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
卻說朝廷一眾文武大臣,打算同時發詔於兗、徐二州,命曹操、劉備過來勤王。
然王駕此時尚在河東,李傕、郭汜二賊自同意天子東歸之後,卻又馬上反悔,派兵來追。
天子車駕不敢在河東逗留太久,未休整兩日,便繼續出發,前往雒陽。
而毗鄰河東的地界,乃是袁紹的勢力範圍。
早有人將天子乘輿幸駕河東的消息,傳報回了鄴城。
以從事沮授,別駕田豐為首的諸大臣,心急如焚,紛紛上書找到袁紹,向他諫言。
「明公,今天子蒙難,幸駕河東,我河北不能坐視不管。」
「臣懇請明公起河北之兵,前往河東護駕,保扶王室!」
田豐慷慨陳詞,力勸袁紹迎奉天子。
但袁紹一直都是少帝劉辯一派的,當初為了反對董卓,袁家誓不承認董卓扶上位的劉協。
以至於袁紹不惜污衊劉協不是先帝之子。
可以說,袁紹與劉協的關係是非常尷尬的。
如果他此時去迎立了天子,便等於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今我大軍,忙於易京戰事,誠難騰出手來,去河東勤王保駕。」
袁紹揮了揮手,以忙於公孫瓚戰事為由,拒絕了田豐的請求。
「明公,請聽我一言。」
沮授站出來,慷慨陳詞:
「明公以弱冠之年登朝為官,播名海內。」
「值廢立之際,忠義奮發,面刺董卓之過。」
「後單騎出奔,濟河而北,為勃海稽首。」
「號令天下諸侯討董,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雖黃巾猖亂,黑山跋扈,亦難攖明公之鋒。」
「今回眾北首,公孫之流則早晚必亡。」
「震脅戎狄,則匈奴亦將服從。」
「明公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
「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正是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之時!」
「屆時我等可擁戴天子,號令天下,以討未復。」
「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授惟願明公深察!」
話落,沮授頓首一拜。
汝穎派的郭圖與淳于瓊卻站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
「今漢室衰敗,為時已久。」
「今欲興之,不亦難乎?」
「況今天下英雄並起,各自跨州連郡,聚眾動輒萬計。」
「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若迎天子在身邊,動輒表聞,豈不掣肘?」
「若不服從,則是抗命,反失人心。」
其實袁紹陣營裡面,大部分人都是保皇派。
郭圖、淳于瓊這種潁川出身的反而反對迎奉天子。
為何?
因為袁紹與曹操不同,袁紹的親族之前已經被董卓給突突完了,剩下的也都在袁術那裡。
等於袁紹沒有宗室可以幫他掌握兵權。
而曹操則有大量的宗室,並且大部分能力都很強,所以可以放心的把兵權交給他們。
但袁紹沒有宗室可以付與兵權,他只能平衡好河北派與河南派兩家的勢力。
一旦迎了天子,河北這群保皇派和天子聯合起來,袁紹的權力就很有可能被架空。
因為袁紹手底下掌兵的大部分都是士族。
這也是為什麼曹營里,荀彧、毛玠這種保皇派掀不起風浪來。
因為他們被曹氏宗族給狠狠壓制著,使得曹操可以毫無顧忌的迎奉天子。
「郭公則此言差矣。」
別駕田豐站出來反對道:
「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
「袁公祖上累世輔弼,世濟忠義,若能迎奉天子。」
「既合乎道義,又合宜時機。」
「且今州城粗定,正宜迎奉王駕,安宮鄴都。」
「到那時,奉天子以令不臣,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還請明公速速定奪,倘若猶豫不決,必然遭人搶先。」
聽到這話,袁紹稍稍還是有一點心動的。
為什麼說袁紹好謀無斷?
