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侏羅紀,剛下時光機,總結來的遲了一點,番外什麼的是沒有的,頂多灌點私貨。
這本書美國就寫到這,沒受到什麼壓力提前結尾,開書的時候就是寫到一戰之後,繼續下去無非就是把之前的操作重複一遍,怎麼搶奪別人的產業,玩不出來花樣了。
本書是美國奴隸主的後續,我想想大概是十七萬字被幹了,那本書主角可老狠了,比這本書主角不是人多了,本書的老佛爺是奴隸主的女主角。
寫到一戰之後,大體以後美國的發展都能猜出來,剩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主角也基本上把重要產業都搶了,除非寫到電子時代,但那還遠。關鍵美國已經夠強大了,繼續看主角繼續下去,那書里的美國到時候會強大成什麼樣?
本書的美國國力上會比真實時空強大一些,但要說美帝這個概念,可能不會覆蓋到真實世界的地步,首先占領了波斯灣,在阿拉伯世界肯定是不會迴旋餘地了,按照書中的美利堅聯盟國領土,面積雖然不大,卻占據了波斯灣百分之六十的石油儲量,整個波斯灣占據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五的儲量。
還有就是因為美國黑人問題的解決,美國國內的隱患會少很多,但同時滲透非洲的難度是會大上很多,非洲是落後了一點,但黑人絕對不會蠢到連二十世紀美國黑人怎麼暴跌都想不明白。實際上黑人就算是現在度白人國家也不信任,殖民過不可能當成沒有這回事,只是沒有話語權說不出來,或者那些原來的宗主國確實還遠比現在的非洲國家發達,非洲國家也沒有底氣抨擊。
最後一章還因為果阿的地位要收拾印度,南亞估計也完蛋了。
本時空的美帝勢力範圍,西歐還是穩的,五眼聯盟會更加的緊密,但不會像是現在的美帝無處不在,放個屁都關係到美國的國家利益,有失有得嘛。
看起來掌控全球是一個宏偉藍圖,可力是相互的,什麼都要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就拿現在的美國來說,它任何一個地方都不能放棄,一旦放棄任何一個地方負面影響都會反饋到美國國內。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在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影響力,軍費不減反增,美國本土還能不能支撐這種持續投入,都要繼續投入下去,這就是騎虎難下。
一旦碰到啃不下來的地方,已經建立影響力控制的地方也會不穩,導致投入成本大大增加,早在冷戰剛剛結束,美國國內就有學者希望美國不要乘勝追擊,試圖把全世界捏在手中,一個國家承受不住這種持續投入,不過人都是貪婪嘛,賺錢嘛,不寒顫。
誰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聰明的絕對不會重蹈以前國家的覆轍,這都是錯覺。
大英帝國就是投入建立影響力的控制費用,已經無法通過殖民地收益回本,放棄了殖民地,不小多少的蒙古帝國連宋朝還在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四大汗國了。
美國現在暗中壓制這麼多國家,就算不都反抗,有一小部分不配合,也足夠美國政府頭大了,美國的事情就不多說了,在工業時代是天選之地,農業時代北美不如中國,沒有山脈阻擋總是被寒流收割,美洲文明的中心都在赤道附近。
現代人當然是可以開天眼,吹噓美國怎麼怎麼條件好,農業時代那地方都是印第安人的遊牧部落,套在中國身上就應該是,為什麼漢唐不把主要核心放在蒙古高原上,最好首都放在烏蘭巴托一樣。
提一下同時期的中國吧,清朝時期是吧,清朝我想想,欺軟怕硬,打農業國和遊牧民族穩如老狗,不講規則。這不是污衊啊,欺軟怕硬並不可恥,是國家之間的基本準則,隋文帝時期對著突厥挑撥離間,造成突厥分裂,高招啊,誰也不能說這不好,這叫計謀。
清朝在官方地位還可以,不是說某一個所謂專家,基本上是中國歷史領域的一致意見。在網絡上大家都知道負面印象多。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嘛,我國官方認為明清是中國古代王朝史的衰落階段,基本上能不提就不提。
但是清朝的情況又有所不同,因為領土大人口多嘛,而且清朝是有邊界的自古以來用得上。我之前也寫過,元明兩朝的地圖因為和蘇聯的政治原因改過,都大幅度的向北畫了。元朝那個虎吞西伯利亞、明朝東北方至少能畫到勘察加半島吧,都是本國特供版。譚其驤先生自己也說過,他是因為一定的原因給元明開疆了,相關書籍不難找。
我是寫蘇聯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的,而且看到了剛建國時期教科書的圖片。但沒敢寫帶著這種章節的段落。本來時代就敏感,那時候蘇聯名聲也不好,哪像是現在,中國差不多已經體會到了蘇聯的處境,要是現在還能寫蘇聯,代入感會強烈許多。
所以很多七老八十的歷史學者都研究幾十年了,很多都是在譚其驤之前就是歷史學家了,對明朝第一印象自然就不重視。但有人說明朝是大號北宋,這有點過分了。
中國歷史教科書,就是一切內部矛盾都沒有,不提歷史仇恨,不然在不少國家歷史書都很重要的准格爾,也不會就幾句話,准格爾人去哪了,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准格爾盆地,自己查資料。
明清換代死多少人也不提,因為如果提了,那為了公平肯定所有改朝換代都會提。那事就複雜了,我國每次改朝換代帳面人口損失都是驚人的高,沒一半是常規操作。
說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起來,好像不少人用隋煬帝的戶籍人口數量踩唐朝,證明李世民不過如此,這除了證明隋煬帝水平太次之外,什麼都證明不了。他不把天下搞成那樣,人口會損失這麼多?
