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自信的胡惟庸
翌日早上,晨曦微光,金燦燦的太陽從山的那頭緩慢升起。
京城又開始陷入一整天的忙碌,無論是文武百官還是黎民百姓,每個人都向著目的地出發。
今日京城的早朝跟以往不同,已經收到消息的胡惟庸整裝待發,站在一面鏡子面前看著自己身上的裝束。
這一面鏡子來頭可不小。
以往的鏡子都是使用銅進行水磨,等到打磨平整能夠倒映人影,那麼這一面銅鏡也就製作完成了。
銅鏡雖然能夠倒影人影,可是在色彩方面就顯得不是很好,銅本身帶的顏色會導致畫面不是很清晰。
此刻胡惟庸使用的鏡子是一面跟現代社會一模一樣的鏡子。
人們能夠看到上面折射出來的清晰色彩。
「嗯楊晨這個小王八蛋還真是有一些本事,居然能製作出這種神奇的東西。」
自從楊晨跟胡惟庸碰過面開始,楊晨就開始消失在他面前。
這對於胡惟庸來說,就是對方在躲著他。
眼前這一枚鏡子就是從楊晨所處的實驗基地生產出來的商品之一。
目前為止,在整個大明擁有十分廣泛的銷售渠道,很多人為了能獲得一面鏡子而選擇花費大價格。
光是胡惟庸眼前這一面鏡子的價格就達到了一千兩白銀。
鏡子越大,售賣出去的價格就越高,偏偏在京城跟其他地方,官員都有閒錢進行銷售。
普通人只能是購買一個巴掌大小的鏡子,用來看一看原本屬於自己的色彩。
離開自家府邸,胡惟庸前往皇城,路上能看到很多同僚,他們或許是坐著轎子,也有人走路,騎馬的人也不少。
無一例外都是受到朱元璋的召見。
許多人看到胡惟庸居然還能出現在京城而感到驚訝不已。
要知道,胡惟庸已經消失在他們的視野裡面很長一段時間。
在大部分人看來,胡惟庸就是一個被皇帝拋棄的棋子,現在卻能以一副十分自信的模樣再度出現,不由得讓他們感到害怕。
因為在胡惟庸被軟禁的時間裡面,有不少人對他落井下石,什麼樣的行為都有,最多的就是把對方當做一個笑料,在吃飯時間閒聊吹噓。
依靠胡惟庸擔任宰相的能力來看,想要調查清楚在他受到軟禁期間誰在背後蛐蛐他,也不是一件什麼困難的事情。
現在這一群人就是擔心這個調查會發生在他身上,到時候,可就很難收場了。
群臣來到京城門口,又再次給認識的朋友相互檢查對方身上的儀容儀表,防止身上會出現什麼髒東西,等會進去之後,會有專門的人進行檢查。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上朝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容不得忽視。
大臣們平常的衣服分為很多種。
祭服、朝服、公服、館服、常服等等,每個場合都會有不同的標準。
今天他們穿戴的就是朝服。
一旁位置邊上,滕毅讓下人整理自己身上的緋紅色一品大官朝服。
雖說是上朝,他卻感到十分不快。
其原因就是因為前些日子朱元璋交代給他的任務。
需要在提意見的時候,提出讓所有官員拿錢購買出征日本的大名國債。
這件事回去之後,滕毅怎麼想都不知道應該怎麼開口才能以最小的的代價不至於讓所有人都記恨他。
沒辦法,這件事一旦是他做了,就相當於滕毅背叛了所有人,正式站在朱元璋身邊。
這個背叛不是政治立場的背判,而是形容他出賣自己的官員原則。
每每想到此事,滕毅內心就默默流淚,卻也不能做些什麼。
他就這樣保持失落情緒到洪武大門開啟。
進入大門就是中間的御道,百官們需要進行繁瑣禮儀,期間所有人都說話,被抓到是要重罰的。
過了外五龍橋,穿過河道,他們從皇城範圍正式進入到皇宮。
烏壓壓一群人終於來到宮城的大廣場中間位置。
隨之迎接他們的就是大漢將軍敲擊牛皮大鼓的聲音。
第一次聲音出現,百官們需要按照屬於自己的位置開始紛紛站好。
第二道鼓聲響起,他們需要整裝待發,再次確認自己身上沒有任何亂眼睛的地方。
第三道鼓聲響起,朱元璋不急不慢地從一側出現,正式落座在那張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龍椅之上。
他平靜的看了一眼百官隊伍,最後目光落在胡惟庸身上。
收回目光的時候,又看了一眼滕毅,希望對方等一會機靈一點,不要讓他失望。
負責相關禮儀的官員在進行繁瑣的禮節之後,朱元璋這才開始講話。
「諸位!
