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織田信長的大名,本官可是如雷灌耳啊!只可惜他太過心急,想要一統天下,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實在可惜,可惜啊!」
胡惟庸搖了搖頭,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九條政孝等人聞言,心中皆是一凜。
聽胡惟庸這意思,大明皇帝似乎並不喜歡野心勃勃之人啊?
胡惟庸放下酒杯,看了一眼九條政孝等人,見他們都露出了沉思之色,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計策已經起了作用,於是接著說道:
「不瞞幾位大人,當今聖上,雄才偉略,文治武功,遠超歷代先帝,可不是那麼容易說話的。你們這次來,想要讓皇上放過你們,只怕是難如登天啊!」
九條政孝等人聞言,頓時大驚失色,其中一名武士更是忍不住問道:
「這……這可如何是好?難道,難道我們這次白來了嗎?」
「那倒也不至於,只要你們肯拿出足夠的誠意,本相或許可以幫你們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
胡惟庸說著,意味深長地看了九條政孝等人一眼。
九條政孝等人頓時明白了胡惟庸的意思,他們對視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決然之色。
這次來大明,他們本來就沒打算空手而歸,既然胡惟庸願意幫他們,那他們自然也不能小氣。
「丞相大人,只要您能幫我們達成心愿,我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九條政孝說著,從懷中掏出一顆碩大的夜明珠,雙手奉上。
這顆夜明珠是他們此行的禮物中最為珍貴的一件,原本是打算獻給大明皇帝的。
現在看來,只能先用來討好胡惟庸了。
「哈哈哈,好說,好說!只要你們有這份心,本相自然會盡力而為。」
胡惟庸接過夜明珠,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
九條政孝等人見胡惟庸如此「上道」,心中大喜,紛紛從懷中掏出帶來的寶貝。
只見各式各樣的珍寶在昏黃的燭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芒,
鴿子蛋大小的珍珠,晶瑩剔透的翡翠玉鐲,還有做工精巧的金佛像……
看得胡惟庸眼花繚亂,嘴巴都快合不攏了。
胡惟庸故作鎮定地咳嗽了一聲,用眼角的餘光掃視著滿桌的珍寶,心中樂開了花,臉上卻故作為難之色:
「使者大人,這……這也太貴重了,本相萬萬不能收啊!」
「丞相大人說笑了,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請您務必收下!」
九條政孝說著,使了個眼色,身旁的武士立刻會意,將一個沉甸甸的箱子抬到了胡惟庸面前。
「這裡面是……」胡惟庸明知故問,眼中的貪婪之色卻怎麼也掩飾不住。
「丞相大人,這裡面是五萬兩白銀,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還請您笑納!」
九條政孝壓低了聲音,生怕別人聽到似的。
五萬兩白銀!
胡惟庸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可是一筆巨款啊!
他強忍著心中的激動,故作淡定地說道:「使者大人,你們這是做什麼?本相身為朝廷命官,豈能受賄?」
「丞相大人,您誤會了,這不是賄賂,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我們此番前來,除了希望皇上能夠網開一面之外,還希望能夠和大明永世交好,每年向大明進貢,以表誠意。」
「每年進貢?」胡惟庸心中一動,這倒是個好主意,如果倭寇每年都向大明進貢,那他豈不是可以從中大撈一筆?
想到這裡,胡惟庸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他拍了拍九條政孝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使者大人,你們的心意,本相明白了。你們放心,本相一定會將你們的意思轉達給皇上,至於皇上會如何決斷,那就不是本相能夠左右的了。」
「那就多謝丞相大人了!」九條政孝等人聞言,頓時喜出望外,紛紛起身向胡惟庸敬酒道謝。
酒過三巡,九條政孝等人起身告辭,胡惟庸親自將他們送出了府門,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
回到書房,胡惟庸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那個裝著五萬兩白銀的箱子。
看著白花花的銀子,他的眼中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他心中清楚,倭寇的野心絕不會就此消弭,他們此番前來,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
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只要自己能夠從中獲利,那就足夠了!
