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 第164章 何為知行合一

第164章 何為知行合一

2024-12-21 01:23:49 作者: 紅豆很好吃
  楊廷鑒心中焦急,卻無可奈何。

  最後只得無奈地嘆了口氣,轉身回到翰林院。

  如果這道風從京城蔓延至全國,天下學子紛紛起來抗爭,後果不堪設想啊!

  長期以來,錦衣衛的名聲都不怎麼好,雖然此案確實在查貪腐,但是學子們早就被灌輸了鷹犬害人的理念,絕大多數人都是直接罵,願意去了解事情的原委的寥寥無幾。

  回到自己的公房,拿起正在抄錄的史料,準備動筆之時,習慣性看了看水杯。

  「勞煩小哥,幫我倒杯熱茶。」

  翰林院有專門的雜役,平日裡燒個水,泡個茶,打掃打掃屋子。

  可是,楊廷鑒喊了兩嗓子,根本沒人搭理。

  他轉頭去看,熱水壺旁邊站著人,背對著自己。

  想著只是沏杯茶而已,又不是什麼大事,便自己去動手。

  可是,那名雜役斜睨了他一眼,冷笑著說道:「抱歉啊,楊翰林,沒熱水了!」

  楊廷鑒一愣,目光落在不遠處那壺還冒著絲絲熱氣的水上,不解地問:「這不是剛燒好的水嗎?」

  雜役輕蔑地哼了一聲:「這水是給人喝的,您……不配。」

  楊廷鑒愕然地站在當場,手中的茶杯幾乎要掉落。

  周圍人開始竊竊私語,還是不是對著這邊指指點點,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不齒和戲謔。

  楊廷鑒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被孤立了!

  他默默地拿起空杯,轉身離開熱水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這個時候,該忍則忍,否則只會讓事態更加惡化。

  正當楊廷鑒強壓下心頭的波瀾,準備繼續抄錄史料之時,翰林侍講周世臣緩緩步入房間。

  周世臣崇禎十三年難道進士,楊廷鑒的頂頭上司。

  「這份史料,你以後就不用再抄了,儘快還回去吧!」

  楊廷鑒聞言,手中的筆微微一頓,抬頭說道:「周先生,我還沒抄完呢。」

  周世臣冷著臉說道:「修史需要的不僅是才學,更是心懷正義的品德。你雖然才華出眾,但品德不夠,你修出來的史,怕是沒人願意看。」

  楊廷鑒聞言,心中的憤怒如同被點燃的乾柴,瞬間熊熊燃燒起來。

  他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質問道:「我究竟做錯了什麼?還請周先生明言!」

  「你沒錯,是我們錯了!」

  周世臣根本不想解釋,丟下一句話,轉身離去。

  楊廷鑒心中泛起五味雜陳,不知如何是好。

  接連三日,楊廷鑒如同置身於無形的冰窖之中,翰林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對他的冷漠與排擠。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同僚,如今卻像是陌生人一般,對他視而不見,甚至有人刻意避開,生怕與他有任何瓜葛。

  他嘗試過溝通,嘗試去解釋,可是無濟於事。

  眾人看見他,就跟躲瘟神一般,根本沒有人願意去聽他的解釋。

  楊廷鑒心如死灰,最終回到自己的公房,提筆寫下一份辭呈,交給翰林侍講周世臣。

  周世臣看到辭呈之時,並未顯得有什麼驚訝,只是簡單地批註了幾個字:「同意辭呈,即刻生效。」


  隨後將辭呈向上交給翰林學士,再交到吏部。

  吏部官員一看是新科狀元楊廷鑒的辭呈,頓時感覺事情不妙,不敢擅自做主,連忙將這份辭呈遞交御前。

  朱由檢倒沒覺得意外,大手一揮:「宣楊廷鑒!」

  不多時,楊廷鑒奉詔前來,叩拜行禮。

  「臣楊廷鑒,問聖躬安!」

  「朕安!」

  朱由檢說著話,將桌上的辭呈往前挪了挪。

  「說說吧,什麼情況?」

  楊廷鑒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微臣深感無力再勝任此職,只能遞交辭呈,愧對陛下栽培之恩,還望陛下贖罪。」

  朱由檢突然是話鋒一轉,問道:「你讀書這麼多年,可有什麼崇拜之人?」

  楊廷鑒心中微微一怔,隨即恭敬地回答道:「微臣除了敬仰孔孟二位聖人之外,最崇拜之人,當屬王陽明先生。」

  朱由檢點點頭:「哦?你崇拜王陽明什麼呢?」

  :「微臣崇拜王陽明先生,主要是因為他創辦心學,宣揚知行合一的學說。這一學說,不僅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思想界,更在微臣心中種下了追求真理、勇於實踐的種子。」

  「那好,你來說說看,何為知行合一?」

  楊廷鑒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思緒,然後緩緩開口。

  「知行合一,乃王陽明心學之精髓。在微臣看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與行,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知而不行,只是空談;行而不知,則為盲動。唯有知行合一,方能洞察事物本質,把握行動方向。」

  「王陽明先生曾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此言極是。微臣雖不才,但始終銘記於心,努力踐行知行合一之道,以期在學問與事功上有所成就。」

  朱由檢連連點頭,說道:「你說得不錯,可是,你做到了嗎?」

  楊廷鑒聞言突然愣住,心中暗暗問自己,剛剛說了那麼多,我自己做到了嗎?

  朱由檢又說道:「你作為新科狀元,才華橫溢,本應為國家效力,僅僅是遇到一些挫折,便要自斷前程,這就是知行合一嗎?」

  楊廷鑒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他意識到自己錯的離譜。

  當初錦衣衛抓人辦案,自己僅憑片面之詞便誤以為是在打壓讀書人,這是認知上的錯誤。

  而面對同僚的誤會和排擠,並沒有積極地去解釋和溝通,而是選擇了逃避和放棄,這是行為上的錯誤。

  從知到行,全都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他緩緩低下頭,說道:「陛下所言極是,微臣確實沒有做到,臣……大錯特錯!」

  朱由檢說道:「古人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是個聰明人,否則不會高中狀元,朕只問你一句,現在知道怎麼做了嗎?」

  「臣這就回翰林院,不管同僚如何看待,臣問心無愧,為何要躲?」

  「這麼想就對了,做好自己的事,管別人作甚?」

  朱由檢點點頭,繼續說道:「不過,翰林院編史料沒意思,朕給你換個地方。」

  楊廷鑒說道:「臣聽陛下安排。」

  「你去工部尋湯若望,就是那個洋侍郎,他正在改進火器,可能會用到洋文,需要年輕人幫忙,朕把這份差事交給你。」

  楊廷鑒俯身叩拜:「臣遵旨!」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