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宮折返的時候,朱棣心中有些忐忑,心思也基本都寫在臉上了。
作為大明的藩王,又是就番多年的藩王,他怎會看不穿現在朝堂的形勢,又怎會不明白老爺子和太子的意思。
可這件事,還是讓他心裡不是滋味,怎麼都散不去。
尤其是朱標後面的幾句話,更是像幾根針一樣扎在他心裡,隱隱作痛,還說不出來。
「呼……」
出了宮城,朱棣看向天邊的繁星,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現在連他也不得不承認,在某些事上,老十朱檀的確比他做得更好,也更灑脫。
這件事如果換成朱檀來做,他肯定沒任何心理負擔,反而會想辦法給自己弄好處。
換個角度想,大明本來就是朱家的,做兒子的在幫朝廷辦事的同時給自己弄點好處,只要別違反大明律法,不做得太過份,也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自己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確想得有點多了。
思緒逐漸清晰,朱棣自嘲地笑了笑,跨上了回府的車駕。
一夜匆匆而過,轉眼便是天明。
天剛蒙蒙亮,紫禁城便已聚集了很多參加大朝會的官員,彼此交頭接耳,低聲討論。
朱棣早早地來了,站在群臣之中,卻並未和人說什麼話。
就算碰到往日的國朝宿將,國公貴胄,他也只是輕輕點頭,沒什麼好臉色。
「燕王殿下這是怎麼了?」
遠處,曹國公李景隆輕聲開口,對身旁的鄭國公常茂道:「怎麼看著面色不善?」
常茂聞言,也往燕王的方向看了一眼,卻沒說話。
李景隆見狀,神色動動,也不再言語。
昨日燕王返京,帶回來大量囚徒,聽說是燕王和魯王在福建沿海大獲全勝,全殲倭寇。
但李景隆知道,陛下下旨剿滅倭寇的主將是魯王朱檀,副將是信國公湯和,根本就沒燕王什麼事。
現在燕王卻帶俘回京,此事裡面肯定有問題。
他開口問常茂,也是想問問對方有沒有內部消息,但看常茂不說話,他自然也就不問了。
很快,宮門打開,百官入宮,參加朝會。
朝堂之上,百官叩拜,朱元璋在山呼聲中緩步而來,坐在龍椅上。
太子朱標則恭敬地站在朱元璋身側,面色平靜。
「平身吧。」
朱元璋淡淡揮手,百官回禮,緩緩起身。
「諸臣工。」朱元璋沉聲道:「今日倭寇橫行,咱曾下旨於魯王,命其掃滅倭寇。」
「魯王得燕王相助,現已掃滅倭人,大獲全勝,可喜可賀。」
朝堂下的百官聽到朱元璋如此說,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判斷,立刻跪地叩首。
「天佑大明!」
朱元璋話里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日前李善長曾當面和朱元璋說,燕王私自調兵出戰,有違國法,必要懲戒云云,朱元璋這番話就是堵住這些文臣的嘴。
那意思是,老四出戰咱是知道的,現在他打了勝仗,掃滅了倭寇,這件事就算過去了,你們誰要再開口聒噪,別管咱翻臉。
李善長人老成精,此時自然也不會硬頂,也跪在地上叩首,開口說著天佑大明之類的話。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全場,面色微動,隨即輕聲開口道:「燕王。」
「兒臣在!」
燕王朱棣一步跨出,雙膝跪地。
「倭寇是你和魯王聯合剿滅的,具體的事你說吧,站起來說。」
「兒臣遵旨,謝父皇。」
朱棣聞言,緩緩起身,隨即開口道。
「倭人猖獗,此戰兒臣自遼寧都司出海,一路南下,掃滅山東、直隸、浙江及福建沿海倭寇,滅其據點,殺倭人七千餘,繳獲糧草、布匹、金銀等物無計其數。」
