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孫如游這個人,不愧是能讓歷史上的天啟親自拔擢,讓進內閣的人。{什麼?你還不知道|.閱讀.COM,無錯章節閱讀|趕緊google一下吧}
雖然最終孫如游沒能抗的住壓力辭官了——因為言官說他不是廷推出來的死命彈劾。
這人的抗壓能力雖說不咋樣,但辦事能力還是很強的。
皇帝說從速,哪就加快進程。
大婚日子最終定在了三月初十,甲寅日。
經過欽天監推算,禮部核准,朱由校與徐婉兒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能福保大明千秋萬代,多子多福!
對於這個結果,勛貴和畢自言等人是一點兒都不反對,怎麼好聽怎麼來,怎麼快怎麼來。
而那些反對的人,也說不出或者說不敢說個一二三四五。
京城中,錦衣衛沒事幹就抓流民送去挖礦,誰閒得慌了麼。
而正在西苑拆房的朱由校聽說這個推算結果後表示:吹,接著吹。
為什麼朱由校會在西苑拆房呢。
這就不得不說到西苑的構造了。
從北到南依次是北海、中海、南海。
南海中雖然有個小島,也就是瀛台。北海中有個瓊華島,但都太過於狹小,再加上他這個人易溶於水,所以不做考慮。
這樣一算,他就只能去萬壽宮,或者說日後的大光明殿了。
感謝嘉靖老祖宗,在紫禁城外留下了這麼大的一處道觀。
而之所以拆房子,則是因為皇帝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校場,用來檢閱軍隊。
崽賣爺田心不疼,萬壽宮往北,以藏經庫為首的建築群整個推平,一個能夠駐紮八千人的軍營在此建起。
隨著皇帝的婚事定下,朝中難得的無人再來煩擾皇帝。
這也讓朱由校相對愜意的度過了些日子,能他沉下心來,與袁世振、畢自言一起好好的翻一翻大明優免的爛帳。
在最初的時候,對於士人,大明雖然有優免,但一直都沒有正式規定,屬於灰色收入。
洪武年間,對於士人的優免,最初是吏員(這些人沒有朝廷正式工資),漸漸推到在任官員,後又改為朝官與致仕官,但也沒有具體數額規範。
到了正統年間,一個是因為文官勢力抬頭,一個是因為朝廷發俸祿已經有些艱難,開始有了在京文武官員之家,除里甲正役並稅糧外,其餘一應雜泛差役俱免。
優免政策的正式出台,就不得不到那個皇帝:鬨堂大孝宗——弘治。
弘治十七年,戶部奏准:今後今後除隨朝文職、內官、內使丁差,俱照舊優免。其餘見任方面官員之家,各免人丁十丁,知府免八丁,同知以下至知縣等官,各免人丁三丁,八品以下至雜職、省祭、聽選等官,及監生、舉人、生員、吏典之家,俱一例各免二丁。」
這次優免政策的細化,使得優免群體不但包括了在任官員及致仕官員,還將吏員、士子納入,拉開了傷害大明稅基的序幕。
將袁世振核算出的優免發展歷程丟在一邊,朱由校笑著看向袁世振與畢自嚴二人。
「去歲,戶部上報大明的田賦之數有多少人口?」
「這。」
聞言,袁世振楞了一下,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本來是說優免和稅收的,突然說到了人口問題上。
「臣記得,應該是五千一百六十萬人。」
「朕前些日子,算了一筆帳。」
聞言,朱由校搖了搖頭,將一張紙遞給了袁世振。
「粗略的算下來,我大明應該有兩萬萬人口。」
「這不可能。」
從皇帝口中聽到這個數字,畢自言與袁世振兩人頓時就驚出聲來。
雖然他們對民間隱瞞丁口數量早有預料,但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皇帝算出的人口和戶部核算出的人口相差四倍。
如果這是真的,那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明的徭役少了將近七成。
「沒什麼不可能的。」
看著二人,朱由校搖了搖頭道。
「朕從鹽稅上算出來的,這個數字,只可能多,不可能少。」
「假設鹽課二十抽一,沒有人中飽私囊,私相授受,每年所產之鹽,算成銀兩,就是兩千七百二十萬兩。」
「大明各地鹽價,均攤一下,以百斤一兩銀算。」
「大明各地鹽場每年產出的鹽,足夠兩萬萬三千萬人用。」
「就這,各地還經常鬧鹽荒吧。」
「????」
聽完了皇帝的計算方式,畢自言與袁世振接過太監遞來的算盤,噼里啪啦的就敲了起來。
手中算盤敲動,兩人越算越是心驚。
因為固有的思維方式,他們從沒將鹽和人口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事務聯繫起來。
今天皇帝捅破了中間的窗戶紙,親自動手一算,兩人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出來。
「每人每日六錢鹽算多了。」
伸手將算盤推開,畢自言捋著自己的長鬍子,結合自己在基層為官時的所見所聞道。
「依臣在陝西為官所見,山西的解鹽過黃河很是艱難,故此陝西鹽少,百姓多不舍用鹽。很多民戶除了要下田勞作之人外,家中女眷都很口輕,食鹽較少。」
「若是以每日五錢鹽量計算,那大明則有。」
畢自言邊想邊喃喃自語。
聽到他的話,旁邊的袁世振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答案。
「三萬萬人口往上。」
同袁世振對視一眼,兩人同時明白了事情的問題。
「洪武十三年,太祖爺誅胡惟庸,廢宰相。」
看到兩人的表情,朱由校直接將兩條腿放上了龍書案,靠在椅子上道。
「次年(1381年),查天下賦稅人口,得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之數。」
「萬曆六年(1578),張居正變法,查天下賦稅人口,得六千零六十九萬之數。」
「近兩百年,大明賦稅人口之數,僅增加八十七萬人。」
「去歲,戶部給朝廷的賦稅人口數是五千一百六十萬人。」
「短短四十二年,賦稅人口數少了九百餘萬。」
「萬曆年間五次對蠻夷的大規模征討,一次能讓人口少一百八十萬嗎?」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大明五千一百六十萬人,養活著一個要統御兩萬萬人口的朝廷。」
「意味著大明有一萬萬四千萬之數的人,受到朝廷的統御,但卻沒有向朝廷納一文錢的賦稅!」
ps:天啟實錄記載:是歲天下戶口田賦之數戶九百八十三萬五千四百二十六戶,口五千一百六十五萬五千四百五十九口,官民田土共七百四十三萬九千三百一十九頃八十三畝八厘九毫七忽四微三纖二沙八。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