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獨掌高麗,再謀新羅
任何時代,從來不缺乏聰明人。
就算李泰是個傻子,他的手下這麼多世家大族的人才,謀士。
也會給他分析出現在的局勢跟狀況。
太子曾經就安排過干承基刺殺他,如今高麗大局被太子所掌控。
他還去高麗王都,那就是自投羅網了。
原本李泰心灰意冷,覺得奪嫡無望,畢竟現在太子勢力威武太大。
即便影響了名聲跑路,也就無所謂了。
然而張亮的這句話,頓時讓李泰看到了希望。
「父皇密詔,讓張尚書班師回朝?」
李泰再次確認道。
張亮肯定的點頭道:「是的,這是密詔,還請魏王一看。」
張亮也不遲疑,從懷中掏出密詔來,遞給魏王。
李泰接過後,仔細看了起來。
裡面的內容很簡短,寥寥幾句,也沒說什麼,就是讓張亮立即班師回朝,高麗方面,交給太子掌控就行了。
看完後,李泰看了看崔盛玉,也沒避諱張亮,問道:「父皇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因為太子?」
其實李泰心中已經感覺到了,父皇正在忌憚太子,但還是想確認下。
崔盛玉點頭道:「是,恐怕陛下也已經察覺到了太子的問題。」
「太子奪走了李道宗的兵權,這等行為,令陛下不喜,或是有其他安排。」
聽完了,李泰看了一眼張亮。
張亮卻沒有要說話的意思,微微偏頭,保持沉默。
太子,魏王,還有陛下之間的這些事情,他可不想參與進去。
奪嫡,大統之爭,臣子參與進去,那就是炮灰了。
對於張亮來說,以他的能力達到如今官職,已經算是個巔峰了,就沒必要去冒險了,反正聽從陛下的命令即可。
見張亮不搭腔,李泰也不在乎。
這就跟先前不同了。
先前是他在沒有得到軍令的情況下,強行跑路避開太子。
現在可是父皇的詔救。
這裡頭含義完全不同。
最為主要的是,父皇傳遞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他開始對付太子了。
這些安排,就是避免太子更加壯大。
「魏王,我先告退去籌備回朝之事。」
張亮開口作揖道。
李泰點點頭:「有勞張尚書了。」
即便張亮沒有投靠他的意思,李泰也不會去特意得罪他,
本來大部分的朝廷重臣,都不會選擇站隊,等多的是兩不相幫,只按照陛下的詔敕行事。
李泰也沒有了看風景的心思,趕忙回去,把柴令武,房遺愛等人召集起來,
分析情況。
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是陛下親自下場對付太子的話,這以後的太子位,還不是要落到他頭上嗎。
至於太子是否會贏,李泰就沒考慮過。
父皇何等人物,怎麼可能輸給太子。
安市城。
一切都在有條不絮的情況下進行著。
大量的民夫被一批批的安排回家。
更多的唐軍,或者說跟隨而來的大唐民夫,只要願意的,就能留在高麗當官。
縣尉,捕長,武侯,主簿,乃至於縣丞,縣令。
或是成為武官,隊正,旅帥,校尉。
李承乾已經開始在籌備高麗各地建折衝府了。
沒有強迫跟隨唐軍而來的民夫,民兵,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
只要願意的,就可以進行安排。
高麗這麼大的地方,李承乾要對所有的地主豪紳進行審判,打倒所有的貴族,徹底顛覆高麗地方階級,重新劃分財富。
如果在大唐搞這樣的事情,必然會失去民心,群起而攻之。
但這裡是高麗,是戰敗的高麗,完全能隨心所欲,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只要敢阻攔的,全部處死,徹底將高麗揉成李承乾想要的形狀。
消息傳到底層,人心涌動。
「這可是個好機會,太子殿下親口許諾,咱們留還是不留。」
「我不想留,老婆孩子都在家等著呢,正趕著回去過年。」
「蠢貨,這是多好的機會,你腦子進水了吧,這可是一步登天,直接當官啊「就你這樣的,回去也要被老婆孩子罵。」
「可這裡是高麗啊,這麼遠。」
