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宰衡,招賢令

2024-12-13 07:04:09 作者: 快淹死的鯉魚
  第148章 宰衡,招賢令

  不得不說,王莽這個人當真是心狠手辣,為了自己的目標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是獻出長子的生命,殺害牽連上百人,也在所不惜!

  成為新朝皇帝也不算出乎意料,因為這個人是真的為了自己的大業付出了一切!

  像是凡俗的色慾食慾這種完全可以視而不見,全部都拋棄掉,成為儒家最渴望的聖人!

  品德基本上是完美的,能得到儒生認可也是情理之中,因為這個人太完美了。

  一路上從安漢公到宰衡假皇帝,最後登基稱帝,建立新朝,一切的一切都堪稱是眾望所歸的,百姓、儒生、豪強所有人推舉出來的領導人!希望他可以帶領天下走出困境。

  但是後來,天下人又捨棄了這位心目中的聖人,因為他們發現,新皇帝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

  什麼都沒有改變,而且正好相反,一系列復古改革甚至將天下給推入了深淵!井田制顯然不再符合如今的情況,雖說算是變相的超時代主義,但這種制度就不適合現在的大漢。

  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

  但目前來看,四十八歲的王莽顯然壟斷了中央朝政,某些徐氏紮根過深的地方雖是明顯持反抗態度,但也不敢太過放肆,就連最激進的鎮軍都督府也是明著歸順的。

  畢竟他現在代表的是朝廷,代表皇帝與太后!有著這杆旗幟在,只要不做最後一步,就沒人敢掀桌子。

  即使徐家有造反的能力,激進派頭子徐元也有極強的影響力,可是徐華始終有著理智。

  他確實起了反抗的心思,但不是現在,等對方完全沉不住氣,放鬆警惕的那一刻,在起兵,這才有可能成功。

  至少也是一個割據廣大關東地區,與中央長安對峙,至少能保劉氏香火不斷,不至於國家就這麼亡了。

  當年徐博積極向地方拓展打的也是這個主意,既然朝中撼動不了外戚的勢力,那就另闢蹊徑,以地方的兵威來限制。

  畢竟,朝廷的權力不也來自於一個個郡縣嗎,沒有了廣闊的國土支持,又你算得了什麼呢?

  ………

  元始四年八月,任命王莽為宰衡的聲音越來越大,上到諸如少傅少師這種四輔臣,大司徒這種三公,下至普通儒生百姓,都希望他成為凌駕於四輔之上的宰相!

  以此出台更多有利於天下的政策,之前他逼迫官僚和皇家讓出利益的策略非常有用,為自己拉來了很多的支持者。

  孔光也因為先祖被追封為公的事情徹底倒向王莽,如今四輔臣中,除了徐華這個太保為,都是王氏一系。

  針對這件事,太后召開了朝會,她站在劉氏的位置上,其實並不希望王莽的地位有多高,權力就那麼多,臣子做大,難免會影響皇帝,也就是自己!

  本來四輔臣中相互牽制也很好,兩個王氏一系,兩個徐氏一系,勢均力敵,自己這個太后在其中周旋。

  可惜情況趕不上變化,徐忠壓根對少師沒興趣,毫不猶豫的讓給了車騎將軍王舜,孔光也被拉攏了過去,如今再無人能制衡這位太傅!

  權臣當政未嘗不是壞事,當年的徐貞也是權臣,甚至能夠廢立皇帝!在誅殺諸呂中將全國的軍政大權都握在了自己手上,包括諸侯王也是以其馬首是瞻。


  統一外戚、功臣、諸侯王這三個高帝留下的制衡體系。

  但歷史證明他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吶!這王莽呢?都還是未知數,可能是下一個徐貞,也有可能是下一個李斯趙高。

  但現在也無法探究了,因為王太傅晉位宰衡已經是大勢所趨,內外沒有任何人反對,她這個太后也只能妥協。

  「太后,王太傅之能之德完全足以侍奉祖宗宗廟,堪比古之聖人!如今之職實在是限制了他的拳腳,臣懇請太后富裕更高的職權!」

  首先的馬前卒就是大司徒陳崇,之前在其設置安民縣時就大肆搖旗吶喊,屬於是王舜王邑等人之下的核心人物。

  雖然現在的大司徒大打折扣,地位不復當年但也依舊是重量級人物!

