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兩人的對話仍在繼續。
後人撓撓頭,猜測道:
「可能是王維寫的其他詩並不出名?」
「所以就失傳了?」
......
此話一出,王維頓時不樂意了。
什麼叫他寫的詩不出名?!
說他的詩不出名,豈不是在貶低他才情不濟?
他的作詩水平,可是遠勝乾隆的《飛雪》!
誠然,他的名氣不如李白杜甫。
但是此前天幕播放的詩人排名中,後人在彈幕中可是多次提到過他的。
這證明他還是很受後人喜愛的!
......
曹雪芹搖搖頭,一臉正色:
「李白,至少寫過五千首詩。而到現在,存下不到兩成。」
「難道李白也寫了幾千首廢詩?」
......
李白頓時心生不悅。
當然不可能!
他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
他的詩,必然首首都是傳世佳作。
連《贈汪倫》這樣有些水的詩,都入了後世學生的教材。
他的其餘詩作,怎麼可能是廢詩?!
而且,他的詩作,為何五不存一?!
......
曹雪芹有些遺憾地繼續說道:
「李白有一篇頂級作品叫《鴻猷文》,曾名噪一時。」
「任華的《寄李白》中有記載,「我聞當今有李白,大獵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云」。」
「可惜,現在連隻言片語都看不到了。」
後人一怔,低聲說道:
「所以,我們只看過五分之一的李白!」
曹雪芹從身旁拿出一些藏書,一臉痛惜:
「就算我們現在讀到的這些作品,也曾失傳過。」
「比如寫《滕王閣序》的王勃,詩集已經失傳。」
「直到明末,才有人在別的書籍中搜集到他的詩句,整理成殘卷,得以流傳至今。」
後人翻閱著古籍,不禁問道:
「保存詩,有這麼難嗎?」
......
此話問到了所有詩人的心坎上。
試問,有誰不想自己的詩作能夠流傳後世?
......
曹雪芹腦海中浮現起一些戰火的場景。
「詩啊,無論寫在亭台樓閣還是刻在石碑上,都是脆弱的。」
後人還是一臉疑惑。
「那為什麼不編成詩集傳給後世呢?」
曹雪芹一邊整理著手邊的古籍,一邊說道:
「李白生前就托人把他畢生的作品編成詩集,可惜最後失傳了。」
「李清照,是收藏珍貴書籍的大家。」
「金兵南下時,十幾間房子裡萬卷藏書都毀於戰火。」
「她自己的詩詞,也只剩下七八十首。」
後人此時想起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經散佚,僅僅只有《漱玉詞》輯本。
「太可惜了!」
......
「太可惜了!」
李清照無比痛心,也跟著說了一句。
她如一葉浮萍,在亂世之中隨波逐流,無依無靠。
在這動盪不安的歲月里,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就是那些金石古物。
而她為了保全那些金石古物,也付出了無數精力與心血。
想到這裡,她不禁發出一聲嘆息。
最終,這些金石古物,還有她的詞作,大部分還是失傳了嗎?
......
曹雪芹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微笑。
「我們能保存下五萬首唐詩,已實屬不易。」
後人聞言點頭表示贊同,但緊接著似乎又想起了什麼,連忙打斷道:
「等等......你再說一遍?」
曹雪芹於是又重讀了一遍。
「我們存下不到五萬......」
後人思考之後,很篤定的說:
「這裡是十八世紀,卻和我們時代的唐詩數量是一致的?」
曹雪芹陡然愣住了,只聽見後人繼續說著:
「也就是說,在你的時代,唐詩並沒有繼續消亡。」
曹雪芹撫摸著鬍鬚,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看來,他們做的事是有意義的。」
後人滿心疑惑,追問道:
「他們?你說的是誰?」
曹雪芹點點頭,侃侃而談:
「是的,就是他們。」
「從很早開始,就有人意識到唐詩在逐漸消亡。」
「所以他們想把所有唐詩收集起來,編纂成一部《全集》。」
「但在這之前,官家的合集都不全。」
後人此時若有所思。
宋選集《文苑英華》,就沒有收錄杜甫《三吏》、《三別》等表達民間疾苦的詩詞。
......
杜甫此時一臉悵然。
他現在還沒有做出《三吏》、《三別》這樣的詩。
但是若是這樣的詩是描繪民間疾苦,可想而知不會被官方收錄。
身旁的李白見杜甫似乎有些沮喪,撞了一下杜甫的胳膊,安慰道:
「後人既然提到了《三吏》、《三別》,那必定是保存且傳世了。」
杜甫聞言一喜,輕輕拍了一下自己的腦殼,趕緊點頭:
「還是太白兄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
曹雪芹繼續說道:
「私人的合集也能力有限。」
「甚至詩本身還沒失傳呢,詩集就先沒了,只剩下書名。」
「例如元代顏潤卿有《唐音緝釋》,今不傳。」
後人問道:
「收集,而後再失傳,那還有意義嗎?」
......
唐朝的詩人忍不住想大喊出聲。
當然有意義!
在唐朝這個詩詞的鼎盛時期,詩人輩出,佳作如雲。
若是沒有詩歌,何以見得開元盛世的輝煌盛景,又何以見得安史之亂後的動盪不安。
何以見得田園的旖旎風景,又何以見得邊塞的烽火連天。
詩詞的內容,正是王朝的興衰,正是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
後人自小便學詩,或許小時候並不理解其中的深意。
但有朝一日,待這群少年初長成,踏上華夏的萬里河山。
每逢觸景遇事,總會有一首刻在骨子裡的詩。
若是後人抬頭看向遠方的月亮,很自然的就會接上一句,「低頭思故鄉」。
若是後人看到黃河的壯闊,想到的便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而等後人嘗盡悲歡離合,就會懂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含義。
後人讀詩,便是與他們這些古人情感的共鳴。
詩詞之美,不會因為歲月流逝而腐朽凝滯,而是歷久彌新。
這就是詩詞傳世的意義所在。
收集,再失傳,是各朝的詩人都不願見到的。
但即便如此,也勝過任由唐詩湮滅無聞,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