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壽寧侯> 第448章 陛下駕到

第448章 陛下駕到

2024-09-04 12:18:33 作者: 南山有龍
  弘治十三年,九月初一。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曰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如往常一樣,一大清早,百官入朝覲見,太子朱厚照和靖王張鶴齡分坐龍椅下首左右兩側,開始早朝。

  不過,此時的早朝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原來的每日常朝變成逢奉初一、十五兩個時間才有一次大朝會,其餘時間,有什麼事逐級上報,一般的問題,最多上至內閣,就能得到解決,若是需要留在上朝討論的,都關乎國計民生的是大事。

  這樣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各部門的辦事效率,但是,有些清流卻大聲叫喊著「有違祖制」,嘗試恢復到太祖高皇帝制定的早朝制。

  其實,早朝也不是朱元璋發明的,這項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周朝注重禮儀,公雞打鳴的時候,滿朝官員就已經到位了,不過那時候的早朝還不是正式的會議,更像是個茶話會。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確立了君臣制度,有什麼事就把大臣們找來開個會,但是,什麼時候開會,完全看心情。在漢代後期,為了表明對國家事務非常上心,要求大家每五天開一次例會,從那時起,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早朝。

  到了唐朝,形成朝參制,早朝逐漸成為在京官員最重要的政事活動,特別是大朝會,最為隆重,需要有大陳設,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群臣客使朝參禮賀。

  不過,皇帝也是人,無法像機器一樣無止境地運轉,唐玄宗晚年逐漸怠政,尤其是楊貴妃進宮之後,更是沉溺於享樂。

  白居易《長恨歌》有詩云: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宋朝神宗元豐改制後,早朝改為日參、六參、朔參和望參四種方式。門下省起居郎、中書省起居舍人及尚書省侍郎、御交中丞以上為日參官,每天都要參加早朝。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監正副長官以上為六參官,每五日參加一次早朝;寺監丞、大理評事以上為兩參官,每逢初一、十五參加一次早朝。

  到了明朝,因為朱元璋比較勤政,下令只要是京官,都可以參加朝會,這樣,上朝人數一下子增多,而且,老朱同志不但自己拼命,對百官要求也極為苛刻,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三點就要在午門外等候。

  凌晨五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然後依次進入奉天殿,早朝正式開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老朱同志規定,上朝途中,若官員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等行為,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不過,明朝與所有中原漢人王朝一樣,大臣向皇帝行揖禮,而不是跪拜禮。只有在非常重大事件的時候,比如聽宣詔旨、祭祀先祖等場景才會用跪禮。其餘的場景,比如皇帝出行時,官員也是行揖禮,不需要跪拜。

  只有大清朝,為了顯示皇權的地位,專門規定,百官必須跪拜,等到皇上說平身之後才能起身,並且還制定了一套複雜的跪拜禮儀,整個過程極其繁瑣。

  現在,對於改革後的早朝制度,除了寥寥數人唱反調,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支持。因為,當初朱元璋定下的早朝制度實在太苛刻了,每天那麼早就要起床上朝,特別是大冬天,狗都嫌冷,卻要人早早去外面凍著,百官早已是苦不堪言。

  現在好不容易改了,大家早上能睡個回籠覺,竟然還有人想改回去?

  腦子秀逗了?

  因此,大朝會制度一經推出,立刻得到百官響應。

  劉健也曾擔憂,是不是靖王這廝犯了懶病,不想上朝,所以找了個理由,可是細細琢磨之後,卻發現這樣做是對的。因為朝廷現在的政務比以前多了太多,就算朱元璋來了,面對現在的局面,如果凡事都要親自過問,也會活活累死。

  所以,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適當放棄一部分君主的權力,將其分散到各個部門,特別是內閣,雖然擴至九人之多,但是,感覺肩上擔子越來越重。

  大朝會,議論的都是國家大事,每位官員上奏之後,張鶴齡都不急著回答,而是讓朱厚照先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然後讓內閣諸位大學士對太子的處理意見進行點評,做出補充或者糾正。

  朱厚照已經十歲了,雖然平日裡比較貪玩,但是此子天資聰慧,學東西一點就通,開始的時候,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亂發言,經過一段時間後,所說的話漸漸有了條理,關鍵是這套現場教學的方式,使得很多書本上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真切起來,以前不理解的東西,變得豁然開朗。

  眼看太子已經領悟了一些治國理政的理念,劉健等人喜在心中,渾身上下更是充滿了幹勁。

  今日裡朝會的主題是蒸汽機車,軍備司已經研究出蒸汽機,並且上報了多個方案,比如蒸汽機車、蒸汽機船、蒸汽紡車等,圖紙都畫好了,就等著戶部撥款,便可進入實驗階段。

  可是,人都有時代的局限性,特別是對於一些守舊的人來說,這些想法實在有些不切實際,不用馬拉就能自己走的車,不是神話故事裡才有的東西嗎?

  戶部尚書葉淇說道:「啟稟殿下,蒸汽機車太過虛無縹緲,臣覺得,應該將銀子花在民生方面,這種異想天開的構思,理應抵制。」

  朱厚照卻來了興致,說道:「楊師傅曾講過,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發明木牛流馬,可載一歲糧,日行數十里。由此可見,自己能走的車古來便有之,如何不切實際?」

  「這個……」葉淇頓時語塞,猶豫了一下,說道,「木牛流馬的圖紙早已失傳,世上是否真實過存在過,目前尚無定論,殿下……」

  突然,一個聲音自殿外傳來——

  「陛下駕到!」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