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北宋官家> 第627章 王曾拜相

第627章 王曾拜相

2025-01-03 15:01:23 作者: 月麒麟
  第627章 王曾拜相

  「」..———-樞謨靖密,所以制乎邊兵,鼎飪燮和,所以均乎國政,維是文武之柄,屬在股肱之良—」

  「」.——-尚書右僕射,刑部尚書,太子太保,加琅琊郡開國公,食邑一千兩百戶,食實封七百戶,知永興軍,兼判延州軍州事王曾-—--—-可特授門下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賜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

  一日,一大早上,紫宸殿中,接連兩份詔書公布,一份是王欽若的罷相致仕詔書,另一份,則是授任王曾為昭文相的詔書。

  儘管朝中消息紛紛,但是,此刻一切塵埃落定,朝堂上的大臣們,心中還是一陣複雜。

  隨著王欽若去職,屬於太后的時代便算是徹底終局,接下來迎來的,將是一個全新的,也更加複雜的權力格局。

  不管是宰執大臣,還是普通的朝廷官員,在這複雜多變的朝局當中,只怕都要好好思索一番,自己到底該如何立身。

  心中念頭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臉上的笑意,卻是基本一致。

  和當年王欽若被任相的時候,引起了朝堂上很多官員的不滿,甚至是集體抵制不同的是,王曾不論是名望還是聲譽上,都比王欽若要強的多。

  再加上他這次是挾大功歸來,儘管朝中這些日子有些議論,覺得他在大軍賞賜的名單上偏向武將,但是,對於他繼任宰相的這個結果,朝中的諸多大臣,都還是十分認可的。

  於是,在一片恭賀聲中,這次早朝圓滿結束,看似風平浪靜,但是實則,暗中涌動的波濤,此刻已經開始逐漸翻滾起來。

  政事堂。

  王曾之前就在中書任職,雖然多年未歸,但是,中書裡頭基本上都是打過交道的熟人,所以,不管是政務流程方面,還是和其他宰執的磨合,都上手的很快。

  上任的第三天,這位新的王相公,就主持召開了自己繼任以後的第一次政事堂會議。

  「大相公,如今朝中最急之務,還是上次關於大軍將領的賞賜之事,原本,

  中書打算按照更定後的爵位新制擬定賜爵,但是,那日奏對,大相公在御前提出,這新制不妥,之後,王太師又抱病在府,中書群龍無首,此事便一直耽擱下來。」

  「官家那邊,已經催了好幾次了,如今,大相公回到中書,此事想必,也總算是能有個著落了。」

  坐在長長的桌案旁,仍舊是李迪率先開口,笑裡藏刀。

  這一番話,看似是在捧王曾,可實際上,卻是將大軍賞賜遲遲沒有著落的鍋,給甩到了王曾的身上。

  聞言,王曾眯了眯眼,對於李迪的甩鍋之舉,倒是不甚在意,相反的,他更重視的是另一件事。

  這也是初入官場之人很容易忽視的一件事,那就是話語權的問題!

  要知道,如今他才是中書的首相,這次的政事堂會議也是由他來主持的,所以,該商議那些政務,哪個先哪個後,理應由他來決定。

  可是現在,李迪看似是在討論大軍賞賜拖延的責任問題,可實際上,暗搓搓的,就是在主導話題。

  真要是跟著他的話頭走下去,那可就先輸了一場。

  當然,這點手段,也就是應對一下初入官場之輩,對於王曾來說,他自然是早有準備。


  李迪要給他下馬威,那他自然也不會客氣。

  身為上位者,首先第一步要穩,這樣才能有氣勢。

  王曾在官場多年,自然是深譜此道,

  因此,在李迪話音落下之後,他並沒有急著開口,而是目光威嚴的掃視了一周,眼神挨個在其他宰執大臣身上停留,然後挪走。

  眾人見此狀況,或是微笑著和王曾對視,或是謙謹的低下頭,直到最後,王曾的目光落在李迪的身上,後者同樣面帶微笑,只是面容,卻不由有些僵硬。

  不得不說,王曾到底是官場老手,光是這簡單的一個動作,就讓剛剛李迪先聲奪人的氣勢弱了大半。

  隨後,在眾人的注視當中,王曾緩緩開口,道。

  「今日政事堂會議,商議兩件事。」

  「第一件,巡邊御史一事,如今我大宋的邊境局勢,想必諸位也都清楚,不需要本相再過多贅述。

  「與党項,契丹之戰,不可避免,然而,朝中多年承平,多有憂懼求和之輩,故而,陛下有意派遣御史前往邊境巡視,一是為體察民情,通暢言路,二是讓朝堂上下,也知道邊勢嚴峻。」

  「此事今日便要拿出個章程出來,人選,職權,流程,都要有,會議結束之後,本相會直接呈送陛下裁斷。」

  話音落下,在場一片安靜,側旁的李迪臉色微沉,明顯有些不悅。

  倒不是說,他對於巡邊御史這件事有什麼不滿,而是,王曾的這副姿態,擺明了是將他剛剛的話給徹底忽略掉了。

  這種無視的態度,反而比爭執更加讓人氣惱。

  當下,李迪忍不住拉長了臉,道。

  「大相公,官家那邊——」

  「中書如今我來主事,官家那邊,也自然是我去解釋。」

  話未說完,就被王曾出言打斷。

  李迪語氣一滯,但是,到底也不好再開口多說什麼,只得靠在椅背上,雙眸微闔以表示自己的不滿。

  然而,王曾卻並不管他,繼續開口,道。

  「第二件事,審官院孫爽年老告病,此職已經空缺多日,不可久置,御史中丞程琳為人持重,素有聲名,本相提議,由他來主持審官院的一應事宜。」

  如果說要在歷朝歷代當中,論宰相地位最高的時候,宋朝肯定是能占有一席之地的,所謂禮絕百僚,群臣避道,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作為曾經在中書摸爬滾打多年的王曾,非常清楚,作為宰相的核心權力在哪,除了擁有對諸多政務的副署權之外,另一項最重要的權力,就是對於人事的提名權和任命權。

  像是朝中七品以下的官員,宰相的札子,是可以替代制書直接進行任免的,

  單是這一點,就奠定了宰相不可動搖的地位。

  而除了宰執大臣之外,像是御史中丞,知審官院這樣的緊要官職,宰相也擁有提名的權力。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宰相顧及顏面,舉薦人選的時候,態度會更柔和委婉一些,免得被人議論,像是王曾這樣,剛剛上任,就用如此強硬的口氣,要直接決定知審官院這種緊要衙門的人選的,還是非常少見的。

  因此,稍一沉吟之後,一眾宰執對視一眼,最後,呂夷簡謹慎開口,道。

  「大相公,孫爽雖然告病了一陣子,但是,審官院的事務沒怎麼耽擱,而且,孫學士在當年科舉改制當中是有功之臣,算是近幾屆學子的半個師長,這無緣無故的,要將其罷免官職,恐怕引起朝野物議,還望大相公勘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