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不做英宗
「孔子沒說過,孟子、顏子都沒說過……」
海瑞手中拿著的,是一本本曾經被他奉為皋臬的《傳習錄》、《甘泉集》、《四書章句集注》。
「朱子也沒有,陽明先生、甘泉先生,都沒有說過。」
錫山是新法的試點,錫山也是天下郡縣中走在最前面的。
身為錫山知縣的海瑞看的最為清楚。
新法切切實實的讓一批百姓富起來了。
在得知佃主騰田之前的那一刻,海瑞還堅信,新法就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德政。
「一邊是好不容易抓到奔頭的百姓,另一邊是飢腸轆轆的佃農。」
「僉憲當真沒有兩全之法嗎?」
「世間安得兩全法?」
「去……去海外找糧,可行否?」海瑞愕然的看向寧玦。
寧玦卻是搖了搖頭。
「可行,但不是時候,那些商人不會就這麼痛快的去出海。」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百姓抱著聖人典籍不變,朝廷變出花來又有何用?」
海瑞沉默了許久之後這才開口。
「今歲秋收亦為新法存亡之秋……海某願與僉憲共保新法。」
「好。」
寧玦嘴上這麼說,手上卻是隨手撿起了錫山縣衙的大印蓋在了一份公函之上。
「太子行轅那邊,我來安排,寧某告辭。」
海瑞將寧玦一路送到了碼頭上。
也就在海瑞不在錫山縣衙的這段時間,縣衙的書吏也上前將海瑞案頭的所有公文發出。
其中便夾雜了寧玦「替」海瑞發出的那道緝捕項元汴的公文。
項元汴握著半個松江縉紳的積蓄。
都不需要項元汴出手,那些將大半家產押在項元汴身上的縉紳就不會答應。
公函發至華亭,華亭縣只跟項元汴知會了一聲,旋即便另有一路人馬直奔南京而去。
海瑞這樣的七品知縣,甚至都不需要驚動守備廳。
很快便有一隊帶著吏部司務廳公函的胥吏便來到了錫山縣衙。
「敢問閣下可是海縣尊?」
舉著筆的海瑞登時便怔在了堂上。
「二位是……?」
「有科道言官彈劾海縣尊戕害鄉賢,致使鄉民倒懸,司務廳依制著命縣尊閒住錫山,以待協查,錫山縣丞署理本縣事。」
說罷那書吏便將吏部的公文遞給了海瑞。
看到公文上的大印,海瑞「噌」的一下站起身來。
「海某何時發過這道令?!」
「二位上使,我有話要去吏部說,這令不是我簽發……」
「海縣尊,司務廳的公函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縣尊聽令便是,旁的事情我們會依次詳查清楚。」
「等你們詳查清楚了,朝廷的大事都已然誤了!」
海瑞面色一沉,吏部的那書吏卻是一拱手。
說罷那書吏拱手告辭,只留下南京來的那隊胥吏將海瑞看管了起來。
看著公函上的字,海瑞這才反應過來。
寧玦壓根就沒打算讓海瑞摻和進這件事,起碼今年秋天不行。
江南的這個冬天,註定不好捱。
——
朝廷手頭寬裕之後,作為兩京的南京衛戍兵馬也開始了整飭,從原有的振武營基礎上擴編出了昭武、宣武二營。
待寧玦回到南京時,南京便已然露出了些許不對勁。
原本五城兵馬司把守的各城城門,也相繼換成了這三營精銳。
宮中的內侍也早就等在了都察院中。
直到看到寧玦,那小內侍這才鬆了口氣。
「僉憲總算是回來了,您若是再不回來,奴婢便要找人去錫山找您了。」
那小內侍一開口,便猜到了大概,逕自跟著內侍朝著宮中走去。
江南搞出了這麼大的動靜,不可能瞞得過朝廷的耳目。
前些時日還在「聖躬有德」的清寧宮已然變了模樣。
不待寧玦走進清寧宮,麥福的聲音便已然傳了出來。
「殿下,陛下召您北返,您不走,既是不忠也是不孝啊!」
「錫山的木棉是怎麼回事,揚州的兵丁又是怎麼回事,你們連這些都不與孤說明白,孤怎麼放心的走?!」
寧玦一入殿,這才發現高拱不知何時已然到了金陵,連楊慎這個「庶民」都被召進了宮。
這些時日在薊州鑄銅錢的高拱,臉都已經被爐火烤黑,只不過這一次高拱跟張居正都沒有站在朱載壡這邊,反而是再幫麥福說話。
見到寧玦回來,麥福好似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克終!你總算是回來了,陛下急召太子爺北返,太子遲遲不肯起駕,快來幫咱家勸勸殿下啊!」
嘴上這麼說著,麥福卻是在頻頻朝寧玦使著眼色。
寧玦就好像是沒看到這一幕一般,逕自坐到一旁的茶几旁自己倒了一盞茶而後一飲而盡。
