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造艦!造艦!
艦船的發展,在歐洲也有較為清晰的脈絡。
在中世紀,歐洲海船大體可分為以維京船為代表的北歐船和以長船、圓船為代表的南歐船。
這種情況從兩百多年前開始有變化,南北歐的船隻特點開始混合,出現了一種新的船型卡拉克船。到後來,更從一桅一帆演變為三桅大船。
但不同地方,尤其是最先開始航海的葡萄牙、西班牙,還有另外兩種常用船型。一種被稱作卡拉維爾船,一般是兩桅,而且更多使用三角帆。另一種則是輔以人力划槳的加萊船,雖然體型較小,但它與卡拉維爾船的共同特點就是快。
葡萄牙人當然也有卡拉克帆船,但基本只會到香料群島那裡。大約是四十年前,葡萄牙建造過一批巨大的卡拉克船,噸位已經到了近千噸。然而,這批船在遠航過程當中大多在非洲海岸傾覆,尺寸太大了還是不好。
最終,葡萄牙在這件事吃了個大損失,也將來往於葡萄牙及東印度的大船控制在四百五十噸以下。
至於到達更遠地方的,比如說這荷蘭人知道的位於東方帝國南海岸的葡萄牙人,所用的都是百噸以下的卡拉維爾船。
所以他一眼就看了出來,這些過來的東方帝國海船,有卡拉維爾船的影子,但區別也不小。
比如說,之前來過這邊兩回的荷蘭人回去轉述過,東方船隻可並不使用三角帆。
但它那雖然雄壯但實則會因為沉重而拖累航速的船樓,也不是卡拉維爾船的設計。
不論如何,大明戰船逼近了過來。
那荷蘭人數了數,最大的那一艘,側舷一共只看到了十二個炮口。
這不算多,這個大小的卡拉克戰艦,單側已經能塞下去三十門炮左右了。
荷蘭是「後起之秀」。目前,他們興建的商船、戰船,已經是融合了卡拉克船和卡拉維爾船優點的新一代,被稱之為蓋倫船。西班牙人的艦隊號稱無敵,就是因為其中有大量的蓋倫船。敗於英格蘭,也有海上風暴打擊的原因。
這荷蘭人看著東方戰艦的形狀,心裡更多的是不屑。
但看形制,這些東方戰艦的戰力完全比不過歐洲的艦隊。畢竟,最強大的艦隊如今都是在大西洋上廝殺,因為所有的航路最終都要匯聚到歐洲海岸的各個港口。
在東方互相比拼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艦隊,終究只是次一等的力量。
心裡這樣想,但他只是乖乖地不說話,任由賈力勒的人與越來越近的東方帝國海軍遙遙喊話,揮舞旗幟。
畢竟腳下只是一艘毫無火力的貨船,或者說禮船。而護航及攜帶補給的三艘小護衛船,已經損失了一艘。
船隊隨後被廣東海防道的戰艦引領著往前走,在他們的北面,御駕抵達廣州之後的第一站則去了東莞縣。
在這裡的虎門鎮,本就有永樂年間開辦的官營船廠,為了滿足海防和貿易需要。
而昌明號與宗明號合辦的海貿行,也效仿遮洋行在這裡收下了之前東莞船廠的資產,形成了一個更大規模的船廠。
此刻便是這海貿行的行首劉向經在王珣的陪同下帶領皇帝參觀此處的船廠並講解。
「大明四大船型,廣船在其中別樹一幟,皆因鐵力木……」
所謂大明四大船型,即福船、廣船、浙船、蘇船。
如胡宗憲《籌海圖編》中所言:福船「高大如樓,其底尖,其上闊,其首昂而口」、「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誠海戰之利器也」、「能行於順風順潮迴翔」、「不便亦不能逼岸而泊,須假哨船接渡而後可。」
戚繼光則在《紀效新書》中點評:福船「高大如城,吃水一丈一二尺」、「福船城風下壓,如車輾螳螂,斗船力而不鬥人力,是以每每取勝」、「惟利大洋,不然多膠於淺」、「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和「無風不可使」等優缺點。
