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金鑲玉龍首大簪,一對鑲紅寶鳳首大簪,一頂花絲龍鳳呈祥嵌玉雲髻冠兒……」小全子一連報了十幾樣首飾名字,全都是鑲金嵌玉,或是鑲了紅寶。
這也叫金玉良緣。
贈簪定情。
殿下很早準備上了,宮裡的能工巧匠,叫他使喚得團團轉,得虧了皇上後宮空虛,匠人們才能空出時間來。
齊雍倒是沒有一點不耐,提前準備的好處就是,事到臨頭心不慌:「再挑白、金、黑、粉四色珠各一斛,南珠要挑上等的金霞珠,東珠要挑色白個大的,玄珠要挑那種色黑,帶有銅綠光彩的……」
他不厭其煩地交代。
小全子人都麻煩了,問一遍都要加點東西,虧得他家殿下,這些年征戰在外,積攢了不少家業,不然就一個納采,就不夠他敗的。
納采的禮單沒有問題,齊雍轉而問起了媒人的情況:「魏國公老夫人那邊,都說清楚了嗎?」
小全子抬眼望了望天:「說好了,您親自去說的,又請汝郡王妃遞了一回話,魏國公老夫人德高望重,是京里最有牌面的人,請她做媒人,那是最妥當不過的事了,您快把心擱進肚子裡去。」
魏國公老夫人名聲好,教養皇后娘娘有功,封了一品國夫人,品階與王妃等同,她本身德高望重,在京里沒有惡名,魏國公府沒出過作奸犯科的子弟,哪家老夫人都不如她有福氣。
齊雍原想問禮部那邊的安排的如何了,納采問名的時間定下了沒有……
逐風忽然走進書房裡:「殿下,事情有變,陳公甫有要事要與您相商,您請馬上去一趟仙饗樓。」
齊雍蹙眉:「他幾時進京的?」
陳公甫提前進京了。
王仁金在抵達香河當晚,就叫司禮監秘密接進宮裡,陳公甫要暫時留在香河,等二月初,廣威將軍進京之後再進京,陳公甫當年被遣返原籍,不可私自進京,暫時還不能露了行蹤。
逐風低聲道:「昨天深夜,陳公甫和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譚同是知交,譚同昨兒深夜去香河與他會面,二人不知商量了什麼,隨後陳公甫便與譚同一起進京了,隨行的還有陳公甫的一個學生,名叫鄭玉庭,是與蘇明霽同一期的舉人,因家裡出了變故,沒有繼續考。」
陳公甫不受擺布,他早有預料,本來也各有算計。
他為了對付隆郡王。
陳公甫卻想藉機挑起清流與太后黨的爭鬥,整肅吏治,為朝中那些對抗太后黨慘死的清流報仇。
目的不一致,也是殊途同歸。
只是這種超出掌控的感覺,讓齊雍蹙眉:「可有查到鄭玉庭的底細?」
逐風與他說:「原是浙江桐廬縣人士,是耕讀人家,家裡小有薄田,供他讀書,但四年前,杭州織造衙門與地方官府,逼迫桐廬縣幾戶家中有田的人家改稻種桑,他爹娘集合鄉鄰去縣衙里討要說法,被地方官府以通倭的罪名抓捕,被放回家中時,已經氣息奄奄,為了給爹娘看診治,鄭玉庭走投無路之下,只得賤賣了家中的良田宅院,可饒是如此,也沒能救回爹娘。」
齊雍一下捏緊了手腕上的佛珠:「這麼大的事,京里竟一點消息也沒有,」顯國公府在浙江隻手遮天,「亂扣罪名,以達到侵占良田,侵吞他人錢財的目的。」
改稻種桑,只是個名目。
朝廷沒有頒發這樣的國策,地方官府可以提出這樣的政舉,百姓如果不配合,官府就沒資格,以此為由向百姓開罪。
鄭家是耕讀人家,自然懂得朝庭律法,這才向官府討要說法,然而這只是官府設下的圈套。
通倭罪名……能扣這個罪名的,只有浙江都司。
浙江都司在裡面扮演了什麼角兒?
鄭玉庭一家對於浙江都司來說,只是一個小角兒,鄭玉庭有功名在身,是個舉人,對付鄭家容易,卻會沾染許多麻煩,對那麼對方真的僅僅只是為了達成侵吞田宅的目的?
花這麼大力氣,就為了對付一個小角色,顯然不可能。
鄭氏夫妻手裡可能掌握了,對浙江不利的東西。
齊雍淡聲道:「我馬上去見陳公甫,」他轉頭交代小全子,「你現在進宮給皇上通個信……」
小全子連忙應下。
……
沈昭嬑目送齊晏然回了茶樓,又逛了一會兒,便登車準備回府。
馬車經過廖記羊肉鋪時,聞到了一股香濃的羊湯味,想到母親前幾日,有些饞廖記羊肉鋪的羊肉泡饃,便使了一個婆子去買。
等婆子提著食盒回來,沈昭嬑準備打道回府。
「咚——」
「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咚——」
「……」
悶雷一般的鼓聲,猛地錘進了耳朵里,沈昭嬑一陣心驚肉跳,腦子裡嗡嗡直響,有一瞬間的空白。
「這……這是……」心跳開始加速。
眼前的畫面如水波紋一樣扭曲、模糊、變幻,漸漸與前世某個場景慢慢重合。
那是冬月的一天,母親帶她出來透氣,她在浮玉山摔斷了腿,養了兩個月,還不能下地行走,只能坐在馬車裡,掀著車窗簾子向外張望,便在這時,她聽到鼓聲如雷,狠狠敲擊在心中。
母親過了好大半晌才反應過來,有人敲了登聞鼓,連忙讓車夫快馬加鞭,著急忙慌要帶她回府……
「有人敲響了登聞鼓。」沈昭嬑面色煞白。
今生,齊雍沒打算利用軍屯對付顯國公府,為什麼還有人敲了登聞鼓?難道這也是齊雍計劃的一環?
可這麼大的事,齊雍不會瞞著她。
到底是怎麼回事?
前世軍士們被施以三十杖刑,聽說那刑杖上,布滿了鏽跡斑斑的鐵釘,一杖打下去,皮開肉綻,血肉被撕扯。
她親看見到,軍士們渾身是血,被差役解押著進宮,淋漓鮮血淌了一路,那慘烈的畫面,沈昭嬑畢生難忘。
後來輔國將軍帶著勇衛營將他們帶進宮中,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倒顯的浪潮……
今生又是誰敲了登聞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