉的安全日子算好,用表格方式貼在床頭。
就這樣,大年三十那晚上開始,張浩初第一次做了七次郎,好在年輕,身體還扛得住,如果和李莉同齡,估計也夠嗆。
張浩初這麼辛苦,自然也祈求回報,天天這樣播種,沒有收穫,誰受得了,這段時間,自然也是煩悶不已,可眼見這樣高強度播種,都沒什麼效果,最後李莉也沒先前那股熱情了。
好在春節還是短暫的,這種事,也強求不來,只能隨其自然,大年初六,周鐵男獨自一人先回香江了。
大城市裡面的春節熱鬧勁,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年初五,母親就和往常一樣了,去公園和一群老朋友聊天,跳舞去了,好不快活,家裡只留下張浩初和李莉。
男女在一起,膩歪久了,也就沒那新鮮勁了,這半個月,張浩初也感覺虧虛得厲害,也想出去透透氣,帶著李莉逛了兩天,發現也是給自己麻煩,無奈,突然想去莉浩工業區那邊看看。
大年初七的莉浩工業區大半工人都已經回來了,工業園裡到處都是花枝招展的女孩子。
莉浩工業園裡面的男女比例大概在三比一,三個女孩搭配一個男孩,這也造成稍微有點本事的男生都特容易找到女朋友,當然,某些找不到女朋友的,男女比例再大,也找不到。
雖然這個年代男女關係還沒有後世那麼開放,但是大家都是年輕人,誰都有荷爾蒙,男未娶,女未嫁,順其自然也就走一起去了。
張浩初儘管在元旦晚會上已經路過臉了,但是那天大禮堂上,瞎燈黑火的,誰還記得董事長長啥模樣,加上今天就穿著普通大棉衣,身邊跟著兩個和他差不多打扮的保鏢,三人如同普通打工仔一樣,在工業區里到處逛,沒引起任何懷疑。
莉浩宿舍樓是一排排建立的,分一號樓到七號樓,明年三期四期,還會有更多的宿舍樓建好。
原先一期宿舍樓旁邊是有一塊空地,最開始是準備建一個體育館讓員工鍛鍊的地方,但是目前還只存在規劃書上面,所以一直空在那裡,很快就成了一塊大草場,最後變成了一個大操場,今天陽光明媚,加上又沒上班,操場上眾多男女,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在上面戲玩。
張浩初也和普通工人一樣,找了一塊空地,躺在草地上,曬著日光浴,冬天的暖日是最舒服的。
突然,耳邊傳來幾聲土裡土氣的英語單詞,什麼好哎呦,愛老虎油,狗得,之類的土話英語。
張浩初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側耳一聽,的確有人在背英語單詞,朝四周望了望,卻是見到七八米外,幾個年輕人圍在一起,幾人手上一人一本英語單詞書。
其中,最有特點的是一個長相粗狂的漢子,梳著一個中分,假模假樣拿著一本英語單詞書,土味單詞接連而出,仔細聽,還真有那麼一回事。
這到讓張浩初有些興趣了,他站起身朝那幾人走去,兩個保鏢見到這一幕,頓時都一個激靈想朝這邊靠近,看到保鏢的舉動,張浩初打了一個手勢,兩個保鏢頓時停住動作,只是眼角朝那個粗狂男生四處打量。
為什麼說這個男生挺粗狂,是因為這個面容看上去十七八歲的男生,身高起碼有一米九多,體型寬大,坐在草地上,如同一座大山,不過張浩初對他身高並不感興趣,莉浩工業園的普通工人,只要身體健康,基本也不看學歷和身高,只要你符合工位要求,就能進來,不過大多普工,學歷都是初中或者以下的學歷。
張浩初感興趣的是這幾個年輕人竟然在學習英語,這在這個年代,學英語,的確有些稀奇,何況這群人學歷並不高。
儘管幾人英語發音帶著強烈地地方語音,但是仔細聽,就發現這幾人會的英語單詞還不少,而且極為認真。
張浩初靠近幾人,有些興趣地打量,對方過了好一會才發現張浩初,不過並沒什麼不好地態度,而是有人和氣地問道。
「你也對英語感興趣嗎?」
「不感興趣。」
「不感興趣那你看著我們幹嘛?」
「沒事,我就隨便問問,你們怎麼對英語感興趣?」
「世界通用語言是英語,當一門技術學唄,何況,學英語有什麼奇怪,你看那邊,還有人學修縫紉機呢?」
張浩初朝對方指的地方看去,的確有幾個年輕人圍在一起,手上拿著幾本書,好像的確是什麼維修書籍。
張浩初見到這一幕,頓時更加來了興趣了。
他站起身,朝這個操場四處轉轉,發現操場上有好幾個小團體,大多都在讀書,學習一些新的知識。
張浩初詢問才得知,這股風氣最開始是在二號宿舍樓開始帶起的。
在二號宿舍樓上,有一個叫老四的年輕人,他特愛讀書,而且還不是看那些武俠小說書,大多都是亂七八糟的技術類書,每個星期放假都去羊城各大書店和收廢品的地方淘書,每個月工資基本絕大多數都花這上面去了。
原本這並沒什麼,可四個月前,這個叫老四的直接按照書本上的技術,竟然把工廠幾台壞了的縫紉機修好了。
並且直接報考了莉浩工業園裡面的機修師傅,並且成功當選,從一名普通製衣工,變成一名機修師傅了,級別也從員一升級到員三了,每月工資多了好幾十塊不說,而且休息時間也多了許多,這事自然是刺激了老四身邊的朋友和宿舍周圍的年輕人。
大家都是年輕人,都是農村出來的,你莫名其妙就級別比我們高了,這瞧不起誰呢,很快,老四旁邊圍滿了一群愛學習的小夥伴,大家虛心請教,每天下班時間或者放假時間,一起聚集在宿舍樓下面的操場上,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莉浩工業區目前本身就很多技術工種緊缺,這些半吊子靠著書本和眾人一起摸索,這群初中甚至初中沒畢業的年輕人,成功逆襲,成了工廠技術人員,級別也大多升了一級,前途也比普通製衣,製鞋工人強太多了,而且作為技術工,找女朋友比先前簡單十倍都不止。
