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225章 急攻則合,緩攻則分

第225章 急攻則合,緩攻則分

2025-01-04 16:25:19 作者: 周府
  第225章 急攻則合,緩攻則分

  「君侯,據斥候所報,數日以來,叛軍諸將率眾雲集渭北。」

  趙雲指著關中輿圖,說道:「郭、張濟、樊稠、馬騰、李蒙、胡等十餘名關西將校屯駐渭北諸縣,張濟所部已至重泉。」

  「可有兵馬數目?」郭圖問道。

  趙雲搖了搖頭,說道:「諸將少則數千,多則萬餘人,裹挾老弱,聲勢浩大,暫難知諸部詳情。」

  張虞看向列席的呂布,問道:「奉先自長安而來,可知各將兵馬?」

  呂布沉吟了下,說道:「董卓帳下兵馬繁多,其入陽前,統兵兩萬之眾。

  因奉先帝政令,董卓率五千義從騎屯河東,此五千兵馬便是為董卓入京之依仗。」

  「自入雒陽之後,董卓兼併丁原、何進、董重所屬兵馬,兵力多達兩三萬之眾。關東義士起兵,董卓招募兵馬,兵馬多達五萬,董卓以數萬兵馬以據聯軍多時。」

  「及遷都長安,皇甫義真魔下三萬兵馬,京兆尹蓋勛兵馬萬人,悉數收歸董卓所用,至此董卓兵馬高達十萬之眾。之後董卓留兵三萬於關中,遣征李、郭諸將率兵數萬征朱偽,並讓諸將駐守險要。」

  頓了頓,呂布說道:「故以布觀之,叛軍兵馬不下七八萬,若加上馬、韓二部,敵軍至少在十萬之數。若算上裹挾民夫之卒,數目則是難以統計。」

  董卓能入主陽成功,與皇甫嵩縱容的態度有關。董卓被調往并州時,皇甫嵩手握三萬多邊軍。即便董卓以小博大,掌握了陽禁軍,皇甫嵩的兵力亦是不弱於董卓。

  張虞率兵占據上黨時,曾經收到蓋勛的來信,蓋勛在信中便有意聯合皇甫嵩的三萬兵馬,加上他萬人步騎,以及張虞的兵馬,從關中起兵討董。

  然計劃之所以功虧一簧,在於皇甫嵩放棄了兵權,受董卓之命徵召入朝,蓋勛因帳下兵弱,不得已放棄起兵計劃,遂在朝中抑鬱而亡。

  皇甫嵩在關西軍中的威望僅次於董卓,莫看關西叛軍以為董卓報仇為名,反攻長安城。然在叛軍的清算中,帶兵誅殺董卓全族的皇甫嵩不僅沒有受到懲處,

  反而被關西諸將推選為太尉。

  故若仔細深究,關西叛軍中至少半數是皇甫嵩的門生故吏。而王允不信任皇甫嵩,不敢讓他統兵,並非王允多疑,而是皇甫嵩真有可能成為董卓第二。

  程普眉頭大皺,說道:「叛軍有十餘萬之眾,而君侯可用之兵僅兩萬餘人,

  敵我兵力懸殊太大了。普前些日所言多有紕漏,險些誤導君侯。」

  張虞倒不在意,說道:「叛軍十餘萬人,可堪為精銳者,僅雒陽禁軍一、兩萬人,關西軍三、四萬人,合計僅五、六萬之眾。余者半數為裹挾老弱,難堪大任,以老弱稱之並不為過!」

  說著,張虞看向呂布,問道:「奉先,我軍將士與叛軍精銳相比,能否一戰?」

  「實話實說!」

  「諾!」

  呂布沉吟了下,說道:「不瞞君侯,君侯帳下軍士健壯、兵甲堅固,是為當世之強軍。然關西叛軍本為朝廷中軍,且與隴西叛軍廝殺多年,君侯兵馬與之相較,能戰者或僅萬人。」

  之前有言,關西叛軍的前身乃朝廷用於平叛的關西邊軍,及陽的禁衛軍。


  其兵馬之雄壯,將士之驍勇,遠超尋常郡國兵。

  張虞帳下兵馬其實就是從并州郡兵中揀選出來的精銳,能有叛軍兵馬的戰鬥力已是勉強,指望比叛軍能打,那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聞言,張虞沉默不語,陷入了思索當中。

  見狀,辛毗面露憂慮,說道:「君侯帳下三軍兵馬為揀選郡兵之精壯,今與叛軍相比,驍勇或有所不及,數目亦不及叛軍之眾,故以毗之見當下不宜用兵。」

  張遼點了點頭,擔憂說道:「我軍尚有萬餘降卒,今下雖說暫安,但若與叛軍交手,恐降卒會有所反覆。故不如暫先安撫河東,整頓并州兵馬,日後再圖關中。」

  張虞駐足於輿圖前,問道:「子衡、公則有何見解?」

  呂范沉吟良久,說道:「叛軍殺王公以挾天子,天下義士無不為之憤恨。憑君侯一己之力不足以破賊,故不如傳天下,共邀天下義士起兵,如幽州劉伯安、荊州袁公路、冀州公孫伯、徐州陶公祖。」