想到這裡,胡惟庸的臉上露出了一抹陰狠的笑容。
他決定,要好好利用倭寇這個問題,來鞏固自己的權勢,將那些反對自己的人,統統踩在腳下!
「來人!」胡惟庸對著門外大喊一聲。
「老爺,您有何吩咐?」一個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躬身問道。
「你去,給我查!查清楚,最近京城裡,有哪些官員,在暗中彈劾我!」胡惟庸眼中寒光閃爍,語氣森然地說道。
管家心中一凜,他知道,老爺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是,老爺,小的這就去辦!」管家不敢怠慢,連忙躬身退下。
……
翌日清晨,金鑾殿上,百官朝拜,一片肅穆。
倭寇使者九條政孝再次跪伏於大殿中央,聲淚俱下地向朱元璋哭訴倭寇的「悲慘遭遇」,並表示願意每年向大明進貢白銀十萬兩,絹帛萬匹,以求天朝上國退兵。
「皇上,我等遠渡重洋,不遠萬里前來朝貢,只求皇上開恩,放過我倭寇百姓一條生路啊!」
九條政孝說完,還故意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額頭都磕出血了,看上去倒是情真意切。
文官們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這倭寇倒是識相,竟願意年年進貢,如此豐厚的條件,皇上應該會答應吧?」
「是啊,皇上仁慈,想必不會再為難他們了。」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冷眼看著九條政孝的表演,一言不發。
這小子,真當他是三歲小孩,這麼好糊弄?
「諸位愛卿,你們怎麼看?」朱元璋掃視了一眼底下的文武百官,沉聲問道。
「皇上,臣以為,倭寇既已知錯,並願意年年進貢,以示臣服,我大明應以仁義為本,答應他們的請求。」
「臣附議!倭寇遠在海外,窮兵黷武並非長久之計,不如接受他們的進貢,以示我天朝上國的寬宏大量。」
文官們紛紛站出來表示贊同,畢竟,在他們看來,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朱元璋沒有說話,目光轉向武將一列,卻見他們一個個都沉默不語,只是看著站在武將首位的湯和。
湯和是開國功臣,久經沙場,深知兵凶戰危,更明白窮寇莫追的道理。
但是,他更明白朱元璋的脾氣,這個時候,誰要是敢說一句退兵的話,那可就真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湯和,你怎麼看?」朱元璋直接點名道。
湯和上前一步,躬身說道:「皇上,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哦?怎麼個從長計議法?」朱元璋饒有興致地問道。
湯和頓了頓,說道:
「皇上,此次出征東瀛,乃魯王殿下領兵,如今大捷,這議和的條件,自然也要問問魯王殿下的意思才是。」
湯和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沒有直接反對議和,又巧妙地把皮球踢給了遠在東瀛的朱檀。
朱元璋聞言,沉吟片刻,點了點頭,說道:「湯和說得有理,此事就先這樣吧,退朝!」
……
御書房內,朱元璋看著手中的地圖,眉頭緊鎖。
「皇上,您還在為倭寇的事煩心?」
「嗯,你說說,老十他會怎麼想?」朱元璋問道。
「依老奴看,魯王殿下宅心仁厚,說不定真會答應倭寇的請求。」
「哼,宅心仁厚?他要是真那麼好說話,就不會在應天府的時候,把那幾個貪官污吏整治得死去活來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說道:
「傳朕旨意,命人八百里加急,將倭寇的條件送往東瀛,讓標兒自己看著辦!」
「是,皇上!」
……
東瀛,博多港。
朱檀站在海邊,望著波濤洶湧的大海,心中思緒萬千。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快步走了過來,向朱檀稟報導:「殿下,京城來信!」
