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我不是袁術> 十四 盧植下場

十四 盧植下場

2024-12-16 01:22:17 作者: 御炎
  盧植眼睜睜看著袁樹如眾星捧月一樣被門生們追捧、環繞,對他感激涕零、心悅誠服,甚至於不管他說什麼,都能得到歡呼。

  這種聲望,可以說振臂一呼都能造反了吧?

  但你要說袁樹只是在刻意收買人心,盧植覺得倒也不至於。

  袁樹雖然和門生們走得很近,貌似對弟子們非常兇狠,但是對於那些能和他在辯經場上有來有回、個人品德還說的過去的弟子,他也是以禮相待的。

  當初袁樹大展神威、炮轟大宅門的時候,很多弟子覺得袁樹對待門生們就能十分和藹,對待他們則是毫不留情面,這不就是區別對待嗎?

  你這樣搞,意欲何為?

  是不是要收買人心?圖謀不軌?

  然後這群人就被袁樹狠狠地噴了回去,說他們不知羞恥。

  大男人給一個小孩子炮轟輸了還好意思要解釋,我要是你們,直接挖個坑把自己埋了,省得丟人現眼!

  他一頓炮轟,把這些不要臉的給罵成了二次傷害,不少人甚至都對袁樹有了心理陰影,不敢再和袁樹打照面。

  而人品尚可、認真鑽研學問的南陽人趙俊、鄧穎,桂陽郡人羅意和蜀郡人張捷等也向袁樹問了一樣的問題。

  他們倒是得到了袁樹的耐心解答。

  「門生普遍出身寒微,沒有諸君那般的豐厚家資和家學淵源,家中少有或者根本沒有藏書,即使有天資,沒有藏書和老師,也無法長進,先天不足或者後天不足是很正常的。

  吾輩自幼錦衣玉食,書卷頗多,往來無白丁,長輩皆是讀書人,從小向學,長成後又有名師傳授,條件優越,如此一來,要是學的還不如門生們,豈不是該羞愧的自盡嗎?

  因此,吾輩不應當因為出身寒微、知識不足而苛責門生,相反,遇到勤奮上進的門生,應該大加讚賞,因為他們即使身處逆境也勇於向上攀登,沒有就此沉淪,放棄自己。

  對於這樣的人,樹以為,不應該嘲諷他們出身卑微,而應該讚揚他們奮勇拼搏,這些人於逆境之中尚且不願放棄自己,意志堅定,但凡有所機遇,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說完這些內容,袁樹當時還非常感慨的說了一句——出身寒微,並非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這些與袁樹交談的弟子們聽過之後,感到非常吃驚,認為以袁樹如此出身卻能有這樣的看法,實在是太令人驚嘆。

  而這批出身不如袁樹的弟子也因此對袁樹刮目相看。

  所以在弟子群體之中,袁樹也並非就是一頭惡鬼,倒也有人覺得袁樹確實不凡。

  趙俊、鄧穎等人雖然被袁樹辯的毫無還手之力,但是他們對於袁樹的看法和李泉、趙興等人是不同的。

  所以盧植綜合判斷一下,認為袁樹真的是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他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出身高貴卻心存正義的人。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盧植就向馬融告知了他所看到的一切。

  馬融聽後,心中五味雜陳,滋味頗深。

  「子干,我之前說,術或許能成大事,現在我要修改自己的看法,術,一定能成大事,而且以他的出身,他所能成的,一定是天大的事情。」

  盧植沉默了一會兒,也點了點頭。


  「弟子也是如此認為的。」

  「你對他改觀了?」

  「是。」

  盧植點頭道:「本以為他只是有些才能,但是為人狂傲自大、目中無人,終將因此而受損,但是弟子萬萬沒想到,他面對諸多門生,態度如此親近溫和,在門生中的名聲如此之好。

  於是弟子細心觀察,才發現被他苛待的人都是一些不求上進或者品行惡劣的人,而被他善待的人,無一例外,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弟子這才意識到,他並非狂傲自大,而是頗有識人之明,且有折節下士之風。」

  「你終於發現了。」

  馬融點了點頭:「術早慧,神童之名,實至名歸,但是為師一開始也不曾想到,他甚至曉人心,人心善變,乃是千古最難以通曉的東西,可術,僅僅十歲,卻已初窺門徑,何其令人震撼啊……」

  馬融嘆息不已。

  盧植也是頗有感受。

  馬融總是評價他過於剛直,能成事,但是也必然會因為這份剛直受到挫折,不善變通是他最大的缺憾。

  而眼下,一個善於變通的人出現在他的眼前,短短几個月,多次改變自己對他的觀感,從最開始的人人喊打,到現在,他幾乎是得到了幾乎所有馬氏門生的擁護。

  這種實實在在出現在眼前的神童大大刺激了盧植的內心。

  馬融看著盧植貌似不變實則微變的神情,嘆了口氣。

  「子干,不如你也去和術辯論一二吧,試試術的才能,親眼見見術是如何與你相處的,聽人說不可靠,親眼看也未必真實,接近他,靠攏他,在距離他最近的地方聽他說、看他做,方能最大限度的理解一個人。」

