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暫改稅收,修練內功
中平元年,三月。
張虞誘夫於羅倒戈,大敗白波兵十餘萬,斬郭泰,徐晃、李樂降,楊奉、胡才、韓遙三將出逃,俘降生口五萬餘眾,遂威震三晉。
與此同時,天子西遷入長安,京籍近百萬百姓受董卓驅趕,沿著函古道入關中。
得聞董卓燒陽而西行,曹操率上萬兵馬追擊,至滎陽遭遇徐榮。曹操被徐榮所大敗,其身中流矢,狼狽而逃,遂往揚州募兵。
繼而,董卓納賈翊聲東擊西之策,令呂布於平陰津虛張聲勢,實名呂布從小平津北渡,繞後重創河東太守王匡,呂布大獲全勝,王匡死傷眾多。
緊接著,董卓命徐榮、李蒙南下,於梁東大敗孫堅。
一時間,董卓三面向討董聯軍用兵,皆大獲全勝,並手中握有天子,遂威天下。
在軍事上取得大功後,董卓為發泄心中怒火,屠殺袁、袁基及袁氏五十餘口人,並大肆提拔親信,如王允升遷為司徒、趙謙升遷為太尉。
在董卓揮舞屠刀時,三路聯軍內部都在發生激烈的矛盾,
酸棗聯軍,在曹操兵敗南下募兵之時,充州刺史劉岱為了吞併領土,率先發難,假借與東郡太守橋瑁矛盾,斬殺橋瑁,讓王肱領東郡太守。
南陽聯軍,袁術得知董卓派劉表來偷家,當即從魯陽南下,帶上兵敗的孫堅,控制了襄陽及宛城,並在宜城抓住單人入騎的劉表。
劉表為求活命,將荊州刺史印綬上交於袁術。袁術得刺史印綬之後,假稱劉表乃前來冊封他的使者,遂以荊州刺史自居,將治所暫設於宛城。
河內聯軍,袁紹得知袁術控制南陽,並以荊州刺史自居,加之與冀州牧韓馥的矛盾不斷累積,遂有了吞併冀州之念。
關東群雄無所事事之時,張虞正在上黨積蓄力量,與手下文吏商討關於上黨軍政問題。
「二月,中原逃入上黨境內避難者,較一月多了一千多戶,兩月合計有一千五百多戶,今分別安置于氏(高平市)與高都(晉城市)。」庾上呈案瀆說道。
上黨郡主要由兩大盆地構成,北為長治盆地,即以壺關為中心;南為普城盆地,以高都為中心。長治盆地比晉城盆地地理更為開闊些,故農業耕作面積,以及人口數目會多些。
張虞將所俘的五萬白波百姓交於各縣,其主要分布於長治盆地,而普城盆地得到的人口會少些。而之所以分配不多,主要是想讓普城盆地吸納河內郡的人口,畢竟兩地毗鄰僅上百里。
張虞翻閱了下案牘,說道:「二千五百多戶,七、八千口,一年下來僅三、
四萬口,離今歲招攬流民五萬口,一萬戶之數,怕有所不足。」
庾疑拱手說道:「稟君侯,上黨在君侯入主前,境內多有騷亂,河內百姓恐會為上黨安穩而憂慮。另外正月討董,袁紹大軍開拔入河內,其軍紀尚可,大戰未啟,故百姓多不願舍鄉而走。」
「然自三月以來,君侯大破白波,整頓郡縣,上黨暫安。今河內多有動亂,
袁紹魔下兵馬眾多,而冀州所予錢糧不足,袁紹不得不掠取河內百姓錢糧。王匡遭董卓大敗,兵馬損失慘重,遂強征百姓服役,故百姓多怨。」
庾疑言語中多有喜色,說道:「故以猜測,三月及三月之後,河內百姓為避戰亂而入上黨郡內者,數目將會激增。今歲收攬男女,當不止五萬數目。」
「好!」
張虞合上公文,笑道:「今歲收攬流民如能超過五萬,則為邵然之功績。」
鍾思慮了下,說道:「君侯,今為多收流民,以之見當推行仁政,以激勵河內百姓來上黨避難。如至上黨耕作者,除分得荒田外,可免賦稅一年,次年賦稅半之。」
「倒是不錯!」
張虞點了點頭,說道:「今可讓已至上黨定居之百姓寫信,勸留守河內百姓搬遷至上黨。或遣人至河內,假與袁紹貿易馬匹之名,沿途廣收流民。」
「計策甚好!」
呂范笑道:「一月如能多收百來戶流民,一年下來亦有千餘戶。若是河內再亂些,今歲得民將遠超五萬,說不準能有十萬。」
東漢時期,河內郡在冊人口約八十萬,但考慮到河內地區大族林立,及各族所含奴僕數目,其數目遠超百萬人。
而河內今下的動亂,湧入數萬乃至近十萬人口,並非沒有可能,一切與河內形勢與上黨的治理情況掛鉤。
「今下談收攏流民尚早!」
