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官辦?民辦?
皇帝要辦軍校,官方的說法,世界之大,我華夏困於一隅自守。前明之所以敗亡者,武備鬆弛,既不能安內,又不能攘外。本朝承天命而得天下,需知,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憂。故設皇家軍校,以整武備。
只能說,這個時間點很好,草原部落入侵的事實,發生在一年之前。文官集團雖然反對,但現在被考成法折騰的欲死欲仙,有反對聲音也形不成波瀾。從官方說法來看,主打一個,不針對任何一方,單純的整頓武備,是防禦性質的。
承輝帝的想法很大,不但設立了皇家軍校,還設立了皇家海軍學校。至於海軍學校的成立,理由很充分,本朝萬裏海疆,有海而無防。
只不過海軍學校的想法,則要緩一些,如何組建海軍,大周沒經驗,還需要使者從西方聘請老師回來,結合各方意見,再行統一規劃。
這個事情賈璉自然是熱烈的贊成,但是他真不懂,所以不摻和海軍學校的事情,心思花在爆產能上。
什麼產能呢?當然是鋼鐵。
眼下最大的鋼鐵產地在遵化,賈璉打著研發司的旗號,去了一趟,實地調查了解後,發現官方的鋼鐵廠管理不善,貪腐叢生。
現階段的產能,供給給研發司生產步槍都差不少,這個怎麼行呢?
明明受到了遵化方面的熱烈歡迎,好酒好菜的伺候著,轉身回到京城,賈璉便向承輝帝提出,遵化鐵廠那邊,需要做出改變。
對此建議,承輝帝也頗為頭疼,官方的產業很多,幾乎沒有不虧本的。也就是賈璉搞的研發司,下面一批廠子,能做到自負盈虧。
現在京營軍改,不說西山、南苑、通州三鎮,九門鎮和御馬監的新式裝備都遠遠不夠。
岳齊每次來匯報,都要提一句,各鎮新式裝備缺口八成以上,希望皇帝催一催賈璉。
那麼,研發司有沒有庫存呢,有,但不多,無法滿足任何一個鎮的需求。這也是賈璉遵化之行的目的所在。
承輝帝問賈璉怎麼改,賈璉建議,如果是官辦,就必須抓吏治,整頓風氣,也可以拍賣給民間商人來辦,絕對不要搞官督商辦,想兩頭顧,註定哪一頭都顧不上。當然了,如果是民辦,必須先滿足官方的需求,然後才能流出市場。賈璉還表示,如果是開會,結果肯定是官督商辦。不是說大人們的智慧不如賈璉,而是他們習慣了官府的那一套,凡事都想兩頭要。
承輝帝一時也沒有決斷,把內閣大臣們都叫來開會,商議此事。
事情是賈璉提出的,所以,賈璉必須到會。
會上由賈璉介紹情況後,承輝帝問閣臣們,如何是好呢?
然後閣臣們對此踴躍發言,五位閣臣,張庭恩沒表態,林如海覺得涉及到軍需生產必須官辦,潘季馴主張民辦,認為官辦到最後,還是跟現在一樣,任何變化都沒有。郭衍和寧克的態度比較一致,都主張官督商辦。理由也很充分,郭衍是從人事的角度出發,民辦鐵廠,現在的官員怎麼安置?寧克的觀點是,民辦鐵廠,必定滋生以次充好,商人的節操不可信。避免虧損又保證質量,官督商辦為上策。
會前沒亮出賈璉關於官督商辦的結論,所以,張庭恩最後也覺得,官督商辦不錯。
承輝帝看看賈璉,那意思,你說中了,怎麼辦?
