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大封群臣
大明民間的富貴人家和公司開始接建設更高的樓房,這是工業化以來民間積累的財富得到了小幅度的釋放。
勛貴階層是為了個人需求而建設,帶有一定的鬥富、炫耀、顯擺、標新立異的心理。
民人富豪在帶有這種心態的同時,同時也帶著正常的商業目的,為了商業效益開始建設更高的商業樓房。
與此同時,大明朝廷也開始建樓房了,也就是朱簡烜批准的功勳樓,目標兩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樓。
按照朱簡烜的建議,大樓選址在南苑與順天府城中間,北大紅門與永定門的中間點西側。
完成了完整外城的順天府城,城牆內的規模已經足夠了大,關鍵是城市周圍禁止建設工廠,同時限制城內居民的來源。
現在順天府城的城市規模並不大,絕大部分建築大部分都還在城牆以內。
再加上南苑是皇家獵場,永定門通往南苑的大路周圍,本來就是辟出來的皇室通道,周圍沒有建設額外的建築。
這裡現在基本不用拆遷,可以直接開始工程本身的準備。
考慮天工二十七年的正月十七,就是朱簡烜的五十歲生日了,肯定舉行最大規模的藩國君主朝覲儀式。
所以功勳樓理所當然的工程節點,就是在天工二十六年年底之前完工。
從天工二十五年春天開始準備,總共不到兩年的工期算不上寬裕,工程相關人員都儘可能的把工期往前趕。
大樓的內部詳細結構還在設計的時候,大樓本身的場地和地基準備就已經直接開始了。
清理場地周圍的建築和雜物,開挖地下空間的施工場地。
設計沒完成,但可以把地基往儘可能高的標準做,把儘可能多的樁基打到五十米下的岩層中。
同時按照朱簡烜的直接指示,在大樓地基和周圍的區域,建設用途不明的「地下避難所」,地下指揮中心和地下通訊中心。
地下和樓裡面,都快留出專門的強弱電井和維護通道,方便後續添加更多的新設備。
地下這些東西就折騰了幾個月,到了入夏的時候大樓的設計完成,大樓本身也正式開工建設。
大樓開始一段一段的迅速向上攀升。
與此同時,到了天工二十五年之後,大明本土派往海外的軍隊,開始陸續返回本土了。
按照朱簡烜制定的軍事駐防制度,所有在奉命海外駐防的大明士兵和將領,可以自行選擇在當地授田落戶,也可以選擇通過換防歸鄉。
朝廷支持他們在海外落戶,因為那樣相當於武裝移民,一個青壯士兵留在那裡,相當於送過去了一個家庭。
不但可以帶上自己的家庭過去,還能吸收一些當地女子當妾室奴僕。
所以,在絕大部分剛剛征服和開拓的地方,只要士兵和軍官願意在當地落戶,就能直接原地提升兩級待遇。
本土衛所出身的士兵大多願意留在海外,因為他們父輩在老家的產業,本來就只能由一個兄弟繼承。
其他的兄弟成年之後本來就要專門考慮,是進城去工廠裡面做工,還是到海外去開荒種田。
現在直接留在海外,不但能直接分到土地,還能繼續領著軍隊的俸祿,鎮守地方事情也並不麻煩,還能收一兩個胡姬填房。
但現在大明本土終究比海外繁華的多,終究有很多士兵和將領希望回到家鄉去生活。
對於這部分士兵和將領,在非戰爭狀態下,在海外駐防滿兩年,就可以申請回鄉了,最多不超過三年。
這批部隊回鄉的同時,朝廷會從本土調派新的部隊過去換防,換防的部隊同樣可以選擇,留下還是兩年之後回鄉。
這樣不斷地換防和選擇,最終回鄉的士兵越來越少,留在當地的士兵越來越多,直到不需要再換防。
與此同時,在戰爭結束之後,留在海外的駐防部隊中的大部分士兵,會逐漸從正規主力部隊轉變成留在當地的駐防民兵。
這次戰鬥中直接指揮作戰的高級將領,也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次換防中返回大明本土。
他們的封賞已經確定下來了,可以通過電報直接通知他們,也可以通過驛站直接把手續文件送出去。
但是這種嚴肅的大事,無論是他們當事人,還是皇帝和朝廷官員,都希望舉行正式的封賞儀式,現場冊封辦手續。
封賞儀式是誇耀和展示他們功勞與成就的儀式,同時也是他們向皇帝和朝廷展示忠誠的時候。