廣船的最大特點就是用鐵力木,因此更為堅固。過去的廣船,形制下窄上寬狀若兩翼,在裏海則穩,在外洋則動搖。
至於浙江鳥船、蘇洋一帶沙船,一樣各有優缺點。
但共同的特點,都是遠洋的適航性。
這沒辦法。永樂二年起,民間船舶一律改為適應內河航運的尖底平頭船,這就讓適宜於遠洋破浪的船型近乎絕跡。弘治年間,龍江船廠受命製造封舟,結果花費一萬五千兩之巨,所造「不堪遠駕」,這就是影響。
到了嘉靖初年,這才開始在與葡萄牙人的交鋒之中漸有改觀。到倭寇之亂時,造船業反而迎來復甦。
比如說廣船。因為用鐵力木製造,因此堅固耐用。為了抗倭,廣東不少民間船廠所造廣船被編入水師。嘉靖三十五年,廣東一百八十餘艘廣船受命北上剿倭。其後大明在廣東沿海也設了五大水寨,構建了一個海防體系,此刻這個體系正在成為南洋艦隊的基礎。
得嘉靖年間剿倭、萬曆年間援朝抗倭之便,廣船已經備受重視;再加上隆慶年間開關,廣東造船行業已經有了新發展。
最近的發展則是皇帝親自重視的,而這一次,更有長遠規劃和技術支持。
劉向經出身山西襄汾,他們劉家並不名列一開始的山西十家之列,只能算是外圍的第二層。
但劉向經很乾練,學得很快。
「臣受命來執掌海貿行,遵奉聖諭,一直在編邀廣東陽江等地大匠,又力圖博採眾長,向博研院供奉請教,只盼能造辦出更好用的遠航戰船、貨船。」他在船塢旁邊向朱常洛說著,「陛下請看,此前為海防道改建了些戰艦,數年來實驗無數,如今才算定了一個新型廣船。」
朱常洛點著頭放眼望去。
船塢之中正在建造的確實是一艘大船,長度已經不比封舟短多少了。
和過去大明海船顯著的不同,首先就是風帆系統。大明海船多用硬帆,每個帆都是一個整體。雖然也有優點,但十分沉重,操作起來揚帆收帆很不易。另外,基本都是方帆。順風時固可藉助更多風力,但逆風時靈活性就不足。
如今,這個風帆系統已經吸納歐洲帆船的方帆、三角帆結合及「分布式」多面軟帆的設計,也加入了滑輪繩索操作的體系。
另外一方面,則是船型方面的改變。為了更好地破浪遠航,船的底部已經改得更為紮實,水線附近反而比上半部船身更寬。
另外,它最大的奇異自然就是船頭下半部突出來的那個部分。
劉向經就十分感慨且眼神複雜地對朱常洛說道:「其餘不說,就這個陛下所言之船鼻,臣等和大匠們就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試驗之時,小船倒不是十分明顯,大船加裝此鼻,居然又快又穩。如今陛下親臨,臣等實在十分想陛下指點迷津……」
朱常洛臉上都是笑容:「試過了,確實不錯?」
「非常不錯!」劉向經十分肯定地說,「鐵力木堅固沉重,臣等本以為如此一來船帆難以推動巨船。誰知有了此物,船雖更重了些,帆不加而船行更快,整艘船都穩了不少。」
這是泰昌七年去了大沽的遮洋行船廠之後,朱常洛特別提出來的。
大沽船廠所造海船主要是在較淺的渤海里,沿著海岸航行。而東南沿海所造海船,已經有了遠洋航行的需求。
在這方面的各種船行里,朱常洛用了些心思之後就發現一個問題:確實沒有在這個時代的任何船型里看到這個船鼻子的設計。
而對朱常洛來說,這個東西則記憶深刻。印象之中,大船都有這麼個東西。朱常洛雖然並不專業,但也知道必定與水的阻力等有關。
總之,圓溜溜的一個鼻子,既然是將來更成熟的設計,總可以讓他們試試看。
於是就御筆提了這麼個意見,大致畫了畫圖,剩下的就交給他們試製、試驗。
此刻劉向經發問,朱常洛就笑著說道:「無風之日,奔行馬上也有大風撲面。船行水中,水既阻之,也要破浪前行。這船鼻,就好比破浪之前先以鈍物使之鬆動,再破之就容易了些。再有船行造浪,水浪回拍,這鈍鈍的船鼻,也更能阻擋大水回迫之力。其中道理,若是再深入鑽研下去,只怕也能用算學說清楚。總之好用就行,再不斷試驗改進。」
