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第二百零八章 太子:軍心在我這裡

第二百零八章 太子:軍心在我這裡

2024-11-21 17:41:23 作者: 執筆見春秋
  第208章 太子:軍心在我這裡

  貞觀十七年,八月初一。

  在即將抵達幽州時,李承乾趕上了李道宗。

  李道宗比李承乾提前了一個半個月出發。

  按照正常的路線安排,是應該在幽州兩軍會面。

  不過由於李承乾是全馬車行軍,哪怕是普通行軍的速度,也要比李道宗更快。

  李道宗的軍隊裡,有著大量的步卒民夫,速度自然就快不起來。

  日光稍弱。

  李承乾坐在馬車上,遠方已經可以看到大量的民夫,正在緩慢的移動。

  一眼遠去,連天接地。

  幾萬人的隊伍,把前邊的道路都給堆滿了。

  隨著這邊騎兵的靠近,前邊的民夫也就停了下來讓路。

  連著一個月的長途跋涉,即便是強如李承乾的身體,也感到了一絲疲憊。

  若是平坦的大道,就坐在馬車上。

  若是崎崛的小道,則騎馬而行。

  「他們竟都坐在馬車上。」

  「糧草重也是馬車在運。」

  「真舒服啊。」

  「這是太子的兵。」

  「我也想當太子的兵。」

  民夫們看向坐在公交馬車上的人,眼中的滿滿的羨慕。

  這種輕鬆的行軍方式,是他們不敢想的。

  而偏偏在太子這裡,就見到了。

  前方李道宗也收到了太子臨近的消息,騎著馬從前邊趕過來。

  「拜見太子殿下。」

  「皇叔上來說話。」

  馬車停下,李道宗翻身下馬,然後上了太子馬車。

  他是李世民的堂弟,也是李承乾的皇叔,在禮節上就比較輕鬆了。

  上了馬車,李道宗能感受到一絲清涼之意。

  雖說不算多,但在這炎日下,也算是舒服了。

  「太子這馬車真不錯。」

  李道宗讚嘆道。

  李承乾笑道:「皇叔若喜歡,也可以打造一輛,我這裡還有不少消石。」

  「說起來,這還是青雀想出來的主意,先前我一直用來製冰,倒是沒想到還能給馬車降溫。」

  李道宗也不客氣:「謝過太子。」

  能夠更舒服的行軍,沒有人會拒絕。

  李道宗整體還是比較輕鬆的,按照這次的進攻安排,他跟太子負責伴攻。

  所以在行程跟戰鬥上,都不會很簡單。

  參戰的開始,是等到侯君集主力部隊抵達後。

  這個時間段還會很長,他們只需要對遼東城進行牽制。

  理論上來說,至少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畢竟侯君集跟李攻克蓋牟城,也是需要不少時間的。

  攻城器械的打造就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雲梯,衝車,投石車。


  都不可能說攜帶著走,長途跋涉的情況下,都是在抵達戰場後,才開始進行打造。

  當然,在接到東征高麗的命令後。

  幽州跟營州刺史,就已經在開始安排打造了。

  比如雲梯,大唐的雲梯經過改進後,底架有六輪,相對比較便於運輸。

  軍隊出征時可以將其拆卸後隨軍攜帶。在需要攻城時,能夠快速組裝並投入使用。

  「聽說在遼東城,有著很多隋朝的百姓,都是當年戰亂之際逃過去的。」

  「此番若能將高麗滅國,想來這些百姓,也可以回到大唐治下。」

  李道宗的語氣有些感嘆。

  其實現在的高麗,比之隋朝時候,還要來得更為強勢一些。

  隋末戰亂不僅對高麗沒有影響,反而大量的工匠使得高麗的各項技術得到快速發展。

  距離上一次隋煬帝第三次征討高麗,已經過去了二十九年的時間。

  貞觀之治才十七年,而高麗已經暗中發展了二十九年。

  貞觀五年就在修高麗長城了,到現在還在修。

  不過很可惜,不管是歷史上李世民攻打高麗,還是這次李承乾炮轟高麗,這條長城都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皇叔說得對,這些百姓,一定會回道大唐治下。」

