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87章 專人滅蝗

第387章 專人滅蝗

2024-09-11 07:18:43 作者: 涼月涼了
  南苑之中。

  當著大明一眾最高層官員們的面,鋪天蓋地的飛蝗,結著遮天蔽日的集群,從南海子呼嘯而過。

  即便是南海子經過一通禍害,草木已經不再繁盛,但經過蝗蟲這麼一禍害,直接就成了光禿禿的一片。

  看著在舊衙門院口已經站了半個時辰的皇帝,以及那手中流露出被捏死的蝗蟲汁水,一眾官員們心也仿佛被皇帝捏在手中。

  「真是好一番為國效力啊!」

  反手將手中捏死的蝗蟲對在了地板上,朱由校轉頭看向堂中的眾多官員,

  這聲冷喝傳來,一眾高管紛紛跪地請罪。

  任由劉時敏用絹布替自己擦拭手上的殘留汁水,朱由校仿佛是自言自語一般。

  「今春朕與皇后踏青之時,偶然挖出了蝗蟲之卵,朕就特下詔書,讓官府搜捕蟲卵、滅盡蝗蟲,至今不過半年,這蝗蟲都飛到南海子來了。」

  「這就是我大明官員們,在奏章中說的什麼為天下計,為萬民計。」

  聽到皇帝的話,一眾六部高官紛紛低下頭,又羞又愧。

  為天下計,為萬民計。

  這是大明官員們整日掛在嘴邊的兩個詞語。

  仿佛這兩個詞語不掛在嘴邊,不出現在自己的奏本之中,就體現不出自己的憂國憂民,

  現在,皇帝將這八個字原封不動的還給了他們。

  見皇帝將責任推到自己這些輔臣的腦袋上,畢自嚴深知不能就這麼認下。

  皇帝可以雄才大略,但是不能太過於強勢。

  現在皇帝已經足夠的強勢了,再這麼發展下去,朝堂就成了皇帝的一言堂了。

  「陛下容稟!臣等自奉詔以來,不敢懈怠,順天知府董應舉每日督勸各地鄉官搜捕蟲卵,三月之間已尋得燒毀蟲卵三百餘石。」

  「倘若真是地方辦事不力,五六月間便有飛蝗過境,何至於到八月初才有蝗群害民?」

  「畢公,你的意思是陛下說錯了?」

  手中拿著剛給皇帝擦手的手帕,劉時敏看向畢自嚴問道。

  「臣只是不欲見陛下如此武斷。」

  深深的看了眼劉時敏,畢自嚴拱手道。

  「朝中、地方不乏良吏,終日為陛下滅蝗卵之令而奔波,勞苦甚重。陛下之言,未免讓天下良吏寒心。」

  看著皇帝稍緩的臉色,畢自言繼續道。

  「陛下曾在順天府挖掘出蝗卵,此番蝗災想來乃是順天所起。蝗群日行百里,晝夜不息,今日在此,明日在彼,臣以為當今之計乃是要想辦法,防止蝗災擴散。」

  看了眼畢自嚴,朱由校知道剛才自己失言了。

  不過,這個時候朱由校自然不會說自己錯了,而是依舊寒著臉,冷聲道。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何為德?存民方為德。」

  看著在場的人,朱由校出聲給這件事情定性。

  「如今當務之急,首在於滅蝗!不能讓蝗災再繼續擴大。」

  「陛下言之有理。」

  見到皇帝改了口,畢自言又知道皇帝現在的難處因自己而起,當即出言附和道。

  「昔年,太祖之時,曾生蝗災,往後多年,蝗災遍布大明。」

  說著,畢自嚴轉頭看向禮部尚書孫如游,希望對方能提出左證。

  「洪武五年六月,濟南屬縣及青、萊二府蝗。」

  看到了畢自嚴的眼神,孫如游略微思索了一下後,當即就出言道。

  「時太祖雖下令治蝗災,然地方屬吏玩忽職守,蝗災擴大。」

  「同年七月,徐州、大同蝗。

  「次年二月,平陽、太原、汾州、歷城、汲縣蝗。

  「六月,懷慶、真定、保定、河間、順德、山東、山西蝗。

  「再次年夏,北平、真定、大名、彰德諸府屬縣蝗。蝗蝻覆地尺許,土地寸草不生。」

  「經此一事,治蝗乃為大明國政,歷代先帝嚴令治蝗,蝗災再未連年大起。」

  「然,神廟之時,朝廷吏治不清,地方官員玩忽職守,方有今日之災。」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山東旱蝗,四十四年四月,山東復蝗。」

  「七月,蝗蟲南下,常州、鎮江、淮安、揚州、河南蝗。」

  「九月,江寧、廣德蝗蝻大起,禾黍竹樹俱盡。

  「四十五年,北畿旱蝗。四十六年,畿南四府又蝗。」

  「四十七年八月,濟南、東昌、登州蝗。」

  「及至今日,順天蝗災又起。」

  「啟奏陛下。」

  聽到孫如游如此詳細的將大明的兩次連年蝗災說了出來,畢自言當即拱手到。

  「昔年,太祖在世,大興之世,仍有蝗災四起,可見此非妖異之事,乃是天道自然。故有太祖皇帝詔書除害,言語懇切,保民農桑。」

  「今朝廷不妨派遣使者,監督地方地方官吏、百姓滅殺蝗蟲。」

  「有道理。」

  聽完了孫如游與畢自嚴的話,朱由校點了點頭。

  明末的慘烈的天災,天公不作美是一個因素,但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朝廷的國家機器漸漸的停止了運轉,沒有起到一個防災的作用。

  代表就是萬曆末年延綿數年的蝗災一直沒有得到治理,在天啟元年順天一起後,就沒了蹤影,一直到五年後,山東大旱,蝗災復起。

  不怪朱由校這個皇帝心急,而是天災對於國家機器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同時,他也無法徹底的相信地方官員的辦事能力與效率。

  洪武初,剛剛搭起一個架子的大明,都讓蝗災折騰了四五年。

  如今大明的國家機器,和洪武初年相比,恐怕是半斤八兩。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看著還跪在院中的眾人,朱由校揮了揮手示意他們站起來。

  「翰林院多清正之士,此番蝗災,就從翰林院擇選能臣,分赴各郡,監督治理蝗災吧。」

  「陛下明見。黎庶多矇昧無知,臣聽聞,民間不少偏遠鄉下,邪祭淫祀橫行,百姓事蝗如鬼神,輕易不敢捕殺。每遇蝗,皆跪伏祈禱,任由蝗蟲啃食莊稼。」

  聽到皇帝讓翰林院的官去做,畢自嚴思索了一下後,當即拱手道。

  「翰林院官員多碩德之才,飽學之士,由他們去督勸滅蝗,曉諭事理,讓地方百姓禁絕淫祠。」

  「說的好。」

  聽到畢自嚴的話,朱由校點了點頭,贊同道。

  「如蝗蟲這般斷絕百姓生計者,人人得而誅之,豈有供奉起來的道理?」

  說著,朱由校帶著眾人重新走進舊衙門的大堂,開始商討滅蝗之事。

  至於說給蒙古人的封貢,後面排著。(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