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這也忒霉了
「此戰為昆陽之戰,適時劉秀位卑權低,手中兵力可能還不到兩萬,許多將士也並不服他,面對王邑、王尋號稱『百萬之眾』的大軍,可說幾乎沒有勝算。」
「兵力相差太過懸殊,就算王邑、王尋攻不破昆陽城,單靠這麼多人圍困,也能將城中之人圍死,何況他們還有攻城器械,破城只是早晚的問題。」
「城中有些將領想要投降,但王邑、王尋覺得昆陽必被拿下,不接受投降。」
「兩人想的是昆陽城必破,這功勞馬上就要到手了,你們要是投降了,我這功勞從哪去撈?」
「不僅不准許投降,王邑還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
身為將領的蒙恬冷哼一聲,評價道:「尚未得勝,已思勝後之事,孰不知戰場之勢瞬息萬變,未戰至終結,孰勝孰敗尚未定定下,竟為功勞,不許敵將投降,如此驕狂,焉有不敗之理?」
其實王邑、王尋想的也有道理。
幾十萬人對付兩萬守軍的一座城,優勢在我,幾乎不可能輸,城中的人馬上就要化成他們的功勞,當然不願接受這些人投降。
他們肯定也沒想過會在昆陽凶多吉少,會成為他們的敗亡之地。
此時正值春夏之際,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景象就在身邊,功勞就在眼前,怎能不取?
李念笑道:「其實按雙方的條件分析,王邑、王尋認為他們此戰必勝是有道理的。」
「據說他們的軍隊有四十二萬人之多,即使其中仍有水分,但對比昆陽城中的守軍,可比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更大,優勢的確在他們!」
這小子故意說八十萬對六十萬,肯定也是在後世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然後八十萬大軍的那方也輸了!
「可是他們面對的不是一般人,是大魔導師劉秀,在王邑、王尋發狠想拿下昆陽城時,當夜便有流星墜地,還好死不死沖王邑、王尋的大軍營寨去了。」
「流星從天外飛來,高速墜落所產生的毀滅力極其可怕,即使一顆僅菽大小的流星也能在地上砸出一個坑,如果體型更大,能毀滅城池,王邑、王尋的大軍遇到的流星顯然不算小,否則也不會被人看見記錄下來。」
「王邑、王尋也沒想過他們會被流星砸,根本沒作防備,那夜的流星讓王邑、王尋的大軍損失慘重,估計死傷了不少人。」
「但關鍵的不是人員傷亡,即使流星真殺傷了很多人,可活下來的士兵數量也要多於昆陽城中守軍。」
蒙恬道:「流星墜營,必極為影響士氣,會讓王莽大軍以為是仙神在助昆陽守軍。」
李念點了點頭,笑道:「還不止,熬過了流星襲擊的王邑、王尋大軍,等到白天又遇見了雲環如山之象,如同山嶽般的雲從大營上空直落下來,離地一尺左右才崩散開。」
始皇三人有些繃不住,這王莽實在是倒霉了,他的大軍夜晚被流星砸,白天被雲山嚇,那士氣會低落成啥樣,用腳趾都能想到。
不是我軍不給力,實在是對面有流星,扛不住啊!
「王莽的大軍在夜裡才遭遇了流星墜營,白天又遇到這種奇妙的雲山現象,那時的人們迷昧,何況是那些出身不高、見識不多的士卒,只會以為是上天在幫助敵人,他們站在了上天對面。」
「要是繼續和敵人打下去,他們就不再是和敵人打,而是與上天作對,王莽大軍的士卒自然不願和上天為敵,無心作戰。」
說到這,李念道:「如果王莽大軍的士卒能知道流星為何物,為何會墜落大地,知曉雲山為何而形成,士氣也不至於會如此低落。」
「但大軍士氣低落,沒有戰意,王邑和王尋仍有,可士卒不想戰,又如何能勝?」
「遂被劉秀接連擊敗,見到劉秀如此勇武,敵人如此不堪一擊,其他義軍將領也勇武起來,連戰連捷。」
「終於,在一次劉秀率三千敢死者將王尋、王邑陣勢沖亂後,王莽大軍徹底崩潰,開始潰逃。」
「就在王莽軍潰逃時,雷聲大作,狂風驟起,將屋上的瓦全都掀飛,暴雨如注,滍水的水猛漲到溢出,如此天象嚇得虎豹等猛獸都打顫,潰逃的士卒爭相渡過滍水,溺死者以萬數,河水為之斷流。」
始皇三人也不知該咋評價,王莽也忒倒霉了,那可是幾十萬大軍,居然就這麼被擊敗了,接下來的劇情不用李念講,他們也明白王莽已回天乏術。
幾十萬主力軍的損失,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補得回來。
王莽大勢已去,離其徹底敗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哪有人倒霉成這樣?
