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關於這兩句話,楊晨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要說出來。
他很清楚,在當今時代,一旦這樣的內容出現。
必然會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甚至後半生都會不得安寧。
可他既然已經決定讓自己站在朱標這一邊,那麼有些事,總該有人去做。
有一句話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也是這句話支撐他做了這個決定。
『不必時時懷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來,我離開以後,你就是我,人民萬歲!』
「不知道剛才這兩句話,你們是如何理解?」
楊晨將問題投給眾人,就連原先對此課不在意,也不好奇的朱樉都靠著意志力正襟危坐起來。
他凹陷下去的眼睛陷入沉思。
不多時,反而是他第一個回答。
「楊先生,按照你的話來看。
以我所見,大明目前的敵人自然是北元還有周圍一切不對大明臣服的勢力。
譬如與大明西部接壤的烏斯藏諸部,還有東察合台,南方的阿瓦,暹羅,南越皆是心懷不軌之人。
他們在看到大明實力強悍期間,並不敢流露出敵意,可一旦看到大明實力微弱,便會流露獠牙。
這些都是我們的敵人,至於朋友,自然是反之亦然。」
作為親王,朱樉確實是近些年有所懈怠,可就目前看來,楊晨發現,老朱跟馬皇后的基因總歸是沒有差。
『這傢伙還沒壞到根部,如果能改邪歸正,說不定,大明又能出現一尊不弱於『永樂大帝』的藩外帝王。』
楊晨頷首肯定了朱樉的話,同時內心也改變了對朱樉的看法。
很多時候,有些人的本質不壞,只是受到倀鬼的影響。
比如說很多人在工作前都是好人,可長時間的受到相同環境中某些人的影響,最終導致自己不知不覺也受到同化。
或許不會太過分,但性格一定會表現出焦急易躁等不好的改變。
「雄英你覺得呢?」
楊晨挪移視線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台下。
不僅僅是他,朱柏也一併思索。
孩童想的倒是簡單多了。
對於他們來說,讓他們開心的就是朋友,讓他們感到不開心的就是敵人。
「剛才我聽朱柏說,你們想要知道怎麼治國?
那麼你們知不知道,剛才我所說的這兩句話,可比你們說的那些什麼《論語》、《韓非子》、《商君書》等等亂七八糟的治國辦法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我眼裡,你們說的這些東西在我接下來要說的內容面前,就是關公面前耍大刀。」
楊晨並不是在一踩一捧。
而是剛才三人舉例的那些東西只能說適用於明事理的皇帝。
對於那些天賦一般,絲毫沒有政治才能的人來說,完全聽不懂。
特別是有些觀點,讓楊晨感到帝王學說不愧是能改變一個人的東西。
就好比如被老朱影響到的朱雄英。
一個孩童居然認為治國是以術馭臣,假如一個帝王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控制臣子身上。
那麼他還是一名合格的皇帝嗎?
他做的是臣子的皇帝,還是天下的皇帝?
好在朱雄英聰明,楊晨通過觀察他的一言一行就能發現,朱雄英可不吃這一套。
稍加引導,就能擺脫這樣的思想荼毒。
還有朱樉所提到的《商君書》。
這東西是商鞅變法提出的一系列統治策略,旨在加強君主的統治力。
其中馭民五術被許多王朝的君王奉為經典。
特別是那些開始懶得管理,墮落的人。
愚民,統一思想,使民眾愚昧無知。
商鞅認為,通過禁錮人們的思想,讓百姓變得愚昧。
這樣民眾就不容易形成反對國家和君主的強大力量,從而更容易服從統治階級的擺布。
這種策略在本質上是思想控制,通過限制民眾的知識和視野,來維護君主的權威。
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在於削弱民眾的力量。
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就必須削弱民眾的力量,這樣國家才能更加強大。
他主張通過各種手段使民眾變得弱小,無法對國家構成威脅。
疲民,為民尋事,讓民眾疲於奔命。
統治者主動給百姓安排事情做,使他們忙於生計和勞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和反抗。
這樣,民眾就會全心全意地為統治者服務,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疲民術是一種通過消耗民眾體力和精力來達到統治目的的策略。
楊晨在曾經在一次對歷史好奇心的驅使下,曾經調查過,發現每個朝代的統治者,看似對百姓好。
可實際上對這馭民五術運用的十分熟練。
最為經典的就是清朝的三十三兩白銀。
清朝時期,算學已經很發達,因此有人通過計算推測得出,普通百姓一年收入大致是在三十三兩白銀左右。
而大部分百姓的實際支出是在三十六兩白銀。
只要下發各種政策,讓百姓處於一種經濟緊張的狀態,迫使百姓為生計奔波,百姓就無暇其他。
他們甚至沒想過是清朝的問題,而只想著是自己的原因。
這便是運用馭民五術當中『疲民』的最高計策。
除了前三者,後兩者同樣心思狠辣。
辱民,一是讓民眾失去自尊和自信,二是唆使他們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在恐懼氛圍中。
通過侮辱民眾、剝奪他們的尊嚴和自信,可以讓他們更加順從統治。
同時,通過鼓勵民眾相互檢舉揭發,可以打破他們之間的團結和信任。
使他們終日生活在恐懼之中,無法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
假若歷史將來不變的話,朱樉就會邁入到這一步。
他知道自己所作所為肯定會讓自己父親生氣,為了防止這件事情敗露。
於是他在陝西頒布規矩,只要有人舉報想要上京城告發他的人,不僅會獲得豐厚錢財獎勵,還能成為藩地內的地方官職。
為此總有人為了自己利益而背叛集體。
這便是楊晨說過的工賊。
至於最後的貧民,這是跟疲民差不多,都是通過壓榨百姓口袋中的錢來達到控制百姓的目的。
楊晨打算自己要開化眾人,必須要讓他們知道,這些辦法只是表象。
靠著表象辦法永遠都不能根治一個王朝。
否則中原千年以來,為什麼能持續三百年以上的王朝幾乎沒有?
