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崇禎十五年> 第1223章 海參崴

第1223章 海參崴

2024-08-30 13:46:40 作者: 韭菜東南生
  ……

  軍帳內。閱讀STO55.COM

  面對吳三桂送到眼前的地圖,多爾袞低頭看。

  ---吳三桂手中的地圖,還是一份老式的,當時他大清為了征討野女真而草繪的簡易地圖,十分不準確,但多爾袞還是知道大概位置的,於是就在地圖上指出。

  馬科也湊了過來。

  確定了位置之後,又取來新繪的地圖,相互比較,確定無誤之後,吳三桂和張煌言都微微鬆口氣,張煌言問道:「多爾袞,海參崴是否有女真野人?那裡可有城池,可有駐軍?」

  對於張煌言所問,多爾袞心中是疑惑的,他不明白,大清都已經投降了,明國已經平定了遼東,一路以來,更是殺到了黑龍江流域,震懾了野女真,還擊潰了羅剎鬼,一路經過這麼多的地方,張煌言從沒有多問過一句,為什麼會對海參崴這般在意?

  在他的印象里,那就是一個小漁村,生活在那裡的野女真,怕是連一百人都不到。

  明國為什麼要對一個小小的海參崴這樣在意呢?

  難道是有什麼特殊的目的?

  就自己所知,多爾袞回答。

  聽到海參崴沒有兵,只是一個百十個女真野人聚集的小漁村,張煌言微微點頭,目光沉思。

  ……

  第二日,隊伍忽然改變行進的方向,往海參崴而去,歷經一個月,開闢道路,跋涉五六百里之後,他們終於是來到了海邊的一處小漁村。自從努爾哈赤建政以來,就一直在征服、收攏女真野人,海參崴距離瀋陽將近兩千里,原本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但為了擴充實力,建虜兵馬曾經數次出現在這裡,大部分的野女真都被建虜消滅或者是帶走,現在留在這裡的已經不多了,聽聞又有兵馬出現,野女真嚇的又都逃跑的,映入張煌言、吳三桂和馬科眼中的,只是幾十間的茅草屋和海岸邊,帶不走的幾艘破船。

  「陛下說,會有海船到海參崴,不知道到了沒有?」吳三桂道。

  「不管到沒有到,照陛下的旨意,你我得控制此處,修建碼頭,未來朝廷還要在這裡修建城池,構築堡壘。」張煌言道。

  「我真是不明白了……」前後左右望了望,馬科搖頭:「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既不是要衝,也不是險峻,有修城的必要嗎?要防誰呢?陛下為什麼這麼看重?」

  「天心高遠,必有深意!」張煌言道。

  吳三桂也重重點頭。

  經過這許多戰事,吳三桂對當今隆武陛下,那是徹底的欽佩加敬服,即便被驅使這麼遠,他也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他心裡知道,陛下這麼做,一定是有深意的,如果他做不好,必被責罰。

  另外,朝廷如此痛快的答應建虜投降,也讓他有點後悔,早知道,當日他就和張煌言一起聯名了,不但能在歷史上留名,而且能取得張煌言的好感。

  ……

  聽到三人的對話,多爾袞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隆武的旨意。

  但他依然不明白,海參崴有什麼重要,以致於明軍要在這裡築城?

  「快看!海面上有船~~~」

  在海參崴停留了十幾日,吳三桂馬科派出人馬,收攏周邊的野女真,投降的,納之,不投降的,一律誅殺,同時的,命令隨軍將士和建虜俘虜,在海岸邊修建簡易碼頭,很明顯的是要迎接海軍的到來。


  這期間,張煌言則是帶人勘察周邊的地形地貌,研究築城的事宜。

  果然,這一日的清晨,稍微有所自由,可以自由拜見福臨和布木布泰的多爾袞,正因為福臨的絕食而愁眉不展,忽然聽見外面傳來驚喜的呼喊,走出茅草屋一看,藍天之下,碧海之上,出現了幾十艘的大船,周圍的明軍士兵都是喜悅,因為他們已經看到了海船上飄揚的日月軍旗和大明水師的七星旗。

  張煌言吳三桂馬科急急去迎接。

  水師到來,意味著他們修建的「苦日子」終於是可以結束了。

  因為碼頭還沒有修建好,大船還無法靠岸,所以海上的大明水師放下幾艘小船,先有十幾人登岸。

  多爾袞這才知道,海面上出現的乃是大明旅順水師和朝鮮水師的混合,為首的將官乃是大明旅順水師提督翁之琪。他們從朝鮮的清津港出發,沿著海岸北上,一路尋到了這裡。

  而那幾十艘的大船上,裝載最多的並不是士兵,而是大批的糧草和輜重,此外還有很多的建造工匠,幾個工部官員隨行。

  多爾袞越發的不明白了。

  隆武這是要幹什麼?