朱檀接過信件,打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怎麼了,殿下?」藍玉見朱檀臉色有異,連忙問道。
「你自己看吧……」朱檀將信件遞給了藍玉。
藍玉接過信件,仔細閱讀了一遍,頓時勃然大怒,猛地將信件扔在地上,怒吼道:
「這群狗娘養的倭寇,居然還敢提條件!殿下,末將這就帶兵殺回去,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
朱檀臉上卻不見怒色,反而露出一絲玩味的笑意。他從藍玉手中接過那信紙,慢條斯理地撫平,一邊說道:
「藍玉,你呀,還是太衝動了。」
「殿下!這口氣,咱們咽得下去?」藍玉濃眉倒豎,瓮聲瓮氣道。
「誰說要咽下這口氣了?」朱檀嘴角一勾,露出一絲冷冽的笑容,「我大明將士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才打下這東瀛,豈能被區區幾句軟話就哄騙回去?」
他說著,將那封信一把拍在桌上,冷笑道:
「這九條政孝,還真當我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了,想用這種拙劣的伎倆來拖延時間,痴心妄想!」
「那殿下的意思是……」
藍玉雖然性子急躁,但並非愚鈍之人,聽到朱檀這番話,心中隱隱猜到了什麼,試探著問道。
朱檀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他走到窗邊,望著遠處波瀾壯闊的大海,沉聲道:
「倭寇狡詐,反覆無常,今日能卑躬屈膝,明日便能捲土重來,與其留下後患,不如……」
他語氣一頓,猛地轉過身,眼中透出一股凜冽的殺氣,「一勞永逸!」
藍玉聞言,頓時興奮地拍掌叫好:
「殿下英明!末將早就看這幫倭寇不順眼了,若不將他們徹底打服,日後必成大患!」
朱檀走到桌案前,提筆蘸墨,龍飛鳳舞地在信紙上寫了起來。
他筆鋒凌厲,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深深地烙印在紙上。
「藍玉,傳令下去,全軍休整三日,三日後,本王要親自率軍,踏平倭寇老巢!」
他決定,先斬後奏!
以免朝廷多生事端!
畢竟那幫文臣有多尿性,朱檀非常清楚。
「得令!」
藍玉興奮地領命而去,仿佛看到了即將到來的勝利。
……
三日後,博多港口戰船雲集,旌旗蔽日,殺氣騰騰的大明軍隊整裝待發。
朱檀身披金甲,頭戴鳳翅盔,腰懸寶劍,威風凜凜地站在旗艦之上,宛如天神下凡。
他看著眼前波瀾壯闊的大海,心中沒有絲毫的畏懼,只有熊熊燃燒的戰意。
「出發!」
一聲令下,戰船齊齊駛出港口,向著倭寇的老巢——王京,浩浩蕩蕩地進發!
「轟!轟!轟!」
震耳欲聾的炮聲響徹海天,巨大的炮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帶著毀滅性的力量,狠狠地砸向壹岐島的倭寇營寨。
一時間,王京附近縣丞火光沖天,慘叫聲、爆炸聲連成一片,宛如人間煉獄。
倭寇哪裡見過這等陣勢,頓時亂作一團,哭爹喊娘,四處逃竄。
「殺!」
趁著倭寇軍心渙散之際,朱檀一聲令下,早已按捺不住的明軍將士如猛虎下山般衝上壹岐島,與倭寇展開殊死搏鬥。
明軍久經沙場,訓練有素,手中的兵器更是削鐵如泥,相比之下,倭寇的武器裝備簡直不堪一擊。
戰鬥幾乎成了一邊倒的屠殺,明軍所到之處,倭寇紛紛丟盔棄甲,抱頭鼠竄。
朱檀身先士卒,手中的寶劍如同一條毒蛇,每一次出擊,都必將帶走一個倭寇的性命。他所過之處,留下一地屍體,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不到一個時辰,戰鬥便宣告結束。五千倭寇,除了少數幾個幸運兒僥倖逃脫外,其餘全部被殲,壹岐島也被明軍順利拿下。
「殿下神威!大明萬勝!」
看著眼前屍橫遍野的景象,明軍將士們齊聲高呼,士氣高漲。
朱檀站在高處,望著遠方,目光深邃而堅定。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王京,很快就會迎來屬於它的審判!
一路上,明軍勢如破竹,接連攻克倭寇設下的幾道防線,直逼王京。
沿途的倭寇小城,眼見明軍旗幟,皆望風而降,無人再敢抵抗。
朱檀繼續率軍逼近王京。(本章完)