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君子
關羽一言既出,朝堂上的聲音都沉寂下來。
眾人雖被關羽的決絕震動,但拒絕和談,繼續和魏國開戰實在是風險太大,一時間眾人目光皆是投向了劉禪。
劉禪見所有人都看著自己,沒來由心裡一陣慌張,他下意識將目光投向徐庶,卻發現徐庶在看著別人。
徐庶看到眼前的形勢,知道和魏國和談之事,算是很難了,但他還是想爭取一下,於是看向了如今文官地位中僅次於自己的簡雍。
簡雍本來心裡就有事情,眼見避不過去,便咬了咬牙,起身出列道:「臣自追隨先帝,已經三十年有餘,看多了諸侯紛爭。」
「先帝在世之時,對於曹魏極為痛恨,固然是因為其荼毒百姓,為天下所不容,也因為曹孟德其人行事陰險卑鄙,多有墜入其彀中之受害者。」
「當年曹魏勢力,並不是最強的,但其卻是利用離間計,將與其作對的盟友一個個拆散,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當初袁本初過世,其二子袁譚袁尚兩人尚未鬧翻,曹操卻用和袁譚聯姻為誘惑,成功使袁譚投向曹氏,二子因此反目成仇,決裂內鬥,最後兩敗俱傷,讓曹操得了冀州。」
「同樣劉景升去世時,也是用了支持劉琮,藉助荊州士人打壓劉琦的計策,從而導致荊州士人倒戈而降,兵不血刃就奪了大半荊州。」
簡雍說到這裡的時候,在場的荊州出聲的官員臉上火辣辣的,這話說的太過不留情面,他們偏偏還無法反駁,要不是荊州士族想抱曹操大腿,荊州斷不會分裂成如今局面,被晉魏漢南三方瓜分。
簡雍面色不變,「曹操死前取得益州更是如此,明明彼時劉璋掌權,劉瑁雖然年長,但閒散不問政事,結果曹操招降的時候,將兩人封了同樣的官位。」
「這讓劉璋心生警惕,唯恐劉瑁藉此機會上位,於是劉瑁不明不白暴斃,這也導致兩派徹底決裂,劉瑁一派的官員在曹魏大軍到來時紛紛不戰而降,這才才導致曹魏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成都城下,劉璋見大勢已去,這才無奈開城投降。」
這話說完,輪到益州派官員站不住了,簡雍的話像刀子一樣捅到他們心裡,又轉了幾轉,將當初丟失益州的真相血淋淋暴露了出來。
徐庶卻是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他這些年來在他眼裡,一直以為簡雍只是個兢兢業業,平日說話也不得罪人的老好人,很少就一件事情發表極為明確的觀點,但如今其談吐立論,已經完全超出了徐庶的認知這是簡雍藏拙,還是背後有人?
簡雍神色不變,繼續道:「曹魏還利用聯姻之事拉攏過江東孫氏,孫策遇刺身死,孫權上位,雖然真相未知,但其中曹魏肯定是下過手段的。」
「曹魏聯姻的手段,可以說是屢試不鮮,甚至其也曾經用在晉王身上,他們最為擅長的,讓敵人聯盟因此心生嫌隙,讓其決裂。」
「臣斷定,曹魏肯定也私下和晉國接觸和談過,和我們季漢尚且如此,他們怎麼可能不向更為強大的晉國低頭?」
「不過這種嘗試,應該是在晉國那邊碰了壁,所以魏國才如此急著和漢南停戰,所以開出的價格更高,也更有誘惑力。」
「臣猜測,只怕曹魏私下對陛下用了聯姻的手段吧?」
此話一出,徐庶尚且強裝鎮定,劉禪卻是差點跳起來,下意識道:「愛卿如何得知?」
眾官見了,頓時大嘩,心道竟然還真有此事!
而且看這樣子,只怕劉禪和徐庶是知道的,只是瞞著所有人,但不知道為什麼簡雍會得知,還當眾抖了出來!
眾人面上都是驚疑不定,紛紛看向簡雍,心道能得到這消息的,怕不是只有極為上層隱秘的內奸渠道,簡雍怎麼有這種手段的?
徐庶忍不住道:「憲和如何得知的?」
「難道是晉國那邊告訴的?」
簡雍搖頭道:「我和晉國並無干係,只是有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
「關將軍也是一樣,雖然和晉國有過接觸,但我們從始至終,都是站在漢南這一邊的。」
「我等追隨先帝幾十年,明白先帝底線,若我等和曹魏媾和,若是先帝九泉之下有知,我等有何顏面面對?」
此話一出,孫乾站出來嘆道:「憲和說的沒錯,我急功近利,卻忘了先帝生前教誨,實在是慚愧啊。」
「先帝生前說過,曹操名為漢臣,實為漢賊,他寧願面對曹魏戰死,也不願苟且偷生。」
「曹魏是漢室覆亡的罪魁禍首,如今我季漢興復漢室,難道要忘記這大仇嗎?」
簡雍沉聲道:「沒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此話一出,最早追隨劉備的那批官員,同時一起站出來附和,齊聲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剩下的荊益官員你看我,我看看你,他們見徐庶低著頭,遲遲沒有出聲,便也紛紛站了出來,出聲道:「臣等附議。」
徐庶低著頭,聽著一個個聲音此起彼伏,大局已定,心中充滿了挫敗感,自己這次終究是功虧一簣,難道自己的路,真的是走錯了?