「急甚,天又塌不了。」
朱載壡聞言更是堅定了留在江南的念頭。
高拱卻是湊到了寧玦面前。
「克終,江南不日將有大變,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陛下是擔心太子安危啊。」
「甚大變?」
高拱遲疑了片刻,這才低聲道:「錦衣衛秘奏,今年江南有近十萬頃田改種了木棉,一畝產糧二石去算,今秋江南糧產至少也要比去年秋田少收兩千萬石糧。」
「朝廷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出這麼多的糧食啊!」
朱載壡沉著臉有些不悅的說道:「無外乎就是半個縣的糧食絕收而已,朝廷這麼多年賑災又不是沒賑過。」
張居正這才開口。
「殿下,往年賑災,朝廷是要倚仗縉紳一併開倉的,朝廷最多只需調四成糧秣即可,佃農所需余者或由縉紳放糧,或由縉紳出借。」
「此番缺糧,不是天災啊。」
這也是為什麼越到王朝後期,越賑災越賑不動的原因之一。
王朝草創,往往已經死了很多人了,天災再來餓死一批,就沒有人給縉紳耕種了,縉紳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得讓佃戶活下去。
但到了王朝後期,縉紳也就不那麼在乎了,因為這個時候的人口往往已經很多了,餓死一些縉紳也不在乎,反正有的是人來種地,何必開倉。
對於大明來說,這是一次從未有過的「天災」。
因為糧價再漲,農戶家裡也肯定是留足了吃到來年的糧。
而註定要挨餓的那批人都在城池之中,沒有半點土地。
在新法之前,這樣的人有一個統稱。
——流民。
不論是哪朝哪代,流民都是絕對的不安定因素,造起反來也從來沒有半點猶豫,揭竿而起,扔杆就散,朝廷也不可能把他們全都抓回來。
但當他們重新聚起來之後隨時能捲土重來。
人死*朝天,不死萬萬年。
只是朱載壡卻是舉起了守備廳的帳目。
「那難道就這樣放任新法半途而廢嗎?!朝廷剛剛有了些盈餘,整飭了些兵馬,江南戡亂,這些全都砸進去也不夠啊!」
朱載壡知道,自己這一走,大明便不會再有甚新法了。
不僅不會有新法。
江南還會生靈塗炭。
及至此時,寧玦的聲音倏然響起。
「太子明見,臣附議。」
高拱愕然的看向寧玦。
「克終!再這麼下去,是要餓死人的!」
「那便報天災……」
「是天災嗎?!」
高拱的一聲質問,讓原本嘈雜的清寧宮安靜了下來。
寧玦沉吟許久之後,這才開口。
「那便報人禍,只要能調來糧,報什麼都成。」
麥福旋即開口道:「寧僉憲,鞭法之前,金陵每歲需糧不過四百萬石,如今金陵至少要用糧五百萬石。」
「僅金陵一城,每年食糧便多了一百萬石,這還是金陵,松江更甚啊!」
寧玦粗略一算,而後開口道:「每歲每人食糧五石,一百萬石的缺口,二十萬人……朝廷至少能救十幾萬。」
「寧克終!餓死萬把人之後,這城中便不缺人造反了!饑民不會等著你去餓死他們啊!」
寧玦放下茶盞,語氣平淡的朝著朱載壡走了過去而後說道:「那就借我的頭去平民憤,而後繼續變法嘛。」
麥福聞言一怔。
仿佛是沒聽清楚寧玦的話一般。
麥福知道東宮這幫人都是「新黨」,但卻沒想到寧玦為了這個新法,能到視萬物為芻狗的地步。
「寧克終,你瘋了,就是你把太子爺也給帶……」麥福的話戛然而止,而後便看向了陸炳:「陸都督,休得糾纏了,您還是趕緊帶太子殿下北返吧!」
不待陸炳動手,寧玦便將手中的茶蓋一摔,濺起的碎片散落一地,而後當即便劫持住了朱載壡。
「殿下,您要是走了,江南的新法可就沒了。」
殿中眾人全都被寧玦的這一手給震在了原地。
「寧玦!你要行刺殿下?!」
「朝廷是救不了所有人,但太子一旦走了,新法一廢,這些人就能活了嗎?!只是換個死法而已!你們怎麼就不明白?」
就在寧玦跟麥福爭辯之時,守在殿外的緹衛也已然一擁而入。
「寧克終,你先放了太子。」
陸炳舉著繡春刀怒視著寧玦。
寧玦這才默然開口道:「請殿下開口降旨。」
「這是孤自己要留在南京,這句話,孤不能讓寧師逼著孤說。」
寧玦喘著粗氣怒視著朱載壡問道:「殿下說甚?」
「孤說,南下、新法,都是孤一人力推,孤絕不做英宗皇帝!沒有王振蠱惑於孤!」
聞聽此言,寧玦嘴角不由得微微一顫。
你小子怎麼就油鹽不進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