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河西事定
大唐的西疆和當初的秦國一樣,都是以大河為界線。
河水以東,是唐國的土地。
河水以西,則是以月氏為代表的遊牧民族的草場。
和北邊的匈奴不同,月氏的征伐目標更偏向於西邊的城邦小國,對東邊的諸夏政權不是很感興趣。
故而兩國少有衝突,不管是唐軍還是之前的秦軍都沒有踏足過河西的土地。
直到唐九年的這場大戰。
大唐西鄉侯虞子期擊破匈奴主力,派人將擒獲的匈奴單于和俘虜押送塞內後,就親率主力尾隨那些南逃的匈奴人攻入河西。
北邊的草原戰場,司馬印和韓信兩人會進行收尾,虞子期不需要太過操心。
他現在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趁勝追擊,儘可能多的消滅草原力量。
根據俘虜的招供。
匈奴諸部在北上救援草原的時候,冒頓曾命令右賢王部留在昭武城,以鎮壓當地的月氏部族。
冒頓終歸是捨不得到手的河西之地,害怕自己撤走後,月氏王會捲土重來奪回這裡,所以留下了一顆釘子。
匈奴單于下面,以左右兩位賢王最大。
其中右賢王帳下足有一萬多騎,經過和月氏的消耗後,還有近萬人,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那些在流沙之地被唐軍擊破後南逃的匈奴人,很可能逃到右賢王那裡,進一步加強他的力量,到時候再聚集起兩萬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虞子期緊跟著進入河西,就是不給右賢王收攏殘兵的時間。
正因為虞子期行事果斷,匈奴右賢王剛見到匈奴潰兵南下,還來不及反應,
唐軍騎兵就已經殺到了昭武城附近。
右賢王慌忙聚集兵力迎戰。
這同樣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唐軍不管是裝備、士氣還是人數,都優於右賢王部。唐軍騎兵在之前匈奴和月氏決戰的地方,重創右賢王部,斬殺三千餘人,俘獲兩千多,右賢王率剩餘的數千人狼狐西逃。
拿下昭武城後,虞子期並不準備放過這個右賢王,繼續率兵前往追擊。
剛追出一日。
前面逃跑的右賢王竟停下了腳步,並派遣使者前來求見。
「強大的唐國將軍,卑微的匈奴小王伊末斜願意率領帳下的子民向大唐投降。還請將軍能夠留下我們的性命,讓我們能夠成為大唐的奴僕與鷹犬,日日夜夜為皇帝和將軍效力。」
使者趴在地上,態度十分卑微與懇切。
虞子期略一思索,就猜到了右賢王投降的原因。
他對樊、周勃等人笑道:「月氏王被匈奴打敗後往西逃跑,連都城和草場都給丟了,這麼大的損失他定然不會善罷甘休。現在匈奴人向我請降,恐怕是月氏王從前面殺過來,不得不降啊。」
周勃問道:「將軍要接受他們的投降嗎?這一次我大唐對付匈奴,月氏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氣,如果接受這些匈奴人的投降,月氏人怕是有所怨言。」
「怨言?我大唐行事,由得月氏人來說嗎!」
虞子期哼了一聲。
自從他收到自己妹子的信件後,已是徹底拋棄過往,代入了現在唐國大將的身份,說話間自有大唐鎮北將軍的傲氣。
答應右賢王的請降,虞子期心中自有打算。
匈奴使者將唐國將軍接受他們投降的回覆送了回去。
右賢王和其手下的匈奴人大為欣喜。
就像虞子期料想的那樣,他們之所以向唐軍請降,是因為月氏王就堵在他們的前路上。
他們已經不能再往前走了。
西、東兩方皆有強敵。
而北邊則是不好穿行的流沙地,南邊是羌人占據的高原,往南北兩個方向逃跑不僅危險,而且速度也會被險惡的環境拖慢,很容易被追兵趕上擊滅,照樣是死路一條。
右賢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向唐軍投降,保住自己和族人的性命,大概是最好的一條出路了。就匈奴和月氏結下的仇恨,他們要是落到月氏人手中,下場肯定會更加悽慘。
現在得到唐軍接受投降並保留他們性命的回覆,右賢王不再遲疑,當天就帶著部眾向虞子期投降。
這讓聽聞唐匈交戰,氣勢洶洶前來復仇的月氏人撲了個空。
月氏王將文秀叫來,滿臉不悅道:「文使者,你們唐國不是和我月氏乃是友邦嗎,怎麼還收降了這些匈奴人?我們月氏的族人不知道有多少死在他們的手上,他們就該全部都去死,怎麼能夠饒恕!文使者快回去告訴你們的將軍,讓他把這些匈奴人交出來讓我們殺了!」
文秀皺了皺眉。
他不卑不亢道:「正因為我大唐和月氏乃是友邦,所以才會在大王被匈奴人快要擊滅的時候出兵相助啊,否則大王還在被匈奴追殺中,豈能有今日回來的機會?這都是我大唐的恩惠啊,大王當知曉此事。至於我唐軍收降匈奴,我要先回去詢問一番,再來回復大王。」
月氏王被文秀說得啞口無言。
因為他還真是靠著唐國相助,才能從匈奴人手下逃生,否則要是讓冒頓繼續率兵追擊,他的腦袋真有可能被匈奴人砍下來了。
想到唐軍大破匈奴主力,實力十分強悍。
月氏王也知道自己剛才的話有些不妥。