  難道真的是要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修建一座大城嗎?

  可以他的眼光看,就算是想破腦袋,他也不能明白,這個地方究竟有什麼重要,以致於隆武帝動用旅順和朝鮮水師,不惜千里,運送大批糧草和物資,到這裡來修城?

  翁之琪上岸,和張煌言吳三桂馬科見面,同行的工部官員則帶來了隆武帝的賞功聖旨和軍機處、兵部的命令。

  ---張煌言加僉都御史,擢三品,就地建城,為海參崴巡撫。

  聽到張煌言被任命為了海參崴巡撫,現場人都有些驚訝,城還沒有築,百姓還沒有幾個,陛下就任命張軍機為巡撫,由此可知,陛下對此地的重視。只是,此地遠離大明遙遠,荒涼無比,在這裡任巡撫,怕是還沒有內地的一個七品知縣舒服,張軍機,要受苦了。

  張煌言卻不以為然,高呼謝恩。

  ----因為千里追擊,逼迫建虜投降之功,吳三桂和馬科一個加了太子太保,一個加了左都督,賜玉帶,鬥牛服,賞賜金銀,老家修建牌樓,以彰其功,又蔭了兩人的兒子。

  兩人之下的其他將領,也受到封賞。

  吳三桂馬科帶著眾將謝恩。

  接著,布木布泰和多爾袞被「請」了出來,一直哭泣不停,鬧著絕食的福臨

  也是被兩個大明軍士硬抬到了臨時搭建的木台之前,按跪地上,其他投降的建虜殘餘,則黑壓壓的跪滿了全場。

  新任海參崴巡撫張煌言登上高台,大聲宣讀大明隆武皇帝的聖旨。

  ---赦免福臨、布木布泰和多爾袞的罪過,宣三人進京,投降的建虜殘餘,一律蓄髮,改大明衣冠,就地安置在海參崴周邊,但使洗心革面,接受大明的約束,忠心築城,大明視之為普通百姓,享受大明百姓應有的一切待遇,包括人均三十畝田地,三免五減,提供一年種子的優遇。

  聖旨宣讀完畢,建虜殘餘高呼謝恩,隨後,又隱隱響起一些哭聲。這其中,既有劫後餘生,大明朝廷沒有趕盡殺絕的喜悅,也有大清亡國,蓄髮換衣,「皇上」「太后」「輔政王」都被召到明國京師,這輩子怕是難以再見的悲傷。


  多爾袞面無表情的接受。

  福臨伏地大哭。

  ……

  隨後,張煌言宣布兵部的命令,馬科,翁之琪留在海參崴,跟隨他,負責築城及周邊開拓,後續會有更多的物資通過海路和陸路運來,而往海參崴移民的百姓,也正通過陸路,千里跋涉而來。

  吳三桂率領所部,押解福臨布木布泰和多爾袞返回瀋陽。

  ……

  夜晚,張煌言設宴,為吳三桂踐行,並送了酒肉到福臨和多爾袞的住處。

  ……

  一燈如豆。

  福臨大哭,根本沒有食慾。

  多爾袞卻是一口一口,將面前的一盤肉,全部吃的乾淨。

  ……

  第二日,吳三桂押著福臨,布木布泰和多爾袞啟程,去往瀋陽。蘇克薩哈和索尼都要跟隨,但不被允許,同時兩人也都奉了多爾袞的命令,要留在當地,統御建虜殘餘,因此兩人只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目送載著福臨、布木布泰和多爾袞的馬車遠去。

  隨著吳三桂和所部的離開,臨時碼頭很快就修建完成,海面上的大船一一靠岸停泊,將所載的糧草輜重,一批又一批的卸了下來,很快的,海參崴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僥倖活命的建虜殘餘在明軍的監督下,跟著大明工匠,開始擴建,加固碼頭,而工部官員更是帶來了一份海參崴的規劃設計圖,和張煌言共同商議,按照圖紙,先修碼頭,接著是官署屋舍下水道,最後是城牆……