「經兒臣探查,倭人已在沿海諸地盤踞十數年之久,便覺其中不對,後經倭人首領詢問才得知,在我大明境內,有人和倭人暗通款曲,食國而肥!」
此話一說完,朝堂皆驚,有人面露憤慨,有人眉頭緊皺,也有人若有所思,有人面色連變。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燕王為何會忽然出現在朝堂之上了。
朱棣稍微頓了一下,隨即繼續道:「深入探查,得知和倭人暗通款曲的大明之人有不少,其中以福建泉州朴家為最勝!」
「朴家暗中回收倭人搶奪的金銀、珠寶等物,再通過他們的商行行銷大明,同時還為倭人提供糧草、棉布、兵器、盔甲等朝廷嚴令禁止之物。」
「不光如此,朴家串通福建各地官員,私開海禁,連年遣人出海,占據福建沿海諸島,亦遣人進入澎湖主島,開墾田畝,且用我大明的土地獎賞佃戶,吸引人口!」
「兒臣日前打至昌國時,發現倭寇正頻繁進攻昌國縣城,以致昌國民不聊生,百姓損失殆盡!」
「這幕後主使,竟也是朴家!」
說著,朱棣再次跪地,重重叩首道:「父皇!兒臣以為,這朴家有如此大的膽子,有如此大的能量,光靠他們一個鄉紳氏族絕無可能,朝中定有其同黨!」
「還請父皇明察!」
一番言辭之後,整個朝堂鴉雀無聲。
朱標的雙眸微動,所有官員的面色都在他眼中所過,隨即雙目微眯。
朱元璋面色寡淡,輕聲問道:「你說的這些,可有證據?」
「兒臣此番帶回諸多朴家族人,亦有大量倭寇俘虜,都可為證!」
「福建、浙江沿海官員無作為,眼睜睜地看著我大明百姓慘死,父皇一查便知!」
朱棣的話說完了,這鍋他也背定了。
但經過一夜的思考,朱棣已經想通了。
既然這鍋一定要背,那就不能白背,怎麼也要賺個夠本才行。
「嗯。」
朱元璋點點頭,揮手道:「你起來吧。」
朱棣聞言起身,此時李善長忽然上前一步,跪地叩首道。
「陛下,依燕王所說,我大明已出國之蛀蟲,必須立刻剿滅!」
「還請陛下下旨,徹查此事!」
李善長上前跪地,身後許多官員也同時上前,跪地叩首道:「請陛下徹查此事,掃滅蛀蟲!」
這話落入朱標耳中,他雙目又是一眯,眼中散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意來。
朱元璋卻淡淡揮手,道:「傳旨。」
「燕王帶回俘虜,挨個審訊,事無巨細全部記錄。」
「福建泉州所有官員,革職查辦。」
「所有和朴家有往來的官商,一律徹查。」
「福建、浙江沿海官員,凡是在倭寇一事上無作為者,皆查!」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聖旨一下,以李善長為首的文官集團立刻跪地叩首,山呼萬歲。
眾武將也全都跪地,但他們的想法卻是另一個方向。
不過所有人都清楚,這次大朝會,預示著一場籠罩整個朝堂的暴風雨,即將到來了。
「燕王。」
「兒臣在!」
朱元璋看向跪在地上的朱棣,輕聲道:「你斬賊有功,想要什麼?」
朱棣心中微動,叩首道:「兒臣為國鋤奸,乃是分內之事,不敢求賞。」
「只求父皇賞賜北平都司征戰的將士。」
「呵。」聽到這話,朱元璋輕輕一笑,道:「好,那咱就賞賜北平都司的將士。」
「你有大功卻不貪賞,咱很欣慰。」
「咱再給你加個差事。」
朱棣聞言,心中生出幾分困惑,但卻不敢直接開口問,而是再次叩首。
「命你駐軍耽羅,興建港口,操練水師,不得有誤。」
朱棣聞言心中巨震,一瞬間想到了無數種可能,隨即便是一陣激動。
他聽出來了,老爺子有用他打仗的意思,立刻重重叩首,口中道:「兒臣遵旨!」
……
大朝會下,皇帝寢宮。
朱元璋毫無帝王形象地靠在軟榻上,看著手裡的書信,太子朱標則坐在一旁,若有所思。
「想什麼呢?」