「陛下神思之精巧,實在令臣等欽佩。」劉向經恍然大悟一般,「原來當真是奧妙無窮。」
「世間萬事萬物,無不有道理在其間。」朱常洛讚許地看著他,「海貿行,你執掌得甚是不錯。幾年之間能博採眾長創製出新船型,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如今有什麼困難,你提出來。」
「臣不敢居功……」劉向經先照例謙虛了一番,然後也說道,「要說是困難,那便是鐵力木之缺了。臣等也看過西洋人的船,用的木材竟是櫟木。櫟樗之材,這櫟木,為舟則沉,為棺槨則速腐,臣等一開始十分費解。察訪了許久,才見他們所用櫟木確實更為緊實。又有到北疆行商之人說道,更像是蒙古櫟……」
所謂櫟樹,就是橡樹在東方的稱呼。
但華夏綿延如此之久,北方大木早已被砍伐太多。而真正適合造船用的櫟樹,得是緯度更高地區艱難生長到百年以上樹齡的巨樹。
歐洲的緯度較高,包括從美洲開始發現的橡樹,其實也是在更靠北的地方更好用。到了大明這裡,確確實實只有東北更靠北的大小興安嶺一帶有非常多的蒙古櫟。南方櫟樹,反倒都是木質相對疏鬆,因此才留下一個櫟樗之材的成語,用來形容平庸無用之人。
劉向經提出來的困難很務實:一是廣船多用鐵力木,但現在鐵力木也越尋越少。二是鐵力木既然本身就非常堅硬,加工起來需要更強韌的好鋼。廣東雖有廣鍋聞名於世,但冶煉好鋼,勢必要朝廷給更多支持。
朱常洛很欣賞他這種務實態度,聞言之後就問:「這鐵力木,還有何處生長?」
王珣立即說道:「海貿行業已探明,這鐵力木不只嶺南、雲南有,安南、緬甸、八百大甸、直至滿剌加都有,更多,而且更好!」
朱常洛有些懂了,喃喃自語道:「看來是熱帶氣候特有硬木……」
旁邊幾人雖然聽到了這句話,但也並不奇怪了。
皇帝學問驚人,他常常有自己的表述用詞。
不過這樣一來,朱常洛隨即又笑了起來:「看來,不論是鼎定北疆局勢還是將來,這好處還是先來了。木材的事情好說,好鋼也不用愁,朕回頭都安排下去。」
大明對上好木材的需求,早就已經是個尖銳問題。他登基之初就有什麼三大殿大工缺木材,如今想要大力發展造船業應對海洋時代也缺木材。
而他們所說的蒙古櫟,這不就跟朱常洛也熟悉的東北林場對上了嗎?什麼光頭強伐木,那都有深刻的歷史背景。
眼下,足可以用韃靼和女真人把這苦寒之地的巨大櫟樹作為一個大宗商品來交易。當初岱青和大明搞的木馬市易,搞的就是這些大興安嶺南端的巨木。
一種是在寒冷氣候里緩慢生長因而木質耐用的,一種則是熱帶氣候里才生長的,這些隨後都可以搞來。
在這船廠轉了一圈之後,朱常洛最後說道:「根基有了,之後就是批量建造。這東莞縣,將來必定是百工雲集。解經傅,將來樞密院在這裡的衙署,除了南洋艦隊,就是要管好一個新的軍工園了。」
解經傅早知如此,低下頭說道:「臣明白。」
「王徵,你回頭安排伽利略和克卜勒他們,再來研究一下這種新船型,從學問角度再給些建議。就算朕在廣州的這段時間不能出成果,也要搞清楚現在可供改進的點在哪裡。主要問題,就是與風力、水力及船帆操縱有關,這些課題很有用。」
「臣領旨。」
朱常洛期待地看著不遠處的珠江口水面。
華夏之大,能人輩出。
他只需要不壓制這種進步,鼓勵這種進步,那麼在造船技術方面,大明絕對能夠站在前沿。
而以大一統國家的組織能力,以軍事、海貿、拓海團練等為動力,造船產業也有足夠的市場。
如今遙遠的歐洲海岸,西方人為了大航海的利益和勢力範圍爭奪正在下餃子一般造艦,大明豈能落後?
造艦!造艦!
他十分期待大明艦隊再臨舊港的那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