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三國:我不是曹睿> 第339章 保有漢中

第339章 保有漢中

2024-12-23 01:45:35 作者: 李一振
  定軍山?

  自從張郃在祁山被皇帝當場教學、對著西漢水作詩那一次後,張郃對皇帝的任何想法都不會覺得奇怪了。

  定軍山並非什麼古蹟名勝,惟一值得紀念的、也就是作為建安二十四年魏蜀交戰的舊址了。

  那場戰爭,張郃本人就是親歷者。如何又能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呢?

  張郃拱手說道:「稟陛下,定軍山在沔陽城南十里。雖距離沔陽不遠,但大軍目前還未至彼處。」

  「當下漢中未靖,不若再過些時日、臣自去周邊掃蕩一清後、再請陛下駐蹕彼處。」

  曹睿輕輕點頭,剛要開口,張郃卻繼續說了起來:

  「陛下,臣到了沔陽之後尋訪故夏侯征西之墓。臣聽沮縣長傅昕說、故夏侯征西正是被劉備以庶人之禮葬在定軍山下。」

  「而且聽說是故夏侯征西之侄女夏侯青諫言劉備、方才得以安葬的。」

  曹睿輕輕頷首:「夏侯和在哪?」

  張郃拱手:「夏侯義權此時應在成固。陛下是否要臣將他喚來?」

  「在成固?」曹睿擺了擺手:「既然有軍務在身,待他軍務了結之後再說。」

  「成固圍了八日了吧?」

  張郃點頭:「回陛下,成固守將拒不投降。按照大將軍的意思,是要待沔陽破城之後、再讓臣率步卒去攻成固。」

  「這個安排合理。」曹睿問道:「那個死了的張楷也屬實倒霉,問問他有沒有子嗣或者宗親、從中選一人嗣了爵位吧。」

  「還有那個沮縣長傅昕,給朕喚來、朕要親自見一下他。」

  張郃拱手:「臣這就去喚傅昕。」

  片刻後,沔陽城西的魏軍大營中。

  「臣傅昕拜見陛下!」傅昕大禮參拜,俯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喘、絲毫不敢抬頭。

  曹睿看了眼跪著的傅昕,出聲問道:「傅昕是吧?抬起頭來!朕聽說你家人宗族都在梓潼,為何歸順了大魏、不顧宗族了嗎?」

  這是個選擇題,也是個送命題。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忠和孝的選擇。

  若是傅昕答得好,說不得借著前幾天的功勞一起、還能被委任個重要的實職。

  若他答不好,就只能靠這個爵位養老了。

  傅昕聽話的抬起頭來,依舊沒敢目視皇帝,直接跪在地上說道:「回稟陛下,臣雖然曾經仕蜀,但既然知曉天命、歸順大魏,就再也沒有反覆之念。」

  「蜀軍妄圖攻侵大魏、又被王師打得大敗而歸,臣看蜀國滅亡只在須臾之間了!臣又如何要擔心宗族呢?」

  曹睿轉頭看了眼張郃、又看了眼司馬懿,撫掌笑道:「還算你有些急智。」

  「朕今日有些興致,因而賞你一個挑選的機會。你現在是五百石的沮縣長,要麼入尚書台去做尚書郎、要麼到司隸校尉處手下為官、要麼到中軍去做個參軍。」

  「你選一個吧。」

  傅昕再度叩首答道:「陛下聖恩,臣五內俱感。只要能為大魏效力,臣什麼職位都願意!」

  曹睿輕笑一聲:「那就去民部吧。朕看大將軍軍報中說你有後勤之才,且到民部歷練一番。」


  「臣謝陛下聖恩!」傅昕又一次叩首。

  揮揮手讓傅昕退下後,曹睿站起身來,在張郃、司馬懿以及一眾親兵的扈從下,親自繞營視察去了。

  剛到下午,大營東面的沔陽城就有消息傳來。

  守將魯開面對魏軍的最後通牒,雖然聽說大魏皇帝親至沔陽城下,卻仍不願降魏,在城中官署內拔劍自刎,並且遺書請魏國善待城中蜀軍。

  魯開死後,城中蜀兵再無猶豫之情,打開城門向魏軍請降。

  郝昭、鹿磐二將率部迅速入城,將城中的兩千蜀軍繳械看管起來,並占領了城中各處要害之地。

  曹睿聽聞這個消息後,只是微微一嘆:「大勢一崩,真如泥沙俱下。」

  「有人如傅昕、何丹順勢歸降,賣了城池軍隊、為自己謀求富貴。有如張楷者時運不佳,身首異處。」

  「也有如魯開這般的人,不違忠義之舉,自盡而亡。」

  「張將軍,」曹睿側臉看向張郃:「將魯開厚葬吧!這等忠義之人還是要入土為安的。」

  「臣知曉了。」張郃說道:「既然沔陽城破,陛下今日不如進城休息?自上邽出來後,陛下有兩個月都宿在軍中了。」

  「無妨,朕也是在軍中住慣了的,將軍不需這般體貼。」曹睿看向張郃:「既然沔陽已下,朕就不向東面的南鄭、成固各城去了。」