朱元璋並未看朱標,而是一邊看著書信,一邊輕聲道:「半天不說話?」
「回父皇,沒想什麼。」
朱標輕聲道:「只是覺得今天的大朝會有些不對。」
「呵。」朱元璋輕輕一笑,將手裡的書信順手扔給他,道:「你看出什麼了,具體說。」
朱標接過書信,卻並未看,而是開口道:「李善長的表現,有點兒不對。」
「父皇您還是……」
朱標抬頭,看了看朱元璋的面色,話並未說完。
朱元璋面色微動,輕聲道:「他已年邁了。」
聽到這話,朱標已經知道朱元璋是什麼意思了,點頭道:「兒臣明白了。」
「一切都由父皇做主。」
「嗯。」朱元璋點頭,又道:「一會兒你下去,通知蔣瓛,開始做吧。」
「是。」
「看看你手裡的信。」
朱元璋指了指朱標手裡的書信,道:「你十弟來的。」
「這臭小子,又開始裝傻。」
朱標聞言,立刻低頭,將手中書信草草地看了一遍,臉上露出些許笑意,抬頭道:「十弟問朝廷要百姓,還單獨開口要昌國縣丞王俊良?」
「真是有意思。」
「這小子成精了。」朱元璋沒好氣的道:「出了這麼大的事,他是一句都不問,可你看他那話里話外的意思,不是套咱的話嗎?」
「你問沒問他,東瀛給他做封地,他願不願意?」
「他自是不願意的。」
朱標笑道:「兒臣問他時,他直接說了,拿下東瀛之後讓父皇設行省,分州縣。」
「臭小子胃口不小啊。」
朱元璋也笑道:「給他一國做封地他都不願意?」
「可能是看東瀛太窮了吧。」朱標也笑道:「十弟愛錢,也愛享受,父皇是知道的。」
「就是因為他這臭毛病,才讓他出海的!」
朱元璋皺眉:「有天大的本事出去用去,一直在家裡折騰算什麼。」
「他要往澎湖遷百姓,你怎麼想?」
朱標聞言,想了一下,才開口回道:「父皇如果有發展水師之意,那澎湖、琉球、耽羅和東瀛都需占據,其中以澎湖最為關鍵。」
「兒臣覺得,不光要遷,還要在澎湖設立郡縣,派遣官員,大肆開荒。」
「用三五年的光景,把澎湖變成我大明的疆域,之後再圖其他。」
朱標看了看老爹的臉色,隨即又道:「不光澎湖,拿下東瀛之後,也需要遷移百姓,在東瀛開設學堂,同化其民。」
「且要派遣大量駐軍,掃滅宵小,日後才可將東瀛變成我大明國土。」
「蕞爾小邦,實屬雞肋。」
朱元璋輕聲開口,道:「若不是他們屢次犯我疆域,真是懶得管他們。」
「父皇。」朱標聞言,沉聲道:「東瀛倭人,其心狠毒,能屈能伸,不可小覷。」
「此番雖掃滅沿海倭寇,可難保他們之後會捲土重來。」
「天下沒有日日防賊的道理,不如一勞永逸地好。」
朱元璋看著朱標,眸光輕動,朱標也不再言語,而是面帶輕笑,根本不躲老爺子的目光。
「你既是如此想的,那就如此做吧。」
半晌,朱元璋才開口道:「此事讓你一手操辦,但戶部不會給你所有銀錢。」
「澎湖開荒,治理東瀛,興建水師,都要耗費大量銀錢,這個大頭,你自己想辦法弄。」
「兒臣明白。」
「還有,給老十那臭小子下旨,他想去琉球就讓他去。」
「也給琉球王下旨,讓他配合。」
「兒臣遵旨。」
……
朱棣並未在應天府逗留多久,大朝會結束的第三天,他便拜別了老爺子和太子,率領自己的親兵往北平折返了。
此番他領了聖旨,老爺子讓他敬略耽羅,當真讓他受寵若驚,同時也歡欣鼓舞,實在是喜悅了。
他當初之所以選北平做封地,就是想做大明的戍邊大將,為大明拿下北疆,掃滅北元。
現在,北境已經被朱檀弄得服服帖帖,之後怕是也毫無戰事,他這個戍邊王爺就比較尷尬了。
現在老爺子讓他興建水師,自是正中下懷。
他現在恨不能直接飛回北平,立刻就開始張羅,招募新軍,直接就去耽羅。
他甚至已經規劃好了,在耽羅島要如何練兵,如何修建城池,如何治理臣民。
這次,老爺子可是給了他極大的自主權,這比給他一座金山更讓他高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