時隔多日,再次早朝,想必你們肯定會好奇,今日朕讓你們過來到底是為了什麼事情。
其實就是兩件事,這兩件事,是咱跟戶部尚書還有吏部尚書共同商議許久才做出來的決定。
首先就是第一件事!
前些日子,南邊傳過來一些消息,說沿海地區不停有日本的浪人倭寇騷擾百姓,使得我大明百姓出現了人員傷亡的跡象,試問當今大明就算是北方的蠻子都要忌憚一二,憑什麼就要被這一些個子矮小的日本人欺壓到頭上?
倘若受到欺辱的百姓是你們的親人,你們可否會選擇袖手旁觀!
大明不僅僅是大明,還是天下百姓的大明。
加之建國初期,大明派遣使者到日本進行訪問,結果日本的將軍居然看不起咱們,把在咱們派遣出去的使臣給扣押起來,甚至殺害了一些隨從。
在咱看來,這個日本小國就是想要對咱大明動不臣之心,來日不給對方一個教訓,對方肯定會想要對中原來一個鳩占鵲巢!
且咱聽說日本島嶼上有不少好東西,所以咱決定要派遣一支具備文武兩名官員作為代表,前往日本,詢問日本可否願意成為大明的附屬國,倘若他們願意那麼一切都好說。
可是若不願意,那麼大明水師將會劍指日本!為大明受到災難的百姓報仇!
還百姓一個公道!」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今天找他們過來肯定是為了圖謀大事,只不過沒有想到居然是這麼大一件事,要知道發動戰爭,就代表著大明開始陷入紛爭當中。
有的人原本想要躲藏在暗中小心翼翼的撈錢就行,現在卻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計劃給打亂了,大明向外開戰,所有官員都要忙活起來,出現什麼事,就需要他們上。
這種情況之下根本就沒有任何人能躲起來,哪怕是一時間能僥倖躲過去了,事後被清算,結局也會是相當悽慘,類似的事情不是沒有,正因為這些歷歷在目的事,才導致不少官員對大明主動挑起的戰爭很是反對。
現如今大明處境安定,這種情況才符合他們貪污的預期環境。
真到了開啟戰爭的時代,這群骯髒的東西根本就不樂意選擇接受。
然而朱元璋的這個計劃很快就得到大部分武將的支持。
他們扯開自己的喉嚨大聲呼喊朱元璋萬歲大明萬歲類似的話。
不少武將都是跟隨朱元璋從最慌亂的那段時間開始崛起,當時的老朱已經成氣候。
能給這些武將建功立業的機會太少太少,等到建國成立的那一天開始,北元又選擇蟄伏下來,大名軍事力量也就慢慢沉寂。
除了少部分武將因為統兵能力強大,現在還有機會到前線去跟敵人對峙之外,剩下的年輕人根本就沒有機會。
他們也知道是因為自己太年輕的原因,可是當兵的人有幾個願意自己的軍銜永遠停留在這個位置之上。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當他們迷茫之際,朱元璋給予了他們機會,這如何不讓他們感到激動?
沒有當場站出來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大明出征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面對諸多聲音,朱元璋抬起雙手,示意所有人都給他安靜下來。
此時此刻,朱元璋的號召力推到了最高的位置之上。
「這一次,咱想要讓曹國公率領他的部下代表大明武將出使日本,不知道諸位可是有什麼意義?」
既然是文物代表,武力方面讓開國六公的曹國公李文忠出馬自然是相當合適。
群臣面面相覷,都在商議這個決定到底好不好?