其實從迎天子這件事就能看出來了。
袁紹作為少帝劉辯一派的,要麼就堅立不移反劉協,要麼就摒棄前嫌,迎奉天子王駕。
可袁紹偏偏選擇了全都要。
一開始袁紹堅決反劉協,想立劉虞為帝。
後來沮授等人給袁紹講了迎天子的好處,袁紹又心動了。
而在領了冀州牧後,袁紹又擔心被河北士人架空,又叒拒絕了迎奉天子。
結果等被曹操搶了天子之後,袁紹又後悔了,想讓曹操把天子遷到離他更近的鄄城來。
如此反覆,半天拿不出一個確切的方案出來。
也難怪評價袁紹為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真是一點也沒評價錯。
「罷了,諸公不必再吵!」
袁紹出聲止住眾人的爭吵之聲,猶豫一下,才道:
「既然天子乘輿在河東,今可先使人進獻米肉。」
「至於保扶王室,安宮鄴都一事,且先觀望再說。」
「明公!」
沮授、田豐等人還想再諫。
卻被袁紹揮手擋了回去,示意眾人此事不必再議。
沮授等人無奈,只好作罷。
與此同時,
曹操自陳國退兵以後,將兵鋒指向潁川,克日平定。
並將治所遷到了許縣。
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士族們,力薦棗祗為屯田校尉,希望曹操快些開展屯田,追上徐州劉備的步伐。
曹操欣然同意,將屯田制的具體實施方案,委任給了荀彧、棗祗、韓浩三人。
由於潁川也遭遇了戰亂,所以有大量的無主荒田。
同時,由於曹操鎮壓了潁川的黃巾軍。
得到了大量的勞動力、耕牛、農具。
曹操在各州郡設置田官,下令儲存糧食,為將來四方征戰做足準備。
隨著潁川屯田制的推行,曹營這邊也逐漸從兗州的內亂中恢復過來,情況得到好轉。
這一日,
曹操正在府中讀《孫子兵法》,並拿著筆在上面進行批註。
忽有下人來報,朝廷使者來到。
曹操慌忙停筆,放下書卷,接見了朝廷來使。
待問明來意之後,方知天子乘輿在河東,不日將至洛邑。
由於李傕、郭汜二賊正在追擊天子王駕,所以朝廷方面想請曹操過去勤王。
面對這種大事,曹操不敢疏忽大意,急召來荀彧等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與袁營恰恰相反,曹營這邊保皇派反而是占少數。
只有荀彧、程昱、毛玠是堅定不移的支持迎奉天子的。
他們的政治綱領都是在為士族考慮。
荀彧開口進言道:
「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
「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
「今天子蒙塵,朝廷播越,宗廟毀壞。」
「正是明公首倡義兵之時,奉天子以從眾望,此乃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
曹操頷首,他本人確實是更傾向於迎天子的。
奈何曹營里反對派太多,所以先讓荀彧這個文官渠首開口說話。
隨後又問程昱道:
「仲德,汝觀此事如何?」
曹操很雞賊的挑了兩個保皇派問話,他知道只要這兩人站了出來,自己再投出壓倒性的一票。
眾人便不敢再提反對意見了。
果然,程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荀司馬之言正合時宜,奉迎天子一事,上合天意,下順民心。」
「況天子乘輿尚在河東,能迎天子者,非我兗州一家。」
「河北袁紹若自河內向西,遠比我河東要快得多。」
「今若使袁紹迎奉天子,則河北之勢不可當,袁氏不可圖也。」
曹操手一抖,不慎扯斷了頷下兩根鬍子,但他卻顧不得喊疼,反而說道:
「文若、仲德之言,甚合吾心!」
「適才有天使齎詔宣召,操不可不接詔書。」
「傳我令!命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三千,先出發前往雒陽,修葺城郭。」
「我自率大軍殿後,克日便到!」
曹操力排眾議,乾綱獨斷地選擇了接下天子詔,去往雒陽保駕勤王。
曹操之所以敢忽視迎奉天子的弊端,是因為他有宗室將領掌權,可以制衡荀彧為首的保皇派。