「遠?從河東道去江南道當官遠嗎?多少讀書人,寒窗苦讀,最後中舉,去了江南道,跋涉千里,還能有這遠?」
「咱們這可是趕上了好時候啊,太子殿下拿下高麗,正是缺人的時候,咱們這些平頭百姓,搖身一變,直接就當了官老爺,這豈非天降福澤,若是錯過,老祖宗都要從墳頭爬出來打你幾巴掌。」
當官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哪怕只是個最底層的隊正,捕長,武侯,那也是吃皇糧啊,跟曾經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完全是兩個概念。
有些想要回家的,頓時被罵得狗血淋頭。
這等天賜良機,對於普通人來說,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機會,錯過了,就再也不會有了。
「真是傻帽,在這邊當了官老爺,把父母妻兒接過來享福,這難道不是最好的事了?」
這麼一說,群情沸騰,原本還有些遲疑的大唐百姓,爭先恐後的去報名,要留在高麗。
尤其是河北道的百姓。
河北道距離高麗才多遠,不過幾百里路程,就緊鄰著,這都不用想,必然是留下。
遠點的,也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這麼下來,所有人都願意留下,沒人願意離開。
誰都不想放棄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反饋很快到了李承乾這裡,對此完全在意料之中。
當官啊,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就是一步登天了。
這樣一來,李承乾就等於有了十幾萬的漢人在。
畢竟高麗有著三百萬的人口,十幾萬人管理三百萬人,其實還是有些少的,
好在當年隋朝也有許多漢人逃亡過來。
跟滿清不同,大唐可還在呢,而且還是高麗的宗主國,百姓也不會有太多牴觸心理。
曾經只有高麗王族貴族才能學習漢語漢字,現在普通百姓也能學習了。
這麼算下來,身份好像還提高了不少。
「殿下,侯君集跟李,突然帶著大軍離開了,向西南方離開。」
「看這意思,似乎是準備班師回朝,不來安市城呢。」
蘇定方過來匯報情況。
李承乾眉頭微皺。
他還準備著奪走李的兵權,再次壯大自己的實力。
「立即聯繫侯君集,問他這是怎麼回事,為何突然撤走。」
李承乾也不是神算子,眼看就要過來會師,現在就這麼離開,幾個意思?
是侯君集另有想法?
「是,殿下。」
「對了,他們並未帶走那些高麗民夫,除了一小部分,其他的全留了下來。」
蘇定方回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留部分精銳,其餘的按照先前的安排,都遣散了吧。
,
蘇定方作揖:「是,殿下。』
李承乾深思一番,很快就猜到這是二鳳在搞事情。
沒有二鳳的命令,侯君集跟李,敢這麼大剌剌的離開,連跟自己這個太子面都不見?
只是侯君集,為何要這樣做。
難道他要背叛?
不可能。
謀反這種事情,侯君集心裡肯定也是有譜的,他沒有背叛的可能,那是自尋死路。
所以,只能是有一種可能,侯君集被李給控制了。
大概還是二鳳的授意。
對於李能控制住侯君集,李承乾也不意外。
如果有二鳳密詔,李跟自已設鴻門宴一樣,先發制人,有心算無心,侯君集入了套,也是正常不過。
這就跟同事喊你吃了飯,誰能想那麼多,卻偷摸安排了一大批人,給你綁架了。
除非是提前得到消息,否則很難有所準備。
次日。
蘇定方帶來的消息,證實了李承乾的猜想。
李那邊也沒瞞著,直接告訴來使,侯君集已經被陛下廢除了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的官職,按照陛下詔敕,由他代任,且立即班師回朝。
「殿下,卑沙城也傳來消息,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奉陛下詔敕,已然準備班師回朝。」
