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爵位制度
賞賜?
在場的眾大臣聞言,心中又是感到一陣疑惑,不知道皇帝陛下這又是在搞什麼鬼。
見此狀況,趙禎開口道。
「斬將奪旗,開疆拓土,於國家而言,乃是大功,如今,朝廷雖有勛轉之法,但太過繁雜,且賞賜過薄,不足以激發將士。」
「而朝廷的爵位制度,一直以來也是宗室與高官並用,駁雜不專,現下官制已定,朕打算將勛轉之法和爵位制度也做調整。」
「今日召諸位卿家前來,便是為了商議此事。」
話音落下,眾大臣心中頓時一驚。
將前後的話聯繫起來一聽,王欽若頓時不由皺眉道。
「陛下的意思是,要將此戰當中的有功之臣,授以爵位?」
雖然皇帝沒有明說,但意思顯然就是這個意思。
趙禎倒是也並沒有什麼遮掩的想法,直接了當的就點了點頭,道。
「朕確實有意,要從此次封賞開始,推行新制!「
這話一出,在場的一眾大臣頓時苦笑不已。
儘管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這位皇帝陛下這種突然襲擊式的想法,但是,每每真的遇到的時候,心中還是忍不住一陣無力。
這麼大的事,好歲讓他們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吧··
然而,皇帝就是這個風格,身為臣子,自然也只有適應的份兒。
當下,殿中安靜了片刻後,李迪率先開口,道。
「陛下,我朝爵位之制,原是針對宗室而設,若要與勛轉之法結合,作賞賜之用,恐怕一時半刻之間,難有結果。」
「臣以為,可仿照官制所設一機構,專司此事,待有完善章程之後再議為善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朝的爵位制度層級很多,有統共十二個等級,而且,
基本上都並不世襲。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的控制宗室。
要知道,趙宋的宗室,即便是皇子,也沒有一生下來就封王的,而是需要一步步的逐級向上晉封。
別的不說,當初趙禎自己,就是先被封為公爵,然後晉封郡王,親王,最後被立為皇太子的。
作為真宗皇帝在世的唯一兒子,趙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太子,仍然要走這套流程,可見趙宋的爵位制度對於宗室的控制力。
當然,能夠獲得爵位的大多數是宗室,卻不全是宗室,一般來說,朝廷的一些高官,也會獲得爵位。
比如說,大多數的宰執大臣,尤其是宰相,按照慣例,就都是有爵位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迪的話也沒錯。
爵位制度,牽涉到宗室的管理問題,和原本對於宰執大臣的身份區別作用,
並不單單只是一句話就可以改變的。
然而,對於這一點,曹瑋卻並不認同,搖了搖頭站出來道。
「陛下,臣以為李相公所言未免有些過分畏難了,朝廷官制改革,牽涉到上上下下,從朝廷到地方的各個官員,所以需要特設官制所負責。」
「然而,勛轉之法與爵位制度,卻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訂,令二者並軌,並無太多繁難之事,中書若是覺得為難的話,樞密院可以主持更定,一個月之內,必定拿出詳細的章程!」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頓時紛紛側目。
看來,這位曹知院,和過往卻是不一樣了。
李迪剛剛的話,其實說直白些,就是在拖延時間,
在場這些宰執大臣,多多少少也跟皇帝打了幾年的交道了,了解這位官家的性情。
一般來說,以這種確定性的口吻提出的事,就是不討論辦不辦的問題,只討論怎麼辦和什麼時候辦。
而所謂的更定爵位制度,明顯是為了提升武將的地位,這一點在場的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李迪出面,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要專設一個機構,好好商討此事,其實本意還是想把這事拖一拖。
至少,拖到這次的封賞當中能夠用不上最好。
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曹瑋竟然站了出來直接反駁李迪的話,甚至還說出,中書要是幹不了這活兒,樞密院可以乾的話。
這一時可就讓他們有些沒法接了。
然而,就在一眾宰執有些沉默的時候,一旁的蔡齊卻突然開口,道。
「曹知院,爵位制度,涉及宗室要務,樞密院要全權負責,是否有越權之嫌7
聞言,趙禎眼神微眯,並沒有說話。
而曹瑋也並不驚慌,道。
「陛下方才有言,此次改定製度,是要將勛轉之法與爵位制度結合,蔡諫議問我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勛轉之法為武將升遷之階,若是樞密院不參與其中,僅讓中書或者其他衙門負責,又是否算是越權?」
這麼一下,頓時讓蔡齊也沉默了。
片刻之後,曹瑋倒是率先讓了一步,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既然涉及宗室和武臣,自當是兩府共議,最為妥當。
趙禎點了點頭,目光看向王欽若和李迪,道。
「中書可願於樞密院共議此事?」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能不接嗎?
很顯然,曹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樞密院讓獨立主持,他剛剛的那番話,更多的是在敲打和提醒中書,要是他們不接,那樞密院就順理成章的把這差事給拿走了。
這個想法剛冒出來,他們心頭都不由有些苦笑,什麼時候起,樞密院竟然能敲打中書了·—·—·
然而,抬頭看著官家一臉笑容的模樣,他們二人又只能嘆息一聲,道。
「回陛下,這是中書分內之事,臣等自不敢有所推辭懈怠。」
原本,這場朝議到這,也就差不多該結束了。
畢竟,就算是宰執大臣,也不可能對朝廷的各種章程都面面俱到的了解清楚,既然是要改定,總得先回去將舊的制度細節,全都了解清楚再說,當場肯定是不可能商討出什麼來的。
眾人此刻也已經開始默默的心中盤算,接下來在這件事上該是什麼態度了。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回,官家卻並沒有直接宣布結束,反而是將目光定在了某人的身上,繼續問道。
「蔡齊,你是言官,又拾遺補缺之責。」
「你來說說看,如今朝廷當中,對於武官的勛轉之法是否恰當,與爵位制度,又是否有合併更定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