同時,比起袁紹,曹操太需要天子了。
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根本不缺人來投。
尤其擁有了河北之後,已經是一等一的諸侯了,多個天子出來,他反倒覺得於自己會掣肘。
曹操不同,別看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何等的權勢滔天。
但曹操走到哪裡,都會被打上閹宦之後的標籤。
所以曹操只能選擇迎奉天子,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以漢室忠臣的身份自居。
然後利用漢室四百年的招牌,為自己吸納天下英才。
用曹操的自己話說,便是:
——「方今收英雄時也。」
……
……
就在袁曹兩家都在為天子即將幸駕雒陽一事,忙得不可開交之時。
徐州這邊也收到了消息。
「什麼!天子已經東歸,乘輿到了河東!」
劉備接到這個消息時,頓時坐不住了。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朝廷使者哭訴道:
「天子在長安時,日日為傕、汜二賊所辱。」
「陛下僅想從太府中發放絲織給宮人,李傕逆賊竟然都不允許。」
「並且此二賊常常率兵進殿,抄掠宮人、御物。」
「事後,還要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房。」
「上至朝廷百官,下至鄉野山民,無不對此二賊恨之入骨。」
待聽完天子即百官百姓的遭遇後,劉備痛心疾首,不禁垂淚道:
「李傕、郭汜此二賊竟如此狂悖無禮,吾誓殺之!」
天使又哭拜道:
「如今天子蒙難於河東,不日將還都洛邑。」
「奈何李傕、郭汜二賊窮追不捨,派兵想要劫駕擄回天子。」
「陛下唯恐社稷不存,遂遣我來向劉將軍求援。」
「懇請將軍為了漢室江山,發兵救援,救天子於水火!」
劉備擦了擦眼淚,先命人將天使請入驛館,好酒好肉招待。
隨後召來李翊、關羽等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李傕、郭汜二賊造逆,備聞天子今在河東受難,實在痛不欲生。」
「是故欲遣兵前往,保駕勤王,救助天子。」
「諸公可有異議?」
劉備語氣急迫,幾乎是不容與眾人商議。
誠然,劉備自小有帝王之志。
然則此時的劉備,卻沒有想那麼長遠,尤其神器更是不敢奢望。
「明公勿急。」
一人出聲安撫劉備情緒。
眾視之,乃從事荀攸也。
荀攸自備接到徐州後,感嘆徐州人傑地靈,能人輩出,可成大事。
又深受劉備禮待,因感念其厚恩,故在徐州為從事,為劉備出謀劃策。
荀攸乃是文官集團中新加入的成員,劉備不好拂他的面子,遂問道:
「公達此言何謂?」
荀攸衝著劉備拱了拱手,聲音沉穩:
「攸常聞,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明公此刻怒上心頭,容易錯判形勢,反誤大事。」
「……公達之言,正是在下所想。」
劉曄連忙站出來附和,「今河東情勢如何,我等一概不知,僅憑現有信息,實在太少。」
「尤遇此般大事,切不可此時貿然決斷,否則必惹禍上身。」
劉備臉色微變,情緒很快平靜了不少。
他微微闔上雙眸,伸手揉捏了一下太陽穴,沉吟道:
「今天子蒙難,為賊所欺。」
「備身為漢臣,又是宗室,豈能無動於衷,袖手旁觀呢?」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旋即卻又都把目光投向了劉備身旁的李翊。
仿佛異口同聲地在說,李先生你倒是說句話呀。
現在只有你能勸住主公了。
李翊當即會意,明白諸臣心中所想,遂出列諫言道:
「請主公稍安勿躁,天子蒙難,我等皆痛心疾首。」
「傕、汜二賊造逆,膽大妄為,意欲強擄天子,我等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只是凡遇大事,當有靜氣,不可魯莽行事。」
「今河東至我徐州,隔了豫州,兗州,欲救天子,山遙路遠,誠非易事。」