又是流星,又是雲山,又是風雷暴雨……
仿佛是上天在故意要王莽敗亡!
而與王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劉秀,咋有人運氣好成這樣?
本來一場幾乎不可能勝利的大戰,竟然在各種天地異變的加持下打贏了,仿佛老天在出力幫他獲勝。
不過,這召出流星、喚出雲山、掀起暴風雨,劉秀那「大魔導師」之稱還真有些符合,與這種人成為對手,王莽敗得不算冤。
李念笑道:「劉秀在此戰中的運氣堪稱天助,因此他在後世也被戲稱為『位面之子』,即上天之子,專門為了滅亡王莽這個變數,將歷史拉回正軌而降世。」
始皇聽到這,皺了皺眉,問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若王莽是西漢末年的變數,那你就是大秦的變數,你之所為也在改變歷史,上天是否也會派人將你除去?」
這問題問的好有道理,李念想了下,回道:「臣以為不會,王莽只是運氣不好,他的遭遇其實可以從科學上解釋。」
「流星此物其實並不罕見,每時每刻都有流星從宇宙中飛來,只是大多數在大氣中已被毀去。」
「大氣層就是我們身邊這些無形之氣構成,仿若這個世界的城牆,能落到地面的流星一般都不會造成嚴重威脅,砸死人的機會極小。」
「王莽大軍實屬運氣不佳,他們選擇的大營位置正好處在一顆威力不俗的流星砸落軌跡上,與其說是流星砸他們,不如說是他們自己找好了位置等流星砸。」
「大軍在白天遇到的雲山也有解釋,可能是夜裡那顆流星影響了昆陽那片地區的大氣,也可能純粹是因天氣變化。」
「那時正值五月末六月初,天氣變化劇烈一些,實屬正常,王莽大軍潰逃時遭遇的暴風雨亦是如此。」
儘管穿越了,李念仍舊是一名可知論者,不會將不理解的事歸於上天和仙神。
但聽了李念解釋的始皇卻不這樣想,他在心裡決定還是多給這小子增加安保,有備而無患,總不能等有啥東西蹦出來將這小子弄死了再去做事,那就晚了。
這小子現在可不僅是大秦一系列改革的中樞,許多事都要靠他,也是他未來的女婿,而且這小子還挺有意思的。
可惜只是女婿,不是親兒子,也不知道他那些兒子在地方上乾的咋樣?
楚地邊陲,某座縣城,隱姓埋名的扶蘇揪著自己的鬍鬚,正努力壓制著心中的煩悶。
他如今不再是始皇之子,地位尊貴的公子扶蘇,只是一名被大秦派到地方擔任小吏的秦卒。
在來前,他躊躇滿志,誓要在這做出一番功績,好讓他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看看,仁政德治才能治理好天下,使國家安康太平,使民眾安居樂業。
此事關乎他和父皇的治國理念之爭,他不想輸,只想贏,誓要證明自己秉持的治國理念才是正確的!
然而,當失去了公子身份,變成一普通秦卒後,扶蘇發現問題沒這麼簡單。
這鳥地方太難治了,一幫子刁民,根本不懂理,也不懂德,他在此做任何事都束手束腳。
尤其地方和西羌臨近,此地民風頗為彪悍,講究以物理服人,而不講究以仁理服人。
初來時,由於他還披了層秦卒的身份,當地人對他還有些敬畏,但處的時日漸久,發現這個張口閉口很多道理的煩人縣吏也就那麼回事,很多人便不再搭理他,要不是同來這個縣的其他秦卒相助,他早就被人打了。
但其他秦卒也漸漸受不了他,因為扶蘇常常責怪其他秦卒,責備其等有時辦事太野蠻粗俗:
你們可是大秦的士卒,當地人野蠻彪悍也就罷了,你們怎能也這般野蠻?那不成了以暴制暴?
