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來的突然,結束的也很快。
發現被人出賣引入埋伏,而且對方的兵力遠遠在自己之上,四千冀州兵馬幾乎頃刻之間就沒有了戰意,一個個如同待宰羔羊一般,任憑李易的兵馬將他們團團圍住。
最後,只有劉副將帶著一批絕對忠於袁家的軍官與士兵,向著李易的所在發起了一次衝鋒,看似是想擒賊擒王,但他們自己都知道,那時不可能的。
幾百具連弩齊射之後,看到那瞬間倒下的幾十具已經不成人形的屍首,冀州軍軍心徹底崩潰。
然後典韋高舉天子聖旨,說明了李易立場的正確性,以及袁家的叛逆之舉,讓他們這些人不要再執迷不悟,在力和理面前,剩下的四千來人不出意料的放下了手中的兵刃,選擇了向李易投降。
至此,李易以零損傷,取得了他渡河之後的首次勝利,袁譚一方也再一次受到了難以承受的沉痛打擊,不過,這對於袁譚來說,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經過了兩天的時間,李易後方的糧草輜重已經送到,兵力也再度得到了補充,既然後勤無礙,李易便馬不停蹄,帶著兩萬多人直接奔著平原的縣城殺了過去。
且不說袁譚該如何面對眼前那種近乎絕望的困難,在他之前,袁紹卻是先一步感受到了絕望。
因為,遇到困難的可不只有袁譚,在青州消息送到袁紹那裡之前,并州就已經給袁紹送去了噩耗:
李傕與韓遂一路凱歌,短短數日時間,竟然已經逼近了晉陽。
此外,張揚為了表示自己是堅定的站在李易那邊的,也主動派出了一隊兵馬,不過被擋在了壺關,雖然威脅不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高幹的兵力。
按照當初李易給李傕與韓遂的命令,讓他們不要在并州急於進攻,只要拖住高幹,不讓并州的兵力下來支援袁紹就可以了。
一開始兩人確實是這麼做的,反正平平穩穩的就能拿到功勞,他們也不至於非要臉對臉的和高幹拼一身血。
起初雙方就在上郡和太原的邊界對峙,李傕與韓遂不斷佯攻,聲勢浩大,很嚇人,可就是不動真格的。
高幹似乎也察覺到了他們的意圖,所以,雙方的攻防戰初期倒是相當的默契。
然而,這份默契維持了沒多久,就被打破了。
李易四十萬大軍兵臨黃河,對外宣稱的是百萬大軍,這個消息傳到到并州之後,自然人心浮動,許多人都感覺到,袁紹怕是要完。
并州不同於冀州,冀州是袁紹的親兒子,只要手裡有資源,袁紹就優先扶持冀州,比如兵馬待遇,對官員的重視程度,等等許多方面,并州都比不得冀州。
高幹雖然也算是文武兼備,並不是泛泛之輩,但論本事論資歷,距離一州刺史還是有些距離的,而他能夠上位,主要還是因為他是袁紹的外甥。
所以,高幹在并州的威望多少,其實就是袁紹個人威望在并州的延伸,現在李易大軍打了過來,袁紹自己都是一個腦袋兩個大,在冀州的威望都開始動搖,而并州,那就只能呵呵了。
在這個背景下,隨著李易攻打袁紹的事情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并州許多人都開始思考,一旦河北變天,他們應該如何自處,如何延續家族興旺。
但答案只有一個,趕緊往李易那邊站隊,越早越好,不然等李易打過來再投降,那就晚了。
只是袁紹還沒倒,積威猶在,尋常人輕易不敢做這個出頭鳥。
但是,這種氣氛就像是一股股陰雲,不斷的在并州醞釀聚集,直到黑山軍張燕打著李易的旗號,以奇兵攻破了沾縣縣城,之後并州的形勢便急轉直下。
先是平周,谷遠等縣城改旗易幟,響應李易,並請求李易駐軍,或者安排官吏。
這時高幹雖然憤怒,但還能勉強承受,因為袁紹也不是讓他每城固守,一些城池的易主在他的預料之中,只是方式上有些差別,他以為應該是被李傕派兵攻下,可哪想,人家連一個兵都沒派,那些縣城自己就掛起了白旗。
但很快,讓高幹驚恐的事情就發生了,中都,京陵兩城居然也降了李易。
此時高幹駐軍在界休,這裡多山地,可以憑藉地形對李傕的大軍形成阻礙,中都和京陵兩城剛好就在高幹的後方,這兩地一投降,立刻就斷了高幹的糧道,讓高幹的位置從戰場前線,轉而成為了孤懸在外的一支孤軍。
這種時候高幹除了撤兵沒有第二種選擇,因為中都和京陵的城中並沒有多少兵馬,雖然斷了他的糧道,暫時還攔不出他的大軍,可是,只要李傕派一支幾千人的兵馬繞過去,他的退路就會真的被堵死了,然後都不用李傕攻打,只要圍城半月,他的兵馬就會因為缺糧陷入絕境。
只是,高幹退兵,李傕和韓遂會讓他說走就走?
