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那裡如何了?」
魏延聽聞趙雲此問,心中愈加糾結了起來。
趙雲從武興南下的早,而魏延又在他的身後。昨日傍晚,魏延在南下的行軍中收到了漢軍在赤亭慘敗、退往武興、丞相染上風寒不能理事的消息。
但眼見趙雲已是油盡燈枯之狀,魏延又如何敢對趙雲說這些呢?
魏延只得含胡應道:「有丞相在彼處,又能有什麼危險呢?將軍勿憂!」
「那就好,那就好。」趙雲從口中擠出這幾個字的時候,臉上還時不時的浮現出一絲痛苦之色,卻硬是憑藉意志忍住、沒發出半點喊疼的聲音。
「將軍……」魏延攥住了趙雲的手,一時不知該安慰些什麼。
趙雲低聲說道:「文長,為大漢守住此地。八千兵、八千兵我帶來了,就託付給文長了。」
魏延重重的點了點頭,眼中似乎閃過了一絲淚光:「將軍放心!既然我來了此處,就定不會丟了白水!」
趙雲極其輕微的點了點頭,只是用眼睛看著魏延,口中微微張開、卻並無聲音發出。
魏延心中大駭,急忙將耳朵湊近趙雲身前問道:「將軍可有遺言要說?」
趙雲面露痛苦之色,努力擠出了幾個字來:「來日,將我葬回常山!」
魏延只覺自己攥著的趙雲左手,一點一點變軟,似乎失了力氣一般,逐漸從魏延的手中滑出、向著榻上墜落去。
帳中親衛與眾將哭成一片,魏延親手為趙雲整理了面容、蓋上了被衾,而後鄭重其事的拜了三拜,方才起身。
魏延是在新野加入劉備軍中、以部曲身份作戰的。
早在河北之時,趙雲就是劉備身邊的主騎、負責統領劉備軍中的騎兵。
劉備在新野小縣蹉跎的七年之中,魏延從一個不通軍事、只是曾任郡兵都伯的小人物,得到了關羽、趙雲等人的軍略指導。
趙雲不僅是大漢當下碩果僅存的熊虎之將,更是魏延魏文長從軍之時的領路之人。
漢室興復,何其遠哉?
趙雲臨死前沒有說什麼家族、沒有說什么子嗣。他心中知曉,自有丞相和朝廷會為他照看。
趙雲的遺言只有一句,只希望有朝一日、魏延可以幫忙將他葬回常山。
若非漢室復興,據守在益州偏遠之地的大漢、如何又能將趙雲葬回黃河以北的常山本郡中呢?
說到底,漢室興復是和蜀漢中一個又一個人的命運相連的,宏觀與細微相接,才凝聚出了這樣一個集體意志。
只是當趙雲這種河北之人愈來愈少的時候,興復漢室還要等到幾時呢?
魏延思略已定,緩緩從趙雲榻前站起,轉身看向眾人。
都是見慣生死的將軍,魏延悲痛歸悲痛、又如何能忘了此處的軍事重任呢?
「鎮東將軍已將此事軍事託付給我,我為大漢鎮北將軍、奉丞相命督軍來援此處。爾等可有人不從?」
魏延打斷了眾人的哀泣之聲,聲音洪亮的在帳中喊道。
趙雲軍中的四位校尉對視一眼,同時俯身下拜:「我等願聽將軍指揮!」
……
魏延帶來的援軍、與趙雲之軍合兵一處之後,足有兩萬兩千的數量。
在軍中為趙雲簡單的發喪過後,魏延第二日便率軍向白水關挺進。
留了四千人進入白水關後,魏延就在關外搭建營寨、築上營壘,與陸遜的大營對峙了起來。
魏延來得晚些,自然知曉北面諸葛亮處的軍情。但以蜀軍的精銳程度,想在一時間攻破魏軍營寨確非容易之事。
加之魏軍還有騎兵之利,可以在營寨外左右馳騁遮掩一二,這就使得魏延的攻擊更加難了。
好在兵力足夠、糧草後勤無憂,魏延也只能穩紮穩打,一日又一日的對峙和交戰。
而在更北面的武興,蜀漢軍隊的局勢卻愈加的惡化了起來。
吳懿是五日一早退兵的,而病中的諸葛亮也是同一日被楊儀派人送走。
六日蜀軍撤兵,曹真緊隨其後展開追擊。