原文在六#9@書/吧看!
你們要跟他們講道理,要以仁德教化他們,只有對於那些徹底不能教化者,才能用暴力。
然後,其他轉為此地官吏的秦卒就受不了他:看在大家都是老秦人的份上,我們好心幫你,你不領情不說,還說教我們,你以為你是誰,是皇帝陛下,還是諸位公子?
秦卒們甚至懷疑起了他的身份,這廝真跟他們一樣是從軍隊出來的,從年齡外貌到性格,沒有一點軍中老卒的樣子。
有秦卒將扶蘇的異常給報了上去,認為其很可能不是老秦人,至少沒當過秦卒。
但經過上面核查後,確認扶蘇身份沒問題,只是其並非是上過戰場的秦卒,以往在軍中做的是文書類的工作,才打消了當地秦卒們的疑心。
實際上,異常報告送到了始皇這,是始皇又想辦法重新給扶蘇的身份打了多重補丁,使之看上去合理合法。
但這之後,扶蘇就成了當地人不待見,同僚也不咋喜歡的一個人,他在這做事自然也困難重重,沒辦成一件他想辦的事。
扶蘇現在已逐漸醒悟,他以往能做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能力強,辦法好,而是他的公子身份。
他得轉變心態,轉變方法,才能在這辦成事,可那樣一來,不就等於承認了父皇的治國理念是對的?
扶蘇不想改變自己,他有屬於他的驕傲和堅持,他每天都在琢磨怎麼在這破地方能辦成事,實踐他的治國想法。
可越著急想辦成事,想做出成績,就越做不好,扶蘇心中煩悶至極,但他傳自始皇的倔脾氣讓他又不想認輸。
他知道這個縣是始皇故意挑選安排給他的,肯定不好治理,那他就偏要做出一番功績。
不提扶蘇在邊陲縣如何窩火煩悶,章台宮內,聽了李念話後,蒙恬和蒙毅也生出了一些想法:
以後領軍作戰,定要密切注意當地的天氣,不能犯和王莽大軍一樣的錯誤,流星躲不過,但云山和暴風雨還是有機會躲過去的。
李念繼續道:「這一戰之後,劉秀名動天下,世所共知,而王莽實力一落千丈,回天無力。」
「地皇四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綠林軍士卒杜吳所殺,在其死後,校尉公賓斬其首級,懸於宛市之中,數十軍士爭相殺王莽,將王莽屍體分裂。」
「而民眾聽說王莽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至此,王莽死,其篡漢後所立的新朝滅。」
「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歷代皇室收藏,直到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隨諸多物品一起被焚毀。」
聽了王莽的結局,始皇三人心中亦有唏噓。
王莽雖篡漢,被視為亂臣賊子,但其建立新朝後,有在想辦法解決西漢遺留下來的問題。
只是他的解決辦法本就有問題,反對勢力又太強,加之運氣還不好,遂至滅亡。
「王莽和他的新朝雖亡,卻起到了一個作用,將西漢的罪責擔了,使人們反而念起了西漢的好,孰不知他們的問題實則是從西漢積累出的。」
「西漢由於推恩令,沛公子孫遍布天下,光武帝劉秀便是其中之一。」
「這大概也是多子多孫的一個好處,子孫的數量大,也更有機會出成器者,尤其是對皇室,說不定哪天就給後人重新立國了。」
「在那場亂世中,有很多沛公子孫參與,這場亂世就算不被劉秀終結,也有很大概率被另外的沛公子孫終結。」
李念道:「而劉秀能終結亂世,迅速建立東漢,一個重要的依仗是豪強。」
「昆陽一戰後,劉秀一舉成名,天下皆知,有很多人認為這人能成大事,於是在劉秀身上下注。」
「劉秀先娶陰麗華為妻,得到陰氏家族支持,後在被更始帝劉玄派往河北時,又娶真定王劉楊外甥女郭聖通為妻,得到河北豪強支持。」
始皇好奇道:「依豪強之力而起,劉秀得帝位後,就不擔心會給他的天下鑄下不穩之基?」
豪強是什麼東西,始皇現在已基本明白,在一時可能有先進性,但從長遠來看,遲早會成為禍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