雖然李易的軍令不讓他們與高幹硬碰硬,但這種送上門的機會都把握不住,他們的前半輩子就算白活了,而且,魯肅也支持他們出戰的決定。
於是高幹就悲劇了,他一路退,李傕與韓遂就像是膏藥一樣,死死的黏在了後面,一路尾隨追殺,後來順勢太大,高幹受不了了,想要轉頭與李傕決戰,但李傕立刻固守,擺出一副對耗的模樣,高幹無奈,只能繼續撤兵,結果李傕又咬了上去。
雙方一路上追追趕趕,甚至高幹本人都是連番遇險,最終,等高幹逃到晉陽的時候,跟著他的只剩下了不到不到四千人,。
李傕與韓遂追到了晉陽,見晉陽城池堅固,而且原本晉陽還有一些留守的人馬,高幹進攻不足卻防守有餘,便沒有熱血上頭強攻晉陽。
現在并州的情況比李易預計的要好太多,李傕幾人一合計,給李易去了一封信說明現在的情形,然後李傕帶著一萬人守在晉陽城外,震懾高幹,韓遂則分兵去攻占周遭城池。
在高幹從界休撤兵之後,便已經失去了對并州地方上的掌控,各地城池少有願意繼續為袁家效忠,基本是看見李易的旗號就主動開門投降,偶爾有個別縣令是袁家的堅定支持者,但在城中的百姓、兵丁、官員、世家都站在李易那邊的前提下,僅有的抵抗也是很快就土崩瓦解。
袁紹了解到并州的情況之後,簡直是又驚又怒,當眾大罵高幹不爭氣,沒有把控好後方,稀里糊塗的就敗了,壞了他的布局。
只是罵歸罵,正事還是要做的。
冷靜之後,袁紹開始與眾人商議對策,現在高幹個人已經明顯無力繼續應對并州局面了,想要讓并州好起來,除非袁紹加派援兵,
可是,袁紹現在哪裡還有多餘的人馬?
尤其是幽州那邊也傳來消息,說公孫瓚見李易勢大,再一次活躍了起來,不禁將易水以北的城池盡數收服,還不斷的招兵買馬,南下的意圖明顯。
最後審配經過一番計算,得出結論,如果非要支援并州,最多也只能派出五千兵馬,但是,就算派了五千過去,估計也是杯水車薪。
然後眾人再議,議了半天也沒有個妥當的辦法,最後,袁紹不耐煩了,來了一句明日再議,讓眾人先回去自己想想。
結果到了「明日」,還沒來得及再議,青州袁譚的告急文書就一封連著一封的往袁紹這裡送,從平原津失守,蔣奇全軍覆沒,到確認李易本人去了平原,預計兵馬不下十萬,一次比一次的事態嚴重,每一封信的末尾都是請求袁紹速速發兵救援。
然而,袁紹看到最後,只覺得天旋地轉,出現在腦子裡的只有兩個字——完了。
不僅僅是袁紹,中軍大帳十幾號人,所有人都是呆愣愣的,好半天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并州的局勢惡化還可以勉強說是肌膚之痛,反正李傕兵力有限,暫時打不到冀州來,狠狠心,起碼能拖一個多月。
但平原那邊就嚴重多了,更危險的是李易本人也在,平原肯定守不住,然後不管李易是繞過來打袁紹,還是去抄袁紹老家,其後果都是災難性的。
這種局面真的太嚴峻,嚴峻到了所有人都徒呼奈何的地步。
於是,袁紹一口氣沒上來,當場昏了過去,雖然後來被救醒,但整個人都是昏昏沉沉的,不能理政。
袁紹年紀也不大,現在才四十出頭,雖然也是一方的大諸侯,可自從董卓那時候開始,袁紹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整天不是跟這個斗就是跟那個斗,好不容易快要成為河北霸主了,李易把水攪渾不說,還順手按了他一把。
袁紹身上背著的壓力實在太大,平時還不顯,現在河北東西兩路局勢的迅速惡化,一下就將他給擊倒了。