隔壁牆角,老朱對楊晨所說的這些話不僅沒有認同,反而嗤之以鼻,不屑說道:
「妹子,這傢伙又開始耍嘴皮子了,雖然咱讀書少,可咱也知道,剛才無論是雄英還是小十二說的那些話。
可都是我從聖人典籍裡面找出來的。
當初也都是你讓咱去讀這些書,學習怎樣好好當一個皇帝。
沒想到這小子不僅看不上這些玩意,居然還說這些玩意不好?
這件事要是被外邊那些大儒學士知道,恐怕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老朱滿臉堆笑,從牆壁上慢慢走下來。
馬皇后卻沒有順從對方的意思,相反臉色十分好奇。
「那都不一定,誰規定聖人說的就一定是對的?
你可別忘了,楊晨所來自的世界與我們不同。
說不定,這六百年期間出現了一位比肩古今往來所有的聖人?
甚至超越這些聖人,立鼎所有人之上呢?」
聞言,老朱也不得不收回剛才自己說的那些話。
「嗯妹子你說的對。」
兩人談話間,隔壁再度響起楊晨的聲音。
「諸位,在你們看來,治國就是以一己之力鎮壓所有不服從你意志的人。
看似治國,實則是在損耗王朝國運。
有一句話我要告訴你們,歷史的存在,就是告訴現在的人,人們從來不會從歷史當中吸取到教訓。
百年前,有人因為殘暴而導致王朝滅亡,百年後也照樣會有人因殘暴而導致王朝滅亡。
不僅是殘暴,無論是昏庸,還是霸道,亦或者愚蠢,皆是如此!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你們說,我講的對不對?」
講台下,原本還想要玩鬧的朱雄英跟朱柏已經全神貫注的看著他。
雖然不是很聽得懂,可隱約感覺,這話說的有道理。
哪怕是不喜歡聽課的朱棣也感覺到頭皮發癢,好似要長腦子了?
兩人也從原本的站在一旁,變成各自找位置坐下。
三人的學生瞬間增加到五個人。
「楊兄當真是言簡意賅,能以不同角度看待聖人之言,於我們而言,還真是第一次。」
朱標隨聲附和,讓楊晨感到欣慰,至少自己沒有白白浪費精力。
「太子謬讚了,那麼我就接著往下講。
按照剛才我說的話,要學會辨別,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這個問題是治國革命的主要問題,華夏過去一切的革命鬥爭成效甚少。
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楊晨直接把這段話的精髓給說了出來。
只要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無論是在做任何事,哪怕是創業,哪怕是上班。
在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過程,必然會給予極大的幫助。
學會辨別敵我的能力,看似簡單,實則想要活學活用,是一件極難的事。
朱標眉頭緊鎖,聚精會神,無比認真。
他聽明白楊晨所說的這句話。
特別是革命這兩個字,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兩個字的深遠含義。
「革命」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華夏古籍《易經》中。
具體表述為「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這句話描述的是商湯推翻夏桀和周武王推翻商紂的變革。
這裡的「革命」指的是改朝換代的重大變革。
楊晨正是知道眾人能明白革命的含義,他才沒有用別的詞語替代。
「治國的過程就是如此,一定要學會辨別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你做任何事,都需要明白,聯合越來越多的朋友,減少自己的敵人。
接著再去攻擊敵人,以此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那麼你們認為,敵人和朋友,會永遠不改變嗎?」
很快,底下就有人抬手回答。
這一次講話的人出乎意料,是朱棣。
「自然那是不可能,敵人和朋友從來都不會永遠固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朋友不會背叛你,那是因為背叛的籌碼還不夠。
