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李世民:太子你這是要起飛啊
安市城城主府。
賀蘭楚石一臉擔憂的離開。
侯君集那邊的情況,已經傳了過來。
是陛下詔敕,廢除了丈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的職位。
陛下此舉,其實已經很是明顯了,這是在告訴太子,你跟侯君集之間的那點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李承乾不在乎,可賀蘭楚石很在乎。
因為他的所有權力,地位,都是來自於丈人侯君集。
原本來說,在太子這邊,丈人是他最大的依靠。
如今,依靠沒了,本來就不怎麼重視自己的太子,自然就會更加忽視。
他想請太子出兵,阻攔李,然太子卻拒絕了。
一時間,賀蘭楚石不知如何作好。
府內。
李德騫道:「殿下英明,此刻若發兵阻止李,便是跟陛下翻臉了。」
「陛下如今,大概是不想跟殿下翻臉的,所以只是讓班師回朝。」
李承乾點點頭:「侯君集這塊,確實沒有辦法,父皇給了密詔,在侯君集被拿下後,誰又敢反抗。」
不管從哪方面說,營救侯君集,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只是這樣做,他跟二鳳之間僅存的那點平衡就被打破了,等於是明著反對二鳳,這不值得。
「好了,不說這事了。」
「侯君集即便被押回長安,至少在我跟父皇鬧翻之前,性命還是能有所保障的。「
「現在繼續說說關於軍制的事情,諸位可是有什麼想法。」
李承乾繼續道。
侯君集的罪名,就是謀反罪,但李承乾知道,二鳳暫時不會給他定下謀反罪。
一旦定下,等於他這個太子也只能廢了。
如今李承乾手中有製造雷火之法,還有平定高麗的大功勞,加上本身手中的軍隊數量。
若二鳳逼反,大唐將會內戰不斷。
就像是太子打高麗這樣,雷火落在唐軍陣營中,一樣會有巨大的殺傷。
二鳳能不能穩贏,這也是個未知數。
「殿下,這等軍制,對於俘虜來說,是否過於優待了。」
李德騫問道。
李承乾的軍隊改革,主要就是在紀律,供應,俸祿這塊。
大唐的府兵是沒有固定俸祿的,閒時為農,戰時為兵。
高麗的軍隊自然也是差不多。
但是現在,李承乾要打造職業兵,首先就是五萬數目的軍隊,名神武軍。
這五萬兵,其中三萬為高麗兵,兩萬為大唐兵,採取混合編制,軍官九成就是漢人。
而這支軍隊,不僅是有固定的俸祿,包括餐食都有嚴格的標準,
甚至是戰死的撫恤,後代子女養,老父母養問題,都有所安排。
而在這其中,並不區分大唐兵跟高麗兵。
只要是這五萬軍中的一員,都能享受差不多的待遇,
軍官方面,會略微優厚一些,
還有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比如戰死後,子女可免費上學,男子十六歲後,若能通過選拔考試,
則能直接加入神武軍。
家庭每月還能從當地官府,領取一定的口糧,並且賜予上告之權。
所謂上告之權,便是但凡是神武軍或神武軍的家屬,若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都可以直接上訴神武軍高層進行處理,類似於軍事法庭差不多的概念,但稍微有些不同。
這是為了保障神武軍的家屬,不會收到當地官府的欺負。
「以後不要說俘虜這些話,德騫,你要記住,從今往後,再沒有誰是高麗人的說法,都是大唐的子民,不能搞區別對待,當一視同仁。」
李德騫微微低頭:「是,殿下。」
蘇定方想了想道:「殿下給予將士們這般厚待,誰還敢不為殿下捨生忘死。」
「神武軍的名號,必然在以後響徹寰宇。」
「只是咱們現在手裡的錢糧也不多了,或是要想點其他辦法。」
五萬職業軍,不僅是一筆開支,而是屬於長期開支,哪怕說每個士兵的俸祿都不算高,可疊加在一起,也不是個小數目。