  「況車騎將軍朱偽屯兵滎陽,今君侯振臂一呼,以上諸公莫敢不從。是時,

  君侯登台會盟,發兵討賊。待迎天子,光復舊都,君侯名望將威震海內!」

  張虞微微頜首,露出欣賞之色,會盟討賊能將他的利益最大化。

  他之前不參加袁紹的討董聯軍,除了想趁天下大亂之時,儘可能占據領土外,便是不想讓袁紹白白得名。今郭、李占據關中,他若能組建起聯軍,則名望將會落到他身上。如能擊敗郭李,他不僅能將他的名聲推到巔峰,更能占據關中,當是一箭雙鵰。

  瞧見張虞臉上神情,郭圖已無顧忌,說道:「君侯,董氏族滅,牛輔被殺,

  今叛軍中尊者為李催,次者為郭。眾人畏君侯跨河相攻,故以官職籠絡韓遂、

  馬騰二人。」

  「君侯急攻,外有大敵,關西諸將不敢背離;君侯緩取,外無強敵,關西諸將必爭名利。故以圖之見,君侯不如言鮮卑作亂,還軍晉陽,靜觀其變。」

  「關中生變之時,君侯會盟關東義士,出兵強攻,則一舉可定關中也!」

  「郭軍師所言有理,關西諸將因危難相合,必因無難而散,上無董卓威服關西諸將豈會和睦共處?」辛毗說道。

  張虞神情瞭然,在帳中步說道:「馬騰、韓遂與郭、李非同道之人,今因關中生變,率兵取利而來。我軍今若撤離,兩軍當會背道而馳。」

  呂范說道:「不僅於此,君侯可發文,言諸將無罪,罪在李催、郭二人,以來分化關西叛軍。且君侯伐關中時,諸將無頑抗之念,則利於君侯。」

  「彩!」

  張虞撫掌而笑,說道:「諸君之策計若成,則破郭、李二賊易也!」

  程普遲疑少許,說道:「君侯今下意欲撤軍?」

  見程普執著為王允報仇,張虞安撫說道:「今賊軍兵馬眾多,更有隴右叛軍相助,憑我軍今下之力暫不足以破之。待回兵晉陽,整頓兵馬,廣招義士,待叛軍生變,則可能速下關中。」

  說著,張虞握著程普的手,嘆氣說道:「王公待虞恩重,我豈會無意為他復仇!」

  程普非莽撞之人,神情沉重,拱手說道:「天下分裂,群雄逐鹿,非英雄不能撥亂反正。而普以為今天下之事在君,非君不能扶危濟困,唯望君侯能為明公復仇。」


  「蒙德謀信賴!」

  見程普絲滑成為張虞魔下一員,呂布心中莫名焦急,他不知張虞會如何對待自己。

  成為張虞帳下一員?

  呂布心中自是不甘,他目前的官職雖為奮威將軍,但卻能開府,且還是王允誅董的盟友,故論身份而言,至少他與張虞之間的關係當為盟友。

  呂布考慮少許,問道:「君侯撤軍,不知布屯兵何方?」

  張虞瞧了眼呂布,便知呂布有其他念頭。斟酌了下,張虞忽然笑道:「奉先為朝廷重臣,我欲上疏表君為充州刺史。然今叛軍未滅,今可屯兵於解縣,為暫備河東。何如?」

  呂布非安分之人,今下的張虞可不敢妄想將其收服,故不如以半從屬的客將待之。畢竟呂布雖無遠謀,但軍略卻是出眾,待攻克關中,可作為他的棋子,攪亂中原的局勢。

  「多謝君侯,借解城容布歇腳!」呂布識趣道。

  張虞笑了幾聲,挽著呂布的手臂,說道:「莫急,我有令法三條,不知君能遵否?」

  「請言!」

  「其一,不得劫掠河東百姓,我會讓河東郡調錢糧與君,兵額兩千為限;其二,守好大河,不得讓關西賊兵侵犯河東;其三,奉先帳下兵將犯民,需交由我處置。」張虞說道。

  呂布沉吟片刻,笑道:「區區三事,布如何不能遵守!」

  今張虞給錢糧供養他,讓他自行募兵,且還表他為充州刺史,呂布怎敢不答應!

  「善!」

  「君侯,呂將軍雖說神勇,但兵馬較少,還需另留大將坐鎮?」郭圖提醒道。

  「今拜文遠為河東都督,率高平軍屯於安邑。上黨則交由公明率河中軍坐鎮,並讓穎川太守董承率部屯於汾陰。」張虞說道。

  河東郡的戶籍數目為張虞治下最多的郡邑,然因初下之故,形勢最為複雜。

  故張虞乾脆讓那些半從屬的客將屯兵於河東,以便用河東郡的錢糧供養。再讓郭轉任河東太守,將雁門郡騰出,省得讓郭蘊在雁門紮根太久。

  同時,為了防止不軌之人反客為主,張虞唯有派出最為依仗的張遼屯兵河東,以來威鑷眾人及關西叛軍。

  《江左遺冊》:卓死,李催、郭、樊稠、張濟等反,攻京師,破呂布,殺王允。時神武屯兵於河東,畏敵兵眾,不復西進,遂撤走并州,以大河據關西諸將。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