劉備向來信任李翊,在聽了他的勸說之後,這才冷靜了下來。
「子玉所言甚是,適才是備聽聞天子蒙難,一時亂了分寸。」
「令諸公見笑了,勿怪。」
頓了一下,又問眾人道:
「天子齎詔宣我勤王保駕,諸位以為我徐州是否該派兵過去勤王?」
荀攸說道:
「既是天子之詔,我等自然不該抗命。」
「只是徐州距離河南尹雲山遙遠,我徐州恐難以派出大軍前去。」
劉備頷首,表示理解。
徐州想要派出大軍,越過兗、豫二州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備欲派人去往河南尹,奉天子臨徐,諸公以為如何?」
「此議不妥!」
未等荀攸等人開口,李翊便站出來出聲阻止。
劉備微一怔,忙問為何。
李翊有條不紊,耐心解釋道:
「徐州勢單力孤,除東面濱海之外,可謂三面環敵,無險可守。」
「不可不謂百戰之地。」
「若迎天子來徐州,試問天下諸侯將何以自處?」
李翊堅決反對迎天子來徐州,因為只要把天子搞過來。
就會打破他苦心孤詣,為徐州,為老劉打造的戰略方針。
在李翊的努力下,徐州不僅與北邊的袁紹達成同盟,與西邊兒的曹操也緩和了關係。
老劉可以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南邊的袁術。
可把天子迎過來呢?
與曹操的關係馬上就會破裂!
曹操非常需要天子,需要漢室四百年的招牌。
他絕不會容許劉備一個漢室宗親擁立了天子。
把他準備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戰略納為己用。
除曹操外,徐州與袁紹的同盟也會馬上破裂。
歷史上,袁紹被曹操搶了天子之後,馬上就後悔了。
史書叫,「紹每得詔書,患有不便於己,乃欲移天子自近。」
以前曹操是袁紹的小弟,官職都是袁紹賞給他的。
而曹操自迎了天子之後,立馬倒反天罡,居高臨下,給袁紹封起官來。
被小弟騎臉輸出,令袁紹破了大防。
而袁曹的關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全面破裂的。
所以李翊堅決反對把天子劉協迎到徐州來,這會打破徐州大好的外交環境。
使老劉還有徐州成為眾矢之的。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
漢帝名義上仍然是天下共主,誰要是反漢,便是政治不正確。
袁術稱帝的時候,就先後遭到了曹操、呂布、劉備、孫策、陳登的攻打。
你就可以想像此時漢室在當時士人的心中是個什麼樣的地位了。
「適才,翊只說了迎奉天子的不可行。」
「卻還未說迎天子的難處。」
李翊接著補充說明,「縱然我等真要迎奉天子來徐州,如何跨越這豫、兗二州。」
「從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將天子接走?」
「主公認為以曹操之雄略,可會放過利用天子而號令諸侯的機會麼?」
「縱然我等在豫州一事上達成了和解,利益一致。」
「可天子王駕是不容妥協的問題,曹孟德絕對不會同意把天子迎到徐州去。」
「若我等執意要迎接,曹劉兩家必然大交兵。」
「兩家死傷,禍及百姓不說,更有可能誤傷天子王駕。」
「此可是主公希望看到的結果?」
劉備聞言一驚,不由得坐了下來。
李翊一語點醒夢中人,若不是他這般提醒。
劉備還沒意識到迎立天子有多難。
天子這麼重量級的人物,尤其還帶著文武百官,走到哪裡都聲勢浩大。
的確是不可能悄無聲息地遷到徐州來。
可若興師動眾,必遭來以曹操為首的諸侯反對。
到時候估計走不到半箭之地,便會爆發一場在所難免的大戰。
荀攸等人紛紛向李翊投去了一個敬佩的目光,暗道還是子玉你有手段,一下就把主公給勸住了。
「……主公。」
頓了一下,荀攸也站了出來,開口諫言。
「適才李先生提出了迎天子的難處,在下以為除外敵之外,我徐州內部也難以供養天子王駕。」
「我徐州自取歲開始,便大量收攏流民。」
「今又至冬日,還要發放大量衣物與口糧。」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