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朕即大宋> 第六十九章有服裝之美謂之華

第六十九章有服裝之美謂之華

2024-09-01 22:01:52 作者: 楊氏良家子
  對鑄幣權問題,趙桓非常關切,問道:「東瀛列島看起來很大,但其實它是個很封閉狹隘的空間。【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只要我朝能嚴密掌握海上航路。東瀛島甚至不如一座孤城,掌握他們的鑄幣權並不難。商人們在島上都有哪些影響?」

  東瀛島真的很大,大到這片土地能養活幾千萬人口。

  但它又真的很小,它要前往任何地方都要走很長的海路。

  洋流就那麼幾條,航路是固定的。

  大宋水師與商船隻要在海上巡弋,就能像篩子一樣,把東瀛的船一次次篩出來。

  商船很大,基本上損失一艘,對東瀛倭人就是不肯承受之重。

  一批批的損失下去,東瀛很快就會成為一片被封鎖的區域。

  這是它地理形勢天生自帶的致命缺陷,只要他水師打不贏,他就註定無法突破桎梏。

  被封閉在這種環境中,它的貨幣就很容易被其他貨幣收割。

  因為無法自由貿易的話,任何通商口岸對它都是傾銷,等於它是在用一家的財富對抗整個世界。

  吳麟向所有人介紹道:「在商人們掌握的沿海城市裡,據臣所知,大部分的交易都只認帝鈔了。」

  「在這些城市中,若是沒有帝鈔,可謂寸步難行。百姓想買東西也買不到。因為倭人的貨幣在當地幾乎沒有價值。商人、船隊、百姓都不認可。商人們在當地甚至沒有設置銀行進行貨幣兌換。」

  「由於香料、瓷器、絹錦等高端物品只能用帝鈔買賣,使帝鈔在內地也非常流通。這一點在城市內尤為明顯。」

  「比如他們的平安京,幾乎就是一座由中原風物構成的城市,從建築風格,到文字習俗,到貨幣貿易,都與中原無二。甚至連城市的名字都與中原一樣,叫作洛陽。」

  「洛陽?」趙桓訝異的問道:「他們不是叫平安京嗎?」

  吳麟介紹道:「平安京是個總稱。事實上平安京很大,建築風格與前唐類似,城市方正,街道縱橫,對稱相交,形如棋盤。」

  「這方正的城市被分成東西兩個部份,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

  「雖然是依據當時的風水術選址,但右京長安的風水並不好,地處沼澤,從建設伊始就遭遇各種不順,還未建設成功就荒廢了。」

  「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倭人自其建成就一直稱之為洛陽。上洛即領兵進入洛陽之意。」

  「臣見過許多曾經在平安京經商的商人,都說其風俗人情,面貌環境,皆如同我朝洛陽。若是畫一幅風景畫,很難辨別究竟是哪個洛陽。」

  趙桓說道:「那豈不是只有服飾之差了?」

  中原服飾變化還是挺大的,主要是大宋的美學發展太快。本身就是中原文化審美的巔峰,又適逢當下盛世,服飾之美,讓四方都為之傾慕。

  但倭人的美學就相對發展的慢了點,所以平安京時代的服飾還與中原有挺大區別的。

  右相張浚開口,說道:「當下這種情況也挺好,有服飾之美謂之華。大宋的一名商人走在東京就能吸引無數人傾慕的眼光,才能使他們更清楚知道何為泱泱中華。這有利於他們一切都推崇中原,用我大宋貨幣、制度、體系與文字。」


  趙桓點了點頭,這一切看起來似乎能使倭人變強。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會立即明白什麼叫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大宋的這套制度並不適合於其他國家原封不動的照搬過去。

  就像後世的民主總是在大部分國家水土不服。

  直接用大宋貨幣的缺陷就不說了,這等於在被大宋用鑄幣權無情收割。

  而像大宋一樣,直接重視工商,開關貿易,那是在直接摧殘本國的經濟體系。

  大宋有強大的工業能力以及無與倫比的規模體系,小國不設關防的跟大宋貿易,其國內商品拿什麼公平競爭?

  競爭力在哪裡?

  趙桓對吳麟問道:「所以卿認為對平安京影響最大的商人是哪個?」

  「是浙東路富商吳繆,他在伊勢地區直接掌握有三座山城,並在平安京內有一大片產業,就連神宮都有好幾處是他的名下。」

  「他通過貿易順差,在平安京買下了好幾條街道,產業從衣食住行,到香料書籍,甚至武備都有涉及。」

  「據臣所知,他在當地至少招募了數百名武士,還有數百名中原好漢,武裝力量多達上千人。」

  「最著名的一次戰鬥是,在平安京內,源氏武士覬覦其產業,兩方混戰,直到他們打敗了源氏武士,關白的軍隊才出現。」

  「也有謠言說,關白的軍隊與他們聯手擊退了源氏武士。」

  「但無論如何,他們與關白藤原忠通關係絕對密切。」

  「有商人向臣舉報,他在東瀛島上仿造火槍,出售給平安京的公卿。如果一旦落實,臣會考慮將其繩之以法,抓回國內,明正典刑。」

  趙桓擺了擺手,說道:「沒必要。火槍不是什麼高技術武器,看一眼基本就能仿造。以東瀛的鍛造技術,一直用低溫煉鋼法,他們造不出合格的火槍,最多造一批鐵炮。」

  鐵炮後世人都不陌生,就是日本的火槍。

  但眾所周知,東瀛列島上資源貧瘠,像大宋這樣豪華奢侈的用銅鑄造火炮、火槍是他們絕對不敢想像的。

  如果用鐵鍛造火槍,他們在高溫鍛造方面實在是沒什麼經驗,也沒有什麼技術儲備。

  這種情況下鍛造出來的鐵炮,穩定性太感人了。

  所以歷史上戰國時代,大名們都紛紛向西蠻商人購買鐵炮。

  而且當前火槍威力的一半體現在火藥質量上,這個工藝不過關,他們鑄造鐵炮威脅性並不大。

  所以趙桓說道:「吳繆在當地這幾乎是一名小型大名了,掌握一千多武士,影響力十分可觀。朕相信,把他抓回來對海軍而言輕而易舉,他也不至於瘋狂到膽敢挑釁海軍。就給他個機會盡忠王事吧。」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