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408章 大官府,大大明

第408章 大官府,大大明

2025-01-08 02:36:48 作者: 冬三十娘
  第408章 大官府,大大明

  運往南京的只有銀子,幾家徽州大鹽商的公子哥繼續在廣東那邊。

  當家的家主們,從南直隸奔波到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又要回到南京。

  銀子和人,都在向南京聚集。

  御駕離開南京的這幾個月里,南直隸諸府一直在整肅吏治。

  板子最終大多落在吏上,就是落在江南許多地方大族身上。

  效果怎麼樣,朱常洛其實並不太在乎。重要的是風向,是開了這個頭,是為官府體系內的基層人員設立新的准入門檻。

  在取得了極大威望之後,他選擇的並不是進一步集權,而是建立更加先進合理一些的官府體系。

  在萬萬百姓眼中,官府的直接模樣向來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和朝堂諸公,甚至不是地方府州縣的命官,而是諸多吏員、衙役。

  這麼多的吏員、衙役,其中重要的位置往往是地方大族和各種官員憑關係塞進去的人,那些苦活累活位置則往往是僉派的徭役人員。

  至今後首先都是官府在編人員,吃俸糧。其次,身家清白、識文斷字等硬性門檻設立了。

  於是在御駕重臨南京之前,南直隸在這個年底首先舉行了一個大範圍的考試,名曰衙試。

  由各府州來組織,考試難度比考秀才要低一些。

  「南京還是得力的。」朱常洛問徐光啟,「你認為,這個童生出身的提議如何?」

  徐光啟是文教部尚書,他遲疑了一下之後說道:「考選之事,該進賢院來管。但臣以為,這童生出身文字之請,有三不妥。」

  「哦?說說看。」

  御駕還在江西,南京那邊的題本既往北京那邊發了一份,也往御駕這邊發了一份。

  目前正在進行的衙試不針對普通百姓,只是在各級官衙當差的不入流吏員、衙役,以考較的名義。所以,他們報備即可,能夠先行開展。

  但題本當中,還有另外的奏請。

  那就是把這個衙試在將來擴大化,也面向民間還未取得生員資格的人。若能通過,可予一個童生出身文字,區別於秀才的生員。有了這童生出身文字,便可到各級官衙當差,以應對將來的地方官府大規模改制所帶來的吏員衙役需求。

  從此,識字之人就會形成蒙生、童生、生員、舉人、進士五個級別。

  但徐光啟認為這個提議有三不妥。

  「這第一,南直隸所奏請之童生試,遠比生員試容易。地方衙署改制雖然要用很多人,但這童生試一旦開始,數年之內就不知有多少童生在籍。屆時一是官衙差職供不應求,二是童生要不要享優免?」

  朱常洛面不改色,示意他繼續說。

  「其二,太學、部屬大學校,還有諸多府學州學縣學,此後都要改學制。其中結業學子,既可繼續走科途,也能憑所授結業出身文字到諸多官衙和官辦廠商行用事。若有個童生試,將來何者為重?」

  徐光啟這是為他文教部的事業說話了,雖然聽著像是不滿南直隸沒考慮到這一點,但這個問題確實存在。

  而最後一個不妥,才是重點。

  「江南向來是文教昌盛之地。這童生出身文字,江南蒙生考起來只怕是最容易。如今若先從南直隸及湖廣、江西、浙江三省先開始試行,其餘諸省該當如何?屆時地方衙署大改,江南既有大量現成童生,是不是考慮到其餘諸省吏員衙役識文斷字者少,乾脆用了大量江南童生先應一時之急?」


  朱常洛這才嘆了口氣:「南京雖是得力的,卻仍舊很為難啊。」

  徐光啟不說話了。

  南京當然為難。整肅吏治,壓力給到了江南地方大族,不滿和怨言自然會反饋回來。於是有了這麼一個奏請,把難題又推到朝廷這邊來。

  是誰想出的點子並不重要,這隻說明江南的地方大族還是想辦法獲得一些交換。

  大明開國之初,因為北方長期在蒙元統治之下,江南的文教水平已經遠遠超過北方,因此大明早年才鬧出了南北榜事件。

  如今朱常洛想讓官府吏員和衙役們也要有學力門檻,而不是任由地方大族及官員們塞人,那好啊,江南哪裡會怕考試?