賈璉嘆息一聲,站起說話:「微臣反對官督商辦!」
有個事情賈璉沒法,官督商辦最典型的就是洋務運動期間。
諸位閣臣一看賈璉站出來反對,全都下意識的表現出嚴肅。
賈璉在內閣會議上戰績彪炳,不信去通州碼頭看看,去運河看看,因為漕糧走了海運,運河沿岸現在還在鬧騰,只不過鬧的最凶的兩江,孫化貞坐鎮壓下去了,山東、河北,還沒從濟寧之變中恢復元氣,鬧不起來。至於漕運總督,夾著尾巴做人中。
當初為了海運的事情,賈璉幹了啥,大家都是知道的。
沒人敢質問賈璉的時候,視線都轉到了張庭恩身上,只能是他來了。
「說說你的道理!」張庭恩倒是無所謂,他也確實好奇,賈璉為何反對。
「官督商辦,怎麼督,怎麼辦?誰說了算?民間商人拿出本錢買下場子,卻要由官員來指手畫腳?這是哪家的道理?單單一個說法,就能嚇退多少商家,屆時,對外拍賣,價錢上不去,一個不好就會導致價格賣低了,便宜了商人。沒準到時候,官督商辦變成了徹查是否有官員在交易中以權謀私,官商勾結,損公肥私。」
賈璉一番話,所有人都愣住了,有道理啊。
郭衍反問一句:「如何保證民辦質量?」
賈璉冷笑著看著他:「郭相,商人還敢糊弄官府?公平交易就是官府對商人最大的優待了。」
寧克也問了一句:「如何確定產品質量沒問題,總要有個標準吧?」
賈璉反問:「寧相懂煉鋼啊,還是懂煉鐵?反正我是不懂的,都是相信下面的工匠,他們說好,那就是好。」
沒人再出來對線了!
林如海:「那便官辦,大不了專設御史,加強審計。」
潘季馴:「還是民辦的好。」
問題又回來了,到底是官辦還是民辦,承輝帝與張庭恩交換視線後,張庭恩道:「內閣投票!」
投票結果很快出來了,二對二,林如海和郭衍投了官辦,潘季馴與寧克投了民辦。張庭恩的一票將決定結果。
張庭恩沒著急投票,而是提問:「賈璉,你覺得哪種好?」
賈璉笑道:「其實都可以,學生只要質量合格,產量足夠的鋼鐵。」
承輝帝在心裡默默的罵一句:滑頭。
真不是滑頭,其實真的都可以,關鍵看做事的人。
大周不是沒有民辦的鐵廠,比如蘇鋼很出名,名聲卻是民辦鐵廠打出來的。官方在江寧的鐵廠,並不比遵化鐵廠好。
張庭恩是了解賈璉的,所以他知道賈璉真的說了實話。
沉吟再三,張庭恩最後開口:「那便民辦!有一點必須說明,事先關於遵化鐵廠的價值,必須嚴格審計,不可使官方鐵廠出現損失。」
這個說法,現代有個專有名詞,國有資產流失。
事情定下來了,郭衍又提出新問題:「現有官員,如何處置?」
張庭恩狠狠的瞪他一眼:「查!有問題的罷免,沒問題的換崗。」
林如海則道:「如此一來,必然導致鐵廠停產,研發司所需原材料,缺口如何滿足?」
這個話不是反對,而是為賈璉打補丁。耽誤了軍方的裝備,賈璉也是有責任的,林如海提前給賈璉免責了。
賈璉淡淡道:「此前遵化鐵廠不能滿足需求,研發司已經有外購的先例,大不了加大外購數量。說句不好聽的,從兩江採購的鋼鐵,運到京城,價格比遵化鐵廠的還便宜,質量也更好。如果不是朝廷硬性規定,必須消化遵化鐵廠的產能,研發司也不至於拖到今日,還沒能滿足軍方需求。」
郭衍不陰不陽的問一句:「遵化鐵廠民辦之後,賈大人是不是要啟動研發司民辦呢?」
賈璉很不客氣的懟一句:「下官倒是想來著,您敢同意麼?」
郭衍也不是想坑賈璉,無非是提前挖坑,等將來他有話可說。沒想到,賈璉滑不留手,直接把話丟回來,砸他臉上。
郭衍悻悻的閉嘴不言,內心吐槽:年紀輕輕,滑頭至極,真可謂妖氣十足。
有個事情賈璉看的很清楚,在這個時代,搞官方企業,肯定是搞不好的。
一群不懂技術又不懂生意的官員,去主導一家企業的發展,怎麼可能搞的好呢?