  太后也不得不重視。

  「老臣附議,王太傅之德千古罕見。」經常保持中立的孔光也一反常態,畢竟對方曾給自己祖宗某榮譽,所以也不能含糊不是。

  而且孔光是真的認為王莽足以擔當更高的位置,傳說中的周公徐貞,徐恭霍光他沒見過,不清楚其有多麼賢能,但想來也不過如此吧。

  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傳說境界!

  至少明面上是這樣的。

  「臣附議!」

  「臣附議!」

  王舜等人也開始帶頭贊同,徐華看了一眼,後退半步,那些躍躍欲試的徐氏臣子也選擇了沉默。

  看來徐公是不打算阻止這件事了,為什麼呢?這傢伙坐上更高的位置後將再無掣肘,太保能限制太傅,但卻限制不了位同宰相的宰衡!

  這個官職嚴格來說還沒出來,這是專門外安漢公創造的,包括日後的假皇帝,也就一個人了當過!相當於假的意思是代,和真正的皇帝相比也就差一個禪讓流程了。

  王政君瞥了一眼徐華,哀嘆一聲,感概這個侄子越來越脫離掌控了,隨後淡淡說道:「王莽之才幹足以媲美侍奉孝康、孝宣兩位皇帝的太傅王莽,只賢德則堪比古之聖人,顯存的官職,包括周禮所記載都不足以顯示朝廷的尊重。」

  「我做主,拜太傅,首席輔政大臣王莽為宰衡!凌駕於四輔之上,為眾臣之首,朝之宰相,如此方能顯示朝廷的尊敬。」

  此言一出,很多反對者都瞪大了眼睛,但卻敢怒不敢言,前車之鑑太過清晰了,這種時候反抗,罷官都算是好的了。

  「太后臣萬萬當不得如此讚譽啊!」不出意料,王莽本人第一個跳出來拒絕,謙虛的人設要保持住。

  「昔日景聖王,聖師徐恭這輩子都不過一宰相而已,臣拜太傅已經是考慮到情況特殊的無奈之舉了!怎麼能夠再破一次例呢?」

  「不妥,不妥,著實不妥!」

  隨即,王舜勸道:「兄長您就接受吧,這位置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才做的,而是更好的造福天下!百姓都希望您拜宰啊!」

  「懇請太傅接受!」

  「懇請太傅接受!」

  眾臣齊齊站到了王莽身前,用著非常誠懇的語氣說道,其中大多數都是真心的。

  畢竟王莽向上走了,他們才能跟著走!

  「不行,我萬萬不會行此僭越之事!」他還是不同意,嚴詞拒絕。


  撲通。

  大司徒陳崇直接跪了下來,看著對方說道:「屬下懇求您接受宰位!如若您不同意,吾便一跪不起!您就接受吧!」

  有了人帶頭,其餘大臣也順勢跪了下去,包括王舜這種輔臣,當然,孔光是並沒有這麼做的,他輩分要比對方大,如果也跪下來那像什麼話呢?

  一眨眼,就只有徐華孔光等寥寥幾人還站著了,其他包括不支持王莽的大臣也沒有例外。

  「這,這……唉,諸位快快請起,快快請起!」王莽一副十分「無奈」的樣子說道。

  他首先將帶頭的大司徒陳崇攙扶了起來,接著終於鬆口:「也罷,既然諸位如此堅持,我也就不好再推辭了,就讓我王莽來當這個惡人,百年之後再向各位先賢贖罪。」

  扭頭看向王太后:「稟太后,臣願意承接宰執的重擔!如果您願意相信臣的話。」

  再一番拉扯過後,總算是到重頭戲了,那就是正式冊封王莽為眾臣之首!

