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392.不打一場不心服
說起來,紙面上忽必烈現在應該有三十萬以上的部隊。蒙古人,尤其是內遷到中原的蒙古人生下來就是軍戶,要服兵役的。
所以到了元朝後期,大面積破產的蒙古軍戶們,既不會幹什麼營生,也沒有戰爭讓他們能夠進行掠奪,於是迭相自賣為奴,人數有論文說前後不下三十萬。
在河南、陝西等中原地區,忽必烈也先後下令,以家產二千貫以上的人家為軍戶,簽發一人從軍。
至於大都的侍衛親軍,歷史上號稱雄師二十萬,僅僅是斡羅思扈衛親軍就有一萬眾。可是在長達二十年的戰爭中,侍衛親軍事實上就沒有摸到過二十萬人的邊。
連南邊物產豐饒,地處產糧大平原的杭州,都養活不了十二萬大軍,官民皆稱困苦。大都如何能養活得了二十萬不事生產的職業軍人,這玩意兒就是個虛指。
一直到歷史上的元文宗時期,大量募集漢兒組建東宮宿衛,再加上擴編的漢兒五衛親軍,人數才摸到二十萬的邊。
現在嘛?剛剛捕魚兒海一戰,把忽必烈的侍衛親軍徹底打沒了。
這不單單是軍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忽必烈的這個中樞失去了平衡中原漢世侯們的勢力。接連在南方常州和北方捕魚兒海遭受重創,進而失去力量的元朝皇帝,還能夠得到中原地主階級的支持嗎?
傻子都看出這玩意兒會動搖的啊!
所以忽必烈對於李德輝送來簽發京兆路五千軍戶進四川的奏報,完全不在意了。他已經顧不上四川了,四川算個毛,他不僅要失去蒙古大汗的地位,可能連中原皇帝的位置都坐不穩了。
一方面忽必烈下令將分散在中原各地的探馬赤軍戶往大都精選二萬戶,一方面又設法將唐兀、
欽察、貴赤、阿兒渾、阿速、回回等遷入中原軍戶往大都調,務必在短時間內使得侍衛親軍恢復到五萬騎的數量。
飲止渴啊。
有這些人在地方上,地方上的漢族地主階級還得上個小心,給元朝官吏三分薄面。這人一走,
三分薄面也得打九折啦。
可不充實侍衛親軍的力量,忽必烈連抵禦海都的進攻,壓制河北漢世侯的本錢都沒有。收攏了五萬騎,至少河北還能鎮得住。
等忽必烈在上都遙控指揮,募集和補齊軍隊時,四川的急報再次發來。這次發來的就是注惟正等跑路,廣元、漢中盡失,四川僅存川西一隅,且同陝西幾乎失聯的奏報。
按照正常的流程,忽必烈應該立刻把汪惟正拉來砍了,以正視聽。但是老汪家在隴西二十四州都有莫大的勢力和名聲,此時已經帝位動搖的忽必烈,不僅不能夠打殺汪惟正,還得刻意拉攏施恩,以求這位老兄不帶著鞏昌二十四都投靠海都。
那咋辦?
無可奈何的忽必烈一方面讓汪惟正戴罪立功,回鞏昌去抽發一萬人,打通秦鳳成階入川的通道。一方面也給安西王忙哥剌下詔,讓他再簽五千軍戶出來,恢復陝西到漢中的驛站和道路,重新控制漢中。
嘴皮子碰一碰,很輕易的,只不過詔書下發到汪惟正和忙哥剌的手中之後,二人能不能執行得了,就得看長生天咯。
重點是,元朝現在已經事實上無力支援川西的李德輝和汪良臣。
你說雲南的元軍?鎮壓此起彼伏的叛亂還來不及呢,哪裡有空去支援四川。而且由於外部持續性支援的斷絕,元朝在雲南的統治癒發的艱難,其結果大概率不會好於李德輝和汪良臣。
倒是已經恢復了嘉定府的張巡,輕鬆愜意的把成都府給光復了。城內別說幾千殘民了,連根毛也不剩,外頭的大城被打爛了,內里的小城也是一片廢墟。幾千殘民中的丁壯被元軍裹挾,老弱也全部跑路。
沒辦法,張巡只能停下來了。
和走宋軍有城有人的嘉陵江沿線不同,走岷江沿線,糧道驟然變得相對艱難。即便有水運可以依靠,從重慶髮長江,長江轉岷江,趕到成都也有千里之遙。這距離,比張巡從臨安跑到淮河邊還遠一點點。
艱難的糧道逼迫張巡,必須在兩個月內結束戰鬥。
於是張巡再次向雲頂城內的元軍拋出了橄欖枝,你們帶著軍隊和家小離開四川,我退避三舍,
離開你們超過一百里,保證你們安全的出劍門關。
能夠這樣無損的恢復全川,至少沒有風險。另外就這一萬多北人撤出川西,在其他地方,也不至於增加多大的壓力。
得到張巡再一次和談訊息的李德輝和汪良臣爭議復起,走還是不走?
他們現在掌握的消息是忽必烈去嶺北和海都、乃顏決戰了,並不清楚忽必烈大敗,以及收兵大都和上都的情形。
如果他們能夠保全人馬退出四川,回到大都,讓忽必烈增加數千騎兵和一萬多歷戰步兵,忽必烈能愛死他們兩個。
可惜他們不知道啊。
爭執不下的二人最終決定,先親自試試張巡的成色,這連雲南的象兵都拉來了,不打上一場到底心裡那口氣咽不下。
二人最終拒絕了張巡的和議條件,還派人來告訴張巡,金堂雲頂城就在這裡,他們可以守城守到天荒地老。
好傢夥,看到回信的張巡都不知道他們兩個圖啥,元朝在四川敗局已定,即便他們守住了雲頂城又如何?就這麼幾個鳥人,打是肯定打不出去的,也弄不死張巡。
除了噁心一下張巡外,能幹嘛?
沒辦法,張巡只能在成都內城設下糧台,留二千兵馬成守,命幕府僚吏招攬和收留附近的百姓回城屯墾。自身則率大軍前往百里之外的雲頂城,籌備對元軍的攻城戰。
到了地頭,到底還是明白了一點汪李二人的底氣,這金堂雲頂城確實建的厲害,大型攻城器械根本上不去,山也是石山,沒法打地道。
用人命填?
這是張巡最不希望看到的選擇。
「節帥,韃虜以雲頂、懷安二城設上下呼應之勢。不妨先攻雲頂,令懷安之敵來救。野戰破其一路,輕取懷安之後,雲頂膽寒,克之不難。」
葉李騎在驢上,看著山勢地形,建議張巡化攻城戰為野戰,先滅一路元軍。張巡聽了他這個建議,倒也覺得可以試一試。
殊不知,此時鎮守懷安軍的楊文安,已經繞出了城,準備趁張巡立足未穩,從側後方給張巡來那麼一下子。
他同雲頂城內約定,一俟楊文安開始進攻張巡,城內就驅馬步象兵,直衝城下,不信張巡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