  乾脆就這個由頭,搶占先機。以江南學子的應試能力,借勢整出一個天下吏員衙差大半出自江南的局面,將來又是一股洶湧澎湃的力量。

  「還有一點你沒說。」朱常洛看著這題本,「這將來入衙公幹的衙試由府州學政官來主持,那麼與此前又有多大區別?」

  徐光啟不予置評。怎麼考選,確實是進賢院的事。

  「左右衙試只是先在內部考察優劣,其他事不急,讓北京諸相先議一議。」朱常洛對徐光啟說道,「你執掌文教部,你的意見,公文先遞過去便是。」

  說罷倒是心情很好,笑著站了起來。

  這不就是入了套嗎?只要走上了覺得應該有所門檻和考選制度才能到官府之中分執權力的路,那就不再只是純粹內部分蛋糕。

  江南面對難以抵擋的大勢,想出來的法子也無非就是順勢而為搶占先機。

  朱常洛當然熟悉各種各樣的考編,只不過現在技術和條件有限,必定會有所調整。

  但這條路代表的是一條極重要的出路,必須要儘量體現公平,給到所有人希望。

  一步一步來,先要求最基本的識字,以後自然要逐步提升標準,尤其是要懂政治、懂行政規範、懂律法。

  科舉已經通行千年,不過它選拔的人才都是高端官員,並不能說就是整個公務員體系。

  是時候應對新需要了。

  在此刻的北京,葉向高與李廷機正在商議。

  「官吏部盤算出來了嗎?」葉向高一臉愁容,「若大明中樞及地方衙署盡數改完,命官及官差共在編多少人?依如今職俸,一京三都官衙該是多少?地方官衙所需又是多少?」

  「……還在再三盤算,定下編額。」

  「粗略數目呢?這俸銀該有多少,我心裡著實要有個數才行啊。」

  他一臉愁容,當然是大明準備這麼搞之後即將出現的龐大財政壓力。從過去舉國都只有小几萬命官,到將來,這官吏部分的俸銀預算該飆升多少?

  田樂也在這裡,因為將來地方上還有一個治安院體系,涉及到邊軍及衛所兵的退伍安置,也需要確定數量。

  看著葉向高,想必現在他終於明白屁股下的位置有多燙了。田樂笑著說道:「俸銀之事不愁,至少葉相任上不用愁。」

  「……如何不用愁?」葉向高看著他,「北患雖解、邊費可大減。然新邊邊防,艦隊組建,那國債已用得七七八八。田賦不可加,工商稅還要等官產院及諸部、地方推行見效。若要推行見效,首當其衝又是衙署改制。俸銀若無著落,人心未定,如何能見效?」


  「陛下已借了一筆銀子。」田樂只這麼說。

  特許拓海團練雖然會與海貿有關,但因為事涉軍隊,目前還只在樞密院體系內進行研究。

  這又是一個新的邊軍及衛所兵安置方向。

  雖然已經有許多關於這方面的小道消息,但不管這消息來自於某些王爺,又或者已經在聯繫之中的一些地方大族,但關於皇帝借銀子的事,都沒嚷嚷。

  哪能表現得像是買來的特許呢?當然是天子殊恩更能體現他們的特別了。

  所以葉向高他們現在也並不知道。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因為朱常洛還不想讓他們知道。

  「陛下借的銀子……」葉向高一時沒明白,「雖說將來是要統一諸庫……」

  「國庫是國庫。」田樂只說道,「我只能說,葉相不必先為俸銀髮愁。推行新政,讓中樞和地方能興旺各行各業,朝廷當真能既開源又節流,增長了歲入而萬民皆無怨言,這才是葉相這首任宰執的功績。」

  葉向高將信將疑:「希智兄,這可真的不是個小數目,每年都要的。」

  「陛下借了三千萬兩。」田樂嘿嘿笑著,「至於陛下願不願再借支出來,那自然需要葉相奏請時拿出成效了。」

  「三千……萬兩?」葉向高整個人都懵了,「陛下南巡……沒聽說……」

  「是沒有大肆查抄,但江南之富,何須此等狠戾手段?三千萬兩,現銀。陛下抵京之時,就能一同運來。」田樂言盡於此,「先盤算清楚,各省治安司及官衙可用多少邊軍、衛所之人吧?如今無戰事,教識文斷字,樞密院已經在做這件事了。」

  葉向高和李廷機面面相覷。

  這個數字太誇張了。

  陛下南巡,怎麼不動聲色搞到這麼多錢的?

