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我就刷個視頻,怎麼古人都破防了> 第402章 張居正的頭銜,比命都長

第402章 張居正的頭銜,比命都長

2024-11-04 10:07:43 作者: 吃兩個檸檬
  【站在你面前的是,少年舉人、進士、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兼中極殿大學士,左柱國、太傅、太師兼太子太師。】

  【最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張太岳,張居正是也。】

  此時彈幕彈出。

  「這頭銜,比我的命都長。」

  「我非相,乃攝也。」

  「張居正,中學歷史書中釘子戶第一人!」

  「大明攪拌機,我知道!」

  ......

  天幕中出現了紫禁城的紅色圍牆,和一身紅袍的張居正。

  而各朝古人早已被這麼長的頭銜震驚。

  「這......都是一個人?!」

  各朝古人仿佛已經看到了張居正由科舉致仕,再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

  ......

  【張居正到底有多聰明呢?】

  【我們都熟悉《范進中舉》的故事。】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為秀才、舉人和進士三個等級,其中,考上舉人的難度最大。】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范進一旦中舉,就相當於是從一位普通百姓變成了一個地方的主要決策者。】

  【舉人的身份不等同於學歷,不同於考公,它代表的是社會地位和絕對權力。】

  【這就是明朝舉人的含金量。】

  【范進中舉的年齡是在54歲,那麼張居正呢?】

  【是在16歲。】

  此時彈幕彈出。

  「其實張居正應該13歲就能考上舉人,是湖廣巡撫怕他仕途太順,經不起磨礪,故意打壓他。」

  「難怪范進中舉了會發瘋,換我我也會發瘋。」

  ......

  各朝讀書人此刻都是一臉震驚。

  「十六歲中舉?!」

  「不,不,是十三歲!」

  「這是神童在世啊!」

  科舉的難度,可是經過了華夏後人的認證,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十三歲的舉人,這含金量!

  可想而知,張居正的未來,必定不可估量!

  ......

  此刻,文徵明不禁一怔。

  他也算是名滿江南的才子。

  同為明朝人,為何他的科舉之路卻如此坎坷多舛!

  近三十年的歲月蹉跎,他九次赴金陵參加鄉試,卻屢屢落榜,無功而返。

  他已記不清是在哪一次考試中,遇上了與他同齡且第一次參加鄉試的唐寅。

  那次鄉試,唐寅一舉奪魁,成為解元,春風得意。

  他好不羨慕!

  而他,每每從蘇州到金陵參加鄉試,滿懷期待,最終卻只能空手而歸,滿心落寞。


  儘管考試雖然失利,但是生活還要繼續。

  在金陵考試期間,他於忙裡偷閒,也抽空結識了不少名人雅士。

  他的朋友們對他科舉屢試不中的遭遇,紛紛寬慰,勸他想開些。

  可是科舉,已是他前半生的執念。

  後來,他鄉試依然落選。

  但得益於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他從江南一路跋涉北上赴京,最終得到的也不過是翰林院待詔的職位而已。

  在京城的幾年裡,各中滋味,一言難盡。

  他終於明白官場並非自己的理想之地,便辭官南歸。

  如今,年近花甲的他,徹底絕了步入仕途的念頭,避免與權貴有所往來。

  閒暇之餘,他便在庭院中揮毫潑墨,品茶讀書,遠離世間紛擾。

  但偶爾,他還是會問自己。

  科舉,他真的放下了嗎?

  文徵明嘴角泛起一抹淡笑。

  應該放下了吧。

  九考不中、三年入仕。

  但人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文墨書畫中他也能找到樂趣與存在感。

  人生,何必如此蹉跎!

  ......

  【在16歲這一年,張居正就進入了大明王朝的「管理層」。】

  【到了23歲,他又考中進士,被授「庶吉士」。】

  ......

  永樂年間。

  朱棣連連誇讚:

  「年少有為、才華橫溢的庶吉士。」

  「不錯不錯。」

  庶吉士這一職位,是明朝才設立的。

  其選拔過程非常嚴格,一般都是從最優秀的舉人和進士中挑選出來。

  他們被視為明朝重點培養的高級官員,號稱「儲相」,地位也非常高。

  一旦被授庶吉士,也就相當於進入了明朝的權力中心。

  ......

  【那在這個時期,明朝的內部又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在明朝初期,對待邊防的問題上,一直都是很強硬的態度,不服就干。】

  【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之後,不僅接連五次北伐,又大力強化了京師的防衛工作。】

  【當時僅在京師周邊的軍隊人數,就已經超過了80萬人。】

  【但自從大明戰神朱祁鎮御駕親征,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邊防問題以後,邊防問題就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一大難題。】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領大軍一路過大同,越長城,最終攻入通州,對北平形成了包圍之勢。】

  【面對不斷逼近的蒙古大軍,兵部尚書丁汝夔在兵力時愕然發現,此時能夠保衛京師的兵力竟僅剩5萬餘殘兵,前線防線幾乎崩潰。】

  【再反觀後方,作為當朝首輔的嚴嵩,已經秘密策划起了遷都事宜。】

  【儘管這次危機,最終被徐階以緩兵之計化解,但這無疑暴露出邊防問題的嚴峻性,已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存亡。】

  【那麼,既然邊防問題如此嚴峻,為什麼朝廷的兵馬卻越來越少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