隋朝今天沒像是晉朝那樣被評價,應該要感謝唐太宗,要是李世民頂不住那種亂局,導致突厥南下,隋朝的評價低過晉朝是肯定的。從篡位開始,楊堅就比司馬炎面對的局面好。南下統一的對手陳國,首都就在長江邊上連個緩衝都沒有,真天子守國門。遠不如吳國有實力!
隋朝風評還行,主要就應該感謝李世民,很快速的就結束了亂世,沒給突厥機會。
中國能不能工業革命的問題,應該是不可能,其實我國歷史普遍把明清視為衰落時期,就基本已經潛意思告訴大家,工業革命不會在中國出現。
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早就沒人提了,說一句,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是教科書概括。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網絡上很熱衷這個話題,我熱衷這個話題都是二十歲之前了,十年以前。
現在教科書上也在減弱這個敘述,資本主義萌芽定義就非常離譜,按照那個定義,好像沒有朝代不符合,甚至大多數到了一定程度的國家全都有。
工業革命肯定遲早出現,就是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會出現,反正出現的國家英國,有幾個優點,孤懸海外不容易被歐洲大陸的戰爭,摸索不容易被打擾。還有就是英國在信仰上,對歐洲的羅馬教廷來說絕對是一個異端,異端和異教徒的關係,我書里說過太多次了。
成為殖民帝國也很難,西方對殖民地的概念根本不是近代開始的,羅馬帝國還在的時候,就有殖民地這個概念了,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的戰爭,一整就簽署一個條約,割地賠款什麼的,兵臨城下簽署條約都會撤軍,這在中國歷史中無意於傻叉行為。
六國論,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秦朝之後我國的歷史人物,就對打了割地那種模式完全不相信,一旦出現就是秦朝鯨吞六國的翻版。
中國能做的就是人走地留的吞併路線,漢武帝吞併南方的例子太遠了,准格爾的例子夠近,稍微暢想一下,中國想擴張肯定不會是殖民地擴張。
而且殖民地擴張後遺症太大,今天原來的殖民宗主國面對的外來人口問題,都是註定會發生的,說不定過個二三百年,會登上我國歷史教科書引以為戒。
所以說清朝一點點都不能改革的,最好也別改,一個持續兩百多年的帝國滅亡最好,已經養成的利益集團超乎想像,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這樣,明末那些官僚什麼無恥德性很多也寫了。
美利堅合眾國從建國到現在也二百多年了,有點晚明晚清的意思,晚明的黨爭,晚清的狂妄自大都有,不過好歹是現代社會了,不會表現的像是明清末期這麼明顯。
清朝存在挺好,至少可以用來推卸責任,而且滅亡的時間也不錯,已經接近世界大戰爆發了,各國磨刀都快完事,別空管東亞的事情了。
三千字好像夠了,本來還想比較一下中西方文明從根源上都不同,秦朝之後中國完全就是另一個路線,現在不用湊字數了。
反正就是英國開始,後來首先被資源就近的歐洲學會的工業革命衝擊全世界,中國想要出現不可能,中國自從秦朝之後,出現類似環境的年代,無疑都被認為不咋地。虛君讓貴族說的算,兩晉南北朝中都有點,尤其是東晉,北伐拖多大後腿。
地方勢力全部互相敵對,五代十國,像是歐洲那樣美其名曰互相競爭。也不是個好年代。中央不管事,元朝!蒙古人除了一年收稅的時候能看見,一年到頭連影子都看不見。洪武皇帝就非常看不上這點。
中國已經被秦朝統一過一次之後,就不可能往歐洲那種環境發展,大環境不允許。有失有得,農業時代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工業時代轉型是困難了一些,但和其他文明一比,還算是挺成功。西亞作為一直以來的歐洲對手,最後一個強權奧斯曼帝國沒了之後,西亞已經夠嗆了,印度,我對所有宗教都挺看不上,但說最看不上的還是印度教。
字數應該夠了,最後總結,本書美國比現在的美國更加穩定,霸權沒有現代這麼離譜,但穩定性很高,有失有得。
完本之後沒想過開新書,但是被拉出去兩天喝酒之後,仔細一想開始碼字好一些,至少比醉生夢死強,新書還沒想,過兩天開始想。
爛尾我是不會承認的,本書本來就是續寫,找遍起點有比我更良心的麼。本來預定就是寫到一戰之後,再往後根本沒什麼太難的事情了。
本章說不要幫我找哪個國家寫,昨天有個書友提議我寫埃及,我一想到百分之九十七的沙漠面積,要啥沒啥,水都看天的國家。我都想不到正常的辦法能讓埃及在近現代挑戰列強,兩千年前的埃及還行。
對了,本書剛開始確實想要再打一次南北戰爭的,後來寫著寫著主角已經不用打就可以達成目的了,而且和一戰的時間有點錯不開,最後就寫一戰。
【2000book.com★首发章节更新★防盗章节修复★尽在2000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