  碼頭修建完畢後,張煌言登上大船,巡視周邊海岸。

  從中書舍人,出使建虜,軍機行走,又千里追擊建虜殘餘,一直到現在的海參崴巡撫,這些年,張煌言經歷了很多,也成長,成熟了很多。

  但即便是他,最初的時候,也是不能理解,朝廷為什麼要在這遙遠的,無甚重要,現在還沒有民眾的海參崴設立巡撫衙門?老實說,就大明規制來說,在海參崴設置一個縣衙,都算是奢侈的。

  直到他看過,工部官員帶來的隆武陛下給他的一封密信,他才是明白。

  朝廷克復了遼東,接下來就是遼東大開發,

  但在北方看似遙遠,但其實卻是近在遲尺的地方,大明的敵人已經是出現了,為了未雨綢繆,占據地利,大明朝廷必須為將來可能的大戰早做準備,而作為遼東遠方,最適合成為優良軍港的海參崴,將會是重中之重。

  因為路途遙遠,不論運兵還是運糧,都非是通過海路不可,誰占據了海路,誰就占領了勝利的先機。

  一句話,有了海參崴,大明就可以通過朝鮮清津港,通過海路,源源不斷的運送兵馬和糧草去往遼東的深處。反之,大明就將會處於被動。

  張煌言明白了,修建海參崴,是為了防備羅剎人。

  此乃國之重任,千秋百代之業,他又何懼辛苦?

  「好一個海參崴!」

  此時站在船頭,望著海參崴海岸,以及周邊的海景,張煌言豪情萬丈,忍不住吟詩道:「東海長鯨何橫絕,吞吐波濤噴日月,鼓鬣俄成赤羽旗,披鱗都變黃金穴!」

  ……

  京師。

  大明朝廷在海參崴設置巡撫、築城、招募百姓,派兵防守的事情,在朝堂上掀起不小的爭議,大部分的官員都以為,這是大炮打鳥,小題大做,即便海參崴十分重要,以遼東巡撫治之就可以了,何必疊床架屋,再設一巡撫,浪費朝廷本就緊張的錢糧?設了巡撫,有官無民,又有什麼意義?


  再者,海參崴又有什麼重要的呢?他們實在是看不出來。

  僅僅因為那裡海水深,可以駐紮水軍嗎?

  「海參崴距離瀋陽兩千里,距離京師三千餘里,如果不設巡撫,事事都向瀋陽和京師請令,根本是緩不濟急,難以應對,因此,非是設置巡撫不可,從海參崴,雙城子,莫溫河,周邊一千里,都畫入海參崴巡撫的治內。」

  「朝廷優先鼓勵向海參崴移民。」

  「然後以海參崴為中心,向四邊擴散。」

  「海參崴常駐水師,水師操練,熟悉周邊的海情海貌,以向更北面發展。」

  「除了水師,還要有步兵精銳駐紮,」

  但隆武帝堅持。

  從崇禎十五年到現在,經過這麼多的戰事,隆武陛下在軍事上的認知和謀略,早已經為天下人所認可,朝臣都是佩服,加上吳三桂和羅剎人已經有過交鋒,羅剎人確有可能在遼東吞噬大明的疆土,皇權君威使然,海參崴巡撫的設置,最終還是通過了。

  只是海參崴遠在遼東,距離大明京師將盡四千里,且道路不便,往來困難,如果是走陸路,怕是得走一年。如果走海路,又有海浪難測的危險,這樣的地方,即便是三品的巡撫,也沒有官員願意去。

  隆武帝親自點將,任命西湖三傑、此時就在海參崴的張煌言為海參崴首任巡撫。

  ……

  今日。

  兵部的奏疏呈了上來。

  海參崴的修建,需要大量的錢糧,且因為路途遙遠,即便是通過海路運送,也會消耗很多,因此內外反對聲音不斷,很多人都請求停止在海參崴的建設,將所有的兵馬都撤回來,連帶著撤銷海參崴巡撫的設置。

  對於這些奏疏,朱慈烺一概不理。

  但對兵部計算的錢糧,以及工部的修城圖,他卻是仔仔細細的翻閱,並思索其中可能的不足之處。

  ---海參崴的修建,確實是一筆巨款,但就歷史和未來海權的發展來看,這筆投資是絕對值得的,現在稍微勒緊一點褲腰帶,就能為後世帶來巨大的收益,令遼東完整,何樂而不為呢?

  ……

  求月票啊~~~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