  盧植為之愕然,看著馬融看了好一會兒。

  良久,盧植點了點頭。

  「弟子謹遵師尊教誨!」

  因為有了馬融的暗中推動,在驅趕事件之後、袁樹名望大漲的檔口,盧植作為當代弟子最強者、馬氏高足代表者,正式下場,選擇與袁樹進行辯論。

  盧植正式下場的消息還是震動了整個馬氏大宅的。

  很多在縣城內外遊蕩的門生聽說盧植要下場和袁樹展開學術辯論,都非常驚訝,紛紛往縣城趕回,希望能親眼目睹這場龍爭虎鬥。

  從年齡上來說,盧植大了袁樹十六歲,實在不能算是公平對決。

  但是袁樹在過去幾個月里展現出來的學識、膽識,已經讓人忘卻他甚至還不到十一歲。

  沒有門生再把袁樹當作一個小孩子來看待,而是用對待師兄、前輩甚至是尊長的態度對待袁樹,視之為重要的引路人、偶像。

  既然如此,盧植選擇面對面與袁樹進行正當對決,反而是對他學識和膽魄的尊重,而不是欺辱。

  反正袁樹是非常高興的。

  盧植願意主動下場,說明背後必然有馬融的推動。

  而馬融願意推動,本身也就意味著馬融沒有因為驅趕事件而討厭袁樹,相反,馬融想通了,還願意幫袁樹一把,給他一個進一步獲得名聲的機會。

  老馬的一片好意,我如何能荒廢?

  延熹八年九月初,炎炎盛夏將要度過之際,袁樹和盧植在馬氏大宅內的一棵大樹下正式約戰,開始學術辯論。


  雙方各自為對方出題深入展開,進行辯論。

  他們給對方出的問題很多都沒有確切的答案,漢儒研究了一百多年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服眾的解答,各家有各家的看法。

  但還是和之前一樣。

  辯經,不僅僅是要辯論一個真相出來,關鍵的,是要辯論一個輸贏出來。

  兩人之間的對決主題還是左氏春秋,第一戰是【襄公三年傳: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

  這一段記載的是楚國和吳國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楚國令尹子重派遣鄧廖率領軍隊討伐吳國,吳國則在半路設伏,擊敗了楚軍,俘獲了主帥鄧廖。

  子重打了敗仗,卻回國在宗廟祭祀以示慰勞,結果吳軍沒有善罷甘休,還發起了反擊,占領了楚國的一座城池,使得楚國損兵折將還丟了地盤。

  楚國國內對子重不滿意的勢力為此大加抨擊子重,子重經受不住國內外的一致抨擊,心態崩壞,心臟病發作,死掉了。

  當然,袁樹和盧植之間的辯論重點不是在這些人物身上,而是在【組甲】【被練】這二者身上。

  「組甲,以組為甲里,公族所服,被練,以練為甲里,卑者所服。」

  這是盧植的看法。

  說白了,就是盧植覺得組甲是一種高級戰甲,只有高等級的貴族戰士能穿著,而被練是一種普通戰甲,一般的大頭兵才會穿。

  對於這個題目,袁樹其實覺得挺無語的。

  這種問題其實只有研究歷史的人會去探究根本,而古文經學派充分發揚為了解經而解經的精神,硬生生在史書里玩出了門道。

  組甲是什麼,被練是什麼,什麼人所穿?

  左傳原文沒有詳細記載。

  但是簡單想像也能明白,前者是高級戰甲,後者是一般戰甲,類似於騎兵重甲和步兵輕甲之間的區別,歷史學家會去研究,但是你們一群經學家在這裡爭論個什麼勁兒?

  關於這個爭論,袁樹倒也知道。

  在此之前的明帝、章帝時期,古文經學派重要的承上啟下人物賈逵對此有過解釋。

  他認為組甲是車士穿著的,也就是當時盛行的戰車兵所穿著的戰甲,然後對於被練,他認為這是兩個詞,被,就是一種叫練帛的織物,用練帛造就的戰甲,供給給一般的步兵。

  春秋戰國時代,戰車兵一般是身份比較高的,步卒則更多的是平民出身,二者有不同的裝備,倒也正常。

  而盧植的看法出自馬融的傳授。

  馬融在這一點上和賈逵的看法基本相同,只不過馬融更進一步認為組甲這種高級戰甲只有公族出身的高級士兵才能穿,被練則是地位卑微的普通士兵穿著的,雙方在戰甲穿著者的身份有細微的不同。

  但是在袁樹看來,這很重要嗎?

  左傳也好,春秋經本文也好,都沒有寫明白,你們在這裡猜來猜去,很有意思嗎?

  「組甲、被練何人所服,經、傳皆無明文,一切所言都是一家之言,盧君所言,未免輕率,只需知曉其皆為戰甲,為戰士所服,足矣。」

  盧植對此卻並不滿意。

  「吾輩士人深究先人之道,追往聖之路,當知一字一句皆有深意,一字一句不可妄言,此為治學之本,袁君年幼,恐未明也!」


  好傢夥,直接對我的治學態度提出質疑?

  好你個盧子干!

  看我懟你!

  袁樹遂整頓衣冠,緩緩道:「盧君所言雖不敢苟同,然吾亦可試言之,以前後文所言判斷,組甲可代指精兵,被練代指普通士卒,春秋時,車兵為主,步兵為輔,所以組甲或為車兵所穿著,被練為步卒所穿著。

  當其時,車兵更需勤學苦練,掌御車、長短兵諸多戰法,非一日可練成,是以車兵必出身不凡,但具為公族,倒也未必,或以公、卿、士更為妥當,至於步卒,除將官外,當為庶人。」

  盧植眼中掠過一絲欣賞之意,點了點頭。

  「袁君所言有理。」

  第一場辯論就這樣過去了,雙方互相認定打成平手,並沒有激烈的爭端意見。

  袁樹也看出來了,這只是盧植用來熱身、試探自己的小問題,真正有意義的,還在後頭。

  老拜登攥緊拳頭——大的要來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