講是講無所謂官辦民辦,內心深處,賈璉還是傾向於民辦。
資本家雖然都該吊路燈,但也實實在在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實力。
凡事呢,不能只看一面,脫離實際的臆想,不是邪-教,就是烏托邦。
會議結束的次日,研發司門口來了一群商人,都是奔著研發司的訂單來的。
與之相比的是,遵化鐵廠那邊,哀鴻遍野。為避免生出事端,內閣緊急調派西山大營,進駐遵化,同時開倉對工匠進行放糧,並要求不得停產。
本作品由整理上傳~~
好歹給人一口吃的,免得人心惶惶,工匠造反。
事情是確定了,見報之後,京城市井之間也是議論紛紛。
無論如何,官方遵化鐵廠的前景,商人非常看好。一時之間,京城商賈雲集,都在打聽如何推進遵化鐵廠民辦事宜。
賈璉則忙著在應對前來搶訂單的商人,採取的辦法很簡單,招標。
所有商人都拿到了招標書,看完之後在人前也都叫苦不迭,實際上回到住處,都在摩拳擦掌,搶訂單,乾死同行。
賈璉搞出的新鮮玩意,再次引發了京城朝野熱議。
承輝帝私下吐槽:這廝總能搞出點新花樣,先看看再說吧。
招標結果很順利,一共三家企業,獲得了研發司的訂單,這批鋼鐵將用於生產軍方所需的新式裝備。
從單價上看,價格遠低於遵化鐵廠那邊,商家這邊也能掙一點,算是雙贏了。
有了原材料,研發司這邊的工廠全力爆產能,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賈璉匯報的時候表示,正確年內讓駐京部隊全面換裝。
與此同時,賈璉的技校也開學了,第一批學員一百二十人,都是從民間招募,學制四年,兩年文化課,兩年實踐課。
優秀工匠能做官這個前提下,技校招生還算是順利,賈璉還算謹慎,沒有放開了招,先搞搞看,試試水。
這個技校,最終還是獲得了官方的身份,作為研發司下屬部門存在。
具體到執行時,賈璉提出,上面睜一眼閉一眼,沒人反對,順利通過。賈璉兼校長,副校長是工部一個不得志的技術官員。
一幫玩技術的官員,踴躍報名當老師。嗯,這裡說一下,他們都是兼職,能多拿一份薪水。京官不易啊!
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到,一個以技術流為核心的山頭出現了,這幫官員的共性,就是搞技術。
現在這個山頭還小的很,但凝聚力很強大。可以算作賈璉的基本盤之一。
折騰了快一個月,遵化鐵廠的拍賣事宜正式啟動,就在拍賣的當天,王熙鳳也進了產房。
隨著一聲哇哇哭喊,產婆出來道喜:「恭喜恭喜,是個帶把的。」
西府多了下一代,賈母大為振奮,連聲道:「賈府有後,興旺發達,長長久久。」
李紈站在一邊,面無表情,不知道心裡在想啥。
王熙鳳進門之後,並沒有冷落李紈這一點,做的還算是不錯的。所以,李紈的心情很複雜。
眼見大房興旺,二房的老爺外放之後,一個月才來一封信,王夫人經常抱怨,但卻無濟於事。她倒是想跟著賈政上任,這不是沒能成行麼?
至於李紈,一個寡婦,原著中心思全在賈蘭身上,這個時空,因為掌握了一部分管家的權利,怨氣沒那麼重就是了。
給兒子起名的事情,賈赦表示他來。對此,賈璉則表示,你來就你來。
回去翻書的賈赦,最後取了一個名字,荃!賈荃。
這個讀音,賈璉表示無話可說,賈荃就賈荃吧,你高興就好。
嗯,這一代人,單名,草字頭。
有兒子的賈璉挺高興,倒也沒特別高興,倒是王熙鳳,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狀態。
如果說以前王熙鳳屬螃蟹的,那也是缺兩個鉗子的。如今有了兒子,鉗子也長出來了。
這麼說吧,對上賈璉,王熙鳳也覺得自己有一戰之力了,不像以前那樣,單方面被壓制。
王熙鳳生兒子之後,桂香、平兒,晚一個月,先後誕下女兒。
賈璉一傢伙多了三個孩子後,再次感受到,這一大家子的擔子,沉甸甸的。
軍校招生事宜,完全基本按照賈璉的方案來執行,首先是文化課必須過關,就算是推薦入學的,也要有文化。
第一期,推薦人數不多,只有五十個名額,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全部要考試。
隨著軍校開啟招生,延續至今的武舉制度停止。現有的武舉人,保留身份,在軍中想要有所作為,也要考軍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