或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也或許是長得醜,長得高找不到女朋友,所以才來學習,總之,短短半年多時間,從老四那裡陸陸續續發展出十幾個小團體,大家各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技術和科目,選擇英語的也不稀奇。
莉浩公司從一開始就表明需要各類人才,自然包括懂英語的,而且這個年代,誰不知道外國人賺的是美金,同樣是一塊錢,比軟妹幣值錢多了。
張浩初看到這些學習的小團體,很感興趣,他現在的身份早已經對賺錢沒那麼重視了,而是尋找人生新的樂趣,新的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生孩子。
或許讓更多人的人能追尋夢想,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是一種樂趣。
很快,張浩初就在腦海里計劃,等上班後,準備在各大食堂,改造幾座圖書館,而且裡面的書籍可以多些品種,主要為技術類和雞湯文之類的書籍,並且配上每天的報刊之類的東西,讓工人們時刻了解外面的世界。
莉浩工業區四座食堂本身設計標配是為四到五萬人就餐設計的,因為現在目前工業園三期,四期,五期,還有兩棟寫字樓沒徹底完工,所以整個工業區也就五六千人,目前幾個食堂各自開放的區域就很小一塊,很多地方目前都空著。
張浩初覺得目前在各食堂建立幾個圖書館,這完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本身食堂就有座位,吃完飯的工人,可以去圖書館借一本書打發時間,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而且在明年或者後年,張浩初覺得可以在工業園成立類似職業學校加夜校類似的組織,可以讓一些老師傅去當老師,或者再去請一些各職業人才,讓他們當老師。
給那些想學習,有追求的普通底層工人一個希望,一個追求夢想的機會。
這個想法是張浩初首創,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的工業區裡面,那些老闆,絕對不希望普通工人不好好工作,去追求什麼夢想。
在那些老闆眼中,普通工人就是一計量單位,和數字沒什麼區別,每年招多少普通工人,各自多少工資,各自能創造出多少價值,他們都提前拿計算器算好了。
當然,每個工人工資低一點,那自己就能多賺點,他們從來不會考慮讓普通工人去追求什麼夢想,普通工人最好不要有思想,每天上班十八小時,不用加班費,那才是他們理想中的好工人。
而張浩初重生在這個年代,他腦海中明明有很多可以發財的機遇,卻是不能去碰,也不願意去碰,自己重生是為了尋找更舒服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投機重生,如果他真想賺快錢,有一百種方法。
幾屆世界盃結果都在腦海中,很多知名人士生死日期都在腦海中,甚至,全世界很多有名的災難都在腦海中,不管是當神棍還是去投機,都可以短時間成為絕對首富。
但是那樣的風險會讓他這輩子都生活在黑暗中,什麼強哥綁架那只是低級風險,到時某些國家和組織會給他下達各種死亡通緝令,在刀尖上跳舞,終有一天會成為孤魂野鬼。
所以,張浩初寧願這種小打小鬧開局,穩步前行,但是,這種生活,的確少了很多樂趣。
而這群有夢想的年輕人,給了他一個啟發,那就是自己何不創造一群有夢想,有追求的年輕人。
在八九十年代,華夏這片土地上,未來的各行業巨頭,都還在萌芽階段,未來能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大多都還沒開始,甚至還是小作坊的規模。
而張浩初,很願意看到從莉浩工業區,走出一群未來的行業巨頭,那多有意思的事。
八九十年代,有數億從農村出來打工的年輕男女,他們大多沒什麼文化,也對這個社會規則不太熟悉,更加沒有引路人,大多都是親戚帶親戚,甚至幾個年輕人一起到陌生城市去打拼。
他們在大城市裡,東躲西藏,由於沒有文化,只能做最底層的工作,受到老闆壓榨,工作之餘,還得被要求辦理什麼暫住證,什麼租房證明,甚至小情侶還得有結婚證才能同居,最後被一層又一層剝削。
這樣的環境下,底層年輕人,有幾個還有夢想?就算剛來城市的時候,豪情萬丈,但是隨著時間和生活,漸漸把曾經的豪情萬丈壓縮在那幾平方的出租屋裡。
那些真正能成功的,按照人數比例來算,都是小數中的極小數,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人生中,遇到貴人或者運氣好,自己抓住某個機會,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最終抓住某個機遇一躍而起,從此告別農村打工仔身份,在城市裡買房買車,生兒育女,成為新城市人。
如果給他們一個機會,甚至有一個領路人指導他們,這群普通底層員工,他們真的就沒機會成為未來的商業巨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