他忙道:「那就請文使者回去問一下你們唐國的將軍。還有你們唐軍既然打敗了匈奴人,那本王也該回去了,你們唐軍相助的恩情本王是記得的,日後當送些牛羊與你們唐國。如果你們唐國將軍能把這些匈奴人交給本王,日後所送牛羊定當加倍!」
文秀古怪的看了月氏王一眼。
這傢伙嘴裡說的感謝全是送牛羊等牲畜,而且還是日後才送,都是些空口承諾啊。
不過這也正常,月氏王被匈奴人打得狼狐逃竄,草場丟失,族人牲畜都被掠奪走了,你現在讓他拿點東西出來,他還真沒辦法。
文秀不在這事上多做糾纏。
他告辭東去,前往唐軍的營地。
聽說唐國派往月氏的使者來了,正在清點俘虜的虞子期神色微動,讓人將他引了進來。
「使者此番促使月氏出兵和匈奴大戰,乃大功一件,日後必得皇帝重用啊。」
虞子期久鎮北疆,並不知道文秀是皇帝親戚的事。
不過他見文秀一個少年竟立下這種大功,日後定然前程似錦,不免生出結交之意。再加上虞子期這一次能大破匈奴,多虧了文秀在其中出力,故而態度很友善,見面後便出口誇讚。
文秀則清楚虞子期乃是唐國外戚的事。
他笑道:「西鄉侯能大破匈奴諸部,擒獲單于,這才是驚世大功,等回去後,皇帝必然會多加封賞,定可直升縣侯,名揚天下啊。」
虞子期聽到「回去」二字,神色動了下。
而兩人寒暄一番後,便直入主題。
文秀道:「月氏王對匈奴人心中懷恨,讓我來請將軍把投降的匈奴人交給他,讓他們殺了報仇,日後則用牛羊相謝。」
虞子期眉頭挑了挑,他沒有立馬回復,而是向文秀問道:「那依使者之意,
本將軍是否該將這些匈奴人交給月氏?」
文秀正色道:「自是不可!」
「將軍接受了匈奴人的投降,要是又轉手將他們交給月氏,此乃敗壞我大唐之信也,以後誰還敢向我大唐投降?」
「而且據我觀察,這些月氏人也並非善類,他們不講仁義禮儀,以強弱為尊,之前常西擊烏孫等國擄掠,行事頗為兇悍。若是我大唐滅了匈奴諸部,月氏將在草原一家獨大,再次興盛起來,成為我大唐的威脅。」
「故我以為在草原上留下一些順服我大唐的部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其相互牽制,讓我大唐得利。」
文秀並沒有提順勢擊滅月氏的事。
因為這樣做不僅違背外交信義,而且以河西現在一片蠻荒的狀態,就算打跑了月氏,唐國也難以在這裡開拓。
他這段時間跟著月氏人在河西穿梭,對這片廣的地方多有了解。
河西大部分都是沙漠和戈壁,剩下的則是適合放牧的草原,只有少數綠洲地帶才適合農業耕種。
這不是諸夏之民理想的居住地,就連強大的秦始皇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也沒有對這片土地產生想法,大秦的西疆到流沙則止。
唐國想要占據此地立足,起碼得移民好幾十萬才能初步站穩腳跟,而且因為這裡的土地太過荒蕪,前期是難以自給自足的,比之適宜耕種的百越還不如,後續得不斷從塞內調運糧食前來補給,這樣的投入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對國力損耗還是很大的。
現在唐國初立,人口不多,經濟也剛剛恢復,塞內的地盤都還沒開發完畢,
更別說是在這種地方開拓了。最多就是在這裡留下幾個據點,保持對草原的控制力,然後逐步開發控制。
而想要保持大唐在河西的影響力,一個強大的月氏盤踞在這裡並不是好事。
如果能有一個聽從唐國的話,又與月氏有血仇的部落在這裡進行牽制,對大唐很有好處。
右賢王率領的匈奴殘部,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他們已經被虞子期打殘了,願意做大唐的鷹犬以謀求生路,心中對唐軍充滿了畏懼,加上實力不強,大唐很容易控制他們。
且因為月氏和匈奴大戰,相互廝殺的事情,兩個部族之間已經充滿了血海深仇,他們都只想著將對方滅族,不可能聯合起來對付唐國。
留下匈奴右賢王,讓他在河西占據一片草場。
唐軍則在暗中操控,使月氏和匈奴相互敵對,保持河西的平衡態勢,則唐國西邊再無邊患,同時還能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
這是文秀的想法。
虞子期接受右賢王投降時,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在塞外養鷹犬看門,使草原上的勢力相互制衡,讓他們無法一家獨大。
虞子期與文秀一拍即合,接下來直接以右賢王歸附大唐為由,拒絕了月氏王的請求。
同時虞子期又將右賢王之事寫成奏疏,讓人送往塞內,請求皇帝定奪。
虞子期認為皇帝會答應在草原培植勢力的。
這樣一來,大唐邊疆就不再受到威脅了。
「匈奴被我大唐擊破,月氏也已殘損。北疆沒有了威脅,河西則有匈奴月氏兩部族相互制衡,無需我大唐用武。」
「這一來,我可以回去了吧?」
虞子期喃喃著,有些期待的望向塞內的方向。
自他受吳廣命令北上以來,已經在邊疆待了八年。
整整八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