他們自己也想參加,也必須回來參加,包括參加了戰爭的藩國君主。
天工二十五年冬天到來的時候,各地的功臣們已經陸續趕到了順天府,正式的集中冊封儀式被定在了冬至當天。
天工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朱簡烜穿上了最為嚴肅正式的冕服,在北苑新宮正殿大公殿升座。
在京宗室、勛貴,大明中央朝廷的高級官員,等待冊封的新功臣們,全都穿上了最正式的禮服,一起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
臣子們非常嚴肅的完成全部的拜禮之後,仍然繼續伏在地上等待朱簡烜的命令。
朱簡烜坐在上面輕輕抬手:「平身吧。」
所有的勛貴官員齊聲道謝,起身之後到大殿兩側分班站立。
明朝的五拜三叩首大禮,在非常嚴肅的正式儀式上才會使用,這種場合下就要將禮儀行完整。
平時臣子見皇帝不需要跪拜,拱手躬身就可以了。
所以別說朱簡烜了,就算是以前的明朝皇帝,其實很少會用到「免禮」這個命令。
歷史上的清朝時期,將三跪九叩首定為朝見皇帝的常規禮儀,臣子只要見到皇帝都應該三跪九叩的來一套。
但是日常見面就這樣行禮,顯然會非常的浪費時間。
皇帝有急事的時候,就不想看著臣子在面前拜完全套,看到臣子下跪的時候就直接喊:「免禮」。
這時候臣子只需要繼續拜下去,叩首一次就行了,不用把後面的全拜完了。
但還不能站起來,要等皇帝說了「平身」才能站起來。
不過清朝皇帝平時並沒有說平身的習慣,就算是軍機大臣也要全程跪著跟皇帝說話。
跪著把皇帝的指示寫下來,稱為「跪受筆錄」。
行禮完畢,朱簡烜讓大學士沈復出來宣旨,第一封聖旨不是給臣子的,而是給全天下的。
沈復站在一根話筒前,抑揚頓挫的宣讀這份詔書。
聲音通過電力驅動的音響設備,在面積廣闊的大殿之中迴響,也在大殿外的廣場上迴蕩。
也通過廣播系統傳向外界,在大明所有通了廣播的地方播放。
詔書首先用幾句話,概括性的提了一下神洲古往今來的歷史,順口讚嘆了古代明君聖祖們的功績和作為。
然後簡單的總結了大明立國以來的大致歷史,順便給了懿文太子和景泰帝以正式的皇帝身份。
特別肯定了崇禎皇帝的功績,崇禎皇帝在天崩之時能夠挽天傾而不倒,給了大明能夠繼續延續和傳承的可能。
特別是調整了大明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層面的方向,給後來的工商業社會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最後總結和回味天工皇帝朱簡烜自己這一生到目前的大致經歷和主要成就。
在這些鋪墊的基礎上,正式昭告天下,宣布整個世界已經完全統一,大明已經成了整個世界的共主。
舊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新的時代即將開始了。
全天下的所有人,能夠生活在這個時代,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挑戰。
朱簡烜作為大明皇帝,作為全天下的君父,未來將率領大明朝廷上下,讓全世界更加的繁榮昌盛。
為後世子孫創造一個富裕、穩定、和平的新世界。
這是一份昭告天下的聲明,讓全天下的人都知曉和接受,現在和未來的世界的新格局。
詔書宣讀完畢之後,現場的所有臣子再次一起躬身行禮。
這封詔書之後,朱簡烜讓自己的庶兄朱簡煜出來,以親王的身份給現場有功的藩國君主宣讀冊封詔書。
梁王朱簡燦三子安陵郡王朱靖城,率領參戰的大明內外藩國君主們出列拜倒,包括波蘭國王拿破崙和奧地利的國公卡爾。
現在這些君主心中都稍微有一點忐忑和憂慮。
現在新的天下統一了,那大明皇帝不會考慮新的削藩方式呢?
以前皇帝支持移藩,甚至還設立了大量的新藩國,那會不會只是一種臨時的措施?
戰爭開始之前,皇帝給他們的承諾,也就是在占領區給子孫設立新的藩國,現在還能不能完全兌現?
會不會直接把他們扣在順天府,然後馬上開始削藩戰爭?