  李承乾嘴角帶笑,語氣自信且堅定。

  李道宗一驚。

  想到了不好的事情。

  「殿下,陛下的意思,是讓我們樣攻。」

  「遼東城高牆城厚,當初隋朝百萬大軍都沒能攻下來,我等不過數萬兵馬,

  若強行攻之,便是死傷慘重,也不見得能打下來。」

  之所以突然說到這個話,李道宗是擔心太子心高氣傲,外行人指揮內行人。

  想要破除高麗,以證軍攻。

  太子不需要軍功,然太子又需要軍功去威壓魏王,這個事情,李道宗怎麼不知曉。

  臨出發時,李道宗面聖,就被李世民特意囑咐過了幾件事。

  首先自然是保護太子安危,不得讓太子受到任何傷害。

  其次就是監督太子,不要讓太子胡搞,亂了東征大計。

  太子的兵法戰術都很厲害,可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

  戰爭這等事,最是急不得。

  一急,就容易出錯,一旦犯錯,很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大局。

  當初的隋煬帝就是如此,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結果就是整個隋朝都被玩崩了。

  現在的太子,在李世民的眼裡,就有幾分隋煬帝的影子。

  「皇叔莫怕,我怎會用將士百姓們的性命,來鑄成自己的台階呢。」

  李承乾笑著安撫道。

  李道宗鬆了口氣,只是又感覺,太子這話里,好像有幾分不對勁。

  在接下來的行軍里,李承乾的軍隊跟李道宗的軍隊合併而行。

  本來這其中的民夫,就有不少是李道宗為了減輕太子負擔,幫著太子帶著走的,現在還給太子統領,自然是理所應當。


  不過很快,李道宗就感覺到頭疼了。

  大唐行軍,部分輻重是由百姓以人力背負的方式運輸。一般會使用背簍或者包等工具。

  山區等道路不便的區域,百姓就會將糧食如粟米、乾糧、箭矢等較輕的物資放在背簍里,背在身上跟隨軍隊前進。

  李承乾這邊接受了民夫後,立即就安排隨行的工匠,包括府兵也要協助,造手推車。

  這就是後世的手推小斗車,現在煤礦廠也是在用這個。

  三個民夫的負重,都能堆積到一個手推車上,大大減輕了民夫的負擔。

  兩個輪子推著走,怎麼也要比背著走要舒服。

  因為同時減少三人負重,李承乾就更改了形式,讓兩人輪流推一個手推車,

  不僅更輕鬆,也能更好得到力氣恢復。

  除此之外,歸到太子這邊的民夫,伙食也被加強了。

  晚上的營地里。

  一口口大鍋被假起來,裡面是一些肉食,還有動物的內臟。

  每個民夫都能喝一碗肉湯,用以恢復體力。

  配上肉湯,哪怕只是一點點的葷腥,也讓民夫們對太子感恩戴德了,紛紛稱讚太子仁德。

  人就怕沒有對比,另一邊啃著乾糧的民夫,眼裡全是羨慕。

  李道宗很快就感覺到,自己這邊軍心在動搖了。

  於是連忙請示太子。

  「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嗎。」

  「如今快到了豐收的季節,他們卻要為大唐在外奔波,這讓孤的心裡,實在是心生愧疚。」

  「心裡掛念著妻兒父母,還有準備收割的稻田。」

  「孤見不得百姓如此悽苦。」

  「皇叔按照孤的方法去做吧,也是讓百姓們能稍微過得好點。」

  聽到這番解釋,李道宗也不免有幾分心折。

  能體諒百姓的太子,是好太子啊。

  隨即,李道宗就安排人,按照太子的方法造手推車,加肉湯,全軍實行。

  「太子仁德無雙啊。」

  「能為咱們這些小民著想,有這樣的太子,真是咱們的福氣。』

  「曲轅犁也是太子造的啊,當時春耕的時候,官府要推行曲轅犁,我都覺得是亂搞事,但用了後,才知道是真的好。」

  營地里議論紛紛,都在念叻太子的好。

  一時間,所有營地,都成了誇讚太子的聲音。

  李道宗自然也不存在制止,這可是太子,去制止幹嘛,造反啊。

  行軍很無聊,現在有了談資,百姓們興高采烈的,士氣都在大漲。

  有人感嘆道:「如果能當太子的兵,那該是多好的事情,為太子戰死,也是榮耀加身了。」

  當即有人嘲笑:「就你,還想當太子的兵,做夢的吧。」

  那人氣極:「我對太子忠心耿耿,怎麼就不能了。」