敵人沒有與你成為朋友,那是因為你給的籌碼還不夠多。
唐太宗初登上皇位間,無論是西番還是突闕,實力都不弱。
李世民想要與邦國交好,卻被對方看不起,而後李世民命令將領將其擊敗。
這些原先傲氣十足的突闕蠻人瞬間願意成為大唐的附屬。
為了表達忠心,還有不少首領主動到唐朝國都獻上一曲。」
不僅是他,就連朱雄英也用自己的奶音開口。
「四叔說的可對了,皇爺爺曾跟雄英也是這般說辭。
只是皇爺爺把唐太宗換成了自個,突闕換成了北元,他跟我說,北元可怕可怕他了。」
這番話,頓時讓教室內傳來一片笑聲。
喜歡跟自己孫子吹噓,好像確實是每個爺爺都會做的事。
反而隔壁偷聽的老朱,面對這哄堂大笑害羞的有些面紅耳赤,真是又羞又怒,卻也不敢當面對峙。
「哎呦喂!這孫兒,怎麼把這件事都給抖了出來?」
攥緊手的老朱那個氣,滿滿的都是寵溺。
「你要是不服,咱們就到裡面去不就行了?」
馬皇后在後邊偷笑,嘗試勸勸,看看老朱會怎樣,結局在意料之內。
這傢伙怎麼也不肯,瘋狂搖頭表示不會前往。
「永樂說的不錯,雄英也說的都對。
敵人跟朋友,不會永遠都不改變,而是會隨著時間流逝做出改變。
那麼改變這些的人,就是『我們』,想要去做任何事,就需要學會團結一切能團結的朋友。
這樣說或許你們不能明白,我用陛下來說那就能通俗易懂了。」
一聽到楊晨要把自己當做例子擺放在朱雄英面前,他臉色頓時變了又變。
在老朱眼裡,一旦被楊晨提到,一般來說准沒好事。
不過他也無可奈何,誰讓他不願意共同前往。
「元朝末年,中原處於亂世,陛下成功攻占了金陵作為根據地。
要知道,金陵這一處地盤可是不可多得的寶地,無論是銜接南北,都是至關重要的城池。
不僅百姓多,糧食也多,能耕種的地也多。
最重要的就是,金陵的占據,成功讓當初陛下所帶領的軍隊能有一個安穩的後方。
皇后娘娘跟諸位皇子也不用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
從這一日開始,元朝的勢力已經逐漸變得十分微弱,推離到中原之外的日子指日可待。
那麼等到元軍離去,中原將會陷入一場爭奪中原霸主的大戰。
於是乎,陛下開始廣招賢才,同時屯兵屯糧,為日後做好準備。
正因為他能團結朋友,而獲得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
為日後奪得天下帝王奠定了殷實的基礎。
除了這些朋友之外,陛下的『朋友』還有誰?
自然就是敵人的敵人,也就是當時割據一方的軍閥,譬如同樣是農民軍起義發家的陳友諒。
還有本身就是鹽販江浙一帶起義的張士誠。
這兩位是抗擊元朝的主力,倘若陛下當初沒有因為團結朋友,而獲得九字方針,恐怕這天下還不一定輪到他來當皇帝。」
牆的隔壁,老朱聽到這話已經瞬間炸毛,恨不得馬上衝過去逮住楊晨來兩巴掌。
其實他也已經準備這麼幹了,只是被馬皇后阻攔。
「妹子!你這是幹什麼!你別攔著咱。
這傢伙居然在咱背地裡說咱壞話!真是反了天!必須要讓他知道咱到底是怎麼奪得天下的!」
老朱說著,作勢要推開馬皇后,可被一句話給堵了回去。
「行了行了!他說的難道不是真話?當初你奪得金陵,本來想要趁著士氣大增,同時北上殺伐,可如果不是底下將領及時勸阻。
讓你考慮到將來奪帝的戰爭,恐怕你早就拼了命的去殺元人。
當時北元敗北已經是大局,就算你不出手,也有張士誠陳友諒出手,再不濟,方國珍陳友定也行。
真由你胡來,領著全部家當北方,發現北元早就撤退沒影了,你返回過程必然會遭到這些人的襲擊。
你所說,到時候,這中原輪得到你當皇帝嗎?」
這話老朱也是聽進去。
事實就如馬皇后所說,當初的老朱年輕氣盛,加上沒讀過書跟一路勝仗,使得有些飄了。
要不是手底下人全力阻攔,他還真會帶著所有人衝鋒陷陣。
到最後人財兩失也不是沒有可能。
兩人糾葛期間,牆後又傳來楊晨的聲音。
底下一眾人都認為楊晨說的不錯。
哪怕是有人感到內心又疑問,一時半會也不會提。
「從此之後的事,你們也都知道了,北元得知大勢已去。
離開了中原,接著便是各地勢力開始爭鋒統一。
誰也不服誰,經過數年鬥爭,最後是陛下統一了中原,建立大明,在復漢人光輝。
那麼從洪武年開始到現在,甚至到了以後,你們認為,大明還有必要團結朋友,攻擊敵人嗎?
最開始秦王已經說了外部的敵人,那麼我想知道,你們認為內部的敵人在何處?
應當怎麼分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