張虞打斷了眾人的暢想,說道:「眼下關鍵之事,即今天下動亂,若仍以錢幣徵收為賦稅,糧價將會大漲。所收賦稅不變,而所得糧草變少,則將不利於我軍,故我欲調整賦稅徵收,以來順應形勢。」
「徵收糧草應無異議!」
滿寵望著在座的文吏,說道:「今下問題,在每人需征多少糧,或是說每畝地需收多少糧。」
曾經作為縣吏的呂范,僅微思了下,便說道:「口賦每歲20錢,算賦120錢,
另有戶賦16錢,田三十稅一,但先帝已下令每畝多收十錢,田稅當不止三十稅一,依糧價不同,能達二十稅一,或十五稅一。」
「依照以上而計,每戶百姓均需繳550錢。而糧價以60錢為計,折算以糧草繳納,每戶需繳糧九石。依照我郡每戶得田百畝而計,畝收一至二石,每畝田稅為十稅一或十五稅一。」
張虞向呂范投以讚賞的目光,呂范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算出折算錢糧,可見其業務能力之強,難怪能在東吳得到孫氏兄弟的器重。
「那往後以戶征糧?」庾疑疑惑道。
張虞思索良久,說道:「天下本就混亂,若仍以人頭徵稅,恐百姓將多隱匿,不願編戶為民。為得人口,暫停口、算二賦,上黨諸縣暫以戶徵稅,以田收租。」
「君侯所言甚是!」
鍾向眾人講述自己的想法,說道:「我朝以人頭收稅,致使百姓不敢生育,多有棄嬰。大族隱匿人口,寧可上報田畝數目,也不敢盡數上報隱戶,故朝廷賦稅一歲不及一歲。」
「若改為以戶收賦稅,不敢說隱戶會盡數上報,但卻能鼓勵百姓多生子嗣,
努力開墾耕作。」
「元常以為以戶征賦稅,將以何數為準,悉數繳糧否?」張虞問道。
鍾搖了搖頭,說道:「糧草用處雖多,但不可盡數用糧。賞賜兵將,以及製作衣物,需用綿、帛、布之類。以之見,糧與布料並收之。」
「那便由元常與諸位細化數目,不可讓百姓負擔太重,以滋生民怨。」
「諾!」眾人拱手而拜。
張虞滿意而點頭,經他與眾人所討論,其實是將漢代的人頭稅,革新至隋唐時期戶稅。
相比兩漢以錢為基礎的人頭稅,隋唐以實物為主的戶稅,因不受物價的價格波動,更具有濃厚的戰時色彩。
從曹魏時期,延續至西晉、北周,無不是以實物為基礎的戶稅,其中之差別僅是徵收數目的不同。上黨地廣人稀,有實施分田的基礎,執行租調力役制,倒是不算困難。
上黨郡作為張虞第一塊領土,張虞打算在上黨打好樣板,以便日後統治更遼闊的疆域時,無需為關鍵的財政稅收而頭疼。
滿寵微直起身子,拱手說道:「君侯,關於郡內豪強,寵有一言需講!」
「伯寧請言!」
滿寵沉著嗓子,說道:「君侯委我視察諸縣,寵每至一縣,便多見郡內豪強、大族結塢而自守,縣吏欲征人服役,或是說徵收賦稅,皆不得入。故以寵之見,欲深治上黨,非懲治豪強、大族不可。」
鍾拱手說道:「君侯近來忙於軍事,尚未徵辟上黨賢士。以之見,君侯接下不如徵辟上黨賢才為官,並讓滿君懲治豪強、大族,以為恩威並重之手段。」
張虞久坐之下,膝蓋多有酸軟,遂換了姿勢,抱腿而坐,說道:「我欲徵辟上黨賢才久矣,氏陳氏,家世邊將;屯留鮑氏,世修《尚書》;同縣申屠氏,
為名相申屠嘉之後;路縣陳、馮二氏,皆有出仕為宦;另如銅李氏,其子李銓,才學出眾,是為上黨之俊傑。」
上黨因臨近中原,士族很大情況上受河北影響頗深,且與河北聯繫緊密,故不少上黨大族子弟會在河北出仕。
張虞入主上黨,早就想徵辟大族子弟了,但是大族子弟不是你想徵辟,他們便會任由你徵辟。
當初上黨形勢危險,面臨自波賊的威脅,大族子弟很難會答應張虞的徵辟。
而隨著張虞大破白波賊,名聲響徹並代,今下張虞欲徵辟大族子弟,倒是很有可能會成功。
頓了頓,張虞叮囑說道:「今可如元常之言,行恩威並施之策,先徵辟大族子弟示好,再懲治郡內豪強、大族,令他依法繳納賦稅。但伯寧切記,行事莫要太過,不可讓郡內賢士與我軍離心離德。
「遵命!」滿寵拱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