  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得意的給眾人展開。

  「你們看,這就是太子的畫像。」


  眾人不識字,但那太子畫像,逼真得很,一下子就引起了眾人驚嘆。

  「你大逆不道,你膽敢私藏太子畫像。」

  有妒忌的,當即就喝問起來。

  那人毫不在乎:「你可不要污衊我,這叫邸報,是太子在長安發的,十文一張。」

  「這邸報上的畫像,也是太子讓人印上去的,讓我等小民也能瞻仰天顏。」

  「我家娘子上次給我送吃的,特意把這邸報送來,就是為了能得太子庇佑,

  安然回家。」

  這個庇佑,不是說太子會照顧他,而是如同神佛一眼,冥冥中庇佑他。

  被征役的百姓,吃食主要是軍隊提供,但只是基本食物,並不夠吃。

  所以不僅需要自帶乾糧,家人還會通過驛站郵寄錢財和食物。

  自秦朝的時候開始,就是這樣了。

  出征在外的百姓跟將土,還可以給家裡人寫信。

  家書抵萬金就是這麼個說法。

  這一說,頓時引來眾人羨慕。

  也有人不信,去打小報告,不過反而挨了一馬鞭。

  太子像印在邸報上這事,已經不是多大的秘密了。

  因為改進了負重工具,加上軍心大振的關係,行軍隊伍氣勢高昂。

  於八月初二,提前一天抵達幽州。

  這個時候,侯君集等隊伍,已經從幽州出發,開始針對高麗城池進行戰略進攻。

  中東。

  木爾坦地區。

  這裡是戒日帝國跟如今的阿拉伯帝國的緩衝帶。

  生活著不少小國跟部落。

  波斯薩珊王朝亡國後,亡國之君伊嗣埃三世為了躲避阿拉伯騎兵的追殺,就逃亡到了這裡。

  其實伊嗣埃三世並不算是個昏庸的皇帝,他也是想要勵精圖治,恢復帝國昔日榮光的。

  但波斯帝國內部政權黨派林立,積弱已久,腐朽不堪。

  又遇到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哪怕伊嗣埃三世想要有所作為,也無濟於事,抵抗不住歷史的洪流。

  有些像三國的劉禪,又像是明末的崇禎,

  現在的伊嗣埃三世身邊,妻女不在,只有幾個忠心的親衛跟隨。

  錢財所剩無幾,也變得窮困潦倒,面對阿拉伯帝國的通緝追殺,亦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是夜。

  伊嗣埃三世虔誠的跪在月光下進行祈禱。

  「偉大的阿胡拉·馬茲達冕下,您是否能聽到您子民的呼號?」

  「我,伊嗣埃三世,曾經是波斯的王,如今卻如喪家之犬般流亡。」

  「我的國家,那片您曾庇佑的土地,已被戰火吞噬,黑暗如安格拉·曼紐的陰影籠罩其上。」

  「我曾試圖守護我們的榮耀,我們的信仰,我們的人民。」

  「但命運似乎如脫韁之馬,不再受我掌控。難道這是您對我的考驗,還是波斯已被您所遺棄?」

  「尊貴的密特拉冕下,我曾在陽光下向您許下守護波斯的誓言。如今陽光不再眷顧我,我在這清冷的月光下祈求您的指引。


  「高貴優雅的阿娜希塔冕下,為何您的子民如今遭受如此苦難?難道我們的過錯已讓您收回了慈愛?」

  阿胡拉·馬茲達,是波斯襖教,也就是大唐俗稱的拜火教所信奉的最高神。

  在襖教的教義中,阿胡拉·馬茲達與代表黑暗和邪惡的安格拉·曼紐進行著永恆的鬥爭。

  密特拉是光明與誓約之神,也是太陽神。

  阿娜希塔是一位重要的女神,被視為生育、健康、水、智慧和戰爭的守護神。

  到了窮途末路,伊嗣埃三世也只能是像各路神明禱告,祈求他們降下垂憐的目光,拯救他這頭迷路的羔羊。

  也許是他的祈禱真的有了效果,在第二天的時候,親衛得到了一個消息。

  大唐的使團即將抵達天竺,並且已經放話,大唐太子令,願意給波斯逃亡在外的皇帝提供庇護。

  「這是真的嗎,你沒有在欺騙我嗎。」伊嗣埃三世不可置信。

  他曾經多次派遣使臣去大唐求援,卻沒有得到任何回信。

  「所有人都在傳,我打聽過了陛下,確實是有大唐的使團前往天竺。」

  伊嗣埃三世當即跪在地上,向著太陽跪拜。

  「阿胡拉·馬茲達冕下,密特拉冕下,阿娜希塔冕下。」

  「感謝垂憐。」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