蘇定方上報導。
李承乾點點頭:「看來陛下是在擔心啊,這是要給孤一些壓力了。」
蘇定方回道:「殿下準備如何做。」
早就已經鐵了心站在太子這邊,蘇定方也沒什麼好說的,左右現在跟起兵造反,已經沒有了區別。
陛下會這樣防備,很正常。
李承乾想了想,道:「三日後,前往高麗王都受降,同時傳孤太子教令,命新羅王,善德女王金德曼,立即趕赴高麗王都迎接。」
新羅,也就是後世韓國真正的老祖宗,現在的大王是女王。
跟武則天差不多,搞政治鬥爭是個好手,新羅真平王死後,對手璽主美室糾結黨羽,獨攬大權,但隨著金德曼的成長以及各種機緣巧合,金德曼在金庾信等的幫助下,一步步瓦解了美室的勢力,最終登上王位。
可惜在發展國力方面,能力不怎麼樣。
在善德女王金德曼的統治下,新羅整體發展一般,受到高麗跟百濟的左右夾擊,陷落了大量城池。
現在高麗這邊,就有四十座城池,是曾經新羅的。
這次大唐進攻高麗,新羅方面發兵三萬配合,不過也沒什麼大的作用,另一邊還受到百濟的牽制。
新羅王都,金城。
其城市規劃以宮城月城為中心,採取縱橫交錯如棋盤狀的條坊制。
大唐使者快馬入城,傳遞大唐太子教令。
月城內。
善德女王金德曼召集心腹商議對策。
金庾信,新羅著名將領,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才能和豐富的經驗。他是擁護善德女王的重要力量。
毗曇,新羅貴族,曾經擁護善德女王上位之一。
歷史上,被善德女王任命為上大等。但後來他成為親唐派領袖,並於647年正月聯合廉宗等貴族以「女主不能善理」為藉口發動叛亂,欲廢善德女王,最終叛亂失敗被誅九族金春秋,善德女王心腹之一,後來的新羅武烈王,新羅第一位出身真骨的國王。
新羅骨品制,聖骨相當於王族,真骨則是大貴族,世襲傳承,階級固化。
如今聖骨凋零,除了善德女王金德曼外,就只有她的堂妹金勝曼了。
所以才會出現女王。
「大唐太子占據了高麗,如今整個高麗,都被大唐太子掌控。」
「但是,大唐的太子跟皇帝,似乎並不怎麼和睦。」
「在大唐太子大捷的情況下,如今其他唐軍,卻被全部撤走,班師回朝。」
「現在,大唐太子讓我前往高麗王都迎接,諸位覺得,應當如何。」
金德曼有些擔憂的說道。
她不怎麼想去,國內本來就有很多問題,雖然她登臨王位,但反對的聲音不小,很多貴族都不怎麼信服,畢竟她是女人。
可是面對大唐太子的命令,她又不敢不遵從。
如果惹怒了大唐太子,這個時候發兵攻打新羅,那可就糟糕了。
高麗都擋不住,新羅連高麗都打不贏,又怎麼去抵抗大唐太子。
金庾信語氣堅定的說道:「大王,若大唐太子想要強迫大王,我定然為大王死戰。」
對於金庾信的表態,金德曼很滿意,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新羅並沒有抗衡大唐太子的能力。
毗曇嘆道:「大唐太子,是大唐皇帝都要忌憚的人,高麗的淵蓋蘇文這麼強勢,如今卻成了喪家之犬。
1
「大王只能遵從大唐太子的命令,從其在高麗的行為就能看出,大唐太子極其強勢霸道,若大王違抗他的命令,恐怕大唐太子真的會發兵攻打新羅。」
「大唐太子手中的雷火,高麗擋不住,我們更擋不住。」
「淵蓋蘇文集結了二十二萬大軍,想要阻擋大唐太子,卻被一戰而潰。」
「我們招惹不起。」
一番話,大家徹底沉默了。
大唐太子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個龐然大物,根本惹不起。
以大唐太子手中的兵力,覆滅新羅,輕而易舉。
金春秋想了想說道:「我等只能是見機行事了,大唐太子命大王前往高麗王都,恐怕是有所交代,屆時再看情況如何。」
「不管大唐太子怎麼吩咐,我等也只能是先行答應下來。」
新羅沒有選擇。
大唐太子也不會給他們選擇的餘地。
弱小,就是原罪。
只看如何委屈求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