現在來說,李承乾定下的俸祿,是按照銅錢算,神武軍每人每月三百錢。
五萬軍,意味著李承乾每月要發放一千五百萬錢的軍餉。
三百錢很少,但在伙食這塊,實行包吃包住,包括醫療免費,甲冑軍服等軍備都由軍隊提供。
在神武軍服役的士兵,三百錢完全是屬於白拿,可以直接補貼家用。
本身只要是神武軍的士兵,家裡面還能享受一定程度上的賦稅減免政策。
不過暫且來說,這些政策在高麗這邊,會比較好的實行,但在大唐,當地官府認可不認可,就是另外回事了。
「審判的事情,可以全面開展了。」
「相信我,高麗的貴族們,只會比你們想像得更加富有。」
二鳳那邊自然不可能給軍費開支了,高麗國庫這邊,想都不用想,就是個大窟窿。
但李承乾可沒打算就此停止,那就只能從高麗貴族的袋子裡拿錢。
哦,還有新羅。
直接讓新羅女王過來,不過是再來一次鴻門宴,反正最後歷史上,新羅王族,也就是聖骨傳承也會斷絕。
現在不過是早一點罷了。
如果聽話,還能稍微保留一點特殊地位,不聽話就怪不得李承乾辣手摧花了。
次日。
有關於神武軍的制定方案,很快就在全軍通傳。
那優厚的福利待遇,聽到的士兵,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當兵不僅包吃包住,每個月還能拿錢?
這樣的事情,在如今的時代,完全是不可相信的。
隨即,大選拔開始。
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入到神武軍的。
首先就是年齡限制,十六歲至三十五歲。
超過三十五歲,除軍官外,神武軍不再招收。
這年頭普通百姓的身體狀況一般不怎麼好,到了四十,便開始下滑厲害。
三十五羅這個年紀,也是剛剛好。
畢竟這是經過後世科學計算出來的最佳年齡。
因為大選拔的關係,原本定於三日後出發高麗王都的事情,又延遲了幾天。
一直到十月初九,李承乾這才開始啟程出發。
這個時候,大量的民夫已經被遣散了。
更多的大唐民夫們,也開始逐一被安排到高麗的各個城池中去,擔任武侯,縣尉等官職。
雖說很多城池還沒有去攻打,但已經不需要去攻城了。
只需要一道文書過去,自然而然就投降了。
長安。
高麗大捷的消息傳了回來。
滿城沸騰。
關於高麗戰場的情況,報紙是會經常有消息傳出的,這讓長安的百姓們,也能知曉大概的情況。
比如蓋牟城被攻破,又比如太子半日破遼東城。
那個曾經隋朝百萬大軍,三征高麗,都沒有打下來的地方,如今只是花費了三個月,就已經全面平定。
作為大唐子民,都為此感到驕傲。
大量的文人書寫詩詞進行讚頌,不少商鋪都趁機推出優惠活動。
李世民也進行了一次大赦。
各國使臣對大唐的態度,更加的卑微了。
這次大唐東征高麗,讓許多國家看到了如今的唐軍,是多麼的強盛。
尤其是大唐的太子,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那雷火攻城之物,如今這天下,還有什麼城池能夠阻擋。
雖說李世民廢除了侯君集,讓李奪兵權,並且令平壤道行軍也班師回朝。
但大多數人,是察覺不到這行為下,大唐皇帝跟太子之間的那些微妙關係。
按照正常人的角度來看,高麗被平定,大部分兵力回國,讓民夫也能回家團圓,是大唐朝廷的恩賜。
這就是明面上的妥協。
不管別人怎麼去猜測,只要李世民跟李承乾沒徹底翻臉,那就能維持目前的和平穩定。
宮廷大內。
君臣議事。
李靖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陛下,李已經率領大軍離開安市城,向營州行軍。」
「侯君集其所屬軍隊,已盡歸李所掌控。」
李世民面色平靜,問道:「太子呢,他有什麼動作。」
「是否要派兵進行阻擾?」
李靖回道:「暫且沒有任何動靜,太子傳令讓新羅女王金德曼,即日前往高麗王都迎接車架。」
李世民微微沉默,