袁紹這一病,對於整個河北集團來說,毫無疑問是雪上加霜,幸好袁紹的幾個謀士在關鍵時候還算靠譜,及時的將兩地戰報以及袁紹本人的身體狀況封鎖,不然絕對會動搖軍心。
後來經過軍中醫師的診斷,袁紹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袁紹身體本身沒什麼大問題,病疾全都在心裡,有點積勞成疾的意思,袁紹心裡如果舒坦了,再休息休息,這病自然也就去了。
醫師說完就告退了,可是,審配等人卻是再度束手。
舒坦,都火燒眉毛厲害怎麼叫袁紹舒坦?
有人忍不住,硬著頭皮去求見袁紹,可袁紹一句計將安出,就讓他們低著頭退了下去。
轉眼,已經是第二天了,這天,袁紹早上起來,感覺精神好了一些,腹中也有飢餓之感,正準備洗漱,然後用些稀粥,卻是忽然發怒,將所有人都趕了出去。
等帳內就剩下袁紹自己的時候,袁紹再次來到水盆前,低下頭,他不是洗臉,而是看著水盆里自己的倒影發呆。
袁紹作為世家公卿之後,看人素來都是先看儀表姿容,然後再問出身,不難想像,他對自己的儀表也是非常在意的,而且非常滿意,嘴上不說,心中卻也自詡風流。
可是今天,看著水中的倒影,袁紹忽然發現,不知從何時起,自己臉上的皺紋竟然那般多了,皺巴巴的,鬢角也白了,散亂著,看上去就像是深秋的枯草一樣讓人不喜。
最最讓袁紹接受不能的,是明顯開始便的凹陷的眼窩,眼眶也是發暗,透著青色,看起來死氣沉沉,找不到半點精神氣。
袁紹閉上眼,片刻後睜開再看,但倒影中還是那般,袁紹有些無法接受,這還是那個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麼?
忽的,心中再度湧起怒火,袁紹一把抓住了木盆,想要將盆子給扔了,但他只是稍稍用力,很快又將木盆放了下去。
適才無端發怒已是不該,現在又對著一個盛水的盆子發火,他幾時變的這般不堪了?
最終,袁紹嘆了口氣,用清水將面孔擦洗乾淨,又自己梳理了頭髮,然後孤零零的坐在了床榻邊上。
袁紹知道,自己雖然確實是不舒服,頭暈頭痛,但還遠遠不到不能理事的程度,他現在這樣,更多的是在逃避。
他知道這麼做很沒出息,他也不想這樣的,可他已經盡力了,現在真的沒辦法了,那麼的文臣武將都看著他,等著他拿主意,可他卻拿不出來。
這種情況讓他怎麼辦,讓他承認,說自己就是不如李易,真的沒辦法了?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袁紹都想過,要不不打了,乾脆投降李易算了。
只是這個念頭很快就被袁紹自己否定,他丟不起那個人,他並不鄙視李易的出身,也承認李易確實厲害,可他就是無法接受將來某天見了李易,要低頭哈腰的樣子。
堂堂四世三公之後,無論如何都不能活的跟狗一樣。
這次在隔著黃河對峙,袁紹內心深處就有著一個念頭,豁出一切,與李易好好鬥一場。
贏了,他是英雄!
敗了,雖敗猶榮,他一樣是英雄!
奈何,局勢崩壞的實在太快了,李易連正面交鋒的機會都不給他。
這讓袁紹覺得自己活得像個笑話,他都不敢想像,今後世人提到他這個名字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評價。
袁本初,四世三公?
在大將軍面前,不過跳樑小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