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鑒感覺腦袋裡有些亂,因為他根本沒想到這些。
在他看來,這就是錦衣衛以辦案為由,大肆打壓讀書人。
什麼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怎麼還扯到天下百姓了?
事已至此,若現在輕易退縮,以後讀書人的處境只會更加艱難。
楊廷鑒把心一橫,說道:「讀書人才是天下的根基,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所在。自古以來,科舉取士,選拔賢能,皆是為了治國安邦,使國家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而今,朝廷若以辦案之名,行打壓讀書人之實,試問,誰還願意寒窗苦讀,以求科舉高中?誰還願意步入仕途,為國效力?」
「臣近日聽聞,已有不少大家世族因對朝廷此舉心生不滿,悄然從京城搬離,更有許多讀書人,心灰意冷之下,或轉投陝西李自成麾下,或遠赴關外,尋求多爾袞的庇護。此等情形,若不及時遏制,任由其發展,恐怕我大明的讀書人之心將盡失,國家棟樑之才將日漸凋零。」
「若任由事態發展下去,屆時國將不國,何以談興邦安民?臣懇請陛下,三思而後行,莫讓一時的短視,毀了我大明數百年的基業!」
此言一出,現場頓時安靜下來,針落可聞。
楊廷鑒替讀書人說話,眾人自然是支持的,可是,他也太大膽了!
直接說大明要完,還是當著皇帝面,這不是找死嗎?
沒想到,朱由檢聽完後,臉色卻沒有絲毫盛怒之意。
「卿家所言,實有不妥,世事複雜,不可一概而論。那些因風聞而跑的世家與讀書人,跑就跑了,倘若他們真的心懷坦蕩,為何不敢直面朝廷的調查?這種行事不端,心中有鬼之輩,即便留在朝中也是禍害。」
「朝廷科舉取士,選拔賢能,其初衷本善,然世事多變,人心難測。便以卿家為例,卿家高中狀元,正欲施展抱負,卻有人以權勢、利益相誘,要你違背朝廷法度,或是做出有違良心之事,你該如何抉擇?」
楊廷鑒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臣自幼讀聖賢書,深知忠義二字。若真有此日,臣定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違背心中的道義,辜負陛下與百姓的期望。」
朱由檢聞言,點了點頭,讚許道:「很好,卿家有此決心,朕心甚慰。然而,這世間之事,往往並非黑白分明。有人堅守原則,就有人願意為了利益而妥協。若有其他新科進士,面對同樣的誘惑,選擇了妥協,不僅得到了豐厚的報酬,還能藉此順利晉升,而你,因堅守道義,反被排擠打壓,你心中可會覺得不公?」
楊廷鑒聞言,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不知為何,好像……事情有些不對勁?
這世間確有不公,若人人都因畏懼強權而放棄原則,那大明的未來何在?
這就更不對了,自己和眾生員不是來抗議的嗎?
怎麼變成和崇禎皇帝一條戰線了?
楊廷鑒猛然抬頭,目光與朱由檢深邃的眼眸交匯,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
這些天來,錦衣衛大肆抓捕官員和讀書人,而自己是讀書人,就自然而然地代入進被迫害的角色當中,卻忘記這些人被抓,是因為他們是朝廷的蛀蟲。
自己只看到他們被抓,卻忘了他們因何被抓。
「陛下……臣,臣似乎有所領悟。」
朱由檢微微一笑,說道:「這天下確實需要讀書人,可是,不需要蛀蟲。」
楊廷鑒聞言,心中豁然開朗,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是臣短視了。不過,臣還是擔心,此舉會不會誤傷無辜,讓那些真正有心為國效力的讀書人寒了心?」
「你要記住一句話,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楊廷鑒重重點了點頭,又說道:「今日有幸聽陛下解惑,臣不勝榮幸!」
朱由檢見狀,便說道:「如今話已經說開了,該做什麼做什麼,散了吧!」
說完之後,在眾護衛的簇擁下,轉身回宮。
東安門前一片沉寂,許久之後,榜眼宋之繩走上前。
「楊兄,快走!」
楊廷鑒不解道:「宋兄何故如此焦急?」
宋之繩壓低聲音說道:「你剛剛做了什麼?」
「我……我跟陛下講道理,這才發現,其實是我們做錯了……」
「哎呀!」
宋之繩四下看了看,神色焦急地說道:「你惹了大事,快走!」
楊廷鑒這才發現,眾學子看自己的眼神很奇怪,充滿敵意。
他以為大家跟自己一樣有疑惑,便說道:「諸位同僚,陛下懲治奸惡,並不是針對讀書人,我們還是……」
「楊廷鑒,你這個小人!」
話說一半,突然被人打斷。
楊廷鑒循聲看去,原來是和自己同期的探花郎陳名夏。
「陳名夏,你為何罵人?」
「罵的就是你!」
陳名夏面帶怒容,語氣中充滿不屑:「大傢伙推舉你主事,是看中你的風骨,以為你能為天下讀書人的清白髮聲。結果呢?你竟然幫著朝廷的鷹犬說話,為他們開脫!你的良心何在?」
楊廷鑒聞言,神色平靜,解釋道:「陳兄誤會了。錦衣衛所做之事,乃是清除朝廷的蛀蟲。這些被抓的人,並非無辜,而是涉及貪腐,按律辦事,何來迫害一說?」
「哼,說得好聽!」
陳名夏冷笑一聲,說道:「你以為這樣就能洗脫你諂媚朝廷的嫌疑嗎?楊廷鑒,我今天才看清你的嘴臉,原來你是個為了個人前程,不惜背叛同窗、背叛讀書人的諂媚小人!」
「我楊廷鑒一生光明磊落,行事但求無愧天地、無愧於心。我今日之舉,並非為了個人前程,而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若人人都如你所言,只知意氣用事,置事實於不顧,那麼大明的未來何在?」
「我呸!」
陳名夏啐了一口,然後說道:「同僚們,我們不能妥協,陛下放任鷹犬行兇,遲早要輪到我們頭上,大家各自散去,將此事大肆宣揚,倘若引起全天下學子不滿,陛下必然會有所忌憚,我們不能妥協,必須抗爭!」
「說得對,我們要抗爭!」
「我們書院有三十名舉人,都是嫉惡如仇之輩,倘若聯名上書,朝廷定不會坐視不理。」
「我老家在東林,我這就回去,告之眾學子!」
眾人情緒非常激動,互相交談著,紛紛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