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此周瑜之謂也
「孫伯符,袁公待孫氏不薄,你怎敢背主?」
「袁公有命凡陣前倒戈,皆有財帛重賞,敢隨孫策叛主者殺。「
戰場上兩軍相隔數百步結陣對峙,喬使百餘士卒大聲吶喊,回聲在龍亢平川曠野激盪久遠。
孫策的軍陣里頓時一陣騷動,兵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信誰的。
喬大罵孫伯符背主,而孫策反過來罵張勳與喬在袁公面前鑿空指鹿,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我孫伯符為袁公先後立功,許諾任九江太守與廬江太守,就因有你們這群惑世盜名之徒,多次搬唇弄舌,使袁公聽讒言數次毀諾,今日又欲制人與死地,有汝等乘偽行詐之人在,不知日後有多少人將死於非命。」
孫策額頭青筋暴起,同樣讓百人怒罵回道,
兩人雖然在相互辱罵,卻沒人敢第一個動手,雙方都心有顧忌。
喬面對這種情況也感到頭疼,他也沒想到軍吏里竟有孫伯符的人,還剛率軍趕到平阿,孫策就收到了密函,直接帶人把張勳拿下,順便還吞併了張勳帶過去的士卒,無論兵卒的強悍,還是人數優勢皆在他之上。
要真打起來,恐怕他還打不過孫伯符,只能想辦法動搖對方的軍心。
而孫策也怕把名聲給毀了,兩邊的罵聲不斷,就不敢領兵衝殺過去。
周瑜登台觀喬軍陣,見其軍左右兩翼空隙較大,站立都有些東倒西歪,只有前排陣形整齊,
遂側身對孫策道:「伯,喬忽然率軍而至,下蔡與平阿兩縣為壽春屏障,為了防備玄德公的青州軍,喬、奴、劉詳、陳蘭等人定不敢徵集全部精銳,因此對方軍中當多為輔卒,倘若你伴攻正面,擇勇猛之士攻左右兩側,喬領來的六千兵卒必敗無疑。」
「為將者當斷則斷,此天賜良機,我們比喬更早結軍陣在此,吳子言:戰場之勢,金之不止,鼓之不進,動則無威,雖有百萬何益於用?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
「伯符當率部迅速整兵,然後舉旗急擊之。」
周瑜瞭望後,憂慮說道。
他勸孫策趕快下定主意,再這樣僵持下去,結陣時間久了,不說士氣會哀減,連身體也會疲憊不堪。披甲比喬士卒要久,就不要浪費時間,小心在戰場玩脫。
「公瑾,事出突然,我一時難以下定決心,袁公路雖對我幾次戲弄,卻對孫氏極為厚待,我若直接引兵擊之,豈不和并州邊陲的呂布如出一轍,天下會如何輕視我孫伯符。」
孫策嘆氣解釋道,他還是要點顏面。
這數十年間,士族子弟赴任到各州郡為官,舉薦豪族為孝廉變成門生故吏,被舉薦者再反哺舉恩主後人,在這種暗地裡的規則下,如對故主忘恩負義,就易被天下士林唾棄。
他孫伯符乃孫子後人,總不能學呂奉先吧?
原本想等待機會,再投靠玄德公,不至於讓人議論孫氏背主,結果沒想到事情發展超出了他的意料外。
不知道哪裡走漏了消息,讓張勳得知了這件事,逼著他下決心擒拿張勳。
孫策不禁把目光轉向周瑜,心道:「公瑾,你是在逼我決定啊。」
哪怕沒找到證據,他也敢拍胸口保證此事定跟周瑜脫不了干係。
「伯符,前慮不定,後有大患,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周瑜意味深長說道。
「玄德公善於率騎軍兵貴神速,旦夕之間便可至龍亢,見淮南袁軍兩軍對立,而伯符遲遲未決,若急戰而擒殺兩軍,伯符非但無寸縷之功,更淪為階下之囚,那時失名、失利、失軍,當為之奈何。」
「夫臨事而懼,好謀無成,怎能立大功,行大事。即便此時名聲稍損,他日也可救過補闕,據瑜觀天下大勢,四方分崩離析至今,形勢已然明朗可見,天子居於關中不可復興,劉璋、劉表雖為宗室卻坐守一地,遲遲無開創立業之心。」
「淮南袁術動以萬眾,卻無韜略在胸不自聽斷,諸將幕僚皆庸人爾,江東曹孟德用威持軍逼迫豪族,乃志在財幣,無恤民之心。」
「河北袁紹非有忠良明智,屢遭挫敗於公孫氏手中,雖強盛卻無覆幽州之能,恐無所成業。而公孫瓚一息尚存,無需多言。遼東公孫度地廣人稀與蠻夷混雜,百餘年也無可起立。」
「天下豪傑惟有玄德公非常人也,施救萬民之命,威德加於四海,兵勢強摧諸侯。方今海內淆亂,人思明君猶子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玄德公行跡如皎皎日月,必能立高祖之業,復光武之興。
伯符所慮背袁氏名聲不足一提,他年垂功名於竹帛,馳名當世而獲褒滿車。「
「今歲伯符二十有一,日後若屢立功勳,那鄧禹時年二十四得封贊侯,食邑萬戶的故事,未必不能重演。」
周瑜娓娓道來,最後抬手指朝北邊數百里外的贊縣,遂喝道。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有時下決心的時候,置身於其中反而會朦朦朧朧,只有被點破才會似夢初覺。
孫策聽完周瑜的話,渾身一震豁然貫通,只要劉氏興起,袁氏就為叛逆。
就算名聲受損又如何,他是背暗投明,孫氏也食漢祿豈能為袁氏臣。
玄德公若定鼎天下,誰要敢站出來說他孫伯符背離袁公路,為袁家鳴不平,那就是真正的漢賊。
他知道袁術私藏了傳國璽懷有不軌之心,日後暴露出來,可拿此為由徹底與袁氏恩斷義絕。
「公瑾,若無你幾番相助,策差點鑄成大錯。」孫策轉身對周瑜長拜道。
哪怕著甲躬身不便,也擋不住他的真心實意。
周瑜扶起孫策,笑說道:「你我乃總角之交,豈會欺騙你。」
不待孫策回話,周瑜輕嘆復道:「我常遊歷於長江水浪之上,見江水雖流程緩慢,卻終有東去大海之志,而人生之志則難以實現,叫人抱憾終身。」
「大丈夫處事,與摯友共投明主,立蓋世之功,上能報知遇厚恩,下能護兄弟手足之情,此周瑜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