但不知道為何,他漸漸胸中湧起了解脫的感覺,這些年來,自己想方設法想要讓漢南存續下去,覺得這才是真正延續先帝遺志的做法。
殊不知,自己卻是一葉障目,忘記了追隨先帝的初衷,漢室之所以存在,季漢之所以聚攏了眼前這些人,不正是因為他們贊同先帝的理念,不願意再妥協下去嗎?
想到這裡,徐庶臉上露出了一絲釋然,他抬起頭來,雙手對劉禪遙遙相拱,「臣附議。」
「請陛下下旨,攻伐曹魏,剿滅漢賊!」
半個月後,駐紮在白帝城的夏侯惇收到了季漢的國書,他展開來一看,頓時臉色大變。
信中季漢不僅拒絕了曹魏要求談和的要求,而且痛斥魏國覆滅漢室,罪大惡極,季漢和魏國勢不兩立,即日便發兵覆滅曹魏,以報漢室和劉備在天之靈云云。
夏侯惇召來辛毗,將國書給其看了,辛毗一時間也是說不出話來,憋了良久,才嘆息道:「季漢這群瘋子,即使讓晉國漁翁得利,也要和大魏死拼到底嗎?」
「這下危險了,晉國也拒絕了和談,兩邊最遲明年開春,甚至現在就會發兵了。」
「晉軍房陵上庸和五丈原兩個方向攻漢中,季漢從白帝城沿長江攻成都,以大魏的國力,根本無法阻擋!」
「而且不說漢中那一路,白帝城這邊補給麻煩,以現在的兵力和後勤物資,很難擋住有晉國支援的漢南,必須要未雨綢繆啊。」
辛毗儘量把話說的委婉了,在他看來,其實也不是一定擋不住,換了司馬懿是有可能拖延兩年的,但夏侯惇這個搞後勤的卻是不行。
如今也不可能換防,因為明顯是漢中那一路壓力更大,如今在辛毗看來,兩路守住的可能性都不大了,便需早做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
夏侯惇沉聲道:「我也是這麼想的,如今順著長江補給,來的時候雖險,但起碼大部分船只能過來,但回去就很難了,所以船隻都屯在白帝城這邊,若只防守,這些船毫無用處。」
辛毗也是頭痛不已,成都這邊到白帝城,來時容易去時難,補給船隻幾乎是一次性的,所需造船的花費,也不是個小數目,走陸路損耗和花費時間又太大,打了兩年仗,原本富庶的益州財政已經開始吃緊,耗在這裡,實在是沒有什麼意義了。
他出聲道:「想要減緩季漢攻勢,最經濟的方法,便是收縮防守,將防線後移到西面數百里,這樣一來,季漢的補給線便會被拉長,而且其路上要經過長江三峽,即使能運兵過來,也沒有多少威脅了。」
「漢南最遲明年開春,必然發動攻勢,為今之計,就是撐過這個冬天,一待開春,便即後撤,方能保住成都這一路。」
夏侯惇聽了,無奈點頭道:「好,我現在便發信給朝廷,讓其早做應對。」
季漢拒絕和談,和曹魏繼續開戰的消息,不久之後也傳到了南昌,同時一起到來的,還有寫著季漢朝堂上爭論經過細節的密信。
袁熙斜靠在窗邊閉門養神,等步練師將密信的內容全部念完,他才睜開眼睛道:「雖然布局很麻煩,中間繞了好幾道彎,但終歸是個好結果。」
簡雍朝堂上的那些想法,單靠他本人掌握的情報和頭腦,是斷然不會得出那麼清晰有煽動性的觀點的,所以自然是人為灌輸的。
不過這手法實在高明,以至於簡雍認為是他自行思考得出的,殊不知背後卻是經過了數條渠道,以及無數人的心血心力。
如何能用大義名分引導季漢朝堂輿論,袁熙很早就開始布局了。
他讓諸葛亮等人想出最能觸動劉備這些老臣的論點,將其精煉,然後通過以糜夫人為主的幾條渠道,通過和糜竺的交談進行暗示引導,然後糜竺在和簡雍的見面中,又不自覺用這些觀點影響著簡雍。
糜竺已經遠離政事,簡雍對其自然不太防備,加上他本人也是認同這種觀點的,所以不知不覺間形成了他所認為的自主想法,加上一些有意無意泄露的情報,最後讓其在朝堂上說了出來。
關羽的表態,加上文官的支持,讓季漢毅然和曹魏決裂,就此天下形勢一錘定音,重新回到了先滅曹魏的大方向。
袁熙心中感嘆,君子欺之以方,也只有季漢那群君子,才會上自己這個小人的當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