  其實官職這個東西也是相對的,大漢剛剛立國之時,丞相就相當於宰相,代替皇帝總攬朝政,但不久以後被相國所取代,但在高帝託孤以後,宰相就變成了徐貞的太師。

  大司馬大將軍也行使過一段時間的宰相職權,就是霍光當政的時候,他死後被宣帝追封為太傅。

  而現在三公則是已經貶值了,大司馬大司徒之上又出現了四輔臣,四輔臣之間,太傅和太保之間其實沒有差多少,只不過王莽的座次更靠前而已。

  但徐華這個太保卻依然能起到掣肘作用,再怎麼說也是朝中的二號人物。

  為了擺脫這種限制,王莽選擇再次晉位!讓太后為他重新創造一個新的官職,真正的宰相,來做到壓制反對勢力。

  「王莽品德高尚,才幹突出,足以帶領群臣以行治理之權,今特加封其為宰衡,行宰相之職,凌駕於④輔臣之上!」

  「孔光接替太傅之位,甄豐接替少師這位,就這樣吧。」

  王政君思索一二,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更有逼格的職務,實際上就是宰相的意思,代替皇帝主宰天下。

  如此一來,四輔臣就再也無法限制他了,也就是說徐華這個太保也不行。

  至於他為什麼不反對呢?並非不放下心上,主要是沒什麼用啊,之前也曾反對過,但滿朝臣子都表示支持,單單一個人無疑是孤木難支的。

  那些徐氏一系反對王家的臣子也什麼都不敢說,懼怕將來被清算,因為徐華根本保不住他們!

  換句話說是無法在長安保住他們,一旦得罪了王莽,徐華就會儘量爭取到外貶地方,一旦到荊州冀州這些地方,就基本上無憂了。

  徐家在兗州這種中原地區的勢力比較薄弱,集中在河北和荊襄,其他地方並沒有紮根。

  「臣王莽謝太后,定不辜負太后所望!」王莽跪下重重磕了一個頭,他至今都有些恍惚。

  從灰溜溜逃走,再到當朝宰衡,他只用了不到十年而已!實在是太戲劇性了,讓人有些無法接受,而且重點是徐華沒有繼續唱反調。

  終究還是妥協了嗎……

  「嗯,去吧,我相信你。」王政君死死盯著侄子,心中遠沒有表現的那麼平靜。

  大司馬到安漢公再到宰衡……下一步會是什麼呢?此人的野心恐怕大的嚇人!就算給他宰相也不會滿足的。


  因為皇帝成年以後,清算王家外戚是必然的,以王莽的性格會允許嗎?他可是想要憑藉改革拯救整個世界的!

  怎麼會允許自己丟失權力。

  這麼想著,王政君的警惕心理也到達了極致,開始思考是不是要扶持起徐家來制衡一二呢?

  可惜已經晚了,自從成為儒家首席博士後,他的掌權之路便勢不可擋!

  ………

  接下來的時間,王莽開始繼續拉攏儒生以充盈自己的勢力,穩住根基,首先斥資數百萬錢,為學者打造了一萬五千處住宅,用以安置人才。

  同時大力發展教化,派遣學者前往縣鄉開化民智,他認為,適當的知識可以讓百姓更好的理解朝廷頒布的命令。

  以此來減少改革的阻力。

  與此同時,王莽也認為,一切的犯罪犯法都是教化不足導致的,如果百姓能永遠羞恥心、道德觀的話,就始終會嚴於律己,更不會違法!

  哪裡需要什麼嚴苛律法,他認為這只會適得其反。

  秦朝不就是這麼亡的嗎?聖師是站在自己的時代多考慮的,可是現在時代又變了。

  治國策略當然也要隨之改變才行。

  一萬五千處宅子完工後,王莽就馬不停蹄的發表了招賢令,號召天下有才之人前來朝廷任職,其實就是為太學放寬了舉孝廉的徵辟範圍,以此來爭取這些年輕儒生的支持。

  畢竟,天下最有才的年輕人除了太學生也就沒別人了,其他地方的學者沒有一點優勢。

  這宅子完全就是為了太學生而準備的。

  此策略一出得到儒生們的廣泛好評,對王莽也更加推崇了。

  但於此同時,法家學者的徵辟數量也變得越來越少,引起了法學院內部的不滿,但沒有作用,王莽是當朝的宰衡,行使宰相之職。

  因為朝廷的有意傾斜,就連地方都注入了大量儒生,積壓了法家的生存空間。

  元始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王莽以安漢公的身份主持祭祀,代替了當年徐博的位置。

  按照徐恭定下的慣例,大漢每三十年都會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大型祭祀,而每次的主持者並非朝臣,而是太學令!也就是天下最有名望的人。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