並非曹真五日的時候、不渡河進攻蜀軍在故道水以東的大營,而是曹真無能為力。
魏軍在青泥水處的三萬步卒,在連續三日多、高強度的戰役之下已經疲憊至極,根本無力再渡河、衝擊諸葛亮在河東修築好的堅固營寨。
白水處的牽招、夏侯儒部,同樣無能為之。
換句話說,在五日、曹睿與曹真除了準備進軍追擊之事外,花了更多精力在整軍上。
要將曹洪的騎兵從下辨調過來、要從張郃三萬軍中選一萬出來,要調配運糧船隻、物資轉運、後勤事宜……
若真是倉促過河、襲擊諸葛亮的本營,恐怕是要遭遇敗績的。
但在休整了一日後,曹真六日率軍南下追擊,就變得更得心應手了起來。
借著騎兵之利,雖然河道兩邊的道路狹窄,但也可以不斷地在後方襲擾。多支騎兵部隊輪換,將撤退中的蜀軍弄得苦不堪言。
從赤亭到武興八十里路,曹真除了襲擾多次、成功了多次外,還在武興以北三十里處、擊潰了吳懿埋伏在此的伏兵。
所謂伏兵,一千人埋伏一千人那叫伏兵。
可若是想用三千人埋伏三萬人,這世上恐怕還沒有這麼大的胃口。
六日南下,七日下午魏軍大部到達武興城外。
當天下午到達武興城外後,曹真一面命張郃督兩萬軍隊圍在武興城外、一面親率萬騎向東繞過武興、向更東面的沮縣挺進。
沮縣位置險要,幾乎處於武興和沔陽之間連線的中點。
而沔陽,就是漢中平原最西端之地了。
昔日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之時,曹劉兩軍就在沔陽對峙。黃忠陣斬夏侯淵的定軍山,就在沔陽城南不遠的地方。
諸葛亮在得知曹真率軍追擊而來之後,強行拖著病體起身,卻一時間無能為力。
魏軍實在是太多了!
曹真率步騎三萬南下,其中兩萬步、一萬騎。
在張郃率兩萬步卒把守住武興城外的要道後,曹真依舊能擠出一萬騎兵、向漢中方向的沮縣突襲。
反觀諸葛亮在武興,兵力甚至還不如張郃。
原本赤亭大營的三萬五千士卒,魏延南下的時候帶走了一萬四千。
剩下兩萬一千士卒,數日的鏖戰、撤退、被追擊、加上零零碎碎被魏軍趕上投降的,在武興就只剩下一萬人了。
算上趙雲留在這裡的兩千人,能有一萬二千之數。
但其中大部都是從赤亭撤回來的,見識了如此慘烈的作戰之後,還有多少士卒能夠效力作戰的?
「丞相,當下是要繼續守在武興,還是突圍撤退而走?」楊儀見堂中無人說話,主動請纓問道。
諸葛亮高熱最急的時候已經過去,這兩日服了許多湯藥,病情已經漸漸好轉了起來,但戰事卻依舊憂心。
「威公認為該往哪裡突圍?」諸葛亮輕嘆一聲,緩緩問道。
堂中眾臣眾將,都將目光移到了楊儀的臉上。若要細細數一數面孔,自北伐開始以來,已經有很多熟悉的將領都不在了。
但現在不是談論已死之人的時候,更應討論的是如何突圍!
楊儀沉聲應道:「稟丞相,該向陽安關突圍!」
吳懿深吸一口氣:「丞相,該向陽安關退!」
「屬下附議,也應往陽安關退。」袁綝拱手答道。
宗預、王平也是一樣說法。
諸葛亮長嘆一聲,搖了搖頭,眉眼間儘是蕭索之意。
陽安關意味著什麼?這幾乎是不言自明的!
漢中在東面、沮縣在東面、曹真去的也是東面!
而陽安關在南邊,蜀中在南、白水關也在南。
在曹真率萬騎向東的當下,漢中已然全危,若諸葛亮率軍向東突擊、恐怕還沒走多遠就會遇到回返殺來的曹真。
唯有向南、向陽安關的方向才算一條生路,才能將大漢的這些殘兵敗將、這些文武臣子們儘可能多的帶回去。
可漢中又該如何!這就是決策者的為難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