傳令新羅女王,這其中含義,不言而喻。
不由冷哼一聲道:「這般大的高麗還不能滿足他,難道還要去折騰新羅嗎。」
「諸卿覺得,太子此舉,是何用意?」
李世民沒有給太子下詔敕的意思,他清楚,即便是下達了詔敕,現在的太子,也不會聽他的,
反而是鬧得尷尬。
長孫無忌倒是沒有太多忌諱,直言道:「怕是太子想趁此機會,順勢吞併新羅。」
房玄齡眉頭微皺,本想開口,遲疑了一下,又停止了下來。
現在這樣的局面,已經不是謀反不謀反的事情了。
太子已經成了個難題,陛下現在都無法去解決。
只要太子不回長安,謀反的事情證據再是確鑿,都只能暫且按下去。
逼反太子,對誰都沒好處。
李世民眉頭微皺:「太子是不是吞併了新羅,還要去征討百濟,難道他以為他的霹靂火,真的是無敵的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些高麗士兵,真的會聽從他的命令?」
「別給朕到時候鬧出了什麼笑話來。」
想了想,李世民繼續道:「傳信給太子,告訴他過猶不及,要記得,他的手裡,只有兩萬五千唐軍。」
李世民是吃過虧的,所以很清楚,要想壓制異族,須恩威並施,一味的施恩,只會讓其越發囂張。
聽聞這話,眾人不語。
最後目光集中於魏徵身上。
勸諫陛下,還是要靠魏徵啊,
魏徵不負眾望,作揖道:「陛下,臣認為此舉不妥。」
李世民沉聲道:「魏卿有何高見啊。」
語氣有些不滿,但魏徵不在乎。
他早就習慣了。
回道:「如今太子攜大勝之勢,鎮壓高麗,圖謀新羅,此時陛下傳書信過去,必然不會被太子所看重。」
「臣聽說,太子最近在大肆招聘大唐學子,前往高麗從官,不如陛下順其意,多安排些國子監的學子過去,一是可以更好的治理高麗,二是能在太子遭遇挫折時,能更好的幫助太子渡過危機。」
有些話魏徵也不好明說,這段時間,各路求官的,都求到他的頭上了。
有些人情沒辦法,魏徵也只能是寫一封舉薦信。
誰叫魏徵是太子太師呢。
現在高麗那邊當官,都已經被看作終南捷徑了。
李世民這邊得知消息後,也沒有反對的意思,這便使得從者雲集。
其實對於魏徵,乃至於房玄齡,長孫無忌看來,太子吞併新羅,再征討百濟是好事。
贏是好事,敗也是好事。
贏,則大唐開疆擴土,一統遼東半島。
敗,則散太子驕傲之心,或陛下跟太子之間,尚且有所緩和。
事到如今,很大程度上,廢太子都已經不是李世民能說了算的,影響太大了。
本身李世民雖然對太子的舉措感到很氣憤,但就目前來說,還沒到廢太子的程度。
這麼優秀的繼承人,是真捨不得。
「就由著太子這般胡鬧?」
李世民有些不情願,總感覺很傷面子。
「也許太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真能一統新羅百濟,亦是幸事。」
長孫無忌遲疑幾分,還是站出來給太子說話。
這局勢,變來變去的,讓長孫無忌都有些把握不住了。
原本覺得太子被廢是肯定的,現在太子這麼鬧騰,陛下又如何下得去手,又怎麼去下手。
昨天長孫無忌還在考慮,是不是要給太子偷偷傳信,把他謀反已經暴露的事情告知,也好讓太子早作安排,不回長安。
有這樣的想法,說到底還是太子在戰場的表現,獲取的軍功太誇張了。
比當年的陛下,還要強勢幾分。
算下來,太子繼承大統的可能性,又要多上幾分。
長孫無忌也不想跟太子去對著幹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對房玄齡問道:「房卿如何看?」
房玄齡現在,想哭的心都有了。
早知道是這樣的太子,他還苦心積慮去跟他作對幹嘛。
現在棄暗投明,還來得及嗎?
陛下問我怎麼看?
我得躺著看了。
太子若即位,還能有他的活路嗎。
思索一番後,房玄齡道:「新羅一直心慕我大唐,聽從我大唐號令,太子若強行吞併,怕是師出無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