到最後,每個人都認為相當不錯,很合適的一個選擇。
唯獨是李文忠本人感到十分詫異,按照資格來說,他是六公之一的身份倒也能說得過去。
可是排名在他前面的人大有人在,為什麼會選擇是他。
更為關鍵的是,前往日本並非是直接開戰,而是以出使的名義。
在這裡「出使」兩個字就具有很特色的意味。
其實去日本也沒有什麼,畢竟之前朱元璋就已經召集過武將們私底下對這件事進行一個淺薄的討論,大明將來對日本發動戰爭是一個蓋棺定論的事。
偏偏現在除了他之外,還需要一個文官。
既然是戰爭,怎麼會還讓他身邊跟著一個文官呢?
李文忠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麼。
為此他選擇沉默,作為跟隨在朱元璋身邊時間不算短的人,李文忠很清楚自己這個舅舅到底有多麼聰明,所有的一切決定都能找到有跡可循。
「陛下!武將已經決定了,那麼文官又是誰前往?」
就在眾人討論的熱火朝天之際,胡惟庸主動站出來開口說道。
頃刻間,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胡惟庸最近一段時間可以說是相當倒霉。
先是被朱元璋冷落不說什麼,更是在禁閉期間,被所有人無視。
今天突然能出現,倒是讓不少人感到奇怪,同時也想看看,陛下接下來會怎麼對待他。
朱元璋龍目緊盯著胡惟庸,臉上笑意堆滿了一張臉道:
「原來是惟庸啊,前些日子讓你受苦了,不過放心,從今天開始,咱對你有大大的重用!
剛才武將已經決定是曹國公了,咱原本打算是讓李善長出山,畢竟他也是一個國公,武將出使日本是國公,文官若是身份太小,就顯得不能夠相得益彰了對不對?
可是惟庸你是知道的,韓國公這傢伙都已經老的走不動道了,要是讓他出山坐船出使日本,咱恐怕還沒到半路,這傢伙就被船隻給顛簸要了半條命。
到了那個時候,咱也對不起他的後人對不對?」
話說到這裡開始,胡惟庸猛地反應過來,後背不停滲透出冷汗,身體不受控制的僵硬起來。
想要開口說些什麼,且怎麼也開不了口。
直到朱元璋把他就是代表文官出使日本的消息給說了出來。
「所以,惟庸啊,咱想要讓你代表大明的文官出使日本,走一趟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此話一出,百官瞬間驚呆了。
「我去!陛下這是想要幹什麼?胡相居然要被派遣去日本?他可是宰相啊!」
「你懂什麼!這說明陛下很看重胡相,胡相真是有福了,居然能代表大明出使日本,若是這個機會能落到我頭上,真不知道該有多好啊。」
「好個屁!我看你們都是傻了吧!陛下這是正式跟胡惟庸說明白,咱們大明已經不需要他這個宰相了,也不會知道胡惟庸到底是怎麼得罪了陛下,居然落到這般境地。」
「胡說八道!你們誰敢說陛下這是拋棄了胡相!我看是陛下想要給胡相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你們就算吃屎了,陛下也不會放棄胡相的!」
每個人都說自己的看法,中而言之,在他們看來,胡惟庸這下子是徹底糟糕了。
特別是中書省的人,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辛苦幹活半輩子,沒想到宰相本人居然要到外邊世界去。
一般而言,出使的任務落在武將身上,那就說明是武將要去攻打對方,倘若是文官出使,都是帶著目的去的。
就好比如漢朝使臣,為了能讓朝廷有一個師出有名的機會,漢朝使臣每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開始使用各種辦法來激怒對方。
最好是能讓對方痛下殺手,最後落下一個身首異處的結局。
如此一來,朝廷就有了發兵的理由。
「惟庸啊?你怎麼不說話了?難道是不喜歡咱對你的這個安排不成?」
看到胡惟庸沒有說話,朱元璋明知故問的說了一句話。
從愣神之際恢復眼神清明,胡惟庸哭笑不得向朱元璋表達自己的意見:
「啟稟陛下,臣如今都已經快要五十了,若是在前往日本,恐怕也不太好,況且臣現在還是中書省的宰相,沒有了臣在,想到陛下一個人處理這麼多政務,臣的這個內心就感到十分痛苦所以」
「所以你是不想要出使日本了?」
朱元璋瞪著眼睛,目光直視胡惟庸彎著腰的身體,想要看看這傢伙敢不敢當著群臣的面拒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