不過這種忐忑和憂慮雖然存在,但卻並不強烈,因為朱簡烜的政治信譽極佳。
無錯版本在讀!首發本小說。
就算是對幾個鬧事的工人頭目,朱簡烜也是說到做到。
就算是在相對劣勢下做出的承諾,也從來沒有在死後做過反攻倒算的事情。
隨著朱簡煜把聖旨的內容一段一段的讀完,現場的這些藩國君主的心也完全落到了肚子裡。
皇帝還是那個皇帝,當初說怎麼安排,現在就會怎麼落實。
拿破崙還被允許使用親王冠冕、袍服、儀仗,卡爾則是額外得到了大明國公的頭銜。
歷史上的卡爾大公,現在雖然有奧地利的公爵爵位,但奧地利的公爵和大明的國公,那可不是一個檔次的頭銜。
這些藩國君主的冊封儀式,算是同時舉行的,公開宣讀的詔書裡面,是將他們的名字放在了一起。
但他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單獨的一份聖旨,以及一套與藩國對應的文件。
包括一份格式化的宗藩協議,明確他們的君主身份和繼承方式,以及要對皇帝和朝廷履行的義務。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封國輿圖,那是他們未來的統治區域的具體範圍。
這些東西就是他們未來的統治合法性來源。
這一批新設立的藩國,集中在印度內陸地區、安納托利亞高原內陸地區、俄國歐洲部分的內陸地區。
這些地方未來的狀態是「省國並行」,甚至整個大明的狀態也是「省國並行」的,有點類似於漢朝的「郡國並行」狀態。
神洲本土、中亞地區、神洲和中亞以北地區、澳洲地區四片區域完全由朝廷直轄,霖洲的絕大部分地區由朝廷直轄。
美洲東部、歐洲東部、亞洲地區、非洲地區「省國並行」,歐洲西部地區大部分地區由藩國統治。
現在大明雖然統一了整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的格局仍然非常的複雜,很多地方仍然有大量的孤立異族存在。
如果要整個世界完全行省化,治理難度和成本都實在太高了,所以這種狀態將長期維持下去。
藩國君主們聽完詔書,再次一起行大禮謝恩,領取自己藩國的文件。
藩國君主的冊封儀式完成後起身歸位
朱簡烜讓朱簡煜繼續宣旨,給最重要的高級功臣們宣布最終封賞。
負責直接指揮作戰的劉彪、楊遇春、邱良功、田意明、鄭瑞安、納爾遜等將領一起出列,在大殿中間跪下。
朱簡烜以往冊封功臣的時候,通常是在福利待遇上慷慨,在爵位等級上比較吝嗇。
那是因為朱簡烜的目標太大了,以往朝代的典型頂級軍功,在朱簡烜這裡並不足以拿到最高級的爵位。
但是現在朱簡烜的目標全部實現了,真的到了大封群臣、安享太平的時候。
所以朱簡烜這一次的爵位封賞終於比較慷慨了。
幾個海陸軍主要將領全部封為國公,包括已經犯過錯的楊遇春,也直接拿到了國公爵位。
楊遇春亂搞男女關係的事情已經處罰過了。
他之後也沒有再犯類似的事情,與俄國前沙皇皇后也再也沒有接觸,表現出了明確的改過自新的狀態。
而他的能力和功勞也都是實打實的。
朱簡烜最後也沒有再為難他,在天下即將歸一的大喜事中,也讓他的人生一起圓滿了。
國公名單的最後一位是崔國棟,一個堪稱幸運至極的新生代將領。
崔國棟以前叫崔二,一個出身山東省曹州的難民,山東發生旱災的時候逃荒到大明,陰差陽錯的進了軍隊當兵。
崔國棟真的有帶兵打仗的天賦,隨著吳國乃至大明的擴張,一路上抓住了無數次的晉升機會。
在這次世界統一戰爭的時候,崔國棟本來並沒有單獨負責一個戰場的指揮。
但是田意明和納爾遜突襲君士坦丁堡成功之後,額外開啟了俄國南方戰場上,崔國棟被安排過去當指揮官。
在俄國戰場上再次表現優秀,抓著最後一班車拿到了國公爵位,真正的位極人臣了。
與此同時,各個戰場主將的副手、參謀們都得到了郡公的封號。
當然,有些本來就有爵位的將領,迭加上這次的功勞和苦勞,也有的晉升到國公的。
當初那批退休的老將領中,當時的爵位沒有到頂的,這次也一起晉升到了國公爵位,功德圓滿了。
冊封詔書宣讀完畢,一眾將領再次集體朝拜謝恩,領取了詔書和文件之後歸位。
讀了兩份大詔書的親王朱簡煜下去休息,朱簡烜讓剛剛受封的楊遇春上來,宣讀給侯爵和伯爵們的冊封詔書。
這一次的名單變得更長了,如果不是新宮的大殿足夠大,這些人就要在大殿前面的室外廣場宣詔了。
侯爵和伯爵之下,子爵和男爵的數量更多,大殿是真的容納不下了,只能在殿外廣場上等待。
不過現在大明有擴音設備,在室外廣場上舉行儀式也沒有問題,所有人都能聽清內容。
不過宣讀的冊封詔書上沒有詳細名單了,不然單純讀名單都得讀到晚上。
男爵以下,還有鄉紳、鄉士,這些人的數量更多,他們直接沒有來現場參加儀式。
對應的詔書只能通過廣播系統,在他們所在的軍營之中宣布了。
爵位冊封結束之後,還有對所有參與的官員、後勤人員,所有普通士兵的封賞。
實際參與作戰的官兵,直接發兩年的軍餉和俸祿,沒有直接參與作戰的人員,發一年的俸祿。
所有的封賞宣讀結束之後,朱簡烜讓大學士汪萊出來,宣讀一份關於功勳樓的聖旨。
功勳樓用於紀念所有對大明有功之人的事跡,供後世子孫瞻仰供奉。
此次封賞涉及到的所有人員,都會被列入功勳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