  「朕自駐在沔陽,留兩千步卒給朕,其餘之軍、卿去攻成固吧!成固守將這般作態,又砍了大魏新封的亭侯,沒什麼勸降的必要了。」

  張郃應道:「臣明日上午便出發去成固!」

  ……

  二十四日,曹睿留在了沔陽。

  張郃引軍向東,去攻漢中東端的成固去了。成固與沔陽相距一百五十里,張郃的八千步軍已經足夠。

  四倍之兵,有張郃領著進攻只有兩千蜀軍把守成固,還不在話下。

  既然有了身後的步軍支援,曹真手下更為寶貴的騎兵,也就沒有必要浪費在攻城戰中了。

  曹睿身在沔陽,一方面是由於沔陽作為陽平關依託、並且連接沮縣、武興的關鍵位置。

  手中有夏侯獻的一萬騎軍,若是武興或者陽平關有警,及時支援也是來得及的。

  另一方面,漢中之地其實頗為單調無聊。

  漢中四面皆山,除了四面的山口、零零碎碎的坐落著幾處險要之地外,其他的地方都是平原,駐在這裡或者那裡、並無多少區別。

  「孟達?」曹睿笑著看向司馬懿:「司空怎麼想起這個人了?」

  司馬懿捋須答道:「漢水穿漢中而過,孟達所在的上庸、以及陳驃騎所在的襄陽、都在漢水旁邊。」

  「自從陛下踐祚後,孟達一次都未朝拜過。如今陛下在漢中、又離的這般近,是該讓他來了。」

  曹睿笑道:「漢中和襄樊兩地、將孟達夾在中間,他在朕的面前再無籌碼了。」

  「那就依司空所言,詔孟達入漢中來見朕!他多久能到?」

  司馬懿應道:「大將軍今天上午的軍報中說,南鄉傳檄而定。從漢中到上庸的道路就再無阻礙了。」

  「從沔陽到上庸約九百里,從寬來算的話,給孟達二十日的時間已經足夠了。」


  曹睿點頭:「那好,朕就給孟達二十日。今日就派使者出發,讓孟達二十日內來沔陽見朕!」

  司馬懿拱手應下。

  曹睿從赤亭出發的這些時日裡,諸葛亮在陽安關一直都沒有動彈。

  不是諸葛亮不想,而是不能。

  一方面赤亭敗訊傳到成都後,劉禪與成都朝中的眾臣一致認為諸葛亮要謹慎用兵、不可再致軍力喪失。

  並且用詔書的形式發了命令。

  所謂「政由葛氏」,只是一個說法罷了。

  劉禪又豈會不知諸葛亮之忠,成都朝廷中的臣子們、又如何認為諸葛亮會不遵詔令呢?

  下詔也就下了,從制度和人情上來說,都無半點違和之處。

  諸葛亮此前湊出的八萬北伐之軍,乃是益州上下湊出來的軍隊,並非諸葛亮的私軍。

  若是前線一再勝利,劉禪當然不會對諸葛亮的用兵做出任何干預。

  但現在,隴右損了兩萬多兵、赤亭又丟了一萬多。雖說白水關一仗打得很漂亮,可蜀漢哪還供應得起這般戰事呢?

  若再輸一場,再損個一萬兵、恐怕蜀漢就要直接亡國了好不好?

  劉禪只是庸碌了些,並不是分不清形勢之人。

  漢中自然重要,但若和蜀漢的生死存亡相比,就是一個可以捨棄的選項了。

  斷臂求生,並無苛責之處。有朝一日再奪回來就是了!

  諸葛亮當然是想打的,而且自認為手中有三萬餘可用之兵,還有一戰之力。

  要麼北上收復武興、繼而斷魏國後撤之路。要麼攻克陽平關、在漢中與魏國相持。

  無論哪一條,可能性都沒有低到零的程度。

  但成都的朝臣上下,卻一力反對。

  面對詔書,諸葛亮也只能認下。一面在陽安關安撫士卒、努力恢復戰力,一面繼續上表成都、爭取劉禪的再次同意。

  隨著張郃的步兵進軍向東,在分派麾下各將軍務之後,曹真隨在夏侯和的三千騎中,一併返回了沔陽。

  定軍山下,微微細雨。

  曹睿靜靜坐在白馬之上,在一張黑紅色的天子傘蓋下、從容的看著南面的定軍山。

  定軍山形狀如同馬鞍一般,朝著沔陽和沔水的北面、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南面地勢平緩、更適合大軍屯駐。

  昔日劉備就是在定軍山與曹魏相持半年之久,斬殺夏侯淵、逼退曹操,奪下了漢中之地。

  司馬懿抬眼瞄了一眼皇帝的嚴肅神情,不由得心中一動。

  定軍山,除了夏侯淵、還能有什麼事情值得皇帝這般思索的呢?

  果不其然,曹睿轉頭問道:「大將軍和夏侯和還沒到嗎?」

  司馬懿拱手答道:「陛下,昨日大將軍傳訊、稱今日中午之前就到。當下已近午時,應該快了。」

  就在二人交談之間,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從北面漸漸傳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