  雖然說是借,但三千萬兩現銀……到底是哪些人肯立刻拿出來?

  「理藩院、官產院二相伴駕南巡,看來是落在此處了。」李廷機笑了起來,「既然如此,那就先把老兵退伍安置商議好吧。地方官衙差役多是粗魯不通文字之輩,樞密院既然下了大力氣,以田相之能,自是比他們更合用。既然能補不小的缺,那麼南京給進賢院出的難題,倒也有解法了。」

  李廷機放下了心來。

  如今人事大權在進賢院,但地方衙署改制涉及的面實在太大。承德府和遼寧省固然可以作為試點先觀察觀察,但每個省到底要定下多少官吏編制,還是得因地而異的。

  這麼長的時間,進賢院下吏部改成的官吏部已經撓破了頭。

  官吏部從此只管人事檔案編制和俸銀等公費預算編制,考選、懲罰都在禮法部。但此時此刻,官吏部的任務更重。

  這編制,定少了怕達不到效果,定多了又負擔巨大。既要考慮具體怎麼順利過渡、人員滿編不誤事,又要考慮到現在有功名在身的人員數量、各學校能提供的人員數量、樞密院系統轉業過來的退伍人員數量……

  另外,還要考慮有了官產院之後,實行徭役和部分公共項目採買法之後,哪些不必要存在的部門可以砍。

  此刻田樂明擺著先扒拉一塊蛋糕給邊軍及地方衛所,但這既是國策,又是幫他們的忙。

  葉向高和李廷機看著田樂,心想皇帝還是始終最信任他。

  三千萬兩啊……早知道皇帝南巡已經有了這麼大手筆,他們也不用糾結這幾個月,儘管先大刀闊斧再說。

  沒多少時間了。

  皇帝南巡,這一年都是他們在京里主持政務。

  這既是皇帝拜相放權之後對他們的信任,當然也是一個考驗。

  不能等御駕回京後,一整個泰昌十年下來,地方衙署改制和諸多新政還沒個詳細方略章程吧?

  「確實要定下來了!」葉向高心裡有了底,嚴肅地說道,「總理河道衙門早已遞來公文,陛下在淮安要求了他們給出治河大計。這些事都要考慮到。再有鹽政等許多衙口裡,不少人還是要到官府里任職,而非去商行里。」

  只剩下兩個月左右,皇帝肯定要在年前回京的。

  到時候,就是這留京六相及理藩院、官產院其他重臣一同述職的時候。

  這一整年的施政效果,當然得讓皇帝滿意才行,要不然何必拜相放權?

  這一趟南巡,三千萬兩現銀固然令人震撼,但南直隸諸官能開始大規模整肅吏治才更加體現皇帝南巡的作用。

  雖然現在又有了新的奏請,但東都的設立、大明將來一京三都九邊十八省的格局,阻力已經小了很多。

  泰昌十一年當然得全面推開地方衙署改制了,要不然皇帝的勃勃雄心要等多久?

  田樂參與其中,也想儘快把樞密院體系內老弱和虛額的問題都解決好。

  皇帝南巡,最主要的目的除了解決江南問題,便是為將來的南洋戰略打好基礎。

  樞密院要儘快精兵簡政,真正完成過去軍制、管理和選拔退出等諸多事情的徹底改變,成為一個新的軍隊體系。

  要不然將來開疆拓土、形成一個新的大大明之後,無法控制。

  沒有足夠一支向心力強且有制衡手段的軍隊,如何讓那些永鎮邊陲、遠赴東洋南洋北疆西域控扼當地的將領及士兵們不起異心,儘量讓這新邊周圍的藩國都穩固在大明的利益圈之內?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