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中有記載,「遇降雨無法動工」,「就免除本次徵發」。】
......
嬴政有些無奈。
他感覺自己已經有些虱子多了不怕癢了。
《徭律》里也規定,誤工要上交兩副鎧甲,遲到三天到五天,要受到訓斥和責罵。
這和晚到了就直接砍頭的說法那可是背道而馳的。
......
【所以,各位朋友不妨深思一下,是實實在在出土的文物,還是後世的工筆之作,更符合史實呢?】
【尤其是司馬遷,相當於是秦始皇的頭號黑粉。】
【看看《史記》上都是咋記載的。】
【「秦王懷念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
【「禁文書而酷法,以暴虐天下為始。」】
......
秦始皇時期的朝堂之上,百官已經戰戰兢兢。
這完全是指著秦始皇的臉罵啊!
後人是咋形容這種情況來著。
貼臉開大!
看看這言辭多犀利,罵的多狠!
此時的百官完全不敢抬眼看秦始皇,生怕一不小心觸怒了皇帝。
唯有扶蘇,有些擔憂的看著秦始皇,生怕秦始皇氣出個好歹來。
但令扶蘇感到有些意外,秦始皇一臉平靜。
扶蘇滿臉詫異,忍不住開口問道:
「父親,您不生氣?」
秦始皇臉上的笑容高深莫測,反問道:
「朕為何要生氣?」
「史書也是由人記載的,是人都有私心。」
「且由後人記載的史書,未必經過考證。」
「看看就行,不能全信。」
嬴政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正是因為朕的功績赫赫,世人無法否認朕的實力,便只能說朕的人品不行,私德有虧,就只能從道德層面上來批判朕。」
「而且,在司馬遷之後的千年,後人不是也為朕說了一句公道話嗎?」
「朕既能承受讚譽,亦能經受得住詆毀。」
......
【何謂「千古一帝」?】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三歲開始在敵國做人質,十三歲回秦國登基,三十九歲統一六國,成就霸業。】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萬里長城。】
【這才叫千古一帝。】
此時,彈幕彈出。
「秦始皇被網暴了。」
「刀筆吏,殺人不見血!司馬遷,公知第一人!」
「他把大一統的思想,深深的刻進了中華民族的基因里,這是最偉大的功績。」
「就拿書同文,車同軌來說,我就佩服秦始皇!我們放眼看看歐洲,分裂成多少小國家,不就是文字沒有統一造成的嗎!」
「兵馬俑一人一面,一定是代表大秦銳士的真實樣子。秦始皇不負統一華夏的功臣,這是何等的人文關懷。」
「一個偉大的成功一定是有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也一定有一位魅力十足的領主。那些謀士,武將也絕非傻瓜,要跟隨一個暴君。由此推斷,祖龍是個恩威並施一代明主。」
......
嬴政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大。
「千古一帝」、「一代明主」。
後人這話他才愛聽嘛。
此時的百官才敢開口。
「恭賀陛下,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在百官的吹捧中,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
【沉浸式穿越:唐詩,是怎麼保存下來的?】
......
各朝古人看到這個標題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如何保存?
不就是記錄下來傳世嗎?
還會如何保存?
不過,他們也知道後人不會無的放矢。
於是,他們繼續看向天幕。
......
【你知道現存的唐詩有多少首嗎?】
【將近5萬首。】
【聽上就很多。】
【但要知道,乾隆皇帝一生能寫4萬多首詩,宋朝的陸游也寫了近萬首詩。】
......
各朝古人一陣愕然。
唐朝兩三百年,所有詩人存下來的詩,竟然還比不過兩個人的總和?
又或者說,乾隆一人的詩作,數量直逼所有的唐詩?
各朝古人不禁回想了乾隆所做的《飛雪》,感到一陣好笑。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飛雪》,他們實在是印象深刻。
......
【大部分的唐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永遠看不到了。】
【而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讀到的很多唐詩也就不存在。】
天幕中的畫面一陣閃動,旁白隨之消散。
接著是後人穿越到十八世紀的清朝。
清朝的曹雪芹,一邊捋著鬍子,一邊搖頭嘆息:
「實在可惜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
「但如果把這兩個字換了,竟然找不到如此貼切的描述!」
後人面露不解,問道:
「那你可惜什麼呢?」
曹雪芹將這兩句詩寫下後,放下手中的筆,感慨道:
「你知道王維僅開元盛世就寫過成百上千首詩,最後十不存一。」
「這其中又有多少「大漠孤煙直」這樣的句子,我們都看不到了。」
......
王維臉上一臉悵然。
「十不存一嗎?」
「這是為何?」
詩詞,又不是每每改朝換代之時,都會燒掉一批的前朝史書。
為何失傳如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